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银鱼 :大银鱼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

更新时间:2023-05-04 20:07

银鱼(Protosalanx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银鱼科大银鱼属的一种。又称中原地区大银鱼。常见个体体长为150毫米左右。体细长无色透明。头部上下扁平。吻尖,略呈三角形。具舌齿。

大银鱼主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包括中国、朝鲜韩国,在越南北部也可能存在。仔鱼、幼鱼生活于浅水沿岸,成鱼多生活于敞水区。仔鱼主要摄食轮虫、无节幼体及少量的绿藻门。幼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挠足类。体长70 ~ 80毫米时,开始摄食小鱼、小虾。体长100毫米后,以小鱼虾为主。产卵期不停食,产卵后停食。冬季繁殖鱼类。繁殖高峰在12月下旬或1月上旬。怀卵量一般为3000 ~ 35000粒。产卵一般在傍晚或夜间进行。卵沉性,有卵膜丝。寿命为1年,仅一个世代,种群中100%是补充群体,没有剩余群体。

大银鱼是中原地区大水面渔业的一个重要经济种。因缺乏种群规模、数量和捕获量趋势的信息,于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资料缺乏(DD)。

命名与分类

银鱼物种首次报道在1765年。1902年,年 Jordan 和 Snyder建立银鱼科 (Salangidae)。1908 年,Regan 设立大银鱼属Protosalanx,并将大银鱼命名为Protosalanx hyalocranius。1984 年,Robert 按照物种命名法规,将其更名为Protosalanx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后来中国学者认为Protosalanx hyalocranius为海水种,而Protosalanx chinensis为内陆淡水种。但Zhang等通过线粒体基因分析后发现两者之间没有区别,故属于同种异名。其中文名为大银鱼,或中国大银鱼。

特征

大银鱼的骨骼为软骨或骨化不全,体细长无色透明,仅眼睛和部分鳍条有色素,终生保持幼态持续现象。常见个体体长为150毫米左右。体长为体高10 ~ 12倍,为头长4.9 ~ 5.2倍。

前部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吻部尖细,头部平扁。上颌略短于下颌。前颌骨和上颌骨各有1行牙1行。下颌、腭骨和舌上各有2行牙。体光滑,无鳞片,无侧线。有假鳃。背鳍位于臀鳍的前方。背鳍后具一脂鳍。臀鳍始于背鳍的后方。胸鳍基部有发达的肉质片。眼睛从背部看眼圈呈金黄色,从侧面看呈银白色,活体腹面及两侧各有数行色素组成的小黑点。

大银鱼雌性有2个卵巢,大卵巢在体腔左侧,小卵巢在体腔右侧后方。雄性只有1个精巢,位于体腔右后方。性成熟时雄鱼臀鳍成扇形,基部有一列鳞片,胸鳍大而尖,心脏区出现红色。雌鱼腹部胀大,透过身体可见成熟卵粒。

分布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包括中国(东部沿海河口口岸、入海河流的中下游及其附属湖泊)、朝鲜韩国,在越南北部也可能存在。

栖息环境

仔鱼、幼鱼生活于浅水沿岸,成鱼多生活于敞水区。栖居于水体的中上层。0.5℃下存活率为 80%,极限致死高温为36℃。

习性

觅食行为

仔鱼阶段主要摄食轮虫、无节幼体及少量的绿藻门。幼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挠足类。体长70 ~ 80毫米时,开始摄食小鱼、小虾。体长100毫米后,以小鱼虾为主,也可摄食部分浮游动物。但此时的食物组成,也可随栖息环境变化而变化。饵料不足时会出现同种相食的现象。日间摄食,夜间逐渐降低。晴天摄食多,阴天或降温减少。产卵期不停食,产卵后停食。

社会行为

大银鱼集群活动。

趋光性

水箱中观察,光强达到几个克勒斯(lx)时,仔鱼就有趋集反应;达到5000勒克斯(lx)以上时,集群成堆。随着体长的增长,趋光性逐渐减弱。

生长繁殖

洄游

随着生殖腺的发育,大银鱼会逐渐由高盐度的海域向低盐度的河口洄游,其后代中的一部分被陆封在淡水湖泊中,形成了纯淡水陆封定居型。

繁殖

冬季繁殖鱼类。一生只繁殖一次。12月中下旬开始繁殖,高峰在12月下旬或1月上旬。北方稍早于南方。怀卵量一般为3000 ~ 35000粒,卵径0.9 ~ 1.1毫米。产卵一般在傍晚或夜间进行。卵沉性,有卵膜丝,受精卵在水底发育。大银鱼的胚胎发育适温为0.5 ~ 16℃,最适孵化温度为2 ~ 8℃。孵化期20天。

在不同水体中,大银鱼产卵类型有所不同,如在崇明长江口和金山区沿海的大银鱼分批产卵,在道观河水库的大银鱼一次性产卵,而在水丰水库的大银鱼为混合型产卵。

生长

刚孵出的仔鱼体长小于5毫米。无亲代育幼行为。早期生长主要表现为体长的快速增加,而体重生长却明显滞后。随着个体生长,种群内会出现个体大小群组分化。如在兴凯湖,11月时,以体长120毫米为界限划分成大、小两个群组。繁殖高峰期过后,大群组基本消失,群体主要由小群组个体组成。大银鱼寿命为1年。

种群特点

大银鱼仅一个世代,上一世代的补充群体就是下一个世代的生殖群体,即种群中100%是补充群体,没有剩余群体。

人工养殖

大银鱼在自然环境中自身繁殖时,受精率、孵化率、鱼仔成活率等都非常低,总成活率在10%以下。因此,在大银鱼培育时会才去人工受精卵的方式,其主要方法是干法受精。在受精卵投放时需要控制好密度,而在鱼仔阶段需要投放适口且足量的饵料。

保护

由于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和水污染等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至2018年,大银鱼原生态湖泊栖息地,如太湖洪泽湖淡水种群严重下降。至2021年,黄河长江等沿海和河口地区,野生大银鱼渔业已减少。为了减少大银鱼的自然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银鱼被大规模移植入湖泊和水库。

因为大银鱼缺乏种群规模、数量和捕获量趋势的信息,于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资料缺乏(DD)。

种间关系

岱海,大银鱼孵化期间,主要敌害是花鳅科鱼类。常与亚洲池沼公鱼混栖。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大银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中原地区大水面渔业的一个重要经济种。1962年被列为中国29种高级水产品之一。大银鱼无疾病,没有寄生昆虫,不会给移植水域带来危害。而且生长迅速,可以使低质鱼类参与饵料循环,增加渔获量,改善渔获质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银鱼开始在中国北方水体广泛移植。截止2020年,中国成功移植大银鱼的省级行政区有21个。其中,长江以南的只有浙江省江西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营养价值

大银鱼无鳞无刺软骨,无腥味,肉质鲜嫩美味。营养丰富,每100克含蛋白石8.2克,脂肪0.3克,钙258毫克,磷102毫克,铁0.5毫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