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樽运河 :景观景点

更新时间:2024-09-20 14:37

小樽运河全长1140公尺、幅宽20至40公尺,位于日本小樽市,是北海道惟一的、也是最古老的一条运河,与北海道的开拓历史同龄,约一百二十多年。当年的拓荒者为解决粮食、蔬菜、衣物等必需品的运输问题,设计并开凿了这条河渠。它是北海道拓荒历史的象征,也是拓荒者智慧和文化的结晶。近十几年来,在小樽市城市建设现代化过程中,有人多次提出废掉这条河,但多数有识之士将它视为北海道的历史文物,极力反对废河之议,它就这样被保存下来了。

概况

景区类别

江河湖泊 古城民居

景区游览时间

全程游览时间大约为半天

最佳浏览时间

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历史

在公元1914年开始建造的河岸以石块铺砌而成的小樽运河,是因应当年进出小樽港激增的货运吞吐量而采用填海方式所兴建,共历时 9年才完成了这条运河,后来虽历经城市发展需求而被截取与掩埋了一大段,但目前剩下可见的这一部份,却成为小樽最为怀旧与浪漫的街景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小樽港因不再是北日本海运输中心而逐渐沉寂,运河、仓库区与沿岸的古老商店街也相对没落,许多古老优雅的建筑在市民增筑改建风潮中遭受到破坏。这种情形引起当地与各地有心人士的注意,为了维护这处“北方华尔街”的古亚风貌,而兴起史迹文物保存运动,终于制定了《历史建筑物群及景观地区保全条例》,而小樽运河与沿岸街道才得以被保存下来,并且为这座城市带来无数的观光客与财源。

经过仔细规划整治,小樽运河不仅保留原来的风貌,更增添许多浪漫美丽的设计,其中63座造型典雅的瓦斯灯,每到黄昏时搭配上夕照、水影与石墙,所营造出的迷人景色更已经成为小樽的招牌风光。走一趟小樽运河只需30分钟左右,但是却让许多人流连忘返。

从运河两旁建于明治、大正时期的石造仓库、屹立于运河畔的63支昏黄的瓦斯灯以及由数十万个石砖所砌成的石板步道,一直到浅草桥上特别为观光客服务的传统人力拉车,在在均使得小樽运河不论是白天与夜晚,散发著同样媚惑动人的神采。

保护

日本很早就有了《文物保护法》,针对的是奈良市平安京镰仓市那一类的古代文化遗产。而小樽的运河及仓库这种在一个世纪以内的历史建筑并不在其列。

20世纪70年代的大拆大建中,也发生了数次有名的保护运动,如长野的“妻笼宿”驿站行将被拆,就是被市民们强行制止了。政府开始注意到这些事件带来的警示意义,在1975年出台了《传统建筑群保存地区指定制度》,对控制滥拆滥建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小樽政府当时没有将运河及仓库群申请加入“保存地区”。因为一旦加入,这些建筑便不再交付“固定财产税”,政府将损失一大笔税收,还得支付一笔不菲的保护费用。政府的小算盘被市民们识破,市民运动的胜利成果之一,就是于1992年通过了一部地方法规《小樽市景观保护条例》。

据小樽市议员、市民运河保护机构的秘书长山口保先生说,市民为了让政府看到,发展地方经济不光有加速物流这一条路,保存历史,使小樽的观光客激增,也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发展。虽说政府觉悟得慢了一些,但最终还是合作的。1970年的时候,小樽每年有170万的观光客,但其中只有5%的客人来自日本内地。1992年观光客就增加到400万人,让政府叹服了市民们的远见。如今,小樽每年观光客的数字,已经上升到900万之众。

文学创作

小樽运河养育了很多人才,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了。就是这条运河悠悠的浪声拍击着作家的心灵,鼓荡着作家的思绪,风风雨雨地伴随他二十余年,直到1930年他27岁时去了东京。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他的代表作《蟹工船》,就是1929年在小樽运河旁边完成的。

1981年我国作家何为访问小樽,他后来在一篇游记里说,小樽运河河岸上“有几处破旧的日本式的木板楼屋,一排歪斜的木格窗冷漠地俯临河床。据说当年这一带是酒楼茶馆,小林多喜二常常偕同三两好友在楼上饮茶,有时候独自凭窗俯瞰街景,从高处观察人生世相”。小林多喜二这位日本共产党员的一生很短暂,年仅三十岁就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牺牲了,但节亮风高,可歌可泣,深得日本人民的敬仰。据说小樽文学馆里的一小半展品是关于这位革命作家的。

地理位置

小樽运河位于日本小樽市,小樽是北海道西南部港口城市,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外的札幌都市圈的组成城市,札幌的外港。

参考资料

《小樽:市民运动挽救运河(东张西望)》新浪网.news.sina.com.cn.2019-08-0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