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市实验小学 :富阳市实验小学

更新时间:2024-09-21 14:20

富阳市实验小学,百年名校,浙江省文明学校。近百年来,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法学家洪文澜等。

简介

富阳市实验小学创建于1905年,座落于富春江畔,鹳山西侧。该校教书育人有近百年的历史,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法学家洪文澜即是该校早期的毕业生。近百年来,学校几经易名:春江书院、富春高等小学堂、迎熏镇完全小学、城关镇中心小学、1993年被富阳市政府命名为“富阳市实验小学”。目前全校拥有教学班40个,教师110余名,学生2000余名,是一所较大规模的城镇全日制小学。近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创“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为办学目标,加强两个文明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各方面工作。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体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

校训

校训:求知 求会 求新 求实

校风:团结 协作 勤勉 文明

教风:严谨 民主 务实 进取

学风:全面 主动 乐学 创新

少先队队风:诚实 勇敢 团结 活泼

做集体的主人:学会关心 学会自律 学会负责

做学习的主人:学会主动 学会思考 学会创造

做生活的主人:学会劳动 学会自理 学会交往

培养目标:合格加特长

办学目标:一流的设施 一流的师资 一流的管理 一流的质量

实力

环境

该校大力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各3个,学生用机200余台。各办公室计算机联网,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学校配有校园有线电视网和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备,同时可以播送8套电视节目,还配备了摄、录、编设备,可以自行录制电视节目。学校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装备均达到国家标准,2000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浙江省中小学现代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校的民俗音乐、合唱、舞蹈在各级比赛中频频获奖,舞蹈节目两次在浙江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民乐队有多人进入省级艺术团体。学生的书画作品和摄影作品不断在全以及省市获奖,有多人的作品还走出国门展出。学校的小篮球队已经12次蝉联杭州市比赛冠军,曾经获得浙江省第一名和全国第五名的好成绩。学校活动丰富多彩,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师资

该校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目前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50余名,还有50余名教师正在进行大专、本科的进修学习,还有7名教师参加北京大学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涌现了一大批省、市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优良的师资队伍,保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办学水平。学校十分重视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承担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的研究,还有20多个省市立项课题。该校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的实验学校,学校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获得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评比一等奖,还有多项课题在省市一级获奖。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变迁

富阳市实验小学自1905年(光绪31年)创办至今已历时整整一个世纪。百年来,伴随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学校虽步履维艰,但其规模日趋扩大,设施日趋完美;虽经营惨淡,至呕心沥血,但毕竟为各时期造就了大批有用之材,赢得了广泛赞誉。

据《富阳县志》记载:“唐建县学,宋置学院,明设社学,清立义学。民间尊师崇教,耕读传家之风,绵延不绝”。富阳区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崇教尚学的民俗民风,复时值维新变法,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为新型学校的创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1905年,知县陈承澍奉谕旨改春江书院为县官立高等小学堂。从此富阳有了近代意义上的高级小学教育。

学堂初创时期确定“端正趋向,造就通材”的办学宗旨。富阳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华林、近代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法学家洪文澜为此时期学生。

民国早期,学校已办得颇具特色。1916年(民国5年)省巡按使屈映光签署发文称:“富阳县立高等小学校教授详尽,成绩甚优,为富邑之佳极”,传谕嘉奖校长金守淦、教师周荀儒。1925年(民国14年)“五惨案”发生后,校长金湘臣、教师喻正潮、陈树滋、俞廉明、周锡、高荣枝等积极声援上海市工人、学生的政治斗争,发起成立“爱国十人团”、“晨钟讲演团”、“演进讲演团”、“五卅惨案后援会”,开展以“抵制日货,劝用国货”为内容的反帝爱国活动。1926年(民国15年),《浙江教育季刊》载文通报:“富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校舍宽敞、整洁,布置适宜;图书仪器均属丰富,教具合用,表簿完备;学生课外阅览室、营业室、足球网球亦见齐备。学生人数颇称发达,春秋四级共一百十五人,举动活泼,秩序亦佳,各科成绩可观”。在当时已是一所在省内办得较好的为数不多的学校了。校长孙瑞桓因办学有方而受到嘉奖。

1926年~1927年大革命时期,本校的教师、学生陆树鋆、沈炳、金达如、金守先、天宝佐、朱鉴等,都是中共富阳党组织创始时期的著名人物,曾以公开或隐蔽、合法或非法的方式从事革命活动,“四·一二”事变后都遭到残酷迫害。有的致死,如金达如,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37年(民国26年)12月,日军进逼富阳区,形势严峻,人心惊惶,学校被迫停办,部分校产由当时任校长的金守庚转移至王洲大庙。直到1939年(民国28年)3月,经县政府批准,借用场口景山小学校舍(校址在场口学堂山,时景山小学迁往常安小剡),招收流散学生,才得以复学,定名为富阳县立场口临时小学。此后,临时小学为躲避日军侵扰,日机轰炸,经常转辗于山区,实际上处于时停时办状态,甚为窘迫。

抗日胜利后,1946年(民国35年)3月,在迎薰镇(即今富阳镇)方氏宗祠复校,并在城西设立分部。因原有校舍被日军烧毁,再加战后民生凋敝,学校经费筹措不易,有时连教员薪酬都无着落,故规模不大,场舍狭小,设施极为简陋;但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女校长俞雷芸还是把学校办得甚有起色。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学校,立即着手改造工作,学校第一任领导华鉴清就是在县长李庆安亲临,主持筹建了校务委员会后委任的;与此同时,发动并组织师生走出校门,让他们投身民主建政等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从中改变自身的精神面貌。1950年学校迁至孔子庙后殿,并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和教育工会组织。1952年9月开始,经费纳入财政开支,教职员为国家工作人员,学校经营便一无后虞。贯彻教育向工农开门的方针,规模便按计划不断扩大,并附设了幼儿班。1953年贯彻政务院指示,教学确定为学校日常的中心工作,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便随之进一步开展起来,各项规章制度也随之建立起来。1955年学校被确定为贯彻《小学生守则》的试点学校,随后被确定为县重点小学。后来又建立党支部,从此,学校步入了正常发展时期。

1957年起学校贯彻毛泽东“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以及当时国务院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规模进一步扩大,不仅班级、人数骤增,而且创办附设民办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更是“遍地开花”。不过,办教育毕竟不能光凭主观愿望,一时热情。在“整风反右”运动中有两名教师错划为右派,而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学校的德育工作转到侧重于阶级斗争这门“主课”,《小学生守则》明令废除。1961年,贯彻“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后,较“大跃进”时期,教育秩序得到较为有力的整顿,教学质量有所回升。

1966年7月,开始“文化大革命”,县委工作组进驻学校。学生建立“红小兵”组织,教师相继成立各种名目的“战斗队”,内斗不息。寒假期间造反派“夺权”,校领导班子“靠边站”。1968年5月富阳镇教育系统成立“革委会”,学校冠名“五·七”,“工人宣传队”进驻,六名家在农村的教师被遣“回队任教”。学校成立红小兵文艺宣传队,常在城乡演出,社会影响较大。1970年办起“戴帽”初中班;继而创办文艺班,培养了一批文艺苗子。1975年学校还进行“三算”(笔算、口算、珠算)结合的教改试验。但是,“文革”期间,总体上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处于无政府状态。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学校拨乱反正,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1977年再次被确定为县重点小学。1978年撤销校革委会,恢复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教育、工会、少先队大队部等群众组织也相继重建,并恢复活动。与此同时,学校修订并完善原有的而在“文革”时期中止了的各项规章制度,例如为了把贯彻执行重新修订颁发的《小学生守则》确定为日常德育的中心工作,学校制定了相关的学生行为规范细则、教师的岗位职责,等等。学校进入恢复发展时期。

为了培养好已被耽误了的在校学生,学校得首先提高处于“青黄不接”期的教师的水平(其中包括教育理念、业务能力等)。于是邀请上海市杭州市等地的知名教师来校借班上课,对外举办大型教研活动,让学校新老教师上讲台接受评点,各教研组积极开展课题务实、要求明确、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当时某些学科的成果,走出了县界,获得地区级的首肯,例如数学学科的“三过渡”经验;至于学校的传统体育强项诸如小足球、男女小篮球、汽步枪射击,还有游泳,更是称雄省内,并为省乃至国家输送体育苗子。学生的书画作品频频在省、全国获奖,还送往国外参展。1980年、1982年,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领导来校调研、考察,对学校的各项工作予以肯定,给以鼓励。学校先后接待了本地区七市县和外省市的同行数千人次,前来听课、参观。从此声誉雀起。

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指示发表后,追随社会的改革步伐,在教育思想大讨论中,学校领导、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有了质的飞跃,办学理念、奋斗目标也有了新的提升。1985年,学校有了省特级教师,教育教学的改革实验,许多已有省级的水平;开始接待外国同行来校举办联谊活动,成为对外开放单位。1992年,学校成为实验小学,确定了以综合改革为导向,以教育科学实验为重点,力争创一流实验小学的办学新目标。学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仅1992年这一年,学校先后接待了本地、本省市、外省市的教师、校长、行政领导一千余人次参观、听课。学校不仅让骨干、而且还推新秀上讲台,开设公开课、观摩课、教研课、听取评点,使他们扩大视野,提高水平,增强能力。

这期间,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开始从个人经验总结型向整合的具有前瞻性的实验型转化,不少课题开始瞄准前沿。学校传统的体育强项、书画继续盛而不衰,音美等学科教学亦始展“小荷风采”,而数学教学成绩非凡,参加全国奥运会比赛,多人多次荣获多个奖项(其中1995年不仅有一、二等奖,还有三人得满分奖)。

1993年,现任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与时俱进,投入了创建现代化实验小学的艰巨工程,提出“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设施现代化,教育质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合格加特长”的培养目标。如今一所现代化示范性实验小学的新姿正在展现。

1996年起,学校相继是省文明单位,“八运”、“九运”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杭州市绿色学校。2015年2月,富阳区撤市设区,学校改名为富阳区实验小学。

学校业已建成了完备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了学校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

经过各种形式的在职自学、进修、培训,学校教师的学历获得了显著提升,一百一十三名在职教职工,目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已占近五分之四。绝大多数教师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其中能熟练制作多媒体优质课件的不在少数,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目前,一大批有素质、有特长的新秀业已成为骨干。

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继续长足进步,立项课题既有校级、市(县)级的,还有省市级的;而研究课题之多,范围之广,参与之普遍,水平之高,成果之丰硕,前所未有。

这几年为上一级各类学校(包括外语、体育、艺术类专业学校)输送一批又一批“合格加特长”的新生,例如,2003年,杭州外国语学校面向全省招生,本市录取八名,全是本校的,为全省各县(市)之最。与此同时,学校还向兄弟单位输送了一批懂学校管理,谙熟教学业务的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其中两名已是省特级教师。

在学校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本市迄今一次性投资最大(3000万元)、校区面积最大(50亩)、设施最齐全的虎山校区亦已竣工。它与鹳山校区为姐妹校区,学校采取一体化、网络化管理模式,教师统筹调配,实现师资的最大优化;并且具有更为现代化、人性化特色:小班化教学,每班不超过35人;一年级开始外语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回眸富阳市实验小学百年发展历程,学校在艰难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现任校长杨平儿正带领全体教职工,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饱满的激情,以百年校庆为契机,为把学校办成一所名副其实的高起点、高水准的浙江省一流示范性实验小学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

百十华诞一路放歌.富阳日报数字报.2023-12-1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