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特·考夫卡 :库尔特·考夫卡

更新时间:2024-09-20 14:51

库尔特·考夫卡(Kurt Koffka,1886年3月18日 - 1941年11月22日)是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专注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与推广,并在儿童生理发展、记忆论、人格学说以及知觉研究等多个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考夫卡的主要著作包括《思维的成长:儿童心理学导论》和《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这些作品详细阐述了他的研究成果。他的研究兴趣广泛,涉及视知觉、脑损伤、声音定位、发展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等领域。他与马克斯·韦特墨和沃尔夫冈·柯勒一起被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

人物经历

考夫卡于1886年3月18日出生于柏林的—个律师家庭。考夫卡从小接受的文化可以说是“世界性的”,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律师,母亲是犹太人,情仰新教,弟弟是一名法官。他接受的柏林文化和心理学熏陶远比马克斯·韦特海默更加深远。家里为他聘请了英语女教师教习英语,可能因为这个缘故,考夫卡始终是一个“亲英派”。受舅舅(考夫卡的舅舅是个生物学家)的影响,考夫卡从小对哲学开始感兴趣,而且在1903年进入柏林洪堡大学后选修了这门课程。

1903-1904年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哲学,期间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爱丁堡大学的时间至关重要,因为这趟经历加深了他对英语的了解,而英语是他在未来传播知识的宝贵工具。

1905年他进入柏林大学,他的导师是德国心理学家司徒姆夫,后者还是马克斯·韦特海默沃尔夫冈·柯勒的老师。

1906-1907年,考夫卡开始把一些心理学概念应用到实践中。在心理实验室进行颜色弱化的研究,同时开始学习生理学方面知识。

1908年考夫卡以《节奏理论的实验研究》一文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他凭借另一项颜色盲视研究成果研究生助教奖学金。

1909年,他获得柏林洪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和沃尔夫冈·苛勒一起成为法兰克福大学的助教,与马克斯·韦特墨一同工作。后与Mira Klein成婚。

1910年他与马克斯·韦特海默和柯勒在法兰克福进行了长期的和创造性的合作,与柯勒一起作为韦特海默似动现象实验的被试,从此三人一起成为格式塔学派奠基人。

1911年考夫卡受聘于吉森大学担任教师。1911年至1924年,考夫卡曾在德国基赞大学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考夫卡应征入伍,他在军中精神病医院从事大脑损伤和失语症患者的研究工作。1921年他出版一本有关儿童心理学的书《心灵的成长:儿童心理学引论》。

战后美国心理学界慢慢开始关注正在德国兴起格式塔学派,1922年,他在《心理学公报》(Psychological Bulletin)上发表文章,向美国读者介绍格式塔心理学(德语:Gestalttheorie)。

1923年他与Mira离婚,与Elisabeth Ahlgrimm结婚。但同年他再次离婚。

1924年考夫卡为逃避德国纳粹来到美国,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和斯密斯学院任访问教授。

1927年以后,考夫卡任教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女子大学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主要从事知觉的实验研究。

1932年考夫卡曾随一个探险队来到中亚进行研究中亚人的调查工作,并开始写作《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1935年,考夫卡出版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

晚年,考夫卡还研究过颜色视觉和知觉组织。1941年11月22日,考夫卡因心脏病卒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北安普顿。

学术体系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直接经验、一个是行为。格式塔心理学把直接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直接经验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能通过观察来发现,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运用自然观察法。但由于直接经验中也包括一种类似于意识的东西,而对这一部分的研究必须依赖于主体的内省,但是内省不能用作分析,只能用来观察。不管是观察还是内省,格式塔心理学要求都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格式塔心理学以直接经验(有时也称现象经验)和显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因此该流派在具体研究中除了使用整体观察法,还运用实验法。格式塔心理学所运用的实验法主要是实验现象学方法。

儿童心理发展论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优于部分,整体不是部分的机械相加,而是具有和部分不同的质的特点。因此,考夫卡认为儿童身心的发展也是遵循这个原则。例如,婴儿的动作,最初是整体反应,以后才逐步分化。又如思维不是出感知觉元素拼凑起来的,而是有其自己的本质的。

考夫卡认为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是同时展开的,有生长发展和学习发展。他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不仅仅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还受环境的影响,且是先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认为儿童身心发展遵循两大格式塔原则,即儿童的身心发展顺序遵循出整体到特殊的法则,先从全身粗略性活动开始,而后到局部性精细动作。儿童的认知活动遵循由概括到精细法则,先从对事物的概括认识开始再到学习内容的细节。

知觉研究

考夫卡对知觉研究作了一般性评述,他指出格式塔学说不只是一种知觉的学说,它甚至也不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但是它却起源于对知觉的研究,而且在已经进行的实验工作中,比较成功的部分就是对知觉进行的研究所提供的。

他认为知觉经验有一种在任何部分中都找不到的整体性。知觉不能由感觉元素的集合或者仅仅是各部分的总和来解释。知觉本身就显示出一种整体性,一种形式,一个格式塔。考夫卡认为,这种整体性不仅在人类身上得到证实,而且在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证实。

记忆说

考夫卡强调记忆中的组织因素,强调记忆是一个记忆痕迹内容不断变化的动力过程,而遗忘是类似记忆痕迹之间相互干扰的结果,而且记忆痕迹内容的动力变化也会使个体产生遗忘。考夫卡认为自我的动机、态度及意向等都代表自我的一种心理需求,这是产生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动力,记忆作为一种心理活动自然也会受到它们的影响,这是在强调记忆中的动机性因素。

考夫卡认为在记忆中个体知觉到材料后,对材料进行组织加工,个体对材料内在关系及其结构的认识及其理解会影响到对材料的记忆效果。识记后的材料在大脑神经内会留下知觉物体的痕迹,即记忆痕迹。记忆痕迹并不是分散的孤立的要素,也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交化、发展的有组织的系统,这个系统会不断影响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人格论

考夫卡指出人格是心理学中最大的领域之一。如果不涉及人格现象,那么心理学便是不完整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一种格式塔。他在论述心物场和记忆理论时指出,心物场含有自我和环境两部分,两者各有自己的结构。其中自我不是一个点、一个总和或欲望本能的集合。他认为人格这个概念或可用以说明自我的意义。自我包括需要、准需要、意向、意志决心和态度等,场不断在自我的影响下转变,对记忆等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自我和环境之间的动力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我本身的性质。

主要成就

促进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推广

格式塔心理学的三个代表人物各有其长,考夫卡作为这个小组中的“销售者”,对于宣传格式塔心理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他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几乎包括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全部要义,并且常以韦德海默和沃尔夫冈·柯勒的许多实验为例证。考夫卡虽然在演讲台上表现不尽如人意,可是在写作方面却挥洒自如,并且把韦德海默未整理的实验及其思想揉合于其中,使得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更加丰满。

推动了知觉心理学的发展

考夫卡在韦德海默和柯勒关于感知觉研究的基础上,揭示出知觉的一系列特征,如知觉的相对性、知觉的整体件和棚觉的组织性等,这些观点已经成为心理学教科书不不可或缺的内容,对知觉领域的拓展和革新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如美国心理学家个在格式塔心理学方面造诣最深的学者之一哈里·赫尔森提出的适应水平理论,就是以知觉的组织化原理为出发点发展而来。鲍尔等人也指出“格式塔理论优先研究的是知觉.并在这—领域取得了最大的成功,以至于极少顽固的反对者才贬低这一成就。”

孕育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些记忆观点

考夫卡记忆研究中,认知心理学家所做的一些实验研究及观点与格式塔心理学家的观点极为类似,甚至有些观点是在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和拓展,比如认知心理学对场合的强调,可以说是格式塔心理学重视情境作用的道一‘步细化。

人物评价

波林在他权威性的心理学史评价考夫卡,看起来好像是这样的,正统学说沿着感官分析这条笔直和狭窄的通道已经走人了迷途。而正是敞开的大门和宽广的现象学大道通向了人生。尽管考夫卡等格式塔心理学家并不是第一批也不是惟一做出这个发现的人,然而,是他们如此令人信服的形式做出这个发现的,它已经被纳入科学心理学的结构之中了。

王鹏引用考夫卡同事对这位心理学家的描述:“这位害羞、自疑、其貌不扬的小个子男人(考夫卡),性格古怪、嗓门特大,可当他坐在桌前的编辑这些事实和学说的时候却感到心旷神怡,游刃有余”。王鹏评价,考夫卡本人并没有做过多少值得注意的认知研究。他几乎所有的实验工作都是在探居感知、色彩和运动知觉方面。可是因为他的英语极好,所以《心理学通报》的编辑岁伯特·格登(他曾与考夫卡在齐维尔茨堡学习过)邀请,他用英语撰写研究报告来对格式塔心理学及其思想进行阐析。这篇文章发表在1922年,从此以后考大卡就成了这个运动的代言人。格式培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和学习理论的思想为心理学界所熟知,大多是因为他的宣传文章和著作。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