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威士兰 :位于非洲南部的一个内陆国家

更新时间:2023-11-03 15:47

斯威士兰王国(斯瓦蒂语:Umbuso weSwatini ;英语:The Kingdom of Eswatini),简称斯威士兰,为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北、西、南三面被南非所环抱,东与莫桑比克为邻。国土面积为17,363平方千米,截止到2023年,斯威士兰人口为1216358人,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斯瓦蒂语,首都为姆巴巴内(Mbabane)。

斯威士兰位于南非高原东南方向的德拉肯斯山脉的东坡。斯威士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因其四周多山以及地处南非高地,斯威士兰的年平均气温要比南半球同纬度其他国家低。斯威士兰境内河网较为密集,主要河流有恩瓜武马河(Ngwavuma)、大乌苏图河(Great Usutu)等。斯威士兰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石棉、煤、黏土、锡石等,另有少量黄金和钻石储量。国内森林面积达54.1万公顷,约占全国面积的31.5%,主要为人造林。从考古学家在斯威士兰已经发现的人类遗骸表明,当地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大约11万年前的石器时代早期。15世纪后期,斯威士兰人由非洲中部和东非逐渐向南迁移,16世纪定居于此地并建立起王国。1907年后此地成为英国“保护地”。1968年9月6日,该国宣布独立并定名为斯威士兰王国。国王索布扎二世在位61年,1982年8月逝世,之后由大王后泽莉维摄政。1983年,“王室委员会”立马科塞蒂韦王子为王储,由王储之母恩通比王后摄政。1986年4月25日,马科塞蒂韦王储登基,称姆斯瓦蒂三世

斯威士兰经济严重依赖南非,出口商品单一,发展不均衡,社会贫富差距悬殊。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48.5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39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4%。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大约80%的人口从事农业。2017年,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6.5%,主要作物有甘蔗、玉米、棉花等,甘蔗种植是斯威士兰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居重要地位,2017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主要生产石棉、钻石、煤、加工木材、纸浆、水果罐头和棉纺织品等产品。斯威士兰旅游业较发达,但基本由南非财团控制。博彩业是旅游业的一大特色,每年外国游客超过70万人,约60%为赌客,游客主要来自欧洲、南非等地。近年政府开始通过开发野生动物园和展示丰富多彩的礼仪文化招揽游客。礼仪文化包括王宫内的各种庆祝活动、传统婚礼以及各种民族舞蹈等。

斯威士兰奉行不结盟和睦邻友好对外政策,主张各国相互尊重主权和互不干涉内政,并通过和平谈判途径解决国家间的纷争。斯威士兰是英联邦成员国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南部非洲关税同盟(SACU)和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成员国。斯威士兰文化是由斯威士兰人民历经各个历史阶段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而形成。斯威士兰的美食受到土著斯威士兰人以及邻国南非和莫桑比克烹传统的影响,饮食习惯因季节和地理区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当地主食有高粱、玉米等。

名称

斯威士兰(Swaziland)由早期国家建设者姆斯瓦蒂二世(Mswati II)的名字英语化得来。直到2018年4月19日,为了纪念斯威士兰从英国独立五十周年,国王姆斯瓦蒂三世(Mswati III)将英语国名Swaziland改为本土斯瓦蒂语的eSwatini,即“land of the Swazis”(斯瓦蒂人居住的地方)的意思。名称中看起来异常的“e”起到一个地方或处所的前缀标记作用,大致意为“in”,使得“eSwatini”的字面意思更近似“in Swazi”。早期斯威士兰人由恩格瓦内三世国王(King Ngwane III)带领定居在部落南部的赫卢蒂地区,因此恩格瓦内亦是斯威士兰的别名。

历史

早期历史

斯威士人的祖先是来自莫桑比克(Mozambique)的班图人(Bantu)南迁时分化的恩古尼(Nguni)种群分支。考古学家在斯威士兰东部发现了距今11万年前的人类遗骸。

斯威士兰人早期被称为恩格瓦内(Ngwane)或 巴卡恩格瓦内(bakaNgwane)。在进入斯威士兰地域之前,他们最初定居在今马普托附近的坦比河(Tembe)地区,后移居到了蓬戈拉河(Phongolo)东岸。直至15世纪后期,这些斯威士兰人由非洲中部和东非向南迁移,随之建立起斯威士兰部落。该部落的创建者德拉米尼一世骁勇善战,率领部落征服了卢邦博山的其他氏族。16世纪中叶,这支族群再度分裂为两个氏族,其中一个氏族向南移动后与祖鲁族融合;另一个氏族则由恩格瓦内三世率领,大约在18世纪初定居在蓬戈拉河北岸 (今斯威士兰南部)。

斯威士兰王国的建立

恩格瓦内时期

16世纪中叶,斯威士兰人与祖鲁人的持续冲突将族群进一步向北推进,恩格瓦内三世(Ngwane III)在氏族部落的基础上建立了斯威士兰王国,定都洛班巴,该举措为斯威士兰民族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受母系氏族的残余影响,斯威士兰王国在政治上实行双头统治,即由国王和王太后共同执政;在此阶段,斯威士兰王国的农牧业逐步发展,炼铁和锻造技术得到提升,已掌握炼铜技术;社会层次上产生了商品交换,交换的产品有畜产品、谷物、金属、盐及各种土特产。1780年,英格文亚马·恩登肯耶(Ingwenyama Ndvungunye)即位,恩登肯耶在位期间依然称恩格瓦内三世,直至1815年恩登肯耶被闪电劈中去世。

索布扎时期(1815-1839年)

恩登肯耶去世后,恩格瓦内四世(Ngwane IV)继任。恩格瓦内四世也被称为索布扎一世(Sobhuza I),索布扎一世在位期间创建了军队,逐步征服了北方诸部落,巩固了国家秩序,并在今斯威士兰中心地带的松博泽重新建立了首都,扩大了斯威士兰王国版图,设立了一套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同邻国祖鲁王国建立了睦邻关系。

姆斯瓦蒂时期(1840-1865年)

1840年,索布扎一世之子姆斯瓦蒂二世(Mswati II)继位。姆斯瓦蒂二世继承了斯威士兰北部延伸至今巴伯顿的地区的领土。在经过短暂的内部权力争夺后,姆斯瓦蒂将首都定在斯威士兰北部的霍赫霍,改善了斯威士兰军团的军事结构,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之后他开始对周围的氏族部落征伐以扩充自己的疆土,还通过袭击其他非洲部落来获取牲畜和奴隶。姆斯瓦蒂还善于抓住其他部落内部纷争的时机来获取利益,也正因如此,当时的斯威士兰版图是今天斯威士兰国家版图的两倍。在他统治时期,各氏族部落开始融合,形成统一的斯威士兰民族。直到19世纪60年代,斯威士兰都是非洲南部唯一的强国。直至姆斯瓦蒂于1865年去世,斯威士人才结束了他们的征伐和扩张。

国内纷争

在姆斯瓦蒂二世死后,卢德翁加继任,斯威士兰王国陷于纷争和内耗之中。姆斯瓦蒂的嫡长子英格文亚马·姆比利尼(wenyama Mbandzeni)未能顺利即位,之后他率领军队和随从离开了斯威士兰,投奔祖鲁酋长开芝瓦约,最终在1879年祖鲁反抗英国人的战争中被英国人击杀。卢德翁加继任后很快去世,之后姆班泽尼被斯威士兰民族委员会选中成为国王。此时,英国和布尔人殖民者在消灭祖鲁王国后,将征服目标指向了斯威士兰。斯威士兰在内忧外患下,国力渐微,最终沦为殖民地。

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逐步入侵

19世纪30年代,布尔人殖民者在大迁徙中侵入德兰士瓦。1844~1880年,斯威士兰先后遭到英国殖民者和南非布尔人的入侵。1881年,《普利托利亚公约》第二十四条确认了斯威士兰的独立性,这一点得到了英国德国的承认。根据这项公约,斯威士兰的领土范围缩小,使得部分斯威士人成为如今南非普马兰加省的特兰斯瓦尔领土的居民。1884年,《伦敦公约》第十二条承认,斯威士兰是一个拥有国王的独立国家。1887年,布尔人对斯威士兰村庄进行袭击、抢劫牲畜的行为。而英国以当时在斯威士兰存在非英裔欧洲居民和由南非共和国控制的税收、邮政服务等领域的特许权为由,拒绝介入处理。

在此时期,姆班泽尼国王向欧洲人授予了许多特许权,并创建了一个复杂的土地所有权模式,该特许权用于土地的授予和租赁方面。1890年姆班泽尼去世后,斯威士兰成立了一个酋长法庭,以解决有关土地争议、矿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纠纷。同年,斯威士兰当地酋长与南非和英国组成三方“临时执政委员会”,使得斯威士兰处于南非和英国共同管辖之下。1894年,斯威士兰成为南非共和国的保护国。这一状态一直持续到恩格瓦内五世的统治期间,直到1899年10月第二次布尔战争爆发。1894~1902年,南非获得斯威士兰的行政管理权。

国家沦陷

1895年2月,100名布尔人骑警进入斯威士兰首都,将布努国王推举为最高酋长,斯威士兰就此失去了独立的地位。随后,布尔人与英国人联合,取消了斯威士兰国王的司法权。

随着欧洲移民的增多和大农场的出现,斯威士兰的经济生活状态开始改变,城镇开始出现。1885年,欧洲人鲍勃·罗杰斯在姆齐姆内恩河岸边首次搭帐篷当作栈房。后来的欧洲移民在此基础上建了商店和旅馆,随着移民的增加,居住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因曼齐尼市·莫萨特酋长的管辖而被称为曼齐尼。1890年,英布殖民当局决定把第一个行政总局建在此地,取名为布雷默斯多普(Bredasdorp)。他们在这里建立了许多公共设施和图书馆,铺设了电报线路,此后该小镇逐渐发展为大城市。1936年,该城市正式定名为曼齐尼(Manzini)(现为斯威士兰第一大城市)。现在斯威士兰的许多城市,包括卡代克和首都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英国殖民时期

土地分割

1903年,英国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获胜后,斯威士兰成为英国“高级专员公署领土”之一,但由于没有与斯威士兰摄政王拉博西贝尼·姆德卢利达成协议,所以没有建立保护国。1903~1907年,英国接管了对斯威士兰的控制权,宣布斯威士兰为英国保护地。

1904年的《斯威士兰行政公告》发布,斯威士兰建立了委员会,负责审查所有的特许权并对特许权界定划分。《斯威士兰特许权分割公告》规定,需任命一个特许权分割专员,以划定专门供斯威士兰人使用和居住的区域。专员有权在不赔偿的情况下征用每部分居住区域的三分之一。截至1910年,该委员会共划定了163万余英亩的特许区域,约占斯威士兰总面积的38%。特许区域供斯威士兰人使用,鼓励斯威士兰人前往德国赚取资金或与欧洲人进行生意,以购买更多的土地。在此期间,该领土的许多早期行政工作(例如邮政服务)都是由南非进行的。1907年,英国对斯威士兰的区域进行土地分配,并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划归几千名殖民者所有,而仅给数十万斯威士兰人保留了三分之一的土地。因此,缺乏土地的斯威士兰人被迫到南非矿山做工。

经济复苏

1921年12月,索布扎二世正式加冕为国王,同期他前往位于伦敦的联合王国特权理事会司法委员会,就土地问题提出异议。在1923年至1963年期间,索布扎二世建立了斯威士兰商业协会,该组织负责向斯威士兰保留地上的小企业授予官方认证,并成立了斯威士兰国立学校,以抵制教育中传教机构的主导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索布扎二世的地位逐渐提高,之后斯威士兰皇家领导成功地阻止了斯威士兰加入南非联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威士兰经济迅速发展,并建立了大型石棉矿和铁矿专供出口。当时,贸易输出额按人均计算居非洲前列。随后欧洲人继续迁入斯威士兰,总数达7000多人,控制了全部工矿和商业企业。英国于1963年11月颁布了独立的斯威士兰宪法,根据该宪法设立了立法和行政委员会。但该宪法遭到国王以及斯威士兰全国委员会(Liqoqo)的反对。尽管有反对意见,斯威士兰还是举行了选举,并于1964年9月9日成立了第一届斯威士兰立法委员会。

斯威士兰王国独立

斯威士兰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两次战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阔了斯威士兰人的眼界,他们开始接触到民族自由、自治以及自决的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了整个非洲大陆。1960年斯威士兰成立了斯威士兰进步党,它主张通过“一人一票”的普选实现民族独立,反对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并要求重新分配土地。1964年,最高酋长索布扎二世组织了一场“因博科德沃民族运动”。该党主张同南非保持友好关系,并有一定的反英情绪。20世纪60年代,各党派在宪法问题上未能取得一致意见。1965年,英国主张成立一个负责起草独立宪法的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主席是女王任命的专员,议会成员全部为“因博科德沃民族运动”成员及“斯威士兰联合进步党”成员,其他反对派成员一律被排除在外。1966年3月,该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经斯威士兰立法会议讨论后送交伦敦,最后在伦敦革拟了独立新宪法,并于1967年2月正式公布。按照新宪法,国王享有重要的权力。众议院议员的1/5由国王提名。12名议员组成的参议院中6名议员由国王指定,总理和大法官也由国王任命,全国矿产的所有权和收益金全部属于国王所有。1967年4月,斯威士兰举行独立大选。国王领导的“因博科德沃民族运动”再次包揽了议会的全部席位。1967年4月25日,宪法生效,斯威士兰获得自治。在斯威士兰首席法官主持下,索布扎二世宣誓就职,并宣布马赫希尼·德拉米尼亲王为第一任首相。17个月后,即1968年9月6日,斯威士兰正式宣布独立,索布扎二世从此成为斯威士兰的真正统治者。

独立后的斯威士兰

索布扎二世执政时期

1972年,斯威士兰举行独立后的首次大选,索布扎二世控制的“因博科德沃民族运动”获得胜利,夺取了议会的绝大多数席位,而反对党“恩格瓦内民族解放大会”赢得了姆富马兰加选区的3个议员席位。该选区位于斯威士兰东南角,与莫桑比克和南非接壤,是斯威士兰的主要制糖工业区,该地区发小资产阶级、工人以及合同制农场主势力强大,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随后,索布扎二世发动了政治反攻。1973年4月22日,索布扎二世在洛巴姆王室“牛苑”里举行的集会上宣布:国家紧急修宪,进入紧急状态,由国王本人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废除独立宪法,解散议会;禁止一切政党活动;建立一支由国王亲信组成的300人的王室卫队。这次行动逮捕了反对党“恩格瓦内民族解放大会”领袖兹瓦尼及另外3名成员。

经济上,斯威士兰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在索布扎二世政治上走向专制的同时,他在经济上却极力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随着外资,主要是南非资本的流入,斯威士兰经济进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在此期间,王室的经济实力得到迅速壮大。通过充当买办,王室基本上控制了采矿业和进出口业务。斯威士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脱贫成功,人均收入是邻国博茨瓦纳莱索托的两倍。斯威士兰在石棉、制糖、纸浆等方面已建立起现代化工业经济。同时,与旅游业相关的旅馆、服务、博彩业也十分发达。外来投资也稳定增长。

此阶段的斯威士兰采取全方位外交。1968年9月,斯威士兰加入联合国,为融入国际社会跨出了关键的一步。斯威士兰独立后仍然留在英联邦,并于1972年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另外在同南非的关系中,斯威士兰在独立之初一方面努力消除南非对其的历史影响,另一方面,又与南非保持经济上的密切联系。1982年,为使得内陆国家斯威士兰打通通往海洋的通道,索布扎二世试图索要南非邻近地区(南非科伦贝和斯威士兰康瓜尼的部分地区)的计划宣告失败。

姆斯瓦蒂三世执政时期

1982年8月,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国王索布扎二世因病去世。此后王室内部出现了长达4年的内斗局面,先后发生3次官廷权力斗争。在王太后泽莉维任摄政 (1982年8月~1983年8月在位) 期间,首相、外长、财长等多人下狱或逃亡国外。1983年,“王室委员会”立马科塞蒂韦王子为王储,由王储之母恩通比王后摄政。当权的泽利维王太后被废默。1986年4月25日,马科塞蒂韦王储登基,称姆斯瓦蒂三世(Mswati III)。

姆斯瓦蒂三世为首的斯威士兰政府官员支持国家的传统体制,特别是酋长制度。而国内一部分新生势力主张改革传统制度,真正实行代议制和民主制度,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国际形势。1987年11月,斯威士兰举行新的议会选举。由于这次选举仍是在酋长会议的基础上进行的,激起了反对派的强烈抗议。1989年,大约40名持不同意见的代表被选进了议会。他们呼吁进行选举制度的改革,遭到首相德拉米尼和国王的坚决反对。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随着美苏冷战的结束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一党制纷纷瓦解,多党制席卷整个非洲。1989~1990年,反对党人民团结民主运动 (PUDEMO)和斯威士兰青年大会(SWAYOCO)在斯威士兰成立;1990年1月,恩格瓦内民族解放大会的创建者兹瓦尼博士在1973年被捕释放后的首次演讲中声称,他支持国家进行改革,并主张国家引进立法体系和实行直接选举的选举方法。与此同时,国内的罢工和游行示威活动频繁出现。在此形势下,姆斯瓦蒂三世采取了双重手段来控制国内局势。1990年11月,斯威士兰大学学生抗议活动被镇压。在1993年大选前夕,国王下令取缔政治组织,命令警察监禁所有反选举运动的组织者,随后有40多人被捕并受到审判。在此情形下,宪法开始改革,并于2005年取得进展,出台了斯威士兰现行宪法。但现行宪法并没有明确规定政党的地位。根据宪法进行的第一次选举于2008年举行,议员从55个选区中选出,议员的任期为五年。

2011年,南部非洲关税同盟(SACU)收入的减少造成了斯威士兰的经济危机。斯威士兰向邻国南非申请贷款,由于期间斯威士兰代表团单方面删除了姆斯瓦蒂国王所承诺的政治改革附则,南非未对斯威士兰施以经济援助。由于经济危机加重,斯威士兰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同时该国民众也要求进行更多改革,民间组织和工会的公开抗议变得越来越普遍。从2012年开始,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的收入缓解并改善了斯威士兰政府的财政压力。2013年,通过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议会,这是自宪法颁布以来的第二届议会。国王随后第三次重新任命西布西索·德拉米尼(Dr. B.S. Dlamini)为首相。

2018年9月,斯威士兰工人因工资过低开始举行反政府抗议活动。2021年6月,由于斯威士兰多年缺乏民主化改革以及政府禁止人民提交请愿书,全国各地爆发了支持民主的抗议活动,引发了骚乱、抢劫以及与警察和士兵的冲突。境内许多与国王姆斯瓦蒂三世有关的建筑物被抗议者烧为灰烬,警察袭击并逮捕了政治反对派相关人员。《纽约时报》将此次动乱称为“独立53年来最具爆炸性的内乱”,至少有20人被国家安全部队杀害,另有数十人受伤或被拘留。政府关闭了互联网(在移动服务提供商 MTN集团和斯威士兰移动商Eswatini Mobile 的配合下),使得人们难以获得来自该国的可靠消息。据说国王也已逃离该国,但政府官员对这些说法提出了质疑,并呼吁结束抗议活动。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斯威士兰是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北、西、南三面为南非所环抱,东与莫桑比克为邻,距离印度洋只有100多千米。斯威士兰经纬度范围为南纬25.5度到27度,东经31度到32度。国土总面积为17363平方千米,在非洲大陆仅大于冈比亚。大陆边界线长535千米,其中与南非的边界线长430千米,与莫桑比克的边界线长105千米。

气候

斯威士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因其四周多山以及地处南非高地,该国的年平均气温要比南半球同纬度其他国家低。斯威士兰西部年平均气温为16℃,东部年平均气温为22.2℃。斯威士兰东部平均年降水量可达700毫米,但由于降水集中,蒸发强烈,较为干旱,牧草不能全年生长。而西部由于地势较高,凉爽湿润,年降水量可达1000~2300毫米,适宜草本植物生长。斯威士兰中部属于过渡带,气候温暖,年降水量约为950毫米。斯威士兰雨量季节分配悬殊,全国雨季集中在10月~次年3月,一月降水量最多,可达260毫米,且雷雨较多。4~9月为该国旱季,月降水量仅有约20毫米。

地质

斯威士兰位于非洲地台(African platform)南部边缘地区。非洲地台由20亿~25亿年前溢流的基性熔岩冷却后的前寒武系岩石组成,在一些低地、蓄水盆地中沉积了凝灰岩、页岩石灰岩和其它沉积岩。斯威士兰西部的地层主要是前寒武纪时期形成的,为最古老地层;而东部则是卡鲁时代形成的,以沉积岩和火山岩为主的最新地层。

地形地貌

斯威士兰地处德拉肯斯山脉(Drakensberg Mountain)东部地带,从东向西地势逐渐升高,主要地形由山地、丘陵、缓坡平原构成,分为高维尔地区、中维尔地区、低维尔地区、卢邦博草原4个截然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全国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布勒姆布山峰(Bulembu),海拔1862米;海拔最低处则是乌苏图河(Usuthu),海拔21米。

水文水利

水文

斯威士兰境内河流纵横。受德拉肯斯山脉的影响,从西向东有5条较大的河流贯穿全国大部分地区,即南方的恩瓜武马河(Ngwavuma), 中部的大乌苏图河(Great Usutu), 北方的乌姆布鲁兹河(Umbuluzi)、科马蒂河(Komati)和姆布鲁兹河(Mbuluzi)。这些河流均源于西部降雨丰沛的德拉肯斯山脉东坡(在南非境内),向东流经南非和莫桑比克。河流水量充足,流量随季节变化大,极少断流,河水流经处形成一段段沼泽。有利于利用河水发电,但不利于航运

河流

大乌苏图河(Great Usutu)

大乌苏图河是斯威士兰最大的河流。它从南非的西部边界进入该国,并通过比格本德以东的卢邦博山脉流向印度洋。河流的下游地区是河马属、鳄鱼和虎鱼栖息地。在伊祖尔维尼谷,河流在这里穿越荒野的峡谷并蜿蜒穿过农村社区,河流沿岸拥有较多的岩石堆叠,以及相当数量的野生动物,包括一些小型鳄鱼。

恩瓜武马河(Ngwavuma)

恩瓜武马河是非洲南部斯威士兰和南非科瓦祖卢-纳塔尔省的一条河流。它还被称为英瓜武马河,是斯威士兰五条主要河流之一。它源于斯威士兰西南部,向东流动,是彭戈拉河的支流。在斯威士兰沿着恩瓜武马河的主要城镇有恩朗加诺和恩索科。

姆布鲁兹河(Mbuluzi)

姆布鲁兹河(Mbuluzi)在斯威士兰境内有两条支流,北为黑姆布鲁兹河,南为白姆布鲁兹河,流经莫桑比克,在马普托湾入海。年均径流量估计为37200万立方米。最高记录流量为68米/秒,而最低流量为1.1米/秒。目前的水资源供给预估为8.14米/秒,而不包括灌溉用水水供给在内的预测为8.5米/秒。因此现有的水资源供给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姆布鲁兹河上有四个水文测定站。其流域是农业活动、农村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位于姆布鲁兹河上的水坝为姆巴班提供水源,河流水也被沿途社区以各种方式使用。

科马蒂河(Komati)

科马蒂河(Komati)又称为因科马蒂河(葡萄牙语:Rio Incomati),是南非、斯威士兰和莫桑比克境内的一条河流,发源于斯威士兰西北部,在德拉戈德湾入海。科马蒂河全长480千米,流域面积为 50,000平方千米,其年均流量在河口为111立方米/秒(3,920立方英尺/秒)。起源于斯威士兰西北部,在勒邦博山脉与鳄鱼河汇合,进入莫桑比克的边境城镇科马蒂波特下游,最终在距离马普托东北约24千米(15英里)的地方注入印度洋。科马蒂这个名称来源于siSwati语中的“inkomati”,意为“牛”,因其常年不竭的特性被比喻为“总是有奶的母牛”。

水利

斯威士兰在一些地方修建了小型水电站,利用河水发电为国内生产和生活供应所需要的电力。开发利用这些河流的水力资源,对于斯威士兰及其邻国南非、莫桑比克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三国分别达成三边或双边分配水源协议,合理分配水源。20世纪末,科马蒂河与大乌苏图河上分别修建了蓄水大坝,其中以科马蒂河的马古加大坝(Maguga Dam)最为著名。

2023年5月5日,中国电建与斯威士兰签订穆帕克尼大坝项目,该项目位于斯威士兰南部希塞卢韦尼地区,主要工程内容包括修建一座高67米的粘土心墙堆石坝、配套消力池、10千米永久进场道路、业主营地和大坝仪器安装等。

马古加大坝(Maguga Dam)

马古加大坝是斯威士兰科马蒂河上的一座大坝。大坝高115米,位于皮格斯峰以南约12千米处。该大坝是在南非、斯威士兰科马蒂盆地水务局(KOBWA)的联合主持下建造的,如今生产水力发电并为广大地区的农民提供灌溉。2001年完工后,它获得了南非土木工程学会国际类别“最杰出成就”奖。干旱对大坝造成了重大影响。2007年,大坝的容量下降到 37%。 2015年,大坝水位创历史新低,2016年2月20日,大坝测得蓄水位为31%。

土壤

斯威士兰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为棕色土壤,是非洲土壤最肥沃的地区之一。高维尔地区含有红壤和粘壤土,其间夹杂着较浅的沙土和沙壤土。低维尔地区西部为沙质壤土,东部为的红色和黑色粘土。卢邦博草原(Lubombo)和高维尔地区土壤差异很大,既有浅层沙土也有深层壤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斯威士兰国土面积为17363平方千米。森林面积达541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面积的31.5%,其主要为人造林,且为非洲最大的人造林。

矿产资源

斯威士兰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石棉、煤、铁、金、钻石等,集中分布于高维尔地区。赫夫洛克石棉矿是世界五大石棉矿之一,东部高原区地下蕴藏的烟煤和无烟煤总储量达10亿吨以上。煤矿和毛石矿是斯威士兰开发较多的矿产资源。在斯威士兰境内,尚未发现石油和天然气。因此,油气资源全部通过莫桑比克从南非进口。

生物多样性

综述

斯威士兰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拥有2400种植物,107种哺乳纲和507种鸟类。斯威士兰是《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国。2014年至2021年,斯威士兰参与了“加强国家保护区系统”(SNPAS)项目。

植物

斯威士兰拥有2400多种植物。斯威士兰境内的植物分布由热带草原植物向温带植物过渡。全国均分布有须芒草属 ( Andropogon)、红苞茅属 ( Hyparrhenia)、鼠尾粟属 ( Sporobolus )、 画眉草属 ( Eragrostis )、羊茅 ( 羊茅属 sp. )、 扁芒草属 ( Danthonia disticha )、 紫羊茅(原亚种) ( Festuca rabra) 、 马唐属 ( Digitaria )、黍属 ( Paricum )、 狗尾草属 (Sctarca) 以及旋花属等草原植物。

动物

斯威士兰有107种哺乳动物和507种鸟类。斯威士兰西北部,毗邻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的地方,有猎豹、狮、水牛、非洲象、长颈鹿、角马(Gnu 羚羊)等。该国羚羊种类较多,有肯尼亚侏羚(Ourebia ourebi)、高原小苇羚(Highland Reedbuck)等。斯威士兰猴类、鸟纲和昆虫都很多。根据测算,这里的白蚁多到每平方千米土地上有1000万只, 到处有白蚁修建的蚁冢。在斯威士兰被列为濒危动物的有尼罗鳄(Crocodylus niloticus),蝰蛇(Bitis arietans),非洲爪蟾(African Clawed Frog)、喷点变色龙 (Flap-necked chameleon)。

自然保护区

斯威士兰一共有7个自然保护区,陆地保护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4.3%。主要的自然保护区有:赫兰皇家国家公园(Hlane game sanctuary)、菲尼克斯自然保护区(Phophonyane Nature Reserve)、波波尼亚内自然保护区(Mkhaya Game Reserve)等。

菲尼克斯自然保护区(Phophonyane Nature Reserve)

菲尼克斯自然保护区位于克鲁格国家公园以南约 60 英里处,位于斯威士兰西北部。这里的野生动物包括条纹猫、红霓羚(red duiker)、无爪水(cape clawless otter)、猕猴(vervet monkeys)和230 多种鸟类。

赫兰皇家国家公园 ( Hlane game sanctuary )

赫兰皇家国家公园是斯威士兰最大的保护区公园,占地300平方千米。赫兰皇家国家公园里是当地丰富的狩猎场地,如今仍然拥有国内最大的野生动物群,狮子、大象、南非长颈鹿和白犀等都为特有物种。 由于每年6月至9月的冬季较为干燥,保护区内的水潭会吸引成群的角马、斑马和高角羚前来饮水。 。猛禽类动物包括猛雕(martial eagles)、长冠鹰雕(long-紫冠蕉鹃 eagles),白背秃(white-backed vulture)、肉垂秃鹫(lappet-faced vulture)和偶尔出现的开普秃鹫(Cape vulture)。在这里发现的一些鸟类物种,如黄嘴犀鸟(Tockus leucomelas)等,在该国已濒临灭绝或局部灭绝。

自然灾害

由于季节性洪水和干旱期的影响,斯威士兰境内时常发生暴风雨、洪水和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持续干旱致使斯威士兰25%的人口生活困难,许多家庭依赖社会福利生活。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斯威士兰全国共分为希塞卢韦尼(Shiselweni)、卢邦博(Lubombo)、曼齐尼市(Manzini)、霍霍(Hhohho)4个区。该国首都为(Mbabane),人口约10万(截止至2023年)。

主要城市

姆巴巴内(Mbabane)

姆巴巴内是斯威士兰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斯威士兰西北部霍霍地区南部,城市人口为10万人(截止至2023年)。姆巴巴内始建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境内平均海拔1150米,周围均是峡谷。该城市气候宜人,交通方便,有铁路和公路通往全国主要城镇及邻国南非和莫桑比克。市内有全国最大的医院、饭店、旅馆、跑狗场和赌场,近年来,这里建设了许多高层建筑,但依然保留了山城的风貌。市内主要旅游景点有王宫、斯威士兰国家博物馆等。

曼齐尼(Manzini)

曼齐尼是斯威士兰最大的城市,全国的工业和贸易中心,2017年人口为30,248人。曼奇尼原称卡曼齐尼 (KaManzini),当地语言的意思是“在水边”,1960年才正式称为曼齐尼。1890年左右由商人在河边建立的贸易站和旅馆发展而来。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商业繁荣。1990年,这里建立了斯威士兰第一家商业联合企业布努商业中心 (the Bhunu Mall and the Hub),为当地的甘蔗种植区和其他地区服务,同时也把当地的许多商品转销到南非。

洛巴姆(Lobam)

洛巴姆位于首都姆姆巴内和曼齐尼之间,是斯威士兰王国议会所在地。这里有斯威士兰议会大厦、民族博物馆、索姆洛洛体育中心 、浮雕民族宫以及豪华的斯威士皇家太阳旅馆。著名的姆利洛瓦尼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该城的南边。洛巴姆地处交通要道,人们乘汽车可以到达斯威士兰国内的大部分地方。

政治

政体

斯威士兰是单一制君主集权制国家。内阁由议会多数党执政,设单独的立法法院,而实际上国王既是国家元首,也是行政首脑。内阁由国王指定。王太后具有与国王相同的地位,控制着由王公贵族、酋长组成的王室委员会。

议会

斯威士兰的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任期5年,但其职能仅限于提案。本届议会由2023年9月29日的选举产生。现有参议院议员30名,其中20名由国王任命,10名由众议院议员选举产生。众议院议员66名,其中10名由国王任命,另56名由选举产生。

司法机构

在斯威士兰实行罗马—荷兰法和传统习惯法双重法律体系。司法机构由宪法法院、最高法院(前上诉法院)、高级法院、区法院和斯威士(酋长)法庭组成高等法院由首席法官和至少四名高等法院法官组成,现任首席大法官为普赛勒·德拉米尼-沙坎图(Pholile Dlamini-Shakantu)。宪法法院对以上两种法律体系的判决有最终裁决权。斯威士法庭只负责审理本酋长所管辖地区的民事和刑事案件

宪法

宪法最初是国王姆斯瓦蒂二世(1840-1865 年在位)为行政和军事动员而制定的,随后被国王索布扎二世复兴,作为他在 1930 年代复兴军团制度的一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他用于为战争招募劳动力。最初,宪法并不构成选举制度的一部分。在1967年的选举中,该国被划分为八个大选区,由独立的划界委员会划定,每个选区由三名议员将选票送回众议院。每个选民有三张选票,每个选区得票最多的三名候选人以多数票选出。1973年4月12日,通过《国王向全国宣言》废除了独立宪法,政党被禁止。

斯威士兰旧宪法于1978年10月制定,规定斯是一个没有种族歧视、不分肤色信仰、人人平等、享有自由和公正的国家;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禁止一切政党活动;国王为权力至高无上的国家元首,其行政权通过由首相主持的内阁实施。

斯威士兰的新宪法于2006年2月生效,该宪法规定保护司法独立、保障人权和言论、结社自由,但并未根本触及解除党禁以及国王对司法、行政、议会事务拥有的绝对权力。国王仍可根据自己意愿否决法令、解散议会、任命和解职首相、内阁和部分两院议员。

政党

政党是斯威士兰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斯威士兰开出现民族主义组织和政党。1960年,斯威士兰成立了第一个民族主义政党——斯威士兰进步党;1962年又相继出现了斯威士兰民主党和恩格瓦内民族解放大会;1964年,索布扎二世亲自创建了 “因博科德沃民族运动”。在斯威士兰争取独立的斗争中,这些党派极大地推动了斯威士兰的独立进程。根据1967年独立宪法,斯威士兰独立初期建立的是多党议会制政体,但只维持了 5年时间。1973年4月,索布扎二世宣布废除独立宪法,政党活动被禁止。1978年,宪法又明文规定禁止一切政党活动。1991年后,国内政治活动复苏,许多政党和政治团体又再次出现。尽管目前并未完全开放党禁,但仍然有不少政党和团体开展政治活动。

元首和政要

斯威士兰的国王即是国家元首。现任国王是姆斯瓦蒂三世,原名马科塞蒂韦(Makhosetive),意即“各族之王”。1968年4月19日生于姆巴巴内,是已故国王索布扎二世的第67子、恩通比王后的独子。1983年被推选为王储,随后前往英国求学。1986年4月25日登基。克利奥帕斯·西波·德拉米尼(Cleopas Sipho Dlamini)于2021年7月19日宣誓就职,出任总理。

本届政府于2023年11月13日成立。

国际关系

综述

斯威士兰奉行不结盟和睦邻友好对外政策,主张各国相互尊重主权和互不干涉内政,并通过和平谈判途径解决国家间的纷争,重视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赞成南北对话;支持促进人类和平与正义。美国英国南非、印度、莫桑比克等在斯设有常设外交代表机构,斯在布鲁塞尔、哥本哈根、伦敦、日内瓦、亚的斯亚贝巴、比勒陀利亚、马普托、内罗毕、科威特、阿布扎比、多哈、吉隆坡、华盛顿、纽约派驻常驻外交机构,与中国无任何外交关系。斯威士兰还加入了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

同美国的关系

斯威士兰与美国关系较为密切,两国1972年建交。美援助项目主要涉及抗艾滋病、农业、教育、小型企业发展、机构和人力资源发展、军事培训、贸易能力建设等领域。斯威士兰每年派遣20名学生及选送一些军官赴美学习深造和受训。1968年9月6日,美国建立驻姆巴巴内大使馆。

2000年底,斯威士兰获准成为美国《非洲增长与机遇法(AGOA)》受惠国家。尽管斯威士兰于2004年12月底再次获准享受该优惠待遇,但美要求斯威士兰加快民主化进程的压力并未减小。2015年1月,美国以劳工保护不力和侵犯人权等为由,取消斯威士兰享受该优惠待遇。2017年12月,美国宣布将恢复斯威士兰的AGOA受惠国待遇。

2009年6月,斯美签署“美国总统防治艾滋病紧急援助计划”(PEPFAR)援斯协议,将美国对斯威士兰艾滋病领域援助提高至每年2800万美元。美国志愿者组织“和平队”在撤出斯威士兰9年后,于2003年重返斯威士兰,并于2009年6月与斯威士兰完成了关于“和平队”拓展在斯任务的谅解备忘录。美国每年向斯威士兰派遣80名“和平队”志愿人员参与斯经济建设。2016年2月斯威士兰因旱灾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等一些国家向斯威士兰提供粮食援助。

同英国的关系

斯威士兰是英联邦成员国,同英国关系密切。英斯签有军事合作协议。英国有军事专家在斯威士兰常驻,帮助斯威士兰培训军官。2012年5月,斯威士兰国王应邀赴英出席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登基60周年庆典活动。

两国于1968年9月6日建立外交关系。斯威士兰在伦敦设有高级专员公署,英国在姆巴巴内设有高级专员公署。

同欧洲国家的关系

斯威士兰同法国瑞典等国分别签有烟草种植和贸易协定,德国丹麦也是斯威士兰的主要援助国。斯威士兰于1968年11月15日同德国建立外交关系。

同南非的关系

斯威士兰与南非政治经济学关系密切。南非是斯威士兰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于1993年10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南非在姆巴巴内设有高级专员公署,斯威士兰在比勒陀利亚设有高级专员公署。

2001年2月,南非副总统祖马访斯。2002年9月,斯威士兰国王赴南非出席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2005年3月,斯威士兰国王访问南非,会见了南非总统塔博·姆贝基,两国建立了“联合双边委员会”。2009年5月,斯威士兰国王出席南非总统祖马就职典礼。2011年8月,应斯威士兰请求,南非提供了3.5亿美元的贷款,但因南非附有政治、财政和对外关系方面条件而落实进展缓慢。2012年以来,南非执政党非国大和工会组织多次公开要求斯政府推进民主改革、改善人权状况。2019年3月,南非总统马塔梅拉·西里尔·拉马福萨访问斯威士兰。5月,姆斯瓦蒂三世国王赴南非出席拉马福萨总统就职典礼。

同其他非洲国家的关系

斯威士兰同南部非洲国家关系友好,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南部非洲关税同盟(SACU)和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成员国。

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斯威士兰任南共体政治、防务和安全委员会轮值主席,两次主持召开有关解决津巴布韦马达加斯加问题“三驾马车”峰会。2009年6月,斯威士兰国王访问津巴布韦。2009年7月,斯威士兰国王访问赞比亚。2010年9月,斯威士兰主办东南非共同市场首脑峰会。2012年7月和8月,斯威士兰国王先后访问纳米比亚和莫桑比克。

2016年8月,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第36届首脑会议在斯威士兰首都姆巴巴内举行,斯威士兰接任主席国,任期至2017年8月,全体南共体成员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及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祖马、联合国非经委执行秘书洛佩兹等出席。

2017年5月斯威士兰国王以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轮值主席身份访问纳米比亚及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秘书处。2017年11月斯威士兰国王携王后访问赞比亚,赞比亚总统埃德加·伦古及赞第一夫人埃斯特分别予以会见。2018年4月,应斯国王邀请,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访问斯威士兰。2019年4月,毛里塔尼亚总统阿齐兹访问斯威士兰。7月,斯国王回访毛里塔尼亚。2021年7月,莱索托莱齐耶三世对斯进行工作访问。2022年11月,纳米比亚总统哈格·根哥布对斯威士兰进行工作访问。

军事

斯威士兰武装力量全称为“乌姆布特佛斯威士兰防卫力量”(The Umbutfo Eswatini Defense Force——UEDF),由正规军、斯威士兰皇家警察部队及陆军后备力量组成。宪法规定国王为武装力量的统帅。正规军只有陆军还有一个小型的空军军种,2002 年小型的空军有3000人,主要用于运输货物和人员,进行土地勘测,具备搜索和救援功能。UEDF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外部安全,其中包括保护王室成员,UEDF 最初成立于1973年,当时名为斯威士兰皇家国防军(2023 年),军队内部指挥首领为陆军参谋长。斯威士兰实行义务兵役制,年满18岁的适龄男性均有义务服役,服役期为 2 年。2005年斯威士兰可征用的后备役兵员(18~46岁)为248676人,陆军后备队适龄男性为98530人。UEDF 装备轻便,大部分装备来自欧洲、南非和美国

斯威士兰皇家警察部队( Royal Eswatini Police Force —-REPF) 前身为斯威士兰皇家警察服务机构(Royal Swaziland Police Service),皇家警察部队成立于1957年,总部设在姆巴巴纳。2002年全国警察总数为2997人。斯威士兰警察机构完备,国王为总指挥,设立了警衔。其主要职能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法律和秩序,制止和打击刑事犯罪, 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斯威士兰人口为1216358人,人口密度约为70人/平方千米,死亡率为0.95%,出生率为2.28%。2019年人口增长率为1.73%。2021年,净移民人数为4897人。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32.16%,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为63.88%,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为3.97%,男女性别比为1:1.69。2022年,斯威士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4.6%。

族群

斯威士兰族群单一,其他非洲族群(包括祖鲁人)以及欧洲血统的人口较少。当地的族群包括84.3%的斯威士兰族,9.9%的祖鲁族,2.5%的通加族,0.8%的印度裔,0.8%的巴基斯坦裔和0.5%的葡萄牙裔。

语言

斯威士兰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斯威士语,大概95% 的斯威士兰人使用斯瓦蒂语,当地还有说祖鲁语、宗加语南非语葡萄牙语的居民。斯威士族沿用祖先的古老语言斯瓦蒂语(Siswati)和祖鲁(zulu)语。斯瓦蒂语、祖鲁语以及科萨语是亲属语言,均属于班图语恩古尼尔语的分支。斯瓦蒂语早期吸收了苏陀语和通加语的内容,有拉丁字母的文字。目前学校用英语授课,而在议会辩论中两种语言均可使用。

宗教信仰

根据2022年最新统计,在斯威士兰,90%的人口是基督徒,大约2%是穆斯林,其余的人属于其他宗教团体,包括一些具有非洲土著信仰的人。

斯威士兰人本来只信仰本民族的原始宗教,18世纪初,欧洲的传教士给他们带来了基督教,由于上层酋长的支持,不少斯威士兰人改信基督教。斯威士兰人对基督教持开放的态度,同时崇拜自己的祖先和图腾及各种神灵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各种巫术。目前,在边远山区和妇女中间传统宗教还有较大的影响,而在都市聚居的地方,基督教已占据绝对优势。

基督教

1825 年,斯威士兰国王姆斯瓦蒂二世邀请卫理公会基督教传教士到访。该国建立的第一座教堂是卫理公会卫斯理教堂,于1844年在马汉巴成立。直到1881年,当联合协会的成员来到这里建立英格兰教会时,传教士开始出现。路德教徒于1887年从德国抵达斯威士兰。一座建于 1912 年的哥特式教堂至今仍矗立在马汉巴,是该国现存最古老的宗教场所。该国形成了一个单一的教区——曼齐尼教区。犹太复国主义教堂融合了基督教和土著祖先崇拜,于 19 世纪初发展起来,在农村地区占主导地位。

斯威士兰的基督教组织一直密切参与该国的政治。殖民时代的斯威士兰非洲教会联盟与斯威士兰的皇室长期合作,并代表国王举行复活节等公共仪式。他们一直致力于使宗教活动保持非政治性,但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基督教确立为国教,这一举措引起了国王的反对。

经济

综述

斯威士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撒哈拉沙漠南非洲国家前列,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斯威士兰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强调充分利用私人和外国资本,并积极鼓励出口。该国的经济相当开放,主要以农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然而,由于受到气候条件和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斯威士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济发展较快,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曾达7.8%。90年代经济出现回落,平均年增长率为6.5%。2003年推出新的经济增长战略,在增收减支的同时,努力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作物种植多样化。

斯威士兰经济严重依赖南非,出口商品单一,发展不均衡,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新冠肺炎疫情对斯经济造成较大冲击,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5.6%,自2021年以来,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趋势,但仍然面临发展动能不足的严峻问题。2022年,斯威士兰国内生产总值为48.5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039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9%,通货膨胀率为2.6%。各产业类别产比为农业占比6.5%;工业占比45%;服务业占比48.6%(2017年)。

斯威士兰的流通货币斯威士兰里兰吉尼(lilangeni,又名史),复数为埃马兰吉尼(emalangeni),发行银行为斯威士兰中央银行,货币编号为SZL。辅币单位为分,1里兰吉尼=100分。

第一产业

斯威士兰属于传统的农牧业国家,2017年,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6.5%,2021年,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6%。2008年,斯威士兰农业用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71.2%,人均耕地面积为0.133公顷。农业用地分成两大部分,其中60%的农业用地为国家土地局所有,由国王委托地方酋长根据传统习惯进行分配和管理,主要生产粮食和棉花,满足全国69.5%的人口的需要;其余40%的农业用地归个人所有,主要是非斯威士兰人占有的个人农业用地和个人契约土地,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大农场、林场和果园,生产蔗糖、木材、纸浆、柑橘、菠萝(主要用于制作罐头)和棉花。

斯威士兰的农业生产受自然制约,尽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修建了一些人工灌溉河渠,但仍未改变农业严重依赖天然降水的状况,因此干旱严重影响斯威士兰农作物的收成。根据粮农组织最新饥饿数据,斯威士兰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面临食物不足的问题,国内粮食长期依赖进口。

第二产业

斯威士兰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居重要地位。2017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独立前,斯威士兰经济发展缓慢,1939年国内仅有一家石棉矿企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刺激了工矿业的发展,但工业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矿业部门,只有几家加工企业,且多为外资控制。独立后,斯威士兰政府主张发展民族经济,工矿业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较快,主要是石棉、钻石、煤、木材加工、纸浆生产、肉制品加工、制糖、水果罐头和棉纺等工业。

第三产业

旅游业

斯威士兰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斯威士兰旅游业是在南非旅游业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是斯威士兰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也是主要创汇来源。斯威士兰独立后,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政府成立了“旅游环境与通讯部”,积极开发和拓展旅游资源,改善旅游设施。随后,政府又陆续开发了城市旅游、乡村民族特色旅游、自然奇观旅游等多种旅游项目,使国内旅游业迅速发展。2020年,斯威士兰旅游收入730万美元,累计接待外国游客34万人次。由于与南非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南非游客是斯威士兰的主要客源,占游客总数的40%~50%。因此,斯威士兰旅游业受南非政治经济学状况的影响较为明显。

金融业

斯威士兰的金融市场相对封闭,其业务规模和发展水平都受到本国经济规模和开放程度的限制。然而,随着近年来南非经济的崛起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斯威士兰的金融市场也在逐步发展和开放。1986年,斯威士兰同南非、莱索托签订了三国货币协定,组建了共同金融区 (CMA),其中规定斯威士兰可以自主决定里兰吉尼同其他货币的汇率。1992年在修订后的多边货币协定中仍然保留了斯威士兰的这一自由,但货币汇率采取与南非兰特兰特等值的政策。尽管斯威士兰没有同南非签订正式的法律文件,但南非兰特仍然可以自由地在斯威士兰流通。

经济功能区

斯威士兰目前共有四个重要工业区。其中,西德瓦谢工业区(Sidwashin)位于首都姆巴巴内的郊区,是轻工业的中心;马特萨法工业区(Matsapha)位于姆巴巴内和曼齐尼市之间的交通要道上,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区;恩格温亚工业区(Ngwenya)位于斯威士兰与南非边境,主要从事轻纺工业,同时也是当地农民的技术服务中心;姆帕卡工业区(Mpaka)位于斯威士兰东部高原,主要加工当地生产的甘蔗。斯威士兰除农产品加工和林业产品之外的制造业主要位于马特萨法工业区。

社会

教育

独立前,斯威士兰教育事业相当落后,而且种族歧视仍然存在。19世纪由外国传教士们创立了斯威士兰第一批学校,1902年全国共有11所学校。1924年,只有3000名非洲人子弟上学,而且欧洲人、非洲人、混血种族子弟分别在各自专属学校就读。自1940年开始,殖民政府才开始实行法定教育。1950年登记注册的学生有1.45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女性。1964年,全国有小学(8年制)342所,教师1372名,学生4.79万人;有中学(5年制)32所,教师146名,学生2800人;有师范学校3所,教师17名,学生128人。1966年16岁以上的居民文盲率达68.7%。

斯威士兰独立以来,一直将最终实现普及全民基础教育作为一项战略目标。斯威士兰政府认为接受教育是每一个斯威士兰孩子的权利,是他们生存、安全的需要,并禁止任何基于宗教、性别、肤色的歧视。独立以后,政府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目前教育事业由教育部统一领导和管辖,其中包括计划的制定和经费的资助。截止2011年,斯威士兰共有830所公立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和高中。此外,还有34所认可私立学校,另有14所未获认可的私立学校。2020年,教育支出占政府支出的16.6%,教育经费支付项目包括教师工资的主要部分、学校部分行政管理费、基建、设备等。斯威士兰各级学校均实行收费制。中、小学生均需交付学费、教材费、校舍修缮费,此外还需负担校服、学习文具等各种杂费。2022年,斯威士兰国内15岁及以上人口识字率为89%。

截止至2023年,斯威士兰教育体系比较完备,分为儿童早期关心和发展教育、小学教育、初中和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非正式教育、高等教育几个部分。

儿童早期关心和发展教育

斯威士兰教育部实施儿童早期关心和发展教育(ECD,Early ChildhoodDevelopment,主要教育0~7岁的孩子)的政策,分为日教中心教育、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学前教育。教育部监督相关的课程的实施,并为日教中心提供咨询。教育部还为保育员提供培训,培训时间大约1年半,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政府也为一些家庭贫困无法接受正式教育的孩子家长进行培训,在全国每一个地区均有一个官方的儿童早期发展教育中心。在该国,21.6%的学龄前儿童有机会接受儿童早期关心和发展教育。

小学教育

小学课程包括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英语和斯威士语等普通课程。学校考虑到学生以后就业的需要,还在教学中增设了一些实用性课程,如家政、艺术和手艺等课程。目前小学为7年制,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制,学校用英语授课。儿童入学年龄为6岁,毕业时13岁。毕业生要进行遵选,大约83%的学生能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小学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基本技能和数字素养,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并为未来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学生家长支付教育建设基金和杂费,国家为学生免费提供课本。

中学教育

中学为5年制 (初中3年,高中2年)。初中和高中必须参加斯威士兰考试院组织的公共考试(初中为 Junior Certificate JC,高中为Swaziland primary Certificate,SPC)。斯威士兰国内的初中入学考试与莱索托同时举行,试卷统一;而高中入学考试由斯威士兰单独举行。学生先向自己想进入的学校申请,考试合格就可进入。有部分学校设置了4 年制的中学。高中毕业生通过英国剑桥大学“0类”水平(0-Level) 考试可进入英国的大学留学,通过 A类 (A-Level) 可在国内或某些国外大学学习。初中生的课程为英语、宗教、历史、地理、法语、非洲语言与文化、农业、技术课、商业课、家庭经济课、自然科学、体育与文化、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斯威士兰有三公立所大学和众多私立大学,公立大学分别是斯威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Eswatini)、南部非洲拿撒勒大学(Nazareth College)和斯威士兰医科基督教大学(Eswatini Medical Christian University)。

斯威士兰大学

斯威士兰大学是一所国立大学,设有三个分校,分别位于姆巴巴内、鲁因各(Luyengo)和曼齐尼郊区的克瓦卢塞尼(Kwaluseni)。该大学创建于1964年,最初是博茨瓦纳、莱索托和斯威士兰三国联合创办的大学的一部分。1976年,斯威士兰大学成为独立的大学,并于1982年正式采用现在的名称。

斯威士兰大学的课程与全球化和地区发展同步,涵盖农学教育学人文科学概论、社会科学和理学等多个领域。该校致力于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培训,以提高全国的信息化水平。此外,大学还设有大专班,学制为1到2年,培养专业人才,涉及农业、统计和实验室等领域。

截至1988-1989学年,斯威士兰大学拥有130名教师和289名大学生。到了1998年,学生人数增至3031人,教师增至190人。2001年,学生人数比1998年增加了661人,教师增加了67人。截止至2023年,斯威士兰大学有学生近4000人。

南部非洲拿撒勒大学

位于曼齐尼市的南部非洲拿撒勒大学成立于2010年,由拿撒勒护理学院、神学院和拿撒勒师范学院合并而成。

斯威士兰医科基督教大学

斯威士兰医科基督教大学成立于2012年,是斯威士兰最晚成立的大学,专注于医学教育,位于姆巴巴内

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

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Limkokwing University of Creative Technology)成立于1991年,是一所跨足3大洲的全球性国际大学。该大学招收了来自近150个国家的30,000名学生,其中包括许多国际学生。通过其6个学院,大学提供广泛的课程,涵盖设计创新、创意多媒体、通讯、媒体与广播、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商业管理、全球化以及建筑与建筑环境等领域。该大学在博茨瓦纳、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莱索托、马来西亚、斯威士兰和英国设有12个校区,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恩格瓦内师范学院

恩格瓦内师范学院(Ngwane Teacher' College,NTC)位于希瑟尔韦尼地区,距离恩赫兰加诺镇南约3公里。该学院成立于1982年,是教育部下属的政府机构。学院的建设源于1976年政府成立的教育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该委员会的建议包括建设一所师范学院,开设包括农业、艺术与手工艺、音乐和家政学等实用科目在内的多样化课程。

学院的建设得到了欧盟(EU)的赞助,并于1983年9月30日正式揭幕。欧盟还为员工发展提供了资金。一些讲师被派往英国接受进一步培训。凯洛格基金会也为提高讲师的资格提供了资金。美国也派出专家前来帮助制定学院课程。在此基础上,NTC与俄亥俄大学开展了交流项目。俄亥俄大学派学生来学习和体验斯威士兰的文化和机构。作为回报,学院则派遣讲师到俄亥俄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小学教师证书(PTC)于1987年逐步取消。从1989年至今,该学院开设了为期三年的小学教师文凭(PTD)课程。学院约90%的学生由斯威士兰政府资助。斯威士兰政府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包括学费、食宿费、书本津贴和个人津贴。

斯威士兰对小学教师的需求量非常大,学院目前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学院目前有能力提供住宿的名额为四百(400)人,此外还有三十名校外学生名额。为了应对需求的增长,学院正在进行扩建计划。

职业教育、师范教育和成人教育

全国有技工学校5所。最著名的是1968年成立的斯威士兰技术学院,该学院设在首都姆巴巴内。该院开设艺徒级培训科目,如汽车修理、车工、电工、木工、建筑、管道工等,入学者须持有初级证书。技术培训科目,有电信、电子、机械工程、汽车工程、土木工程等,入学须持有剑桥海外学校证书。此外,该学院还开设烹饪和制图等培训课程。少数艺徒级和技术级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均采用伦敦城市和行业公会所制定的标准。

特殊教育

自1998年起,斯威士兰政府一直致力于为曾长期被忽视的群体提供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的范围非常广泛,这包括所有在身体和智力方面面临困难的人群。特殊教育服务旨在满足这些人学习的渴望,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部为身体残疾者,如聋哑人、盲人以及无法自由活动的四肢残疾者,提供了专门的教育需求。为此,专门增设了教育设施,并培训了专业的教育人员,全国范围内设有4所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

卫生健康

斯威士兰的卫生状况很差,主要疾病有艾滋病、消化道疾病、儿童传染病、肺结核、性病和疟疾。1986年斯威士兰国内出现第一个艾滋病毒携带者,次年出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20世纪90 年代末以来,国内艾滋病情势失控,成人艾滋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1999年,斯威士兰艾滋病感染率为25.25%;2000年,上升到34.2%;2002年艾滋病感染率上升到38.4%;2003年达到38.8%。2021年,斯威士兰艾滋病毒感染率(15至49岁人群)为27.9%,是世界上 15 岁至 49 岁人群中艾滋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国家。此外,肺结核在斯威士兰也是一个重大问题,肺结核的死亡率为18%,83%的病例合并感染艾滋病毒。2021年,斯威士兰肺结核病例检出率为47%。疟疾发病率为0.9人(每100000人中)。2021年,出生时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 at birth,LEB)为57岁。2023年,斯威士兰在预期寿命最短的国家中排名第七(57.71岁)。尽管有大量国际援助,但政府未能为卫生部门提供足够的资金。护士们时常参与示威活动,表达对恶劣的工作条件和药品缺货的强烈抗议。

在2000年代初期,每10万人中有16名医生。2019年,斯威士兰有135家医疗机构,其中包括卫生部经营的四家医院和非政府组织特派团经营的两家医院。其他医疗设施是诊所和保健中心。

媒体

新闻出版

斯威士兰主要的报刊有《斯威士兰时报》《斯威士兰观察家》《斯威士兰新闻》《斯瓦蒂日报》《国家》以及《斯威士兰农业》。

广播电视

1999年,斯威士兰有收音机17万台,2003年广播覆盖率达到了95%,全国有电视机3.2万台。截至2004年,全国有3家广播电台和7个转播台,3家广播电台分别是斯威士兰广播电台、斯威士兰商业广播有限公司 (私营,位于南非) 和斯威士兰国际广播电台 (位于曼齐尼市)。斯威士兰有1家电视台,创建于1978年,国立英语台。

斯威士兰新闻广播电台建于1966年,采用半官方半商业化管理,用英语和斯瓦蒂语广播。

斯威士兰国际广播电台建于1974年,用29种语言对东部、中部、南部非洲及远东国家广播。

斯威士兰电视台创建于1978年,国立英语台,是斯威士兰唯一的电视台。建于1978年实行半官方半商业化管理。

体育

足球是斯威士兰人十分崇尚的集体运动,1968年,斯威士兰成立了斯威士兰足球协会 (NFAS),成为国际足球联合会和非洲足联的成员。在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盛行的年代,曾分别承办南非户人俱乐部的足球比赛,斯威士兰国家男子足球队随之组建。国家足球队成立后,曾参加1998年、2002 年世界杯预选赛、2004 年夏季奥运会足球预选赛、非洲国家杯赛和南部非洲足球赛。在前两项赛事 (世界杯及奥运会) 中,斯威士兰足球队战绩不佳,都未能在预选赛中出线;只有在2002年非洲国家杯中,斯威士兰国家足球队出线,进入了决赛圈。斯威士兰还曾在英联邦运动会上赢得了拳击和马拉松的奖牌,同时,板球和橄榄球也在该国很流行。

斯威士兰还组建了国家女子足球队,2002年4月19日参加了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举行的首届南部非洲女足锦标赛。 根据 2003年国际足联公布的世界各国和地区女子足球队的排名,在113支球队中,斯威士兰女足排名第104位。

斯威士兰还参加世界性体育赛事,自1972年首次参加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20届奥运会以来,斯威士兰参加了每一届夏季奥运会,但目前没获得过奖牌。此外,斯威士兰的西班得兹曾被选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后因盐湖城丑闻事件而辞职。斯威士兰参加了十三届英联邦运动会,首次参加英联邦运动会是1970年。斯威士兰共赢得了四枚奖牌,三枚拳击奖牌和一枚田径奖牌。其第一枚奖牌是1974年由理查德·马布扎(Richard Mabuza)赢得的男子马拉松铜牌。

索姆洛洛国家体育场(Somhlolo National Stadium)

索姆洛洛国家体育场(Somhlolo National Stadium)是该国最大的体育场馆,位于斯威士兰洛班巴。它建于1968年,拥有人造草皮,可容纳20,000名球迷(全部站立),主要用于足球和橄榄球比赛。该体育场以索姆洛洛国王的名字命名,他在大约200年前将他的人民迁入了现在的斯威士兰地区,被认为是国家之父。

交通

综述

斯威士兰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总长3800千米。斯威士兰的铁路货运是国内及与周边国家开展贸易的重要运输方式,铁路总长370千米,并与莫桑比克和的铁路相连。曼齐尼市国际机场有定期国际航班通往南非等国。斯威士皇家国民航空公司是唯一的航空公司,系由斯威士兰政府和出资成立的合资公司。

公路

斯威士兰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总长3800千米,约1500千米为沥青路,其余为土路或石路等地区道路。与邻国南非、莫桑比克间有国家公路相连。公路工程是斯威士兰国家预算支出的最重要部分,主要干线工程开始于1991年,1999年从首都姆巴巴内经由拉武米萨 (Lavumisa)到曼齐尼的高速公路完工通车;1999年底,政府开始实施一个大规模的基础设施计划,包括更新、改造、平整主要道路。2001年2月,斯威士兰政府与一家日本银行签署了3 亿里兰吉尼的国际贷款协议,建设国家北部的两条主干道。

公路交通状况的改善,也使斯威士兰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各项服务业发展起来。斯威士兰客、货运输公司提供全国客、货运输服务,根据国际道路联合会(International Road Federation-IRF)提供的世界快运数据,1998年,斯威士兰全国共有各类注册车辆7.17万辆,其中客运车辆3.4万辆,卡车和敞篷车共3.1万辆,巴士和轿车4089辆,其他机动车2588辆。1999年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斯威士兰各类车辆明显增加,2001年全国各类车辆共97161辆,其中政府车辆4597辆,而私人车辆达到了92564辆。

铁路

斯威士兰的铁路货运是国内及与周边国家开展贸易的重要运输方式。铁路总长370千米,与莫桑比克和南非的铁路相连。

斯威土兰的第一条铁路修筑于1962~1964年,是由日本人出资兴建的。这条铁路连接斯威士兰最西边的恩格温亚马铁矿,穿过斯威士兰东部边境的戈马 (Goma),到达莫桑比克的马普托港(Maputo)。

南非计划在洛泰尔与斯威士兰的西德沃科德沃之间建设一条全新的铁路线,全长146千米,并对附近现有的铁路线进行改造。此外,他们还计划对附近的现有铁路线进行改造。这条新铁路线设计可容纳每轴重达26吨、列车长度为2.5千米/200节车厢的火车。每次单程可以运送12列火车。

航空

1978年,斯威士兰成立了斯威士皇家国民航空公司 (RoyalSwazi National Airways Corpn--RSNAC),并兴建了曼齐尼国际机场。截至2004年,斯威士兰全国有18个可使用的机场,其中靠近曼齐尼和马特萨法 (Matsapha) 附近的曼齐尼国际机场可以起降国际航班,从 1997 ~1999年,斯威士兰民航飞行千米数均为100万千米,1997年空运旅客4.1万人,2000年空运旅客人数增加到6万多人。

曼齐尼国际机场(Matsapha International Airport)

曼齐尼国际机场有定期国际航班通往,每天也有航班飞往、莫桑比克、津巴布韦赞比亚莱索托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斯威士皇家国民航空公司是其唯一的航空公司,系由斯威士兰政府和出资成立的合资公司。

文化

综述

斯威士兰人的文化涉及音乐、饮食、宗教、建筑等方面。在饮食方面,斯威士兰的饮食受到土著斯威士兰人民以及邻国南非和莫桑比克烹饪传统的影响。烤鸵鸟牛排(Karoo)是斯威士兰国菜。在服饰方面,斯威士兰男子传统服装通常包括兽皮披肩。而女性则穿着色彩鲜艳的裙装,搭配披围裙和披肩。这反映了该国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斯威士兰的音乐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元素,包括传统的斯威士兰民族音乐以及各种现代音乐流派,如流行和嘻哈等。这种多元化反映了斯威士兰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开放态度。

饮食

斯威士兰的美食受到当地斯威士兰人民以及邻国南非和莫桑比克烹饪传统的影响,其特色美食范围涵盖了丰富的肉类、谷物、蔬菜等。斯威士兰的饮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季节和地理区域,主食主要包括高粱和玉米。斯威士兰的饮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季节和地理区域的影响,主食包括高粱和玉米,通常,这些主食会搭配当地非常受欢迎的山羊肉一起食用。山羊肉在斯威士兰被广泛认可为美味的肉类选择。因此,餐桌上经常能看到以山羊肉为主的丰富菜肴,这种独特的食材组合体现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和口味。

干肉(umncweba)

干肉(umncweba)是一种腌制的干肉,通常使用牛肉或野味制成。这种肉干是一种未经烹饪的食品,通过在醋和香料中腌制而成。它常被当作小吃或开胃菜食用,并搭配冰镇啤酒一同享用。

西什瓦拉(Sishwala)

西什瓦拉是斯威士兰的一种粥,它由玉米粉、糖豆、盐和水等成分制成,煮至变稠后,可搭配蔬菜和肉类一起食用。当地人喜欢在早餐时享用西什瓦拉。在斯威士兰,西什瓦拉是一种珍贵的传统美食,常常在家中或特殊场合享用。

烤鸵鸟排(Karoo)

烤鸵鸟排(Karoo)是斯威士兰的国菜,这道菜所需的配料包括切成薄片的鸵鸟排、洋葱片、白葡萄酒、浓奶油、胡椒粒、杜松子、玉米、红酒和南瓜。洋葱用胡椒粒、白葡萄酒和浓奶油炒,而肉则用红酒和杜松子、盐和胡椒腌制。然后将肉用黄油油炸,配上南瓜泥,南瓜泥由玉米粉混合而成。

斯拉艾(Slaai)

斯拉艾(Slaai)是一种起源于斯威士兰的传统沙拉。其没有固定的配方,它通常是用鳄梨丁、碎花生、柠檬汁和磨碎的生姜组合而成的。随后,将除花生碎以外的所有成分混合在一起并用盐调味。在将混合物腌制约20分钟后,撒上碎花生食用。

习俗

服饰

斯威士兰的男子传统服装通常包括兽皮披肩,而女性则穿着裙装,搭配披围裙和披肩,偏好穿着色彩鲜艳的服饰。不论男女,他们都喜欢在头上插上羽毛和兽毛。尽管在城镇中,很多斯威士兰人选择穿着西式服装,但他们依然对传统服装情有独钟。传统服装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搭配各种头饰和装饰品,因此仍然受到人们的热爱。

通常情况下,未婚少女的日常服饰包括剪短的发型,裸露的上身,并佩戴各种项链等装饰品。她们还有佩戴臂铃的习惯。每逢节日,人们在人群中可以听到清脆悦耳的铃声,这正是姑娘们佩戴的臂铃发出的声音。臂铃的数量各异,有的少则几十只,多则上百只,装饰在胳膊上的不同角度,抬手或落臂时,臂铃会发出各种悦耳的声音,非常引人注目。臂铃的多寡也象征着姑娘身份和地位的高低。

在斯威士兰,女子结婚时通常会穿着宽大的牛皮裙。在经过长矛扎地的仪式后,她们才开始穿上衣物,前胸还会披上色彩鲜艳的长围裙。此外,她们通常会梳起蜂窝状的包头,这象征着她们已经结婚。这一传统的着装形式反映了斯威士兰文化中与婚姻相关的独特仪式和标志。

婚姻

斯威士兰保留了部落时期的一夫多妻制度。尽管在现代,有不少斯威士兰人接受了一夫一妻的婚姻习俗,但王族、酋长以及广大的农村仍然坚持一夫多妻的传统。很多酋长拥有的妻子数量超过10人,而大酋长或国王的妻子更是多达百人。以前的国王索布扎二世过世后留下的妻子就有80多人。在农村,一个男子娶多少妻子主要取决于他的财产多寡。这一传统制度在社会的不同阶层中仍然存在。

按照斯威士兰的习俗,长辈做主包办婚姻或自由恋爱均可,只是对尚未谈恋爱的姑娘来说,要在项链上缀一束用羊毛做成的蓝、黄流苏以示区别。一旦有了恋人,流苏要改成红、黑两色,这样每一位姑娘的身份便一目了然,不会发生误会。如有小伙子还向缀红、黑流苏的姑娘求爱或者有姑娘故意把流苏弄错,都要受到当地舆论的谴责。

节日

斯威士兰的节日有几十个,其中最主要的有新年(1月1日)、国王登基纪念日(与国王登基日期相同,现为4月25日)、独立日(9月6日)、成人仪式、国王姆斯瓦蒂三世的生日 (4月19日)、国旗日(4月25日)、劳动节(5月1日)、芦苇舞节(8月底或9月的第一周)、英联邦日 (3月9日)、古邦节和印克瓦拉节 (日期临时宣布)。在斯威士兰还有许多基督教的节日,如圣诞节(12月25日)、复活节(春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升天节(复活节后第4日)等。

国王登基纪念日是举国欢庆的日子。一年一度的“恩克瓦拉”祭典(the Ncwala ceremony)是向国王表示敬意的重要仪式,寓意辞旧迎新。该祭典通常在每年的12月至1月之间举行,即在夏至前几天,具体日期由民族的预言家选定,因此每年的日期都会有所不同。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节日,所有人都会参加。祭典与民族传说紧密相连,其目的是品尝新季节的果实。在祭典上,国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所有人都需向国王献贡,祭典的每个环节都伴随着独特的舞蹈表演,增添了庆典的独特氛围。这个仪式旨在展示对新一年的期望,以及对国王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芦苇舞节 (Reed dance),斯威士兰人称“乌姆兰卡”节(Umhlanga)。这是一次全国所有适龄未婚少女参加的大节日,实际上是“少女的成人节”。芦苇舞节在每年8月底9月初举行。根据规定,参加的少女人数必须在5000人以上。具体的节日时间由“大巫师”根据太阳历选定,之后报国王批准向全国公布。节日前几天,各村各部落的酋长都把本村十多岁的少女送到王宫附近集合,并派专人管理。未婚怀孕的女孩的家人要被罚款一头牛。节日当天早上,酋长们都穿上武士戎装,率领少女们出场。每位少女都穿上短短的珍珠裙,佩上珠饰,带上一捆捆芦苇,手持芦苇排成一列,列队呈献给国王和太后,一般国王和太后会赏赐给她们几头牛作为少女们成年的礼物。国王和太后接见完毕后,少女们就开始在广场上列队唱歌跳舞,国王一旦看中了某位色艺双绝的少女,就可以将其纳为妃嫔。不过这些年来,有些少女为了避免入宫,或者匆匆嫁人,或者远走他乡。

艺术

手工艺

斯威士兰拥有丰富多样的手工艺品,涵盖了从陶器到珠宝等多个领域。在历史上,斯威士兰人曾以珠子制作各种首饰和服装。陶器在斯威士兰的历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用于盛水、煮啤酒和装饰的陶罐,这些陶罐被称为“tindziwo”。

木雕在斯威士兰作为器皿也非常流行,而斯威士人还用特殊的草制作了许多物品,包括草垫、扫帚和篮子等。此外,斯威士兰以其手工艺品产业的强大实力而闻名,该国的正规手工艺品企业雇佣了超过2500名员工。这些手工艺品独具特色,反映了斯威士兰的文化,涵盖了从家庭用品到艺术装饰品,再到精致的玻璃、石头或木制艺术品,应有尽有。

音乐

斯威士兰的音乐涵盖了斯威士兰民族音乐和各种民俗音乐,同时还融合了艺术摇滚、流行和嘻哈等现代音乐流派。尽管斯威士兰没有知名的乐队,但嘻哈音乐在与斯威士兰接壤的南非很受欢迎,这也有助于嘻哈音乐在斯威士兰的普及。

每年五月,斯威士兰都会举办“丛林大火”(MTN Bush-Fire)音乐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音乐爱好者,为当地艺术家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另一个著名的活动是标准银行卢朱美食和生活方式节(Standard Bank Luju Food & Lifestyle Festival),这是一场融合音乐、时尚和美食的盛宴,同时也是由鉴赏家主导的高品质葡萄酒和威士忌展示会。

建筑

斯威士兰的建筑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融合,当地建筑融合了从土著传统到更现代的欧洲风格的影响。在历史长河中,斯威士兰的建筑主要受到本地环境的塑造,包括气候、地形,以及文化和宗教传统。在殖民前期,传统的斯瓦吉建筑受到了马蓬古布韦王国和祖鲁王国的影响,呈现出茅草覆盖的泥屋和圆形石墙的独特风格。在殖民时期,欧洲的影响逐渐渗入斯威士兰的建筑,引入了维多利亚式和爱德华式的风格。随着后殖民时期的到来,现代主义风格开始显现,强调混凝土和钢的应用。斯威士兰建筑的历史中,一直以来都展现出本地和国际影响的混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反映了该国独特的文化遗产

国家标志

国旗

斯威士兰国旗长宽比为3:2,呈矩形状,由不同的颜色和元素构成,每个颜色和元素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旗帜由五个水平排列的带状图案组成,顶部和底部各有两条蓝色带纹,而中间则是一条红色带纹。红色带纹被两条黄色带纹环绕。在红色带纹上,描绘着一个黑白相间的盾牌,其上饰有一根手杖和两根长矛。黑白代表斯威士兰是和平共处的国家。蓝色象征着和平与稳定。黄色代表斯威士兰的资源。红色代表过去的战斗。

国徽

斯威士兰国徽的中央元素包括四件斗牛的标志物、一面黑白两色的盾牌、两只长矛以及一杆饰有鸟羽缨穗的权杖。这种缨穗是王室特有的装饰品,由鸟羽制成。盾徽的顶端饰有国王的头饰,采用獭皮制成,并点缀有织巢鸟的尾羽。在盾徽的两侧,矗立着斯威士兰国的主要野生动物——雄狮和大象。雄狮象征国王,斯威士兰人称国王为“恩格温亚马”,意为“狮子”;而大象则代表王后。这些动物的存在不仅展示了斯威士兰人对君主和王室的热爱,也象征着国家的力量和团结。国徽基部的白色饰带上刻有斯威士兰人的誓言:“我们是攻不破的堡垒。”

国歌

《斯威士兰王国国歌》

歌词大意:啊,上帝,请幸福赐给斯威士兰的上帝,感谢你给我们一切运气,让我们歌颂我们皇帝,歌颂我们祖国和山河大地。保佑斯威士兰当权的人们。你是唯一的万能的神;请赐给我们以智慧,但是不需要奸诈;使我们巩固和强大,永恒的神啊。

Nkulunkulu Mnikati wetibusiso temaSwati;

Siyatibonga tonkhe tinhlanhla;

Sibonga iNgwenyama yetfu

Live netintsaba nemifula

Busisa tiphatsimandla takaNgwane;

Nguwe wedvwa Somandla wetfu;

Sinike kuhlakanipha lokungenabucili Simise usicinise,

Simakadze

参考资料:

国花

斯威士兰的国花是高山火绒草。植物学名称是Leontopodium Nivale。高山火绒草象征着爱情、纯洁和勇敢。高山火绒草是欧洲最著名的山花之一,属于向日葵科。高山火绒草喜欢生长在海拔约1800-3400米的石灰岩地区,无毒,在传统医学中被用作治疗腹部和呼吸道疾病的良药。它的叶片和花朵上覆盖着浓密的绒毛,这些绒毛似乎可以保护植物免受寒冷、干旱和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国兽

斯威士兰的国兽是狮子。学名为Panthera leo,狮子在斯威士兰是国王的象征。狮子是一种大型猫科,背毛短而灰褐色,下半身白色,尾巴很长,末端有黑色绒毛。它们有性双态性,雄狮是唯一有鬃毛的猫科动物。三岁大的雄狮长出的鬃毛颜色从黑色到金色不等。在开阔的栖息地,鬃毛往往比较丰满。成年雄狮通常重达189千克;有记录以来最重的雄狮重达272千克(肯尼亚山)。雌性平均体重为126千克。雄狮的平均身高为1.2米,雌狮的平均身高为1.1米。

国鸟

斯威士兰的国鸟是红冠蕉鹃,其学名为Tauraco erythrolophus,隶属于蕉鹃科。红冠蕉鹃主要分布于非洲热带地区,因喜食香蕉而得名。红冠蕉鹃体长约40-50厘米,冠羽发达,头冠突起,色彩明艳,呈红色,头骨的跗盖型为索腭,嘴形稍粗厚,微微向下曲,但不具备钩状。红冠蕉鹃主要分布在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以及整个非洲大陆从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它们是群居性鸟类,通常结成家族群进行活动,不进行迁徙。尽管其飞行能力有限,但它们擅长攀爬,在树枝和植被之间灵活穿行,主要以各种果实为食,同时能够自行孵卵育雏。

风景名胜

综述

斯威士兰独立后,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斯威士兰旅游资源丰富,有典型的非洲萨瓦纳草原,自然风光独特,全国目前有多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斯威士兰具有独具特色的非洲文化,乡村风俗和舞蹈对外来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游客主要来自欧洲、南非等地。旅游基本设施完备,旅店设施较好,太阳国际集团在斯威士兰开有数家五星级宾馆。斯威士兰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包括王宫庆典、民族舞蹈、传统婚俗等,因此民俗文化与村落游览成为斯威士兰主要旅游项目之一,有许多保留斯威士兰传统生活的小镇和村落,其中曼藤加文化村(Mantenga) 最负盛名。

重要景点

锡比比巨石(Sibebe Rock)

锡比比巨石(Sibebe Rock)高约 800 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岩体,它是非洲最大的岩石,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巨石。这块火山岩板已有 30 亿年的历史,是非洲最重要的地质遗迹之一。该岩石位于松树谷公路沿线,距离首都姆巴巴纳八千米,占地约165平方千米。徒步登上观赏点是欣赏巨石的最佳方式,但由于岩石陡峭,攀爬岩石并不安全,游客可以在游客中心求助向导,向导可带着游客沿着附近的小路攀登上巨石。沿途有一片美丽的草地,春天时,这里鲜花盛开,游客甚至可以偶尔看到普氏野马。周围散布着大小不一的花岗岩巨石。在整个徒步旅行过程中,可以欣赏到锡比比巨石的壮观景色,山顶还有一组洞穴,是猛禽和其他鸟类的栖息地。

曼藤加文化村(Mantenga)

曼藤加文化村(Mantenga)是斯威士兰的顶级旅游景点之一,这座村落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尼奥亚内山(Nyonyane mountain)下,以曼腾加瀑布(Mantenga Falls)为中心,为游客展现斯威士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游客可以在村庄中自由漫步,在导游的带领下,游客可以了解到村庄中的木屋是如何建造的和每间木屋的用途。在村庄中游客还可以见到妇女准备食物、编制草绳和制作传统珠饰的过程,这些都可以出售给游客。在村后的一个小表演场,一支舞蹈队每天表演两次传统的西巴卡舞(sibhaca),这是一场生动的表演,包括激烈的高踢腿、震撼的鼓声和激昂的歌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