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强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14:04

孙永强,1931年出生于嘉善县,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中国计算机科学家和教育家,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1955年,随着苏联科技代表团访华,计算机技术开始提上中国发展的议程。孙永强从交通大学电子系毕业,在清华大学参加工作不久,就被抽调至新成立的计算数学教研室,负责计算机的逻辑设计部分。1964年实现了中国第一代编译系统,911编译器。改革开放后,孙永强教授对函数式语言的代数性质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提出了程序代数求解理论,在程序转换和程序正确性验证上取得了突破,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科技成果,并于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在访问卡耐基·梅隆大学期间,他大胆地将此方法应用于脉动阵列机的验证,并在回国后完成了以FP作为描述语言的多层次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自动综合和设计系统。该系统能根据功能描述自动生成脉动式阵列的逻辑线路图,成果于1993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2021年1月31日,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夏培肃奖)举行颁奖典礼,孙永强教授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2020年“中国计算机学会夏培肃奖特别贡献奖”。2023年9月13日,孙永强先生上台为2021年、2022年与2023年孙永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李超、傅洛伊、冷静文颁奖并送上鼓励与寄语。

人物经历

1949年进入交通大学学习。孙永强于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力系。1955年,随着苏联科技代表团访华,计算机技术开始提上中国发展的议程。孙永强从交通大学电子系毕业,在清华大学参加工作不久,就被抽调至新成立的计算数学教研室,负责计算机的逻辑设计部分。195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历任清华大学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教授。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50余年,涉及编译原理、函数程序代数理论、软件自动验证、重写技术等多个软件技术分支,在中国外重要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培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方向博士30余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多项奖励。1964年实现了中国第一代编译系统,911编译器。为中国独立设计的中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系统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经过优化和改进的编译器随后在中国DJS-5型计算机上安装,被中国十余家单位采用。为了推广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译技术,孙永强和陈火旺教授等一起撰写了《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一书,荣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改革开放后,孙永强教授对函数式语言的代数性质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提出了程序代数求解理论,在程序转换和程序正确性验证上取得了突破,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科技成果,并于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该系统能根据功能描述自动生成脉动式阵列的逻辑线路图,成果于1993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1974年回到上海交通大学后,他把兴趣转向了计算机软件理论;并担任新成立的计算机教研室主任。他力争从教学计划中删去对计算机无益的课程,提高数学课程的难度。用 PASCAL语言代替BASIC语言教学的超前主张为交大计算机系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5年10月,孙永强应邀访问卡耐基·梅隆大学(CMU),进行为期1年的学术访问、学习与交流。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孙永强教授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函数式语言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自动综合和设计系统,该系统能根据功能描述自动生成脉动式阵列的逻辑线路图,成果于1993年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2021年1月31日,孙永强教授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2020年“中国计算机学会夏培肃奖特别贡献奖”,同年4月7日下午,他作为主讲嘉宾出席在电院3-200报告厅举行的“我和计算机的故事”学者课堂第一期。当天,85届计算机系教育发展基金秘书长卢建军校友代表基金理事会发言,宣布将85基金的“优秀青年教师奖”更名为“孙永强先生奖”,以表彰优秀的青年教师,并鼓励他们向孙永强教授学习。

2023年9月13日,孙永强先生上台为2021年、2022年与2023年孙永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李超、傅洛伊、冷静文颁奖并送上鼓励与寄语。

主要成果

二十世纪60年代,孙永强教授就带领团队实现了中国第一批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器,为中国独立设计的中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系统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经过优化和改进的编译器随后在中国DJS-5型计算机上安装,被中国十余家单位采用。为了推广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译技术,他和陈火旺教授等一起撰写了《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一书,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改革开放后,孙永强教授对函数式语言的代数性质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提出了程序代数求解理论,在程序转换和程序正确性验证上取得了突破,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科技成果,并于1987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在访问卡耐基·梅隆大学期间,他大胆地将此方法应用于脉动阵列机的验证,并在回国后完成了以FP作为描述语言的多层次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自动综合和设计系统。该系统能将一般的典型算法通过上述代数理论的推导自动导出对应的脉动式阵列算法,并生成逻辑线路图。孙永强教授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函数式语言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自动综合和设计系统,该系统能根据功能描述自动生成脉动式阵列的逻辑线路图,成果于1993年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主要论文与著作

论文

著作

社会职务

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研究方向

作为中国第一代计算机软件科研工作者,孙永强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涉及编译原理、函数程序代数理论、软件自动验证、重写技术等多个软件技术分支。

人才培养

孙永强教授在中国外重要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培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方向博士30余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多项奖励。

孙永强教授在一线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辛勤耕耘了50余年,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其治学上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与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影响了莘莘学子。如今,他培养的学生大多成为各个单位的教学和科研骨干,其中包括2位两院院士及外籍院士,10余位中国外高校教授。孙永强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奠基者,在学科发展规划、高层次人才引进、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以孙永强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稳步前进,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学子。

个人荣誉

人物评价

孙永强教授在一线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辛勤耕耘了50余年,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他治学上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孙永强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奠基者。他在上海交大计算机学科的建设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作为曾经的学科带头人,从学科发展规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到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培养等,他事必躬亲,身体力行,正是孙永强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计算机工作者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交大的计算机学科才随着改革开放,从一个从事舰船专用计算机教学和研究的教研组,迅速成长成为世界知名院系,并迈向世界一流。(上海交通大学 评)

参考资料

上海交大孙永强教授获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2023-12-30

..2024-03-26

电院孙永强教授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24-03-26

“CCF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孙永强教授主讲“我和计算机的故事”学者课堂第一期.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2024-03-26

兴趣是研究动力,坚持是成功保障——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孙永强专访.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6

电院计算机系“我和计算机的故事”白英彩座谈会&85基金颁奖仪式举行.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2024-03-26

Web服务深入编程.孔夫子旧书网.2024-03-26

孙永强教授文集.孔夫子旧书网.2024-03-26

Framework程序设计.孔夫子旧书网.2024-03-2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