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带髭鲷 :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7:18

岸上氏,又称纵带髭鲷,俗名松鲷,为辐鳍鱼纲鲈形目仿石鲈科的一个种。栖息在沿岸沙泥底质水域,属于肉食性,以甲壳亚门、鱼类为食。

形态特征

背鳍Ⅰ,Ⅺ-14;臀鳍Ⅲ-9;胸鳍18;腹鳍I-5,尾鳍17。 侧线鳞45。 体呈椭圆形,高而侧扁;体长为体高1.9倍,为头长2.4倍;体背面狭,背缘沿背鳍鳍棘基较平直,腹缘几近平直;尾柄短而侧扁,其长与高约相等。头较大,由吻端至第一背鳍前、坡度甚陡,颜面约呈55度角,头腹面近平直;头长为吻长3.5倍(斜长2.9倍),为眼径3.2倍。吻钝尖,其长约于眼径相等,眼中大,侧上位,距吻端较距鳃盖后上角略近。眼间而平。鼻孔每侧2个,紧位于眼前上缘,椭圆形,两鼻孔约等大,前鼻孔后缘具三角形鼻瓣。口前位而低,微倾斜,上下颌等长。两颌牙呈绒毛带状,最外一行较大,犁骨、腭骨及舌上无牙。额部小髭细小;额孔4对,最后一对呈裂缝状孔。鳃孔大。前鳃盖骨边缘有锯齿。具假鳃。鳃盖条7。鳃耙8+11,短小,最长鳃耙为眼径1/4。 体被细栉鳞,栉状齿弱,头部鳞较体上为小,除吻前端及额部外,余均被鳞。上颌骨无鳞。背鳍与臀鳍鳍条部基底及胸鳍基底被细鳞。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 背鳍11具鳍棘,14鳍条,鳍棘部与鳍条部仅在基底部相连,中间形成一深凹陷;鳍棘强大,其起点在胸鳍基底稍前上方,前端有一向前倒棘,以第四鳍棘最长,向后逐渐缩短,鳍条部后缘圆形,基底短,其长为鳍棘部基底长的1/2。臀鳍具3鳍棘,9鳍条,其起点与背鳍鳍条部相对,同形,以第二鳍棘最粗大。胸鳍中大。腹鳍位于胸鳍后下方,末端达肛门。尾鳍圆形。 全身灰褐色,体侧有4条深褐色的纸带:第一条沿背鳍鳍棘部基底全长;第二条始于背鳍鳍棘前方,止于背鳍鳍条部基底中央;第三条始于前鳃盖骨上,止于尾柄上缘;第四条始于胸鳍基底部止于尾柄下缘。腹鳍褐色,其他各鳍均灰黑色。

栖息环境

岸上氏髭鲷主要栖息于沿岸水深在5-50公尺的礁砂混合区或砂泥底质水域,单独游动,或成群结队地巡游。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底栖的虾类、鱼类、软件动物等为食。会使用咽头齿磨擦发声,再藉由鳔加以放大,但是一般并不容易听得到所发出的声音。

分布

岸上氏髭鲷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日本南部、中国东海、南海、台湾、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澳洲北部、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新喀里多尼亚、帕劳、诺鲁、所罗门群岛等海域。

经济利用

岸上氏髭鲷为美味的食用鱼,红烧、煎食、煮汤皆适宜。一般以手钓、鱼枪或底拖网加以捕获。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