牛头城遗址 :位于江西省吉安市的历史遗迹

更新时间:2024-09-21 08:19

新干牛头城遗址,又称“牛头城址”、“牛城遗址”,现为大洋洲镇刘凌行政村所辖,属于平原边缘的丘陵地带,遗址上有牛城村、黄叶塘村、刘凌村。1976年被考古学家发现,1984年,牛头城址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定为省保,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掘意义

牛城遗址的发掘对江南考古研究有重要的作用,有望破解曾经改写了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史的“青铜王国”遗留的谜底。

江西新干牛头城址也称牛城遗址

学界人士也许都不会忘记那个让世人瞩目的新干县大洋洲遗址,但是却忽视了在新干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遗址——新干牛城遗址。

如果说两者关系,应该说近乎姊妹。大洋洲遗址和牛城遗址都是在新干大洋洲镇发现的,两个遗址的直线距离在3-4公里之内,据专家鉴定都是商周时期的遗址,这样的发现不是巧合,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同一个文化下的两个遗址。所以有媒体和专家称“新干牛城遗址的发掘有望破解‘青铜王国之谜’”。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本次对牛城遗址的主动性发掘意义非常重大。1989年被发现的新干大墓,被中外青铜专家誉为“中国长江中下游平原青铜王国”,表明远在3000年前的赣江、鄱阳湖流域就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存在著与中原商殷王朝并行发展的奴隶制政权。这次对牛城的发掘,将有利于研究了解新干大墓与牛城遗址、吴城遗址(距此20公里的另一商代古城遗址)的关系,解决考古学界关于新干大墓究竟是地方诸侯王国大墓还是祭祀场所的种种争论,这对江南青铜文明的起源与演变有著重大研究价值。

挖掘过程

出土青铜器

1976年11月,中凌水库南坝头山坡上人们正在挥锹挖土整修水库大坝,一个农民突然挖出一块黑色的硬物,捡起一看原是破铜烂铁,随手丢在一边,继续挖土,却不料挖出一大堆“烂铁”。下工时,大家把“烂铁”挑到邻县樟树永泰镇供销社卖了废品。永泰供销社将收购的“废铁”请樟树博物馆工作人员拣选处理。这一拣选有了大发现,新干民工卖的“废铁”竟是西周青铜器的残片。后经修复,得7件青铜鼎,大小有序,当为列鼎。

江西省文物工作队获悉后,立即派文物工作者到中凌水库文物出土点清理,经鉴定为西周公国贵族墓葬。为了解文物出土地点的周边环境,他们对中凌水库、牛头城村进行了调查,发现村旁的丘陵山地天花会山布满几何印纹陶片,而且村东南排灌渠上有一土堤耸立。经过对土堤的钻探分析,判定这个土堤是商周时期的一座城址的外城垣。县、市、省文物工作者先后6次对牛头城进行了调查、试掘。

200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并下拨专项发掘经费50万元,由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新干县博物馆联合对牛头城进行首次大规模、有计划、有学术目的地考古发掘。当年10月31日,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周广明等10名文物工作者进场发掘,在天花会山上和南城墙、东城墙3个挖掘点同时进行。

经过考古专家一年多的努力,已探明牛头城址占地面积达38万平方米,分内城外城,现存外城墙2565米,内城墙1424米,城垣平均高6~4米。内城外城均设有城门,外城四向均有瞭望警卫的马面。城外有护城河,城内有5000平方米的祭祀广场,2000多平方米的建筑遗迹,建筑内有鹅卵石通道,有灶堂、火堂、饭厅。城墙的筑造年代约在公元前1255年至公元前1195年之间。

考古发掘发现该城垣为夯筑土城,与吴城的堆筑、河南郑州商城的版筑不同。内城的天花会山有5000多平方米的夯土台基,这是江西省首次发现的建筑夯土台基。出土的陶鼎、陶鬲已经修复成型的达50多件,其他陶片几万块。这些出土的陶鬲、等遗物与大洋洲商墓出土陶器基本一样,初步推断大洋洲商墓的主人就是生活在牛头城内。牛头城址与樟树吴城遗址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构成吴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遗址特色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大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研究员说,1974年,他带学生对吴城进行发掘,吴城发掘非常重要。而牛头城的发现是在吴城镇之后在江南地区,特别是在赣江流域又一次重大的发现,其发掘的意义不亚于吴城。

牛头城发现和发掘,为大洋洲商墓青铜器的大量出现作了一个文化归属解释,印证了新干江南青铜王国的所在。同时充实了吴城文化的内涵,为江南商代时期文化繁荣提供了新的证据。

牛头城址是商时期南方的一个国家,即方国。文化风格与吴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据分析,与吴城文化三期相对接,可能是吴城文化部落衰退后牛头城文化兴起的一个新的商代文化聚落中心。而且大洋洲商墓出土陶器与牛头城遗址出土陶器基本一致,初步推断大洋洲商墓主人就生活在牛头城内。大洋洲商墓、中凌水库南坝头贵族墓即为牛头城外的墓葬区,这为研究江南商代文化面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和生活遗存,在中国商周考古研究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李伯谦认为,牛头城有其独特之处,城址布局因丘陵地形而就势建造,平面呈不规则的梯形分布,与中原商朝的一些方方正正的城址布局不一样,而呈现出南方丘陵地带的特色,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

城垣夯筑方法也具有地方特点,牛头城址土壤为红壤土,黏性强,堆筑后浇水拍打,水分蒸发后即板结成型。而中原商王朝筑城垣因土壤缺乏黏性,要用木板做成箱形框架堆土夯打才能成型。

牛头城址房屋建筑布局与构造与中原不一样,多用木柱连续竖立形成木柱泥墙,房间多呈半圆形,且地下开穴不深。中原商王朝遗址建造房屋多呈正方形,地下开穴较深。

出土文物如陶器、网坠与中原同期出土文物相比,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上呈现出自己特色,如陶鬲上都拍有圈点纹、弦纹,主体纹饰多为米字纹、蕉叶纹等。

保护措施

新干县文化部门的负责人介绍,牛头城的保护工作一直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的重视。1976年发现牛头城址后,当地村民即对城墙、陶片予以了保护,没有任意取土开挖。县里为这一文化遗址树立了保护碑,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县、镇、村都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城址文物保护工作。

2006年,县政府投入20多万元请北京市专业机构编制了保护规划,其中旅游开发方面也进行了专门设计,把牛头城纳入大洋洲商代青铜文化遗址公园的总体规划之中,使牛头城与大洋洲商墓遗址、青铜博物馆连成一体,形成新干江南青铜王国旅游区,结合城址旁的中凌水库,开展古文化、牛头城古村、水上休闲娱乐等多方面活动,吸引游客前往观光游玩。

临潭牛头城

牛头城位于临潭县古战乡古战村北,因城郭为倒梯形,前低后高、上宽下窄、型如牛头,故名。该城凭山而筑、依山而建,形势险要。整个城分前城、后城两部分,长1155米,最宽处245米,最窄处45米,周长1300余米。现城墙多塌倾,只留城迹和烽燧,惟东南一段保存较为完好。

西晋永嘉末(公元313年),吐谷浑(北方少数民族之一的鲜卑族慕容氏族吐谷浑部落)占据洮州今旧城、古战等地。拓跋宏元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吐谷浑在洮州修筑了洮阳城、牛头城和庙宇,佛教文化开始在洮州传播。

一位诗人曾这样写到:“此时安坐城的遗迹,我依稀看见时光里北方的吐谷浑从西晋的战火里一头撞进甘肃省的南部,垒土为城,饮血踏歌。”

牛头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古洮州发展史和战争史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