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梦谷 :姚梦谷

更新时间:2024-09-21 10:37

姚梦谷(1912-1993)诗人、书画家、艺术批评家。名谷良,自号古蒙,别署金滕、中道,晚号虚翁。泰州市人。

人物简介

先后就读于省立太仓师范、上海大学中文系,自幼爱好书法和绘画,得凌文渊、金吾然、吕凤子颜文樑等书画名家指授,领悟并掌握中西作画技艺,尤长于水墨山水、花鸟画,笔法纵逸,简约纯熟,具大家风韵。曾组织抗战剧社,宣传抗日,并撰文刊载于报章杂志,激励民心,振奋士气。1949年赴台湾省从事文教工作,先受聘于台中市第二中学,继任台北市成功中学教职。1956年创建台湾历史博物馆,担任美术研究会主委,先后创设“中国画学会”、书法学会、雕塑学会,主编《美术学报》,创办《艺坛》月刊。1968年、1975年,两度受邀赴韩国讲学。1979年与画家黄君璧访问欧美9国,获颁圣约翰大学国际艺术荣誉金奖、日本书道会荣誉奖。1972年被列入英国牛津、剑桥世界艺术名人录,1975年被列入伦敦剑桥世界名人录。1982年获颁韩国弘益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称号以及台湾省艺术贡献奖,1992年获颁台湾社教有功奖。先后担任台北大学博士、硕士论文指导教授,古文物审议委员会各类美展审查委员,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总清点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委员等职。著有《中国的绘画》、《现代中国人自箴》、《姚梦谷艺术评论集》等。编有《中华民俗版画》、《吴昌硕齐白石书画选集》、《溥心书画集》等。

艺坛拾闲

1912年2月4日,姚梦谷出生于泰州市。其祖辈世居镇江市太平天国运动后,举家迁入江都小纪。姚梦谷自幼聪慧,“启蒙后,往往涉笔成趣,出口成章,超越辈,咸以神童目之”。

少时,姚梦谷师从擅明人画风的朱两峰习画,嗣后进入泰州明德中学读书,师从陈竹珊,习素描和水彩画,常出外写生。又迷恋于诗文,且多有习作,今存《丁卯(1927年)新正初四》诗云:“薄瓦单砖小屋斜,孤灯木榻老人家。朔风破壁寒飞雪,且共山荆赏岁华。”

1928年,韩国革命志士、画家金吾然游艺于上海市,姚梦谷幸得金吾然指授,画艺长进斐然。后金吾然因奔走复国大业,无暇继续授课,遂将姚梦谷推荐给执掌丹阳正则艺专的画家吕凤子。姚梦谷追随受教于吕凤子,亦获益良多。

而姚梦谷的父亲姚锦秋,希望他学商以辅助家业。无奈之下,姚梦谷遵照父命,放弃了正则艺专的学习而转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姚梦谷对老庄情有独钟,又嗜晚明小品,最终还是不舍兴趣而转读上海大学中文系。姚梦谷刻苦自励,“奋于学,复游于艺”。在姚梦谷大学毕业的时候,父亲不幸染病卧榻,得知情况后他日夜兼程返回家乡。《民年(1931)返里遇雪舟窗口占》云:“江南江北尽珠玑,何处杨华隔案飞。自笑此身漂泊惯,焦山楼阁又添肥。”

姚梦谷亲熬汤药侍奉于父亲病榻前,后即工作于泰州市,任城东小学校长,同时任教于泰州市第二中学。这期间,他又得回乡隐居的前北洋政府财政次长、代总长凌文渊的赏识,成为凌家的家庭教师,并随凌文渊习艺。

姚梦谷胞弟姚迟所撰《名画家凌文渊》记曰:“家兄姚谷良长于文学,兼擅绘事,获其青睐,被延聘为其家庭夜馆教师,暇时凌老作画,家兄为他磨墨展纸,借机观摩,学习其作画气韵、运笔、勾勒、着色之技巧。民国二十一年(1932),家兄绘制墨荷一幅,交名裱画店陈聚翰斋装裱,为凌老信步行街所见,认为该画用笔健劲纯熟,浓淡适宜,极具简约夸张的表现力,心中赞叹不已。是日晚,家兄赴凌宅授课,凌老言及日间在裱画店所见墨荷,竟似凌本人绘画风格,鼓励他勤练,必有所成,家兄聆其言,深感其垂爱之忱,当即表示愿拜凌氏为师,获其欣然应允。凌老随手从书橱中检出其绘画理论旧作《我的美感》一册,提笔签‘谷良贤弟存阅,凌文渊赠,民国廿一年秋’。家兄喜出望外,从此师事凌老,晚课之余,相与谈诗论画,成为忘年交。”1932年日本军队侵略我国,淞沪会战爆发。姚梦谷的母亲滕氏在临终前,以“报国兴家”之嘱,告诫姚梦谷。抗战军兴,姚梦谷加入抗战第三战区顾祝同部,以参谋之职负责文宣。姚梦谷筹组剧社宣传抗日,同时在报章撰文激励民心。

1943年,在抗日的烽火中,姚梦谷与侯蕙英在泰州市结为连理。1949年春,姚梦谷赴台湾省,从此与大陆家人失散。在台之初,姚梦谷先执教于台中第二中学,继而任教于台北成功中学。

后来成为台湾清华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的曹逢甫教授,在回忆当年成功中学的读书经历时说:“姚梦谷老师是当时有名的国画老师,也是南海路历史博物馆的鉴赏专家,我的书画虽然不灵光,但在他的教导下,逐渐懂得欣赏的门道。”台湾出版人、“中国结”的命名者黄永松也是姚梦谷当年任教的成功中学学生,他们都对当初受教于姚梦谷等在学术界享有盛名的老师,感到“何其有幸”。

姚梦谷也是中学美术教育的改革者。1950年他即撰写了一篇《中学图画教学之我见》,提出了一些与当时台湾省“自由画思想”相左的建议,其中写道:笔者在过去教学经验中,常常发现兴趣很高摸不着门径,终于弃而不学的学生,这种学生多半不喜发问,因此我们应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画出他们正要描绘的对象。同时提出简单画理之说明或提出讨论,让他们明白地了解“这东西原来是这样画的”(对年级较高同学则应在示范后擦去板画,免其仿作)……每次授课时须重视技巧较差的同学,走到他的方位,边改边讲地纠正他的错误点。姚梦谷的这些建议,从“自由画思想”体系来说,都是大忌,又是老师带头要学生临摹,又是重技术不重情意、老师改画限制学生发挥,可以说都是“自由画思想”最反对的。

姚梦谷好学不倦,教亦不厌,为青年讲解《庄子》,设拾闲诗社(姚梦谷居所为“拾闲庐”),“以《诗韵集成》为范本,认定其韵约定俗成,乃千百年来之美感经验,毋庸轻变。孜孜达十余年,以健康失调乃止。度金针遍士庶显贵,诚有教无类也。”台湾省艺术批评家黄祖荫说,姚梦谷“为台湾权威艺评家,沉潜于艺海,投注心力于艺事垂半世纪,其妻言其终日奔波,呼唤必至,不欲回报。叶公超署其斋曰‘为而不有’,虽美之抑且至当。”

1956年3月,姚梦谷组织创建了台湾历史文物美术博物馆(今台湾历史博物馆),被选举为研究委员会主委兼美术委员会负责人,姚梦谷任此两职直至1985年退休。

1961年秋,姚梦谷在台与张蓉秀重组家庭。这一年,他发起成立了“中国画学会”,设“金爵奖”。第二年又参与成立了书法学会,同时与叶公超、黄君璧高逸鸿余伟等画家组织“壬寅画会”,共同切磋,时相雅集。

姚梦谷在台湾省艺术界持续制造了一系列的艺坛创举:1964年创办《美术学报》并担任主编一职。1968年创办《艺坛》杂志,任发行人兼社长,出版该杂志数百期,影响深圳大学。1970年,他参与成立了雕塑学会,1975年首开“题画诗班”,1980年又成立了“题画词班”。

“天地有大美,生元无不至。日月常周流,雨露会深爱。山川厚且浑,草木蔚以荟。纵目该万殊,挥写从吾性。”(姚梦谷:《美意》)作为书画家的姚梦谷,自1938年开始,在中外各地举办个人画展以及与张大千、黄君璧诸名家的作品联展达百数十次。

作为艺术批评家的姚梦谷,他有列入“民族文化丛书”的《中国的绘画》以及《姚梦谷艺术评论集》等专著,还有其他文论、画论文字达数百万言。他评黄君璧:“君翁的山水,望之锋辣有北宗之羡,而他用功最勤的却追索南宗之长。”评邑人画家杨玉琪:“近日见到大作《葡萄》、《雪松》两帧,构图气势、笔墨俱见不凡,有此才华襟抱,尤为难得,此间艺坛诸贤,观感雷同。国内外画坛必留弟一席地也。”

作为文化使者的姚梦谷,他在1968、1975年两度受邀赴韩国讲学,1979年与黄君璧等人同访欧美9国,另又多次赴澳大利亚菲律宾日本等国作文化交流。

作为诗人的姚梦谷,“其诗词清新隽永,得晚明公安静观之趣”,一生所撰甚富,却任其流散,并未自珍。台湾省学者王梦鸥评姚梦谷曰:“诗有时至于为人所不爱,而其艺术评论亦有时至于为人所不爱,唯其不为人爱,乃是真诗,真批评,真的艺术活动。”意为有别于市侩取容也。

1987年姚梦谷抱疾就医,手术后静养复元,其间曾有诗云:“朝日入帘栊,和风转舒畅。早梅谢复开,暖翠明千嶂。门无车马喧,扶独吟望。诗思近如何,味淡犹新酿。”

台湾金石名家王壮为以诗答云:“幺么二竖夫何物?蹑足乘虚入谷来。海峤医林多好手,笑谈轻取健康回!”黄祖荫亦以诗祝姚梦谷云:“天留画伯开新运,龙马精神复泰来。可喜‘艺坛’多俊杰,‘拾闲’气象促春回!”

姚梦谷积极参与文艺美术界组织的祖国和谐统一促进会,又与大陆有关方面积极联系,企盼两岸早日和平统一。“江苏省海峡两岸书画展,其大陆亲人曾携画两幅参与展出,翌年泰州民革组织海内外书画展,梦谷又热心组织台湾省书画家二十余人提供五十余幅作品参展,使画展生色不少,获得举办单位和观众赞誉。”

姚迟在《旅台画家姚梦谷》中写道:“1990年起,姚梦谷年年拟回大陆探亲并赴各地观光旅游,经保健医师体检,发现胃癌,手术后又转为肠癌,再行手术仍复发,1993年肠癌扩散,住院治疗无效,是年8月13日心脏停止跳动,与世长辞,享年80岁。”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