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盖巨脂鲤 :原产于南美洲的杂食性鱼类

更新时间:2024-09-20 12:18

大盖巨脂鲤(学名:Colossoma macropomum),又称黑银板,属一种淡水鱼类。大盖巨脂鲤分布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体型巨大,强壮有力,为原产地著名的游钓鱼类,同时可作为观赏鱼

形态特征

大盖巨脂鲤体侧扁而浑圆,头小,吻为端位,但下颔稍长于上颔,上下颔具小形齿。臀鳍延长,具硬棘3枚,尾鳍大而略凹入。鳞片细小,鳃盖下方,胸鳍、腹鳍与臀鳍前方为橙红色,尾鳍后缘与臀鳍下缘为黑色。

分布

大盖巨脂鲤原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目前以引入世界许多国家。在营养丰富的白水河流如马德里、朱鲁亚、普图马约(伊萨)和普鲁斯,它分布广泛,直至其源头。在营养贫乏的黑水河流如里约热内卢黑人和清水河流如马德里右岸的几个支流,它通常只在下游约300公里(200英里)范围内出现,并且在下游约150公里(100英里)以外很少见。在南美洲以外的地区,大盖巨脂鲤广泛用于水产养殖。

生态

大盖巨脂鲤成鱼栖息在森林内的河流,幼鱼则在泛滥平原之淡水或半咸水域活动,属杂食性,枯水期时,以鱼类、藻类有机化合物碎屑为食,洪水期时,以果实及腐木为食。大盖巨脂鲤是锯脂鲤属体型最大的成员,成年体长达到120厘米,且冲劲儿十足。在非繁殖季节,成年个体主要留在白水县、清水和黑水河流的洪泛森林中。随着水位下降,它们会迁移到主要河流通道或较小程度的洪泛湖中。在下一个洪水季节开始时,大型群体迁移到白水河流中繁殖,繁殖地点可能在木质河岸或草皮堤岸。繁殖后,群体解散,成年个体返回白水、清水和黑水河流的洪泛森林中,每年重复这一模式。幼鱼全年留在洪泛森林和洪泛平原的水生植物附近,直到达到性成熟时才开始成年迁移模式。成熟个体的长度约为60厘米(2英尺)。大盖巨脂鲤经常能活到40岁,甚至可能达到65岁。

二名法

大盖巨脂鲤的学名为Colossoma macropomum,由Cuvier于1816年命名。

异名

(1)Colosomma macropomum 乔治·居维叶, 1816

(2)Colossoma macropodum Cuvier, 1816

(3)Colossoma nigripinne Cuvier, 1816

(4)Colossoma oculus Cope, 1878

(5)Colossoma tambaqui Cope, 1872

(6)Colossoma tombaqui Amaral Campos, 1946

(7)Melloina tambaqui Amaral Campos, 1946

(8)Myletes macropomus 乔治·居维叶, 1816

饲养方法

饲养大盖巨脂鲤的水质要求很低,弱酸到中性的水质,水温控制在26°C上下。平时饲喂用普通的人工制作的观赏鱼颗粒饲料就可以,偶尔搭配一顿枝角类,就算是很不错的“加餐”了。大盖巨脂鲤是素食主义者,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如水果和种子,尤其是来自木本被子植物门和草本植物的种子。在高水位季节,其饮食中78-98%由水果组成。在低水位季节,其饮食中约70%为浮游生物,而空腹个体的比例显著增加。此外,它还消耗昆虫、蜗牛、虾、小鱼、丝状藻类和腐烂的植物。大盖巨脂鲤在缺氧的河流或湖泊中能够通过鳃和鳔的血管化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幼鱼在逐渐升高的盐度下能够存活,但盐度超过20克/升时会死亡。在盐度超过10克/升的条件下,幼鱼的生长、血液学参数和渗透调节都会受到显著影响。大盖巨脂鲤对pH变化的耐受性较强,pH降至3.0时才会出现内部变化,如血浆和红细胞的酸碱度变化。在自然栖息地,大盖巨脂鲤能够适应黑水和白水河流之间的迁移,这可能与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的韧性有关。大盖巨脂鲤在植物种子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食用的种子在水中散播,类似于鸟类的行为。较大的个体能够更快地传播种子,一个饱食的10公斤(22磅)个体的肠道中可能含有超过1公斤(2.2磅)的种子。与较小的个体相比,较大的个体能够传播更多的种子。与大盖巨脂鲤相比,pirapitinga(Piaractus brachypomus)的种子通过率更高,因此在总体上更有效地传播种子。

与人类的关系

大盖巨脂鲤的肉质受欢迎,在其原产地的鱼市上价格较高,以新鲜和冷冻形式销售。由于过度捕捞,野生种群数量有所下降,目前捕获的许多个体都是幼鱼。在马瑙斯市,捕获量从1970年代的每年约15,000公吨(14,800长吨)下降到1996年的800公吨(790长吨)。根据IBAMA的审查,1998年在巴西亚马逊平原地区,它是第11大捕获量的鱼类,仅次于与其密切相关的pirapitinga(Piaractus brachypomus)。大盖巨脂鲤现在广泛用于水产养殖,能够生活在低氧水中,对疾病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巴西,它是主要的养殖鱼类之一,对国家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对巴西养殖的大盖巨脂鲤的研究显示,其遗传多样性与野生种群相似。在鱼场中,大盖巨脂鲤有时与Piaractus杂交,以产生能够适应较冷水温的后代。在泰国,大盖巨脂鲤被称为pla khu dam(泰语:ปลาคู้ดำ),是从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引入的,作为养殖项目的一部分,但已适应当地条件并在一些地区繁衍生息。在波多黎各美国的多个州也有引入的种群,但只有在温暖地区的个体能够存活。幼鱼长5-7.5厘米(2-3英寸),有时被称为“素食食人鲳”,在水族贸易中很常见,但它们迅速长大,需要一个巨大的水族箱。

参考资料

Colossoma macropomum .COL.2024-07-28

Colossoma macropomum.Fish Base.2024-07-28

【海洋科普】大盖巨脂鲤.泉州海洋.2024-07-2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