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羊冒险记 :日本村上春树创作的小说

更新时间:2024-09-20 20:15

《寻羊冒险记》是日本现代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该书是继《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之后又一部有影响力的作品。因小说仍以“我”和“鼠”为主人公,故被称为是“青春三部曲”的压轴之作。

《寻羊冒险记》讲述了一个充满梦幻与想象的侦探故事,一只控制全日本的超能力羊失踪了,它的宿主位高权重,因“羊”离体而生命垂危。主人公“我”无意中收到来自好友“鼠”关于这只羊的照片,受宿主胁迫,只得携女友开启了寻找这只特殊羊的冒险旅程。

1982年,《寻羊冒险记》获得第四届“野间新人文艺奖”,是村上春树真正成为专业作家的标志。1995年,赖明珠译著的《寻羊冒险记》由时报文化出版社在中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发行。1997年,林少华译著的《寻羊冒险记》由漓江出版社在中国大陆正式发行。

创作背景

创作来源

《寻羊冒险记》的结构深受侦探小说家雷蒙·钱德勒的影响。村上春树是雷蒙德·钱德勒的热心读者,他在《寻羊冒险记》中采用了钱德勒的方式:将小说的主人公设定为一个孤独的城市中人,在追寻某样东西的过程中,纠缠到各种复杂的情境中。当终于找到东西时,它要么已经毁掉,要么永远失去了。

村上春树在偶然间,对“羊”产生了兴趣,决定以羊为主题写一部小说。随即去北海道大型养羊的牧场看真的羊,他跟养羊的人交谈,又去政府部门查阅羊的有关资料。之后,他就决定要写一部以“羊”为关键词的小说。

创作过程

村上春树在秋天提笔写《寻羊冒险记》时,并没有预设的计划。开篇的第一章他几乎是兴之所至信笔写下的,内容和羊毫无关系。随后写的内容,让他感觉“整部作品的空气开始奇异地朝羊方向倾斜”,仿佛是羊拖着笔尖一路疾书。很快,整个故事脱离他的打算而独自行走起来,不知不觉之间写成了比前两部作品加起来还要长。之后的故事将如何衍生发展下去,他依然毫无概念。但他丝毫没感到焦虑,因为他知道故事就在他的内心,他只要去写就成。他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写,不做家务,也不和夫人阳子说话,彻底进入创作状态。除了偶尔去一次东京,几乎整天闷在家里不动。就这样连续写了四个月,翌年初春完稿。他说:“写长篇小说实在是很微妙的作业,往往需要削骨般孤独的精神集中力。一点点小事都足以毁掉力量的平衡。”

内容情节

主人公“我”受好友“鼠”所托,把一张位于北海道的羊群风景照用在广告里传播,广告业和政界的右派巨头“先生”的秘书找到“我”,逼迫“我”在一个月内找到照片里的一头背上有星纹的羊。“我”为了寻找那只特别的羊,与耳模女友一同去往北海道。在札幌的海豚宾馆无意中发现一张和那张羊群风景照相似的照片。宾馆主人的父亲羊博士曾是农林省业务官僚,在一次考察时被羊进入体内,羊利用羊博士建立了一个幕后控制整个日本的庞大王国,而羊博士因此变成了性情古怪的“羊壳”。

“我”在羊博士指引下找到了照片上那个位于十二瀑镇的深山牧场,这里有鼠的父亲所有的别墅,在这里遇到了神秘的羊男。鼠因不愿被羊操控而决意自杀。我在设置好爆炸装置后下山,遇见了“先生”的秘书,并由“先生”的司机驱车送上离开的火车。当火车开动时,山上传来爆炸声并腾起黑烟。之后,我再次回到故乡,向杰转达了鼠的最后致意,然后一个人坐在旧防波堤上失声痛哭。

人物简介

作品特色

主题思想

《寻羊冒险记》并不是一部单纯的寻宝类小说,隐藏在其背后的是对于日本现代化进程以及日本现代的批判,寻羊冒险的实质是关于日本现代化的冒险。作品通过“羊”以及与“羊”有着密切关系的三类代表人物所包含的隐喻向读者展示了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批判。

“羊”作为小说的灵魂,其潜在的象征意义与日本近代西欧化、现代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首先,作者选择羊的起因与日本羊的历史,甚至是日本近代化进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另外,根据《圣书事典》的记载,“羊有着顺从、忍耐力强的特质,加之常被作为赎罪的祭品,因此通常代表背负世间罪孽的基督形象。”由此可见,羊这种动物的形象中暗含着“罪恶”的意味,而这里的所谓“罪恶”在作品中的“羊”身上象征着的则是日本现代化进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羊”背上的星形斑纹这个特征也可以看出“羊”与日本西欧化、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在《圣书事典》中,星星是“神为了给黑夜带来光明而创造之物”“星星无法计算的数量象征着神无限的创造力”。由此可见,星星还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象征着无限的可能性,象征着日本现代化极其终结的同时也预示着希望,是一个绝望与希望的共存体。这种绝望与希望的共生也许便是作者想要通过《寻羊》这部作品传达的文本意义。

《寻羊冒险记》中还存在着一种“迷失——寻找——迷失”的循环模式,从中可以看出村上春树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生存状况的把握,,同时村上春树在认识到世界本质是空虚孤独后并没有沉浸在这种“精神泥淖”中,而是试图为人们提供一种冲破这种精神困境寻找一种诗意的生存方式。在作品中,村上春树曾表白说,一直不断地寻找点什么,人活着才有乐趣。在这里, “寻找”本身是一个纯粹的过程,这是一个无充分必要性的“过程”,而结果只有茫然,或者说没有结果。“我”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已彻底绝望,剩下的惟有挥之不去的失重感、失落感、幻灭感,惟有无可奈何的孤寂与悲凉。可“我”仍然怀着对生活的无限憧憬,做着希求返璞归真的努力,试图在物质充裕的都市中,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在时代的迷失中,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在自我与现实中找到平衡,在无边的虚无中找到存在。《寻羊冒险记》中的“我”在寻找“羊”的过程中,女友消失了,羊也没找到,“鼠”还自杀了,而他最后回归现实的世界,似乎什么也没找到,但“不管怎样,我返回到了生的世界,尽管这个世界平庸且百无聊赖,但毕竟是我的世界。”“我”大哭一场,从来没有哭过那么多,因为“我”认识到这种人生的的困境却又不得不活下去,那么“我”该采取什么方式来对待这种孤独与虚无的人生呢,这便是寻找的意义所在。既然人们无论经过怎样的努力都无法改变生活的本质,那么就掉转头回来,回归自身,从自己日常生活中寻求生存的意趣,寻求生活的诗意与温情。对外部世界的隔膜泰然处之,好好把握自身,尊重个体,自我确认和自我保全、自我经营和自我完善,自守、自娱、自得其乐,在积极的投入中寻求生命的充实之感,这便是村上春树作《寻羊冒险记》甚至可以说是他几乎所有作品的意义所在。

艺术特色

主题的不确定性

在《寻羊冒险记 》中,作者以 “羊” 为小说作品的主要线索,先是在作品的前三章零散地对主人公“我”和三位女性的故事进行描述,随后由“耳模特”的特殊的预言功能将接下来的冒险事件牵引出来。然而故事的内容并不像作品题目那样具有冒险性。从故事的内容来讲,更像是由一只羊引发的一场具有跳跃性的、矛盾的闹剧。这部小说的情节荒诞离奇,但作者叙事却有着弗兰兹·卡夫卡那种冷峻写实的笔调,甚至还用了冒险小说、侦探小说一类的笔墨,然而,羊的寓意、小说的主题都不明确。那只有星状斑纹的羊是个能指符号,但它的所指却是含混的。就连作家本人也没有明确解答羊到底象征什么。也正因为这种主题的不确定性使得这篇小说带有了比较浓厚的后现代色彩。

“碎片化”与“通俗”相结合

《寻羊冒险记》在结构上共分八章,“呈板块结构,一章章明快地切分开来”。真正与“寻羊冒险记”的内容密切关联着的是第四章、第六章与第八章,而且每章之间很少有逻辑性的关联,每章都能独立成为一部小说,或短篇,或中篇。甚至,一章里的某一节都可以视作一部短篇小说。这正是每个“碎片化”的小叙事的随意组合与拼贴的表现。如果读者跳跃式地阅读,那么,他所获得的阅读感受,会别有一番滋味,也同样会觉得“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恐怕是后现代文本的开放性所带来的妙处。《寻羊冒险记》正是后现代开放性文本的一个典型的标本。后现代文本的开放性从根本上讲源于文本的“碎片化”叙事。由于文本的“碎片化”使得叙事不再具有因果性、逻辑性和连贯性,必然造成文本的叙事和意义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传统文学的“可读性”文本转向后现代的“可写性”文本,即有求于读者的参与。在阅读《寻羊冒险记》时,读者总是处于一种亢奋状态,积极地尝试着去解读作者存留在字里行间的“密码”,时而疑惑,时而释然,时而肯定,时而否定,读者在不断探密释疑中获得非同寻常的阅读感受和审美愉悦。

《寻羊冒险记》的“碎片化”叙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思维创新的空间,同时,文本还借鉴了通俗小说的一些模式,采用了冒险小说、侦探小说、黑道小说之类的笔墨来叙事,增加了作品的惊险、神秘和恐怖的氛围,使得情节扑朔迷离、悬念跌出,更令读者迷醉于其中。这种由文本的“碎片化”叙事带来的不确定性建构了后现代开放性的文本结构,而文本借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黑道小说一类的“通俗”笔墨,模糊了纯小说与通俗小说的界限,这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审美范围扩大的一个表现,也是《寻羊冒险记》获得大量读者群的一个重要原因。

“荒诞与“逼真”相结合

在小说 《寻羊冒险记》中 ,作者虚构出了一只具有超凡能力、可以控制全世界的羊,也虚构出一位”耳模特“——主人公“我”的女友,具有先知般的预言能力。她预言了“再过十分钟有个重要的电话打来”,她预言了“寻羊冒险即将开始”。“耳模特”帮助主人公去找羊,但费了几番周折到了目的地之后,她却独自神秘地离开了。虽然匪夷所思与情理相悖,但读者只能和主人公一样很无奈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作者还虚构出“羊男”,一个外形酷似羊的男人,其形象极其荒诞。在描写“羊男”的形象时,在文本中还配有手绘插图。这种文字与图案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也是后现代文本的特色之一。

作者用这些具有荒诞性质的虚构内容在作品中打破了传统文学中叙事活动具有的“可靠性”的特点。然而,作者却又将“逼真性”赋予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例如,“我将意识的断片归拢在一起,沿走廊朝门那边走了16步。““看壶水开好,我关掉煤气。等30秒钟,把水浇在咖啡末上 。”,亦或是 “我从电冰箱拿出装有色拉的蓝色深底冲绳玻璃盘,把瓶底仅剩5厘米的色拉调味料全部淋到上面。”对于细节的逼真描述,作者恰到好处的运用到数字以增添细节的精准性特征,比如上面提到过的16步、30秒、5厘米等 ,其次,文本中出现大量的历史人物、当代名人、名著和历史事件等。除此之外,现实生活中的商品名、乐队名、电影名等等更是层出不穷。纵览整部小说,读者不难发现作者不厌其烦地使用诸如此类精确的具体数字、真实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真实的文学名著、真实的电影名、真实的乐队名等等。而这些细腻逼真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带入了小说,增强了小说的真实度和可信度,是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当然,后现代主义小说对细节细致入微的刻画,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但当荒诞的人物、情节与逼真的细节相混杂又从实质上否定小说的真实性,其意在向读者昭示其文本的虚构性,彻底地颠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显然,《寻羊冒险记》中所建构的亦真亦幻的世界所传达的并非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而是当今时代和社会本质上的真实。这种由荒诞的人物、情节与逼真的细节相混杂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正好与村上春树的创作意图相符合,村上春树曾如是说,“现实的是非现实的,非现实的同时又是现实的——我想构筑这样的世界。”

综上所述,《寻羊冒险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三个基本特征:主题的不确定性、“碎片化”叙事与通俗小说形式相结合以及荒诞的虚构与逼真的细节相混杂。这种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的开放性特征自然会产生与传统小说不一样的艺术效果:主题的不确定性为读者解读文本提供了更大的想像与阐释的空间;“碎片化”叙事与通俗小说形式相结合既为读者提供了参与创作的可能,让读者在创造性的阅读中获得重构主题的惊喜,同时又在通俗小说的模式下享受着精神上的放松和审美的愉悦;而荒诞的虚构与逼真的细节相混杂却使得读者在深层的心理体验下去感受现实社会的荒诞与人生的虚幻。

作品影响

《寻羊冒险记》是“青春三部曲”的压轴之作,1982年8月,发表于《群像》杂志;10月单行本由讲谈社出版发行,并获得了第四届“野间新人文艺奖”,也因此奠定了村上春树在文坛上的不可动摇的地位。作品出版后不到半年即发行了十万册上下。虽然数字并不惊人,但是在八十年代初纯文学杂志处在低谷的背景下,已经堪可说明读者的认可程度。作为一部本应可以为村上带来更多荣誉和名声的作品,《寻羊冒险记》代表着作家最先走出日本列岛出现在欧美读者的面前,尤其是赢得了美国读者的充分肯定。然而,最终却由于《挪威的森林》的问世而未能持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结果引发了学界关于“村上现象”中“森高羊低”与“羊高森低”法则的讨论。

参考资料

羊をめぐる冒険.豆瓣读书.2024-01-14

寻羊冒险记-港台.豆瓣读书.2024-01-14

寻羊冒险记-大陆.豆瓣读书.2024-01-14

寻羊冒险记.豆瓣读书.2024-01-1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