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康陵 :夏朝第六任国王的陵墓

更新时间:2024-09-21 16:39

少康陵是中原地区夏朝第六任国王的陵墓之一,位于太康县东南一公里处的王陵村。这座陵墓呈圆形,由砂堆成,面积达600平方米,周围环绕着松柏。夏朝第三代皇帝姒太康的陵墓也位于同一地点,被称为太康墓。王陵村和太康县都是以这两座陵墓命名的。

陵墓简介

禹庙大禹陵北面,始建于夏启之时,《越绝书》曰:“少康立祠于禹陵。”又曰:“故禹宗庙,在小城南门外大城内,禹稷在庙西,今南里。”《吴越春秋》曰:禹子启即天子之位后,“使使以岁时春秋而祭禹於越,立宗庙于南山之上。禹以下六世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於越,号曰无余……租贡纔给宗庙祭祀之费。……春秋祠禹墓于会稽郡。”

少康中原地区夏朝第六任国王,在位时间公元前1940-公元前1880。相的儿子,予的父亲。他是相的遗腹子。晚年,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今浙江省绍兴县),以祀奉祖先大禹的墓,这就是越国的启端。21年后,少康病死,葬于阳夏

与仲康陵

帝王世纪》、《一统志》、《春秋左传》中均记述了不少有关姒太康、少康的史实。太康县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太康王、少康王的传说。

隶书记载,太康失国之后,后羿中康为王,独揽朝政十多年。中康王卒后,后羿立即逐走了仲康之子相,自立为王,号有穷氏。为了长久占有王位,他确立了将夏宗室赶尽杀绝的方针。相逃至商丘市即国王位,后羿大加攻伐。相又逃至濮阳市(今河南阳县)依靠同姓部落昆吾(濮阳西)、斟灌氏(今山东阳谷西南)、斟郡氏(今山东潍坊西方)。

当时,夏王相只不过是流亡中的国君。后羿恃其武力,不修民事,终日以田猎为乐,把朝政大权交给为人奸诈、诡计多端的东夷族寒氏(今山东潍坊东北)寒浞掌管。寒利用后羿的信任,收买人心。乘后羿在一次游猎归来时,将后羿杀掉,篡位为王,仍号有穷氏。他还将后羿的妻室夺归己有,并将后羿之妻为他生的两个儿子浇封在过(今山东掖县西北)国、另一子封在戈(今姒太康一带)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寒浞执政为王后,并没忘记要将夏宗室斩尽杀绝,遂使其子浇继续攻杀相。相为浇所杀,死在斟郡氏。相死之后,因其子未生,至少康中兴之前,无人继位。正史称此时期为“无王之世”(其实,后羿、寒浞执政为王共66年)。

夏王相死时,相妻已有身孕,从墙洞爬出逃归母家有仍氏(今山东金乡),生子少康。少康自幼生活在有仍氏,做了有仍氏的牧官。寒浞子浇使人抓他,他与母亲又逃至虞朝(今虞城县),做了有虞氏的厨官。浇又多次派人追杀,少康母子逃出有虞氏家。姒太康民间盛传,少康母子二人乞讨为生,辗转来到戈地太康城。

少康更姓为窦,称为窦康,与母亲在一偏僻小巷住下。少康母子一日来到太康陵墓,方知先祖之墓在此。此后,二人常偷偷祭祀。少康为人豪爽,广交朋友,聪慧贤良。不久,他用八角槐花泉井水发明了秫酒酿造之法(后人又传少康为秫酒鼻祖),以酒会友。少康与戈地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

但好景不长,戈地乃为寒浞之子的封地,少康的言行举止引起了怀疑。少康只好与母亲又远逃虞朝。经过数年努力,少康纠合同姓,率兵一举攻杀寒浞,灭浇于过国,少康子杼灭寒浞另一子于戈。少康重建夏朝,建都禹之故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史称“少康中兴”。

相传少康王临终前,念念不忘在戈地的美好时光。他御旨朝臣,终老之时,要将他葬于戈地太康陵旁,并将酿酒时所用的八角槐花泉井作为陪葬物。少康死后,文武百官成群结队扶柩而来,于太康墓东北地区侧隆重地举行了葬礼,青石墓碑上书“夏少康陵碑”。少康王在太康县民间不但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而且还有不少实物见证了少康王与太康人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一,清乾隆五十一年立有夏少康陵碑,碑文存于民国以前县旧志。

其二,1968年“文革”期间,红卫兵破四旧,掘开了少康陵墓,在墓内西南角发现一眼古井。投之以石,深不可测。架泵抽水浇地,源源不断。后人疑是传说中少康酿酒用的八角槐花泉井,随即封存于墓内。挖墓时曾挖得雕有花纹的半圆形砖、刻有篆文的青石板、陶器等古物。

其三,如今,太康县县城内的天宁寺和天宁寺街、王岗等街巷都是少康避难的地方。

无论是史志传说,还是实物见证,少康王与太康大地确有不解之缘。因此,少康王理应葬在太康,仲康陵不在太康县实属无疑。

少康帝

少康,中原地区夏朝第六任国王,在位时间公元前1940-公元前1880。相的儿子,予的父亲。他是相的遗腹子。相被迫自杀时,少康还没有出生。母亲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急忙随宫女从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今山东省济南市东南)。

第二年,生下了少康。少康从小就很聪明,他初懂人事后,母亲就告诉他祖上失国的惨痛经过,叮嘱他日后要报仇雪耻,复兴夏朝。从此,他发愤图强,立志要夺回天下。

他先在外祖父手下担任管理畜牧的官,平时一有机会就学习带兵作战的本领,并且时时警觉,防止寒浞来杀害他。不久,寒浞的儿子浇果然派兵来搜捕少康,少康逃奔到名为虞朝的部落(今河南省虞城东)。有虞氏首领虞思让他担任管理膳食的官,学习理财的本领,并把女儿嫁给他,还给了他一块10里方圆的名叫纶的肥沃土地和兵士500,使少康有了根据地和军队。少康体察百姓疾苦,宣传祖先禹的功德,努力争取人民支持他复兴故国,并召集夏朝的旧臣前来和他会合。

当时,有个名叫靡的人,原是相的臣下,寒浞夺取王位后,他逃到名为有鬲氏的部落(今山东省旧德平县),招集流亡,积蓄实力,等待时机复兴夏朝。他首先应少康之召,倾有鬲氏之兵,会合斟寻、斟灌两地的复仇之师,和少康会合,拥戴少康为夏王

少康先派儿子姒杼攻灭了寒浞的第二个儿子戈意,以削弱敌方力量。又派将军女艾去侦察了浇的虚实。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从纶出兵,一路势如破竹,攻克旧都,诛杀寒浞,夺回了王位,建都阳夏。少康自幼历尽苦难,复国后能勤于政事,讲究信用。在他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各部落都拥戴他,夏朝再度兴盛,史称“少康中兴”。因此,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前后共约近百年。如果说,夏朝之建立算是中原地区历代王朝最早之「兴」,夏启便是依靠权谋开国之枭雄,姒太康则成最早的「昏君」了。只有到了少康还都,夏朝才进入由「治」及「盛」之局面,出现了中兴的形势。

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乃中国史上首个出现「中兴」二字的时代。据史籍记载,夏启死后,将帝位传给了儿子太康。太康终日不理政事,宴饮游乐,东夷有穷氏的首领后羿(音yì)乘机把太康赶下台。不久,后羿又被他的亲信寒浞(音zhuō茁)杀掉,寒浞取得王位。太康死后,他的弟弟中康得立,中康的儿子相,投靠同姓斟(音zhēn)灌氏和斟寻氏,但仍然被寒浞所杀。

相的妻子无以为计,只好逃到有仍氏娘家,生下了儿子少康。少康成人后又被寒浞所打败,投奔虞朝。有虞氏国君见少康年轻有为,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为他修建了纶(音lún)邑(今禹州顺店康城)让他居住。纶邑西有嵩山,北有具茨,南临水,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有田一成(方圆10里),有众一旅(500人),少康从此有了安身之地。

少康便以纶邑为根据地,抚恤招纳散亡的夏遗民旧部,发展生产,积蓄力量。又纠集自己的亲信氏族及对寒浞不满的部族,合力消灭了寒浞及其余党,“整威仪东南行,求阳翟夏王之故都”,宫室,修钧台,视九鼎,天下诸侯纷纷拥戴。夏帝太康失国数十年后,少康终于“坐钧台而朝诸侯”,重登天子之位,历史上称之为“少康中兴”。

杜康

按少康即为杜康,则后世所谓的“酒圣”即应是少康。晋代的江统作《酒浩》说:“酒之所兴,乃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说的是少康在有仍氏居住时,为联络夏后氏族人,经常带着秫米饭来往于有仍与空桑(即穷桑,今曲阜东)之间,在空桑将吃剩下的秫米饭留存起来,因饭自然发酵,等少康再回来时,往往感觉到醇甘美味,四处飘香。于是他便潜心研制出了用秫米发酵,醇存甘美,柔润芳香,饮之欲醉,回味悠长的美酒。被后世尊为“酒圣”。

周围景点

太康小吴塔

该塔位于县城西南36里逊母口镇小吴村东头,始建于公元前194年。北魏、明万历年间曾维修过两次。此塔为8层砖塔,高20米,呈六角形,顶端有宝瓶3个,风铃6只,六壁有阿罗汉佛像18尊,每层衔接处雕有各式图案。“文革”期间,塔南一尊佛像被盗割,塔底周围也被挖掘盗宝。史载,吴广阳夏太康县)西南小吴村人,与陈胜共同掀起反秦农民大起义。吴广同村好友吴彪于起义失败后经商致富,回乡探亲祭“广”,应族人之请,欣然同意捐款建造吴广宝塔。太康小吴塔现已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圣寺塔

俗称高贤塔,位于城西北23公里高贤集,明代建筑,为七级楼阁式砖塔,通高28.3米,平面呈六角形。塔身共饰石雕佛像211尊,石碣镇14块,对研究明代绘画艺术有一定参考价值。此塔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此塔附近原有侯、陶两村,有侯、陶两户为当地大财主,且侯姓人多,陶姓人少。陶家财主迷信“猴吃桃”之说,特出钱建此砖塔。此塔外观似九节鞭,取“鞭打猴”意,以镇风水。

灵光塔

又称灵光宝塔,位于原旧县城东南角城墙外青鸟家(今塔湾村),太康墓、少康陵西北,为明万历二十五年都御史王旋所建。塔高十余丈,砖灰结构,塔内有台阶可攀爬至顶,顶端置一宝瓶,内藏玉佛一尊、舍利数颗,为太康县八景之一。清咸丰四年(1854)知县祝修缮城墙,浚挖城墙外壕沟时,毁掉灵光塔。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