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店乡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辖乡

更新时间:2024-09-21 21:34

平店乡,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地处商水县东南部。

现平店乡原分属商水、淮阳区项城市三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商水县三区;1983年,由平店乡改为平店乡。截至2018年末,平店乡户籍人口为62751人。截至2020年6月,平店乡下辖28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平店村。

截至2018年末,平店乡有工业企业187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历史沿革

现平店乡原分属商水、淮阳、项城三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商水县三区。

1949年,为商水县二区。

1956年10月,改称平店乡。

1958年5月,改为平店中心乡;同年8月,成立平店公社。

1983年,由平店乡改为平店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平店乡地处商水县东南部,东邻项城市南顿镇,南连袁老乡,西依化河乡,北接练集镇,距商水县城11千米,区域总面积5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平店乡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境内最高点周王坡,海拔51米;最低点焦营寨坡,海拔46米,平均海拔48.5米。

气候

平店乡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降水集中,旱涝不均,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4.8℃,1月平均气温1.3℃,极端最低气温-12.8℃(1993年1月16日);7月平均气温27.6℃,极端最高气温40.8℃(1983年6月13日);生长期年平均226天,无霜期年平均215天,年平均降水量777.8毫米,最大雨量1234.1毫米(2003年),最少雨量502.3毫米(2002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6月最多。

水文

平店乡境内河道属淮河,流经该乡的河流有牛王寺沟、清水河、草河、孙洼沟等四条主要水系,总长80余华里。清水河流经东部,漕河流经西部;牛王寺沟、南干渠等流入境内。

自然灾害

平店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大风、暴雨、冰雹、冷空气等。严重的一次发生2006年5月21日,平店乡秦皇、王老、周王一带突然遭受大风和冰雹袭击,造成树木折断,蔬菜,烟叶等作物减产,无人员伤亡,造成经济损失约12万元。

自然资源

2011年,平店乡有耕地5.5万亩,人均1亩。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平店乡下辖平店、刘营、李岗、施营、吴吉屯、袁营、小曾庄、胡庙、半河桥、东邓店、葛楼、秦黄、刘楼、王老、王坡寨、大朱庄、程岗、东海子涯、刘桥、文寨、杜庄、广投庄、后李、戚楼、庄、刘大庄26个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平店乡下辖平店、施营、吴吉屯、袁庄、小曾庄、胡庙、半河桥、葛楼、王老家、王坡寨、程岗、闻寨、杜庄、广投庄、后李、戚楼、刘雒庄、刘大庄、赵庄、刘营、李岗、东邓店、秦黄、后刘楼、东朱庄、东海子涯、刘桥、周王28个行政村,下设232个村民小组、87个自然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平店乡下辖28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平店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平店乡总人口有5.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260人,城镇化率9.9%;另有流动人口1253人。总人口中,男性31330人,占59.1%;女性21670人,占40.9%;14岁以下10600人,占20%;15—64岁35775人,占67.5%;65岁以上6625人,占12.5%;以汉族为主。2011年,平店乡人口出生率13.1‰,人口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7.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84人。

截至2017年末,平店乡常住人口为34095人。

截至2018年末,平店乡户籍人口为6275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平店乡财政总收入289.6万元,比2010年增长7.8%;全年一般预算收入255.6万元,比2010年增长7.4%,其中,国税完成地方收入74.2万元,地税完成207.5万元,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9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

截至2018年末,平店乡有工业企业187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农业

平店乡是豫东平原农业大乡之一,是河南省确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11年,平店乡农业总产值118881万元,比2010年增长11.2%。平店乡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2011年,平店乡生产粮食5079吨,人均960千克。平店乡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棉花、花生、烟叶、甘蔗、中药材等。2011年,平店乡棉花种植面积2678.5亩,产量4.7吨,烟叶种植面积1547亩,产量1.7吨;瓜果蔬菜种植面积4785.5亩,产量365.8吨,主要品种有西红柿、茄子、黄瓜、芹菜、包菜,白菜等。平店乡畜牧业以饲养牛、羊、生猪等为主。2011年,平店乡生猪饲养量10.3万头,年末存栏6.4万头;羊饲养量7.8万只,年末存栏5.4万只;牛饲养量6.5万头,年末存栏4.2万头。2011年,平店乡生产肉类23.2吨,其中猪肉11.2吨,牛肉7.3吨,羊肉1.5吨,禽肉3.4吨,禽蛋11.7吨,鲜奶0.8吨;畜牧业总产值340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6%。2011年,平店乡水果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3462吨,主要品种有苹果葡萄、梨、红枣、李子、石榴,杏子等。平店乡渔业以鲢鱼、草鱼鲇形目为主。2011年,平店乡渔业总产值11.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4%。

工业

平店乡初步形成了粮食加工、板材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和戚楼、后李村的渔网编织手工业;重点规划了平店、刘营、白塔寺、马庄桥镇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2011年,平店乡工业总产值为360万元,比2010年增长10.2%。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平店乡有商业网点3209个,专业集贸市场4个。2011年,平店乡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13万元,比2010年增长16.2%。

文化

地名由来

平店乡因传说西汉末年,王莽追杀刘秀,刘秀被追赶逃至该地,平安住宿一夜,后人称此村为平安店,简称平店。

文物古迹

平店乡境内有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顿国城遗址和白塔寺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纪昌墓。

特色产业

该乡一些经济能人根据本地妇女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实际,积极外出考察联系,先后从上海市浙江省等沿海地区大型渔业公司引进了渔网加工技术项目。他们首先与一些渔业公司签订来料加工合同,定期领取原料。然后纷纷投资在自家庭院建起渔网加工培训基地。

该乡妇联主任刘瑞介绍,渔网加工简便易学,妇女老幼都可参与,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这些经济能人通过建立加工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地瞄准妇女群体,既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又避开了市场风险。

渔网加工项目的引进,为全乡广大农村妇女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平台”,涌现了一批“渔网编织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同时,该项目也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广大妇女三五成群或几人一伙,在领网、加工、交货等环节比学赶帮、团结互助,形成了你追我赶加工渔网同奔致富路的局面。

商水县平店乡党委、政府在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切实把转移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又一关键措施,通过多轮驱动强力推进,全乡人力资源优势已转化为资本优势和经济优势。

搞好引导教育,大力组织劳务输出。该乡有关部门及时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信息中介服务,全乡每年均有一批女工赴新疆“淘金”;各行政村和一些务工经纪人积极为本村青壮年劳力牵线搭桥,每年春节过后,一拨又一拨的农民奔赴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及沿海各大中城市务工经商。2008年上半年,全乡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人数比2007年增加5%。

支持企业发展,就近吸收当地劳动力。该乡党委、政府积极优化乡镇企业发展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全乡个体私营企业蓬勃发展。胡庙村大型“龙头”面粉厂,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现已安排本村剩余劳动力40余人;夏永富预制构件厂诚信经营、产销两旺,所安排的20多名劳动力不出家门就有稳定的收入。建好集贸市场,鼓励农民合理流动。该乡党委、政府把改造集贸市场、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民心工程”认真抓好,有效地推进了小城镇建设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一些有条件的农民纷纷到小集市上从事第二、三产业,既拓展了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又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平。全乡个体私营业户已发展到500余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人均非农收入300多元。

交通

平店乡有217省道穿境而过,境内长10千米;与焦寨黄寨公路、李埠口魏集公路于乡驻地东侧交会。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平店乡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564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27所,在校生3204人,专任教师243人;初中2所,在校生2300人,专任老师128人。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平店乡有科技研究机构2个,科技人才24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平店乡有文化站1个,图书室32个。截至2011年末,平店乡有体育场地4处,安装健身器材12处;参加健身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8%。截至2011年末,平店乡有广播喇叭56个,入村率100%;有50多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3000户,电视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平店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个,其中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28个;设病床104张,每千人拥有病床2张;有医生32名,每千人拥有医生0.6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1万人,参合率96%;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平店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62户,人数2655人,月支出25万元,比2010年增长6.3%;农村医疗救助155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5887人次,共支出35.2万元,比2010年增长5.6%;农村五保供养对象321人,支出7.4万元;孤儿12人,支出6.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8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2.3万元,比2010年增长4.8%;有敬老院3家,床位182张;有社区服务设施4个;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5554人,参保率65.7%。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平店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235个,乡村通邮率100%;有固定电话用户12144户,移动电话用户52123户。

发展措施

商水县平店乡党委、政府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乡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采取抓特色、促品牌,抓加工、促流通,抓转移、促聚集,抓基础、促开发,抓改革、促减负,抓素质、促技能“六抓六促”工作举措,推进了全乡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

抓特色促品牌

该乡紧紧围绕东邓店大棚蔬菜、王坡寨优质小麦、袁庄萝卜、胡庙西瓜、各楼生猪等特色优势产业做文章,精心打造名、优、特、新农产品品牌。如今,该乡的优质小麦可直接装车外调省内外,杂交商品猪被上海市等地的肉联厂订购或通过外贸出口。

抓加工促流通

该乡根据本地粮食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扶植了20多家粮食购销大户、6个现代化面粉加工厂及一大批种养加专业户,解决了农民存粮难、卖粮难、赚钱难问题,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和顺利进入市场销售。

抓转移促聚集

该乡把集镇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已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平店中心集、白塔寺集、雒庄集、马庄桥镇工贸小区“四点一线”的格局。全乡“集市经济”牵引和聚集作用明显,现已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左右。

抓基础促开发

该乡每年拿出8万~10万元,不断对农村桥、涵、闸、沟、渠等基础性设施进行改善,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间接增收。抓改革、促减负。该乡本着“减负就是增收”的原则,切实把推行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作为民心工程,2002—2003年共为农民减轻负担600多万元,人均减负128元。按照上级政策要求,2004年农业税率下降3个百分点,仅此一项,该乡5万多亩耕地又可为农民减轻负担150多万元。同时,该乡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向种粮农民兑现直补款70多万元。

抓素质促技能

该乡十分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通过采取以会代训、专家讲课、职业培训等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全乡农民适应市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全乡80%以上的青壮年农民都掌握了1~2项实用致富技术,120余名农民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文化科技知识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城镇建设

商水县平店乡党委、乡政府立足乡情,采取切分“蛋糕”、激活“死潭”、营造“洼地”三大举措,走出了一条提高城镇化水平、促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切分“蛋糕”,发挥裂变作用。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该乡本着因地制宜、尊重传统的指导思想,对原有马路市场进行了搬迁改造,建成了西起刘营东至李岗的一体化综合集贸市场,扩建改造了白塔寺集贸市场和雒庄集贸市场,使原有小集贸市场得以加宽拉长,提升了层次,扩大了容量。该乡对地处3个集市之间的马庄桥镇工贸市场大力扶持,该地现已成为小有名气的粮食购销加工集散地,并带动了饮食、运输、建筑等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激活“死潭”,打造发展平台。搞建设离不开投入,没有钱如死水一潭。为此,该乡积极运用市场手段,盘活资产存量,吸纳民间资本。乡供销社、计生办、轧花厂、农机站率先投资60多万元,装修和新建临街门面房80余间。民间资本也走出“死水”状态开始流动,1996年至今,群众投资已超过250万元,共新建门面房300多间。2000年以来,该乡采取招商引资搞商贸房产开发的办法,累计投资超过60万元,新建临街楼房40多间,焊铸防雨遮阳大棚16000多平方米。就这样,基础差、底子薄的平店乡小城镇建设也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营造“洼地”,形成聚集效应。平店乡在城镇建设中十分注重优化环境,在硬件建设上实现了通车、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在软件建设上,出台了“四优先”政策,即为个体私营企业优先提供场地、优先办理证照、优先提供服务、优先兑现税费返还奖励。乡里还因势利导,采取文化搭台、物资交流等办法繁荣农村集市贸易,使小城镇建设成为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该乡已拥有各类非公有制企业12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00多家,年商品交易额逾8亿元,直接或间接从事商贸流通的农户有1600多户,年户均收入8000多元。

计生工作

一是积极构筑医疗保障。该乡共有5200多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其中,计生家庭参合6000余人,参合率达100%。二是积极构筑社会养老保障。投资130多万元,改建1所敬老院、新建1所敬老院,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40%以上;同时积极为107名“计生老人”申报落实奖励扶助,并优先安排入住敬老院,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三是积极构筑低保救助保障。建立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为基础的,临时救助为补充,各种优惠政策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了村不漏户、应保尽保。已发放低保救助60多万元。其中,计划生育家庭低保救助金额占20%左右。四是积极构筑义务教育保障。在严格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基础上,深入开展了“爱心助学”、“贫困生帮扶”、“关爱女孩”、“情系留守儿童”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为8000多名中小学生发放“两免一补”资金60多万元,其他助学资金20多万元,其中帮扶贫困计生家庭子女、留守儿童260余名。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6-1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