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林羚 :牛亚科林羚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1:31

安氏林羚(学名薮羚属 angasii),又称南非林羚,是一种螺旋角羚,原产于非洲南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形态特征

安氏林羚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羚羊,雌雄异形,是螺旋角羚中性别二态性最高的物种。雄性较大,体重98-125千克,肩高1米,雌性体重55-68千克,略小于一米高。雄性和雌性都有一道从头后部延伸到尾巴基部的长毛的背脊。雄性条纹羚通体呈淡蓝色,颈部和肩部生有悬垂的长毛,头上长着螺旋状的角;雌羚及幼羚为红棕色,雌雄体侧均有8-14条白色条纹,两眼之间有白斑。雄性有扭曲的黄色大角,角呈螺旋状,长约60-83厘米。雌羚没有角及长毛。皮毛呈赤褐色及明显的斑纹,非常美丽。成年雄性的皮毛呈深褐色或石板灰色,通常带有蓝色色调,而雌性和幼年雄性的皮毛呈栗色或红褐色,侧面有十条或更多的白色条纹。

栖息环境

安氏林羚喜欢栖息于草原林地附近的密林或灌木丛中,并且更喜欢接近有淡水的优质草地。它们生活在由茂密和干燥的稀树草原组成的灌木丛中,更喜欢水坑而不是开阔空间。

生活习性

通常独居或以10头小群生活。低领地意识,性情害羞,谨慎,警惕性极高。雄性面临危险时会用尖锐的角刺向敌人。如果遇到危险,雌性林羚们会团结在一起,它们通常成群活动,有时种群数量会多达30只。

安氏林羚雌性后代有时仍然留在母亲的族群中,因此雌性群体内的相关性可能相对较高。雄县性也形成群体,但这些联系更为短暂,特定雄性亲属之间没有长期的联系。这个物种不是地域性的,家域通常是重叠的。大量的安氏林羚可能会汇集在一处良好的牧场或水源地。成年雄性在雌性发情的情况下会进行争斗。一只雄羚通过耸起背脊上的白色鬃毛,抬起头,举起尾巴向另一只雄羚示威。如果发生入侵,它会使用暴力对扛。据了解,雄羚会被对手的角刺死。一般来说,两个雄羚中较大的一个是胜利者,然后与雌羚交配。这个物种有各种与优势互动和求偶相关的刻板行为。

安氏林羚在白天活跃,但更常见的活动集中在清晨和傍晚。它们是小心谨慎的动物,只在浓密的灌木丛中活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隐蔽在灌丛中,在那里它们可以躲避捕食者和白天的酷热。它们很容易受到某些掠食者的攻击,雌性群体的成员会发出警报,发出深深的吠叫声,给其他在听力范围内的同伴送信。它们也对其他几个物种的警报呼叫作出反应,如高角羚狒狒属扭角林羚。安氏林羚有时会跟随狒狒取食,利用狒狒从树上掉下的水果和树叶。

这些羚羊既采食又游荡。是食草动物,吃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的叶子、树枝、花和果实。每天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在雨季期间,它们主要吃新鲜的绿草。当有水源时,会每天喝水,但也可以在仅季节性供水的地区生存。

分布范围

安氏林羚分布于非洲南部。原产地:马拉维、莫桑比克、南非津巴布韦。重新恢复:斯威士兰。引进: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它的种群稳定,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忧物种。

繁殖方式

安氏林羚全年可繁殖,交配高峰期出现在春季和秋季,春季有一个繁殖高峰,秋季有一个较小的高峰。雌性的体表周期约为19天。雄性在这个周期中有两天可交配,但是雌性只接受每个周期6小时的交配。雌性孕期大约7个月,每胎产1仔,重约5千克。幼仔出生在丛林中,处于潜在的食肉动物(狮子、鬣狗科、豹子、野狗)的视线之外。要隐藏长达18天,在此期间,母亲会定期回来清理并护理它。幼仔会随母亲生活,直至母亲再次繁殖。雄性和雌性分别在18个月和11-12个月时性成熟,尽管它们在社会上不成熟直到五岁。安氏林羚寿命大约19年。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安氏林羚的生存范围有限。在一些地区,它们的栖息地实际上通过人类活动得到了改善,例如改革农业技术,放弃农田和耕地,恢复灌木丛林,以及控制牛群在草地的过度放牧,促使许多植物草地得以生长恢复。这些措施都改善了安氏林羚的生存环境,使该物种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该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是盗猎和人类定居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在非洲,雄性安氏林羚作为狩猎目标备受追捧。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