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森 :张会森

更新时间:2024-09-21 02:01

张会森(1933~2011)中共党员,中国著名的俄语语言学家,资深翻译家,黑龙江大学资深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自1953年任教以来,张会森先生不断创造中国俄语界的“第一”:20世纪50年代,他率先翻译苏联著名语言学家维诺格拉多夫院士的语法学说;20世纪70年代,他撰写的《现代俄语语法新编》(上)成为我国自己编写的首部顶级俄语词法学著作;20世纪90年代初,他与信德麟、华劭教授一起译编的《俄语语法》,将远苏联科学院的1980年《俄语语法》缩译为原书的1/3强,独领学术潮流;同时,他率先从前苏联引进并建立了我国的功能修辞学和功能语法学;进入新世纪以来,张会森先生系统地研究了当代俄语的变化和发展,还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重大项目。

张会森同志于2011年4月28日20时因病不幸辞世,享年78岁。

人物经历

张会森,1933年生于河北省乐亭,1950年入哈外专学习俄语。1953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学前身)并留校任教。曾在苏联圣彼得堡大学进修。1993—1999年任俄语理论教研室兼研究生教研室副主任,长期任俄语研究所副所长。为培养高层次俄语人才,为我国的俄语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他在修辞学(文体学)、对比语言学方面的成就使他的学术影响超出了俄语界。现任黑龙江大学教授、博士导师、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黑龙江省重点学科,(黑大俄语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修辞学会、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文学语言研究会顾问;美国ABI英国IBC及《外语与外语教学》等机构顾问;教育部(吉林大学)情报信息中心学术资询委员等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方向

1980年代转向修辞学教学和研究。

主要贡献

50年代张会森就结合教学发表了一系列语法学论文。他参与编写了全国高校统编教材《现代俄语通论》(商务印书馆,1964)、参与编著了两卷本《现代俄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63)。他主编的《现代俄语语法新编》(上册,商务印书馆,1979),美国《斯拉夫与东欧杂志》1982年有专文评价。1990年他与信德麟、华劭合作译编了苏联科学院1980年《俄语语法》的汉译本——《俄语语法》,并由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1993年他写出我国第一部《俄语功能语法》(高教社),此书获黑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和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新著《最新俄语语法》200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张会森首先在我国开始了“现代俄语的发展”的研究,198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现代俄语变化和发展》(获省优秀社科成果奖)。1991年苏联解体,他立即敏感地观察与研究俄语的新变化,连续发表了《1991—1992年:苏联解体前后的俄语》、《苏联解体后的俄语》和《九十年代俄语的变化与发展》(1999年商务版)等论著。

他的《现阶段的修辞学》、《世纪之交看修辞学》等论文和报告产生了影响,被认为“在促进我国修辞学研究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新著《修辞学通论》2001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俄汉语对比研究》也已正式出版,他还是《大俄汉词典》(商务印书馆,1985)的编校者之一,《大汉俄词典》(吉林人民出版杜,1992)的学术顾问。他译有多种学术和文学著作,如《词的语法学说导论》(合译,B.维诺格拉多夫院士著)、《一日长于百年》(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着)、《屠格涅夫全集(第七卷)》等;参加了1950年和1980年两部苏联科学院俄语语法的翻译。

曾多次应邀在国内外讲学。俄罗斯白俄罗斯爱沙尼亚等国传媒对他作过介绍、专访。国内讲学包括北大、吉大、上外、北外、洛外、南大、西安外国语大学、首都师大等多所大学。入传英国IBC、美国ABI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北京市等地出版的多种世界名人辞书。他富于进取精神,思路开阔,锐意创新。

科研业绩

(1)承担并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俄汉语对比研究

该成果上下两卷,2004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2)《最新俄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0年出版

(3)《修辞学通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九十年代俄语的变化和发展》,商务印书馆,1999

(5)《俄语功能语法》,高教社,1992

(6)《张会森论文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7)《大俄汉词典》(主要编校者之一),商务印书馆,1985

(8)《屠格涅夫全集》,第七卷,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1994

(9)《新约的传说》(译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10)《托尔斯泰夫人日记》(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等。

其业绩已传入美、英、香港特别行政区及国内主要的名人录《世界名人录》、《中国世纪专家》,《中国当代名人录》等。

获奖记录

荣获国家级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荣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次。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