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白 :北大考古系第一任系原主任

更新时间:2023-11-10 14:47

宿白(1922年8月3日—2018年2月1日),字季庚,男,汉族辽宁省(今辽宁)沈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考古系首任系主任。宿白长年从事历史考古学的教学研究,在宗教考古、建筑考古、印刷考古和版本学等领域均有很高学术水平,尤其精通汉唐考古、宋元考古和佛教考古,被誉为中国考古学泰斗、中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

人物经历

1922年出生于辽宁沈阳,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

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肄业。

1950年起,宿白先生开始进行田野调查与发掘工作。1952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和考古系任教。

1951年至1952年,他主持了河南禹县白沙镇北三座宋墓的发掘,并于1957年出版《白沙宋墓》报告。当时历史考古学尚处草创时期,考古学家在撰写发掘报告时大都限于对墓葬形制、出土遗物进行记录,却很少深入讨论相关的重要历史现象、历史问题。他凭借自己深厚的文献功底,查阅大量历史文献,与一手考古资料相结合,对墓葬的年代、墓主人社会地位、宋代河南省家族墓地中流行贯鱼葬的习俗等深入分析,生动刻画了宋人的社会图景。尽管已出版70年,《白沙宋墓》至今仍在学界颇具影响。

在研究生阶段学习过版本目录学,对古籍版本目录也有着极深的造诣,他所著《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和《汉文佛教目录》都是该领域经典著作。1947年,他在整理北大图书馆善本书籍时,从缪荃孙抄《永乐大典》残本《顺天府志》中,发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一文,这是云冈石窟研究史上尚不为人知的文献。他据此写作《校注》一文,由此开启了他的石窟寺研究,这也是宿白佛教考古的发轫之作。

1983年北京大学成立考古系后担任系主任,同年任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客座教授,讲授中国佛教考古学。他曾访问日、韩、法、伊朗等国,进行考古方面的学术交流。

曾任北大考古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2018年2月1日凌晨6时05分,中国考古学泰斗、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宿白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逝,享年96岁。

人物成就

他在历史考古研究方面底蕴深厚,著述颇丰;最能体现其考古研究成果和学术造诣的,当推《中国石窟寺研究》《藏传佛教寺院考古》以及将要完成的《中国历史考古论集》,著有《白沙宋墓》《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藏传佛教寺院考古》《中国石窟寺研究》等。

2009年,宿白得知云南德钦古水水电站即将开工,可能会淹没西藏芒康盐井盐田,他向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写信,提出保护建议。单霁翔亲自带领工作组实地考察,最终将芒康盐井盐田列入保护计划。2010年,宿白将自己的所有藏书捐赠予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为此设立宿白赠书室。宿白藏书主要是文史、考古书籍,包括线装古籍和拓片等珍贵文献,总数超过11,600余册。

荣誉奖项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