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中学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境内高中

更新时间:2024-09-21 05:31

屏山中学前身是1931年创办的“屏山县三年制乡村师范学校”,1945年更名为“屏山县初级中学校”,1950年秋命名为“屏山中学校”,1958年更名为“屏山县第一中学校”。1984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命名为“四川省屏山县中学校”。学校座落在金沙江北岸屏山县城东北角,占地48余亩(约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

历史沿革

巴蜀之南,彝凉驿站;金江之畔,叙府屏山。民国年,学校始建;起步沐川县,赋名“师范”。

屏山于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始建儒学,明嘉靖万历间建社学,清康熙四十四年办义学。

屏山中学始建于1931年,即当年沐川县城始建的“三年制乡村师范学校”;

1937年拓迁“明清考棚”,更名为“简易乡村师范学校”;

1952年11月改称四川省屏山中学校;

198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四川省屏山县中学校”;

2012年整体搬迁至屏山新县城,正式与宜宾市三中合作办学,成为“宜宾市三中屏山校区”。

校歌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高中34个教学班,学生1835人、校长1人、书记1人、副校长3人、处室中层干部7人。

师资力量

教职工128人。教师中党员58人,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3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特级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优秀班主任1人,县管拔尖人才3人,本科学历95人,专科学历16人。

办学成果

1、从局部的“点”上看:1998年罗艳同学参加全国高考,以全市理科应届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2002年杨良松同学夺得全国高考四川省文科第一名;2006年刘年华同学荣获全国高考宜宾市文科第一名。

2、从年级的“面”上看:展示了较强的“三年加工”水平,进出口优生提高率连年名列全市前茅——

(1)高2006级,入口全市前3000名优生仅15人,2005年高考,应届生本科上线42人(全市上线3363人),其中刘年华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勇夺宜宾市文科状元。

(2)高2007级,三年前入口优生(全市前4000名)仅7人,且无重本预估段水平生源,全属入围优生中下水平,高2007级往届生2006年高考水平也仅2名优生。市教育局科学管理,下达屏中本年级高考目标是:重本线目标0个,应届生考本科目标7个,往届生考本科目标14个,合计21个本科上线目标。通过屏中教师特别是高三年级教师们的努力,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克服了入口生源特差,优生中途转走2人等困难,2007年高考取得优秀成绩——

(1)文考上重本线5人(陈建名同学超重本线83分);

(2)应届生上本科线22人(是市上下达目标的3倍多);

(3)往届生上本科线36人(是市上下达目标的2倍多);

(4)艺体本科双上线12人。

完成县政府下达高考目标任务,超过市上下达目标49人。

应届生三年入出口对比优生提高率全市第一名,往届生入出口对比优生提高率全市第一名。

(1)高2008级,入口A线(611分)以上仅6人,B线(551—610分)以上仅19人,两年后调研考试,A线9人(文3理6),B线49人。

(2)高2009级,入口全市前4800名优生仅17人,一年后学年统考已达47人。

用地狭窄,办学艰辛,目前仍属全市入口生源最弱,环境条件最苦的县城高中。但屏中人能知难勇进,充分发扬“敬业比奉献、爱生聚合力、精心育良松、矢志创佳绩”的培育状元优秀团队精神,抓住发展机遇,深化内部改革,苦练“软件”内功,为即将迁建的崭新的屏山中学的改革发展、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屏山教育再立新功,为宜宾教育再添光彩.

所获荣誉

知名校友

83年来,屏山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学生28人投笔从戎;1984年学生邓文彬获省五届运动会男子铅球少年组金牌。1998级学生罗艳考入北京大学;1999级学生李嫣考入复旦大学;2002年杨良松勇夺四川省文科状元;2006年刘年华勇夺市文科状元。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