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 :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

更新时间:2024-09-21 05:34

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瓦窑堡北面齐家湾坪上,是我国兴建较早的纪念馆之一。经国务院1989年8月20日批准为全国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民政部、陕西省委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座北向南,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00米,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

简介

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县城瓦窑堡革命旧址北面齐家湾坪上,是我国兴建较早的纪念馆之一。经国务院1989年8月20日批准为全国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民政部、陕西省委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座北向南,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00米,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

纪念馆面向南,布局为四方形,铁栏杆大门上镶有“子长烈士纪念馆”七字。进门首先看见的是一座高耸着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后东西两侧分列两间展室。向前稍走几步,正中一块子长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重修碑记立即映入眼帘,其后东西两边又各有一座碑亭。两亭的碑上镌刻着许多名人的题词。

正中为谢子长将军大理石雕像,总高6米,烈士肩披大,身着戎装,发式中分,右腿前迈,呈动态,表现了烈士永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东边碑亭里分别有中共陕西省委员会、陕西省军区、子长市人民政府、中共延安市委员会及绥德军区司令部的题刻。西边碑亭里分别有汪锋、赵寿山、阎红彦、陕西省人民政府、子长县第四区全体人民、中共绥德地区委员会、中共子长县委员会、绥德专署、马明方、马锡五、李景鹰的题刻。这些题刻都高度评价了谢子长的功绩。东西墓堂位于后院,南壁正中横书“谢子长同志之墓”和谢子长同志生平事迹简介;正壁悬挂英雄遗像,门厅左右碑廊内矗立着邓小平、江泽民、李鹏、陈云、杨尚昆等20多位领导人题写的花岗石石刻碑。

再向前走,便来到一座大碑亭前。亭内立有刻着毛泽东手迹的两块石碑,上边分别有“民族英雄”和“虽死犹生”几个大字。大碑亭的后面,便是谢子长同志之墓。纪念馆内还种满了各种各样的长青树和芳花秀草,使这里的气氛庄严肃穆。

结构

纪念馆分墓区和纪念区两部分。墓区建有吊唁厅。吊唁厅东西两侧有四柱走廊。厅内墓室安放着谢子长烈士的柏木棺材,正厅摆放着各级党政军领导人和社会各团体敬献的花圈和纪念物。

墓区的大门厅内并排竖立有毛泽东同志为谢子长题写的“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三通石刻题词碑和毛泽东同志撰写的《谢子长烈士事略》一通石刻碑文。门厅左右两旁是新建的碑廊,廊内竖立着邓小平、江泽民、陈云、杨尚昆、李鹏等二十多位领导人题写的花岗石石刻碑。

纪念馆主轴线和两侧辅轴线的纪念建筑物互为对称,呈现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建筑形式。主轴线上矗立着谢子长烈士烈士的花岗岩雕像,总高6米。雕像前是革命烈士纪念塔,总高9米。塔身镌刻着民主革命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两侧辅轴线上各建八角亭一座。亭内竖着党政军领导人和党政军机关题写的石刻碑16通。八角亭前是陈列室,总建筑面积408平方米。陈列以谢子长市革命活动为主线,以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再现了子长人民流血牺牲推翻三座大山的艰苦岁月和光辉业绩。

纪念馆自兴建以来,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和重视。温家宝、张震、刘澜涛、马文瑞、郭洪涛等同志曾亲诣纪念馆。纪念馆以庄严肃穆的建筑,松柏葱郁的园林艺术和林立的碑刻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陵群众和国际友人。建馆以来接待国内外观众200多万人次,子长县各学校和延安希望小学、张家口市第八中学等中小学及单位把纪念馆作为德育教育基地。纪念馆已成为“褒扬先烈,教育后人”的课堂。

历史

1938年,为了纪念谢子长同志,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陕甘宁边区政府将谢子长的故乡安定改名为子长市。为了纪念他对党、对人民的伟大功勋和卓越贡献,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43年拨小米500石兴建了子长陵。 1945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那里兴建了子长陵园。以后,子长县址迁至瓦窑堡革命旧址;又于1946年2月中旬,将谢子长同志灵枢移至今址。当时,迎灵的人群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群情悲痛至极。1947年,蒋胡匪军疯狂侵犯边区时,烧杀抢劫,将陵园毁为废墟,广大人民对这一血腥罪行,莫不切齿痛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对革命烈士之英灵,极为重视,对陵园进行了保护,周恩来总理指示重新修建。陕西省人民委员会于1952年拨款重修,1954年11月竣工,陵园总面积1.2万平方米。同年,将子长烈士陵园改为子长烈士纪念馆。198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批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

2017年3月,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入选中宣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

文物

截至2019年,纪念馆藏品数量37件(套)。

谢子长

谢子长是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1897年出生,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毛泽东曾两次为谢子长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写了碑文。陕西安定(今子长)县人。

1922年考入阎锡山办的太原学兵团学军事。1924年回子长市办民团,任团总。同年赴天津市北京市,参加反帝斗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根据党的指示,利用民团团总身份进行革命活动,被选为安定县地方行政会议主席团成员和农民协会促成会委员。组织和领导农民协会打击封建官僚,惩办土豪劣绅,被群众誉为“谢青天”。

1927年10月与唐澍等组织领导清涧起义,任西北革命军游击支队营长、副指挥。1928年5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兼革命军第3大队大队长。后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委员、陕北行动委员会军事指挥部总指挥,在陕北、宁夏、甘肃省等地做兵运工作。

1931年10月,和刘志丹等将南梁游击队和陕北游击支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任总指挥,率部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

1933年夏被派往察绥抗日同盟军第18师,负责中共组织的工作,协助师长许权中指挥作战。同年11月回到陕西省,任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恢复和建立了陕北红军游击队5个支队,建立了安定、延川根据地。

1934年后,任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26军42师政治委员、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革命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

谢子长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因战伤恶化,1935年2月21日在子长市灯盏湾逝世,时年38岁。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革命旧址修建了子长烈士陵园。

参考资料

中宣部新命名的4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www.rmzxb.com.cn.2017-10-25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0-09-2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