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 :位于东欧的内陆国家

更新时间:2023-03-03 21:33

白俄罗斯共和国(白俄罗斯语:Республика Беларусь,英语:Republic of Belarus),简称白俄罗斯、白俄或白国,是地处欧洲的一个内陆国家。国土面积有20.76万平方千米,拥有920万人口(2023年1月)。官方语言为白俄罗斯语和俄罗斯语,首都为明斯克(白俄罗斯语:Мінск,英语:明斯克)。白俄罗斯宗教自由,约40%人口信仰东正教,少数人信仰犹太教和伊斯兰教。。

白俄罗斯全国均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550~700毫米。其境内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60米,河网稠密,湖泊中众多,水资源丰富。国内植物覆盖率为93.1%,森林覆盖率为国土面积的33.3%。公元6世纪到公元9世纪,东斯拉人结成部落联盟。从9世纪中叶开始,白俄罗斯归属于第一个东斯拉夫国家基辅罗斯,1240年蒙古入侵推翻了基辅,导致基辅罗斯解体。13世纪中期起,白俄罗斯先后归属立陶宛大公国和立陶宛-波兰王国等,18世纪起被并入俄罗斯帝国。1918年3月成立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1919年1月,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并于1922年12月30日与俄罗斯、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一起成立苏联。上世纪90年代初,在苏联中央政权危机中,白俄罗斯共和国宣布主权(1990年7月27日)和独立(1991年8月25日),建立自己的民族性主权体制,正式改名为白俄罗斯共和国。

白俄罗斯农业与制造业比较发达,在独立国家联合体国家中的经济实力居于第四位,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经济水平在世界排名第74位(2023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2022年在全球132个国家中排名第77位;2023年排第80名 。白俄罗斯的教育较发达,科研实力较强,国家科学院(1929年)是该国的主要科学组织。政府会赞助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的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以及象征国家文化的国家大剧院,还有四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遗产:米尔城堡、尼亚斯维日城堡、别洛韦日斯卡亚森林和斯特鲁夫大地弧。

白俄罗斯奉行以俄罗斯为主的外交政策。此外重视和发展与中国、独联体国家、亚非以及拉美国家等的合作关系,争取扩大其国际影响,迄今为止,已与世界上18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是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独联体)的创始成员国、欧亚经济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国际不结盟运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等成员国。2024年7月4日上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正式接收白俄罗斯为成员国。

名称

俄罗斯这一名称与Belaya Rus'(即白罗斯)这一词密切相关。关于“白罗斯”这个名字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解释是民族宗教理论认为该名称用于描述立陶宛大公国大公国境内的旧鲁塞尼亚地区,该地区的居民主要是早期信奉基督教斯拉夫人,而黑鲁塞尼亚地区的居民主要是信奉异教的巴尔特人;另一种解释是因为当地斯拉夫人穿着白色服装;第三种说法认为,未被鞑靼人征服的旧罗斯土地(即波洛茨克、维捷布斯克莫吉廖夫)曾被称为白罗斯;第四种理论认为,白色与西方有关,而白俄罗斯在9世纪至13世纪是罗斯的西部地区。

Rus'(罗斯)这一名称经常与其拉丁文中的Russia(俄罗斯)Ruthenia(鲁塞尼亚)混为一谈,因此白俄罗斯经常被称为White Russia(白俄罗斯)或White Ruthenia(白鲁塞尼亚)。该名称最早出现在德语和拉丁语的中世纪文学作品中,在16世纪末,英国人杰罗姆-霍西爵士首次使用"白俄"一词指代白俄罗斯。到了17世纪俄罗斯沙皇用这个词来形容从立陶宛大公国划入的土地。

白俄罗斯的俄语名称(俄语:Белору́ссия)的后半部分与Росси́я(俄罗斯)相似,但拼写和重音不同。白俄罗斯一词最早出现在俄罗斯帝国时期,俄罗斯沙皇通常被称为"所有俄罗斯的沙皇",因为俄罗斯(俄罗斯帝国)是由俄罗斯的三个部分所组成,即大俄罗斯、小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由此宣称所有领土都是俄罗斯的,所有民族也都是俄罗斯的;就白俄罗斯人而言,他们是俄罗斯人的分支。

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之后,“白俄罗斯”这一词引起了一些争议,因为该词同时也是反对红色布尔什维克的军事力量的名称。在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该词被视为民族意识的一部分。在波兰控制下的白俄罗斯西部的比亚韦斯托克格罗德诺地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更为普遍地使用"白俄罗斯"一词。直到1991年“白俄罗斯”一词才被正式使用,其他语言,如英语中该名称都来源于俄语。白俄罗斯的正式全称是白俄罗斯共和国(Рэспубліка Беларусь,Республика Беларусь,Respublika Belarus)。在俄罗斯,"白俄罗斯"的用法仍然非常普遍。

立陶宛语中,除了Baltarusija(白俄),白俄罗斯还被称为Gudija。Gudija一词的词源并不清楚。其中一种假设认为,该词源于古普鲁士王国语名Gudwa,而Gudwa与Żudwa形式有关,Żudwa是Sudwa的变形,即Sudovia,而Sudovia又是约特温人的名字之一。另一种假说将该词与哥特王国联系在一起,哥特王国在公元4世纪和5世纪占领了现代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部分领土,哥特人的自称是Gutans和Gytos,与Gudija较为相近。此外还有一种假设认为,Gudija在立陶宛语中的意思是"其他人",历史上立陶宛人可能用它来指代任何不讲立陶宛语的人。

2018年3月16日,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首页刊登了一篇名为《‘白罗斯”而不是‘白俄罗斯’》的文章,希望能够在中文语境下推广“白罗斯”名称而不是“白俄罗斯”名称,但目前主流媒体仍将其称呼为白俄罗斯。

历史

早期历史

白俄罗斯地区的人类定居历史悠久,考古学家提供了旧石器时代上层文化(旧石器时代)的证据,且新石器时代的遗迹分布广泛。从公元前5000年到2000年,班德克拉米克人在现在的白俄罗斯占主导地位,到公元前1000年,西梅利亚人和其他牧民在这一地区游牧。扎鲁宾采文化后来在公元前一千年初开始盛行。此外,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部分地区还发现了第聂伯-多涅茨文化的遗迹。该地区最早是在3世纪开始由波罗的海部落定居,由于波罗的海人缺乏军事的协调能力,因此约在5世纪时,该地区被斯拉夫人所占领,但波罗的海人被斯拉夫文化逐渐同化的过程却很和平。

公元纪年最初几个世纪,斯拉夫人渐渐渗透到了现代白俄罗斯领土,他们从公元6世纪定居于此,直到8世纪,约在公元400至600年间,外来入侵者(其中包括匈奴人和阿瓦尔人)席卷了整个亚洲,但斯拉夫人仍留居在此。历经几个世纪后,斯拉夫人逐渐地吸收了本土波罗的海部落,之后分散到国内各地进行了定居。公元6世纪到9世纪东斯拉人结成部落联盟。在公元6世纪到12世纪,如克里维奇人等诸多主要部落与在纳维亚和东罗马帝国间建立众多贸易据点的维京人进行贸易活动,从而形成了一个连接起南北两大文明的贸易网络。

基辅罗斯时期

9世纪中叶起,现代白俄罗斯的领土归属于第一个由Rurikids统治的东斯拉夫国家-基辅罗斯的统治并成为其一部分。该地区的经济基础是在烧毁的林地上进行原始的轮作农业,以及蜂蜜采集和毛皮狩猎。贸易沿着河流发展,尤其是第聂伯河,从930年左右开始,第聂伯河成为从伊斯坦布尔市(今伊斯坦布尔)和拜占庭帝国经基辅(今乌克兰)和诺夫哥罗德(今俄罗斯)到波罗的海的"水路"的一部分,贸易定居点成倍增加。到12世纪末,今天白俄罗斯的许多城镇都已建成。历史文献中最早提到的两个斯拉夫城镇波拉茨克(Polatsk)和图拉乌(Turaw)分别出现在862年和980年。布列斯特(原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明斯克分别于1019年和1067年首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中。1054年,统治者雅罗斯拉夫(Yaroslav the Wise)去世后,这个国家分裂成了几个独立的公国。

立陶宛公国时期

13世纪,由于蒙古族大举入侵导致了基辅罗斯解体,白俄罗斯许多城镇被沦为废墟而成为了蒙古帝国西部钦察汗国的属地。许多早期公国几乎被夷为平地,但现代白俄罗斯避免了入侵的冲击,最终加入了立陶宛大公国。并入立陶宛大公国后,白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民族文化实现了统一。在立陶宛大公国控制的公国中,有九个公国的居民最终成为了白俄罗斯人而定居下来了。在此期间,公国参与了数次军事行动,包括在1410年的格伦瓦尔德战役中站在波兰一边与条顿骑士团作战。1486年,俄罗斯伊凡三世领导的莫斯科人牌汽车开始了军事行动,试图将基辅罗斯的前土地(包括今天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并入自己的版图。接下来的150年里,立陶宛大公国不断得到扩张,吸收了大量的白俄罗斯人口。但是在立陶宛的统治下,那些被征服的地区仍保留了很大程度的自治权。在整个13和14世纪,立陶宛国家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在立陶宛统治时期,白俄罗斯的语言和民族逐渐开始形成。

波洛茨克公国于1307年并入立陶宛大公国,其建制被沃伊沃德(波洛茨克,明斯克,维捷布斯克,斯摩棱斯克,姆斯齐斯拉夫,布列斯特和新格鲁多克)所取代。1386年2月2日,立陶宛大公国波兰王国通过双方统治者的联姻结成联盟。立陶宛大公约盖拉迎娶了波兰王后雅德维加,并且改名为瓦迪斯瓦夫二世—雅盖乌,成为了波兰国王。罗马天主教成为了立陶宛大公国官方宗教,然而,绝大多数农民仍信奉东正教。这一联盟推动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发展,最终于1569年通过卢布林联盟建立了波兰-立陶宛联邦。在联盟之后的几年里,立陶宛人和鲁塞尼亚人逐渐波兰化的进程稳步推进。1696年,波兰语取代鲁塞尼亚语成为了官方语言,鲁塞尼亚语被禁止行政使用。

波兰—立陶宛大公国同崛起的莫斯科大公国间为争夺土地和影响力,从而展开了持续且激烈的斗争。斯摩棱斯克和立陶宛最东端的土地在15和16世纪期间被俄罗斯夺走,但白俄罗斯大部分人口仍处于立陶宛控制之下。立陶宛大公国在其统治的几百年时间里,在欧洲政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经历一系列战争之后,立陶宛大公国统治地位于16世纪时开始逐渐衰弱。同时在该世纪,被称之为"立陶宛法规"的三套法律对立陶宛所控制的土地上有关民事和财产权利进行了重新编。立陶宛于1557年实施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土地改革计划,引入了三田轮作农业制度,并改变了农民对土地所有者的义务。该制度最初在王室庄园实行,后来迅速被贵族庄园采用;直到20世纪该制度一直在实行,几乎没有对其进行过修改。在这些变革的综合影响下,以前至少还保留有一定迁徙自由的农民沦为了完全的农奴。

1569年,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所签署的卢布林联合协定,正式确立了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之间的联盟关系,合约表示两个主体国家权利平等,合并成为波兰立陶宛联邦联合王国,这开启了白俄罗斯历史的新纪年。两个王国是在保留各自政体架构之下,于两国共和体内结盟起来,后来成为了欧洲内最大的多民族政体及领先实体。在这段时期,国家动荡陷入了内部矛盾中,并且不断激化的矛盾导致了与俄罗斯的战争和北方战争(瑞典和俄罗斯),无休止的战争导致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实力被大大削弱,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存在。

卢布林联盟(1569年)使波兰与立陶宛成为了一个单一的联邦国家。虽然立陶宛保留了大公国的头衔及其法典,但其西部的省份波德拉西亚(波兰殖民者在此大量定居)以及草原和基辅都被割让给了波兰。该时期天主教得以发展起来,但农民总体上仍信奉东正教。1596年,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联盟(Union of Brest-Litovsk)标志着波兰和立陶宛国家试图统一东正教和天主教会,将承认教皇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东正教的仪式和传统进行结合。与此同时,波兰地主的统治不得人心,许多白俄罗斯人(尤其是那些反对加入东方仪式教会的人)逃到哥萨克骑兵人居住的草原上。

1648到1654年哥萨克领导发生了大规模的起义,但一直到18世纪下半叶,白俄罗斯的土地仍然在波兰的统治之下,经济发展缓慢,白俄罗斯人几乎全部从事农业,而贸易则被波兰人和犹太人掌握在手中。随后白俄罗斯于1772年、1793年和1795年先后被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瓜分领土。

俄罗斯帝国时期

白俄罗斯曾被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和奥地利第三次瓜分。1772年对波兰的第一次瓜分,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二世获得了今天白俄罗斯的东部地区,包括维捷布斯克(俄语:Viteyebsk)、马希约夫(Mogilyov)和霍米耶尔(戈梅利)等城镇。第二次分治在1793年,将明斯克和中部地区划归俄罗斯,1795年,随着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个帝国对波兰的第三次瓜分,波兰和立陶宛的联盟宣告结束,第三次分治将其余部分并入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在凯瑟琳二世统治时期获得的白俄罗斯领土于1796年被纳入白俄罗斯省(俄语:Белорусское генерал-губернаторство),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意志帝国占领。

俄罗斯的统治下,该地区在行政上被划分为格罗德诺白俄罗斯语:Hrodna)、明斯克莫吉廖夫、维尔尼亚(今维尔纽斯)和维捷布斯克等州(省)。在1919年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之前,白俄罗斯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俄罗斯帝国和俄国的革命历史进程联系在一起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一世在1812年向莫斯科进军时穿过该地区,并在撤退时再次穿过。拿破仑俄国战役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就是布列津纳河战役,仓皇撤退的法军在越过布列津纳河进行撤退时遭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追击而损失惨重。

在19世纪40年代的俄罗斯化运动中,尼古拉一世禁止在公立学校使用白俄罗斯语,对反对白俄罗斯出版物,并试图迫使那些在波兰人统治下改信天主教的人重新皈依东正教。1863年,经济和文化压力在康斯坦蒂·卡利诺夫斯基(又名卡斯图斯)领导的起义中爆发。起义失败后,俄罗斯政府于1864年重新将西里尔文重新引入白俄罗斯语,直到1905年,俄罗斯政府才允许使用白俄罗斯语文件。

19世纪,主要依靠当地供应的小型工业开始在白俄罗斯城镇发展起来。其中包括木材加工、玻璃制造和沿河造船。19世纪60年代农奴解放后,工业化的步伐有所加快,特别是80年代开始引入铁路之后。然而,经济状况普遍不佳导致大量人口外流,尤其是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在1917年俄国革命前的50年间,有近150万人离开了今天的白俄罗斯所在省份。大部分移民去了美国西伯利亚地区,1896年至1915年间有60多万人移居西伯利亚。1898年,明斯克首次尝试在俄罗斯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当时的一次小型代表大会为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奠定了基础。

二十世纪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期间,德军与俄罗斯帝国军队在明斯克发生激战,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俄国革命中,临时政府取代了垮台的俄国君主政体,但随后又被布尔什维克革命者推翻。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3月3日,新的苏维埃政府与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根据这份条约的条款,俄罗斯放弃了今天白俄罗斯的部分领土,以及乌克兰波罗的海地区。1915年至1916年,俄国军队和德国军队在此期间进行了几次战役。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谈判期间,白俄罗斯于1918年3月25日在德国占领下首次宣布独立,成立了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紧接着,苏波战争爆发,白俄罗斯领土被波兰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瓜分。从那时起,白俄罗斯民主共和国拉达就作为流亡政府存在;事实上,它是目前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流亡政府。同年3月3日,布列斯特立陶宛条约的签署标志着苏维埃俄罗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月俄罗斯革命迫使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1917年11月,十月革命爆发,俄罗斯政权过渡至布尔什维克手中。1918年3月,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其实际存在时间不到一年,直至德国军队退出白俄罗斯领土为止,而德国军队占领白俄罗斯一直持续到1918年12月。1917年3月,1919年1月1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宣告成立。

俄罗斯-波兰战争(1919-1939)

立陶宛共和国是一个短暂的政治实体,它是恢复立陶宛历史邦联状态的最后一次尝试。1920年,波兰军队第一立陶宛白俄罗斯师的士兵在卢扬·热利戈夫斯基(Lucjan Żeligowski)的领导下发动叛乱,随后成立了共和国。该政治实体是以立陶宛大公国历史上的首都维尔纳(立陶宛语维尔纽斯波兰语:威尔诺)为中心,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一直充当其所依赖的波兰和声称拥有该地区的立陶宛之间的缓冲国。1921年,签署里加和平条约结束对战。根据该条约,西白俄罗斯划归波兰管辖,东白俄罗斯仍然属于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经过多次拖延,1922年1月8日举行了有争议的选举后白俄罗斯领土被并入波兰。耶利戈夫斯基后来在1943年于伦敦出版的回忆录中谴责了波兰对共和国的吞并,以及波兰盟友关闭白俄罗斯学校和对约瑟夫·皮乌斯基元帅的邦联计划普遍无视的政策。1922年,白俄罗斯苏联成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员之一。1921年至1928年,在白俄罗斯甚至整个苏联境内实行了新经济政策。1921年至1939年,波兰政权在西白俄罗斯境内得以积极实行波兰化政策。1932年至1933年,苏维埃经济政策引起了饥荒,然后推行农业集体化。1936年至1940年,约瑟夫·斯大林镇压时期。超过86000的白俄罗斯人遭到镇压。近28000白俄罗斯人在明斯克郊外的“库洛班”林甸县被处决。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1939年9月17日,苏联入侵并占领了波兰东部,在两周前德国已波兰战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西白俄罗斯的领土被吞并,并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8月23日,苏联与德国进攻波兰并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占领了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6月苏德战争开始,直至7月,布列斯特要塞守卫军持续抵抗德国侵略者长达约350天。1941年6月,建立明斯克犹太区,除白俄罗斯犹太人外,还有德籍和捷克籍犹太人被隔离至此。直至1943年10月犹太区完全被破坏前犹太区囚犯在图轻卡纳粹集中营被大规模处决。1941年9月,白俄罗斯完全被德国军队占领。年末,白俄罗斯开展游击运动,直至1944年前。这是欧洲规模最大的游击队伍。1941年至1943年,德国军队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直至占领结束。1943年,明斯克地下党击毙了德在白俄罗斯首要傀儡专员库伯。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害最严重的苏维埃共和国;直到1944年,它一直被德国占领。德国的《奥斯特总计划》要求灭绝、驱逐或奴役大部分或所有白俄罗斯人,目的是为了给德国人提供更多的东部生活空间。1944年6月末至7月,巴格拉基昂战役中,白俄罗斯被红军从法西斯侵略者手中完全解放,7月3日,明斯克解放。1945年2月,根据雅尔塔会议,解决了波兰领土、西白俄罗斯区域问题,除比亚维斯拖克州外,划归苏联管辖。同年5月,苏联人民反德国法西斯侵略者苏德战争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白俄罗斯是各种游击队运动的发源地,其中包括犹太游击队、波兰游击队和苏联游击队。白俄罗斯游击队是苏联游击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0年以来白俄罗斯一直称自己为"游击队共和国"。战后,许多前苏联游击队员进入政府任职,其中包括彼得·马舍罗夫(Pyotr Masherov)和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Kirill Mazurov),他们都曾担任过白俄罗斯共产党第一书记。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白俄罗斯政府几乎全部由前游击队员所组成。

白俄罗斯独立

20世纪90年代初,在苏联中央政权危机中,白俄罗斯共和国宣布主权(1990年7月27日)和独立(1991年8月25日),建立自己的民族性主权体制,正式改名为白俄罗斯共和国。戈尔巴乔夫政变失败后,随着共产党统治的瓦解和苏联的解体,白俄罗斯更名为白俄罗斯共和国,并加入了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这是一个由原属于苏联的主权国家组成的自由联合体。1991年12月8日,鲍里斯·叶利钦宣布苏联解体。1994年3月15日,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通过白俄罗斯共和国新宪法,实行总统制。1994年,白俄罗斯进行独立后第一次总统选举,亚历山大•格里戈里耶维奇•卢卡申科当选总统,7月20日举办国家元首就职典礼。

21世纪的白俄罗斯

2001年的总统选举未被西方观察员认定为自由公正的选举,2004年10月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再次成功发起全民公决,允许总统连任两届以上。2006年,由反对党和非政府协会组成的"联合民主力量"支持支持民主的候选人亚历山大-米林克维奇(Alyaksandr Milinkevich)参加总统竞选,但根据官方统计,卢卡申科以近83%的选票再次当选。白俄罗斯国内的反对派团体和国际观察员对选举结果表示谴责,指责总统在竞选期间利用其特殊权力操纵媒体、恐吓对手;事实上,有报道称反对派竞选团队的一些成员遭到了拘留和殴打。选举结束后,抗议者在明斯克的一个公共广场扎营数日,但这一示威活动和其他示威活动均被警方驱散。另一位反对党总统候选人亚历山大-卡祖林(Alyaksandr Kazulin)在一次示威中被捕并被监禁。

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能源争端始于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要求白俄罗斯提高天然气价格。2007年1月8日,俄罗斯国有输油管道公司Transneft停止向穿越白俄罗斯的德鲁日巴输油管道输送石油,因为白俄罗斯未经双方同意将石油从管道中抽走。1月10日,在白俄罗斯终止了收取导致管道关闭的关税之后,Transneft恢复了通过管道出口石油,尽管双方就谈判状况发出了不同的信息。

在2008年9月的议会选举中,政府报告说选民投票率很高,约有四分之三的合格选民参加了选举,但反对派代表没有赢得任何席位。国际监督员宣布这次选举并不自由公正,明斯克市中心再次出现抗议活动。同时,从2002年开始,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的关系恶化,部分原因是俄罗斯国有天然气公司Gazprom希望将出口到白俄罗斯的天然气价格提高到世界水平。造成不和的另一个原因是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军事冲突,因为亚历山大·卢卡申科没有跟随俄罗斯承认格鲁吉亚分离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尽管如此,白俄罗斯通过加入俄罗斯支持的地区性组织,包括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以及在较小程度上加入联盟国和欧盟,仍然在俄罗斯的轨道上。

2011年,由于卢卡申科政府对经济的集中控制,白俄罗斯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高达108.7%。在2010年的总统选举前不久,政府将白俄罗斯的平均工资提高到每月500美元,这被认为是2011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危机的其他原因包括政府对经济的强力控制、贴现率低于通货膨胀率以及预算赤字。2011年1月,白俄罗斯人开始将储蓄从白俄罗斯卢布换成美元和欧元。这种情况受到卢布可能贬值的谣言的影响。白俄罗斯的汇率由政府控制的白俄罗斯国家银行集中管理。国家银行被迫动用1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平衡货币供求,但也没有对汇率进行大幅调整,因此美元和欧元需求的增加耗尽了银行的现金储备。在4月和5月,许多人不得不排上几天的队才能在兑换点购买美元。4月,白俄罗斯银行在政府的非正式批准下将汇率提高到1美元兑4000卢布(后来是4500卢布),但很少有人开始出售美元和欧元,5月24日,卢布正式贬值36%。但货币短缺问题依然存在。由于货币短缺,货币黑市应运而生。7月,黑市汇率接近1美元兑6350卢比。8月,1美元兑换9000卢比,9月,国家银行推出了自由兑换市场会议以确定卢布的市场价值。由于白俄罗斯政府与欧盟和美国隔绝,很难从危机中恢复过来。危机对白俄罗斯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2011年通货膨胀率达到108.7%。平均工资(以美元计算)从2010年12月的530美元降至2011年5月的330美元。

当地时间2011年4月11日17:55明斯克地铁中心站发生爆炸案,一枚炸弹在地铁内爆炸,造成15人死亡,204人受伤。检察院启动了刑事调查,并将该事件归类为恐怖袭击。关于白俄罗斯政府里是否可能存在爆炸事件的幕后黑手,一直存在相当大的争论。联合国安理会谴责爆炸事件的声明提到了"明显的恐怖袭击"。该审判引起了国际政治谴责,所做出的判决也受到了质疑,主要是来自俄罗斯反对派和欧盟的质疑。

2020-2021年的白俄罗斯抗议活动是一系列针对白俄罗斯政府和总统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卢卡申科的大规模政治示威和抗议活动。这是白俄罗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政府抗议活动,示威开始于2020年的总统选举之前和选举期间,卢卡申科在这次选举中谋求第六个任期。作为对示威活动的回应,举行了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亲政府集会。

2023年8月7日,白俄罗斯开始在毗邻波兰与立陶宛的边境地区举行军演,地区紧张局势有所加剧。白俄罗斯国防部表示,演习内容包括无人机的使用、坦克与装甲掷弹兵等其他兵种的协同,这些演习项目都是根据俄“特别军事行动”的经验设置的。据悉,此次军演在白俄罗斯西部的格罗德诺地区举行,这里靠近位于波兰、立陶宛边界的苏瓦乌基走廊。这个走廊还连接着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州与白俄罗斯。

2024年7月4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成员国领导人签署接收白俄罗斯为成员国的决议,正式接收白俄罗斯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白俄罗斯是位于东欧平原西部的内陆国家,经纬度范围在51°~57°N、东经23°~33°E之间,东邻俄罗斯,北、西北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交界,西与波兰毗邻,南与乌克兰接壤,总面积为20.76万平方千米,领土面积居欧洲第13位,它的面积大约是其南部邻国乌克兰的三分之一,全国人口为911.6万(2023估计)。白俄罗斯东西长650千米,南北宽560千米,边境线全长2969千米。

气候

白俄罗斯全国属于凉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大西洋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而有所缓和,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冬季持续 105至145天,夏季持续长达150天。

白俄罗斯的平均气温由于区域位置不同,气温也有差别。1月平均气温从西南部的约-4°C到东北部为-8°C不等,但解冻日频繁,无霜期也相应地从西南部的170多天减少到东北部的130天;7月北部的平均气温为17°C,南部为18.5°C,最高气温一般在18°C。

降雨量适中,年均降水量为600-700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6月至8月,70%的降水主要集中在4月到10月。最高年平均降水量为 769 毫米,出现在格鲁多克(Navahhrudak)。有记录以来年降水量最高的是1115 毫米,最低的是298毫米。夏季经常下大雨,有时一日降水量会超过月平均降水量。

地形地貌

白俄罗斯的地形主要是由更新世时期(即距今约260万至1.17万年前)的冰川作用形成的,其地势平坦,较高的地区是由瓦尔代冰川时期的冰物形成的山脊。其中最大的山脊,即白俄罗斯山脊,是一片由各个高地所组成的高地,从西南偏西到东北偏东斜贯全国,且一半以上的区域面积海拔位于660英尺(200米)以下。白俄罗斯山脊从西南部的波兰边境向东北延伸至明斯克以北后拓宽成为明斯克高地,然后转向东部与斯摩棱斯克莫斯科高地相连。阿什米亚尼高地横贯白俄罗斯主脊,由同一冰川时期的末端冰碛组成,位于明斯克和邻近立陶宛的维尔纽斯之间。白俄罗斯被白俄罗斯山脊(Byelaruskaya Hrada)分割开来的是宽阔的低地,北部为丘陵地带,有许多湖泊和冰川碎屑形成的缓坡山脊,西北角靠近赫罗德纳的地方是涅曼(白俄罗斯语:Nyoman)低地。在南部,普里皮亚克河周围约三分之一的共和国领土是与乌克兰、波兰和俄罗斯共享的宽阔平坦的中比亚雷津纳平原,平缓地向南倾斜,与更加广阔的普里佩特沼泽地(白俄罗斯语:Palyessye,"林地")不自觉地融为一体。普里佩特沼泽地是第聂伯河(白俄罗斯语:Dnyapro)的主要支流普里佩特河(白俄罗斯语:Prypyats')流域的一个涝区,向南延伸至乌克兰,占据了一个结构性低谷。槽内充满了末更新世冰川融水沉积的冲积沙和砾石。由于地势变化极小,普里佩特沼泽地成为欧洲最大的湿地之一。最高的山峰是捷尔金斯卡娅山(Dzerzhinskaya),海拔346米。

水文水利

水文

白俄罗斯水文水利资源丰富,以湖泊众多而闻名,有“万湖之国”的美称,冰川冲刷是其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的原因。境内有2万多条河流,总长度为9.1万千米。其中有6条河长超过500千米。约有1.1万个湖泊,总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

河流

白俄罗斯大部分位于第聂伯河流域,主要河流有向西流淌的西德维纳(Dzvina)河和涅曼河,以及向南流淌的第聂伯河及其支流别列津纳河、索日河和普里皮亚特河。自基辅罗斯时期以来,普里皮亚特河一直是流向乌克兰的第聂伯河和波兰维斯瓦河之间的通道。在北部,波拉茨克低地被西德维纳河排入波罗的海,西部的涅曼河也流向该海。白俄罗斯的最西南角被穆哈维耶特河排干,穆哈维耶特河是布格河(Buh)的支流,布格河是与波兰边界的一部分,流入波罗的海。穆哈维耶和普里佩特通过一条运河相连,从而连接波罗的海和黑海

欧洲第三大河第聂伯河(The Dnieper)流经白俄罗斯,在白俄罗斯境内长达613千米且有4.21万平方千米的流域面积。它是欧洲主要的国际河流之一,发源于俄罗斯斯摩棱斯克附近的瓦尔代高原,然后流经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到达黑海。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境内最长的河流,也是欧洲第四长河,仅次于伏尔加河多瑙河乌拉尔河。有许多支流(多达32000条),其中有89条支流超过100千米。第聂伯河通常分为三个部分:从基辅到第聂伯河上游,从基辅到扎波罗热市(乌克兰)的第聂伯河中游,以及从扎波罗热到河口的第聂伯河下游。上游的盆地主要位于森林地区,河网发达。中游流域位于黑土森林草原地区,河网密度较低,河流的水量也相对较少。下游盆地位于黑海低地,经过一个水分不足的地区,该地区使用灌溉,河网主要由间歇性溪流组成,河床为峡谷,春季和暴雨过后河水会灌满河床。

涅曼河发源于明斯克高地的明斯克附近,向西流经一个宽阔的沼泽盆地。全长937千米,其中109千米位于俄罗斯-立陶宛边境,17千米位于立陶宛-白俄罗斯边境。它的流域面积为9.82万平方千米,其中34610平方千米在白俄罗斯,46695平方千米在立陶宛,16895平方千米在俄罗斯。它是欧洲第十四长的河流,全长937千米,是立陶宛最长的河流,也是白俄罗斯第三长的河流。

湖泊

白俄罗斯境内有1.1万个湖泊,总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纳拉赫湖(Lake Narach)白俄罗斯最大的湖泊,面积达79.6平方千米,最深的湖泊是多哈杰湖(Doŭhaje)(53.7米),切尔沃诺耶湖(Chervonoye)是大湖中最浅的湖泊,最大深度仅为4米。一些地区多达10%的领土被湖泊占据。

纳拉赫湖位于白俄罗斯西北部(明斯克州姆亚泽尔区),是全国最大的湖泊。它形成于大约1.1万年前的更新世冰期之后。面积为79.6平方千米,主要长度为12.8千米,最大深度为24.8 米,平均深度为8.9 米,容积为7.1亿立方米。约1万年前,人们在湖泊附近定居。语言学家认为,其名称可能来自印欧语词根nar-,经常出现在水体名称中(如Nara和Neris河)。

切尔沃诺耶湖是位于白俄罗斯戈梅利州日特卡维奇区(Zhytkavichy District)的一个大型淡水湖,位于北纬52.4°,东经27.95°左右,面积为40.8平方千米(15.8平方英里),最大水深约2.9 米(9.5英尺)。该湖用于渔业,是白俄罗斯第三大湖。

水利

白俄罗斯境内有大约1500个小型水库和150多个大型水库,11个大型养鱼基地,合计总面积为173平方千米。大部分位于该国南部。第聂伯河流域和普里皮亚季河流域各有50个大型水库。大多数水库的水头不超过2-3米,最大的是维列斯科耶水库(12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白俄罗斯境内有30多种矿产分布在约5000个矿区,其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矿稀少,非金属矿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能源矿藏少。

白俄罗斯钾盐储量75亿吨,均形成于泥盆纪晚期的法门时期,商业储量达100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在晚泥盆世纪形成了大量的卤石(盐)矿床。盐层覆盖了白俄罗斯东南部2.6万平方千米的地区。盐岩储量超过220亿吨,居独立国家联合体国家首位。已钻探的矿床有三个:斯塔罗宾(位于明斯克州)、马兹尔和达维达戈尔(均位于戈梅利州)。达维达斯卡亚矿床是最大的矿床,已探明储量超过200亿吨,但只有斯塔罗宾和马兹尔矿床用于生产盐。斯塔罗宾矿床每年开采超过35万吨的卤石(2004年)。在马兹尔矿藏,含盐液体通过水井提取,每年生产多达36万吨盐(2004年)。在白俄罗斯东部(莫吉廖夫州)的姆斯特锡斯拉夫附近和拉布科维奇(克里乔夫州)有已知的磷酸盐矿床。这些磷矿石储量超过4亿吨,布列斯特州有两个较小的矿藏,预计储量为9500万吨。

其他主要矿产有花岗石白云石碳酸钙、泥炭和白垩、防火材料和亚黏土等。由于白俄罗斯的沼泽化程度较高,因此泥炭储量非常丰富。已知泥炭矿藏有9191处,总储量达57亿吨。在20世纪开始实施土地改良项目之前,泥炭覆盖了白俄罗斯14%的土地。虽然白俄罗斯没有高等级煤矿,但低等级褐煤矿的储量估计为5.53亿吨。

白俄罗斯南部的油母页岩储量估计为88亿吨,其中仅柳班(白俄罗斯语:Любанскае,俄语:Любанское)和图拉市(白俄罗斯语:Тураўскае,俄语:Туровское)的矿藏就有36亿吨。油页岩位于66-600米或更深处。油页岩矿藏的层厚通常为0.1-3.7米,白俄罗斯油页岩形成于泥盆纪晚期和石炭纪早期。白俄罗斯东南部有许多小型油田。第一个油田是1964年在雷奇察附近发现的。白俄罗斯每年开采石油约180万吨,占全国需求量的17-18%(2004年)。石油通常发现于泥盆纪晚期沉积物中,并经常与盐层相连,但有两个油田位于新生代晚期沉积物中。

森林资源

白俄罗斯拥有近828万千米的森林,覆盖率为40%,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为大片无人居住的森林,森林覆盖率独立国家联合体中仅次于俄罗斯,居于第二位。白俄罗斯森林覆盖率从布列斯特州和赫罗德纳州的34%到霍米尔州的45%不等。明斯克州、马希略戈尔州和维采布斯克州的森林覆盖率为36-37.5%。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分别是位于白俄罗斯最北部和最南部的拉索尼州和利勒切西州。森林覆盖率在历史上有所下降,从公元1600年的60%降至1922年的22%,但在20世纪中叶又开始上升。该国的自然植被是落叶林和针叶林混交林。在北部,针叶树,特别是松树云杉,往往占主导地位;向南,落叶树的比例增加,如橡树和角木。桦树在任何地方都很常见,尤其是作为烧毁或受干扰地区的第一次生长。几个世纪以来,开垦林地用于农业用途已经消除了大部分原始森林,尤其是落叶树,它们更喜欢更肥沃的土壤。特别是,到16世纪后期,高地的森林已经大部分被移除。

水资源

白俄罗斯水资源十分丰富,以湖泊众多而闻名,有“万湖之国”之称,冰川冲刷是其拥有众多湖泊的原因。约有2万条河流和溪流,总长度达91000万千米,约有11000个湖泊,包括470个湖泊。据统计,白俄罗斯中大型河网年均径流量约579 亿立方米,人均可用水量为 3 590立方米/年,多于其邻国波兰乌克兰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白俄罗斯国内植物覆盖率为93.1%,森林有28种树木和近70种灌木,已知维管植物近1500种(包括1422种开花植物)、苔藓植物450种、藻类2000种、真菌1500种,药材种类达290余种,以蘑菇为主的生物资源达7.03万吨。占地面积1165平方千米的别洛韦日自然森林保护区在欧洲享有盛誉。其中以针叶林为主,主要树种是松类,其次有云杉白桦橡树、赤杨、塔树和榆树等。松树占森林总面积的50.2%,云杉占10%,黑赤杨占8.2%,橡树占3.3%,灰赤杨占2.3%,杨树占2.1%。白俄罗斯15.4%的面积为草地,其中三分之一为天然草地,其余为专门开垦的草地。天然草地上最常见的植物是藨草发草属)和几种不同的莎草(薹草属)。沼泽地中生长着267种胚叶植物-草本植物(167种)、树木和灌木(37种)、毛藓科植物(32种)和石蒜科植物(31种),其中50种被认为是药用植物。

动物

白俄罗斯都有3.1万种动物,较为珍稀的有欧洲野牛、野鹿、熊、貂、豹猫等;共有近300种鸟类。白俄罗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编写了红皮书,书中包含17种哺乳动物、72种鸟类、4种两栖动物、10种鱼类和72种昆虫,这些物种皆处于国家保护之下,国家为保护濒危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禁伐禁猎区。

自然保护区

白俄罗斯共计有5个国家自然环境保护区得到国际教科文组织支持,分别是别洛韦日国家森林公园、别列金生物圈保护区、布拉斯拉夫湖区国家公园、纳尔查斯基国家公园和普里皮亚季国家公园。

别洛韦日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距明斯克市西南方340千米的布列斯特州。1992年,根据国际教科文组织的决议,森林公园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3年被认定为生物圈保护区。内有树龄超过500年的古橡树,古小叶白蜡树、古松树和古云杉等。公园中栖息着多种生物和鸟类,其中包括稀有物种最大的欧洲野牛群和雕。

别列金生物圈保护区位于距明斯克市120千米的维捷布斯克州。 建立于1925年,为保护栖息在国家北方的稀有动植物建立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全球生物圈保护区。保护区内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系统-森林、草地、湖泊和沼泽。这里栖息着一半以上的白俄动物种类,其中包括56种哺乳动物、220种鸟类、9种两栖动物、5种爬行纲、34种鱼类。

布拉斯拉夫湖区国家公园建于1995年,位于白俄罗斯西北部,此地有维捷布斯克州最美的湖泊-布拉斯拉夫湖,白俄罗斯古城布拉斯拉夫城也坐落在公园中。公园总面积达69000千米。这里生长着近1900种植物,其中有20种濒临灭绝,有34种鱼类,216中鸟类,占白俄罗斯所有筑巢鸟类的85%,45种哺乳动物,12种两栖动物,5种爬行动物。

纳尔查斯基国家公园于1999年建于明斯克州,总面积94000多千米,其三分之一覆盖着松树林。部分地区可以狩猎,公园内天然矿物质水比较著名。这里有大型湖泊休闲区,湖中鱼类很多,很受渔民欢迎,此外还设有18个疗养院和保健中心。

普里皮亚季国家公园位于白俄罗斯北方,普里皮亚季河冲击平原,距明斯克市250千米处的戈梅利州。1969年成立保护区,至今公园总面积已超过19万千米。1987年该公园引进了欧洲野牛,此外还有51种哺乳动物,11种两栖动物,7种爬行动物,38种鱼类,256种鸟类栖息于此。并且,这里还生长着929种植物,196种苔藓植物。公园内有蔓越莓种植园,种植面积占地500千米。

行政区划

政区概况

白俄罗斯全国划分为明斯克、布列斯特、维捷布斯克、戈梅利、格罗德诺莫吉廖夫6个州和1个直辖市(首都明斯克),下设118个区、114个市、24个市辖区、85个镇、23078个村。

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23-10-29

重要城市

明斯克

明斯克(Mnisk)是白俄罗斯的首都,以及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中心,该城市位于白俄罗斯的地理中心附近,克距俄罗斯首都莫斯科700千米,是白俄罗斯第一大城市,人口199.66万(截至2022年1月1日),占全国总人口的20%,是一个庞大的现代化城市,白俄罗斯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居住于此,面积为348.85平方千米。几个世纪以来,明斯克多次被烧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被摧毁后几乎完全重建,但如今得以恢复并被建设的更好。最早对明斯克的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11世纪(1067年),当时它被认为是波洛茨克公国内的一个省级城市与在河流上发展的定居点。1242年,明斯克成为立陶宛大公国的一部分并在1499年获得城镇特权。2019年6月,欧洲运动会明斯克举行。

布列斯特

布列斯特(Brest),白俄罗斯西南部城市,布列斯特州首府,截至2023年,人口为34.2万人。1921年以前布列斯特被称为“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地处西布格河同穆哈维茨河汇流处,邻近波兰边境。河港,铁路枢纽。工业以仪表、电机、农机、纺织机等制造为主,次为轻工业食品加工等。

政治

政体

白俄罗斯1994年开始实行总统制。根据宪法,白俄罗斯是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共和国,由总统和国民议会管辖。

政府

现任政府于2020年8月产生,该年6月3日,卢卡申科总统宣布解散政府,次日组成新政府,任命罗曼·亚历山大洛维奇·戈洛夫琴科为政府总理。白俄罗斯实行总统制和三权分立,总统为国家最高首脑,任期五年,自2004年10月以来,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部长会议掌管行政权,总理是最高行政长官,国民会议掌管立法权,法院掌管司法权。白俄罗斯于1994年开始实行总统制,同年7月,卢卡申科当选首任总统。1996年11月,白举行全民公决,将卢总统任期延长至2001年。2001年9月,卢在总统选举中连任。2004年10月,白举行全民公决和议会选举,取消宪法关于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2006年3月、2010年12月、2015年10月以及2020年8月卢卡申科均连任总统。政党在白社会政治生活中影响有限,在白议会中没有固定的议会党团。2019年11月白举行新一届议会选举。2022年2月,白举行修宪公投,以65.16%的支持率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新宪法实施后当选的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议会

白俄罗斯的国民会议由共和国院(上院)和代表院(下院)所组成,每届任期5年。2019年11月组成第七届国民会议,共和国院共64名代表,其中56名由全国6州1市(明斯克)的地方议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各选举8名产生,另8名由总统任命。主要职能是通过或否决下院通过的法案;批准总统关于司法机构、中央选举和全民公决委员会、国家银行领导人的任命;选举宪法法院的6名法官;决定解散地方代表苏维埃;审议总统关于战争状态紧急状态的命令;审议下院对总统的弹劾等。2019年12月娜塔莉亚·科恰诺娃(Natalia Kochanova,Наталья Кочанова)当选主席。代表院由110名代表组成,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直接普选产生。代表院主要职能是审议宪法修改补充草案和各类法案;确定总统大选;批准总统关于总理的任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接受总统辞职等。2019年12月弗拉基米尔·安德烈琴科(Vladimir Andreichenko,Владимир Андрейченко)当选主席。

司法

白俄罗斯设有宪法法院、最高法院、最高经济法院和检察院。白俄罗斯权力最终集中在总统手中,选举不自由,司法独立薄弱。司法机构由最高法院和宪法法院等专门法院组成,负责处理与宪法和商业法有关的具体问题。国家法院的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由共和国委员会确认。对于刑事案件,最高上诉法院是最高法院。白俄罗斯宪法禁止使用特别法外法庭。

宪法

新宪法于1994月在白俄罗斯生效,该宪法将共和国定性为“民主的社会国家”,并保障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它基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根据1996年宪法,代表由成人普选产生,任期五年,进入政府的最高立法机构最高苏维埃,最高苏维埃确认预算,要求举行全国选举和公民投票,并负责国内,外交和军事政策。然而,在1994年月通过全民公决(其合法性受到许多白俄罗斯人和国际社会许多成员的质疑)之后,对宪法进行了修订,以大大扩大总统的权力。修订后的宪法也大大削弱了重组后的议会,即两院制国民议会的权力。。

根据宪法条款,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由民选产生,任期五年。总统任命总理,总理名义上是政府首脑,但实际上隶属于总统。国民议会由共和国委员会和众议院组成。理事会成员任期四年;大多数由地区委员会选举产生,但少数由总统任命。众议院议员由民选产生,任期四年。2019年11月白举行新一届议会选举。2022年2月,白举行修宪公投,以65.16%的支持率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新宪法实施后当选的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政党

白俄罗斯的选举权从18岁开始就具有普遍性。有十几个注册政党,但自1994年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当选以来,政治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对总统的忠诚,而不是党派关系。事实上,总统在技术上独立于所有政党。支持卢卡申科的政党包括白俄罗斯共产党(KPB),它是苏联时代单一执政共产党的继承者;白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和农业党。反对党是允许的,但他们在选举中几乎没有成功。他们包括白俄罗斯共产党(PKB);白俄罗斯人民阵线党;白俄罗斯人民阵线的保守-基督教党;中间偏右的联合公民党;以及中左派的白俄罗斯社会民主党。政治青年组织包括政府赞助的爱国青年联盟和未注册的反对派组织青年阵线。尽管派系主义倾向于削弱反对派,但在2006年总统选举中,大多数反对党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组成了联合民主力量(UDF),以支持一名候选人与亚历山大·卢卡申科竞争。在那次选举中没有成功,UDF在2008年的立法选举中重新集结,但反对派候选人再次未能获得任何席位。

白俄罗斯无执政党,议会成员是由选区选举所产生的,所以政党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有限。白俄罗斯共有15个合法政党:白俄罗斯共产党、白俄罗斯联合左派党“正义的世界”、白俄罗斯人民阵线党、联合公民党、自由民主党、白俄罗斯社会民主党(人民大会)、白俄罗斯社会民主大会党、农业党、共和国党、劳动正义党、白俄罗斯爱国党、白俄罗斯社会体育运动党、白俄罗斯绿党、共和党。

元首

白俄罗斯于1994年开始实行总统制,任期五年。2001年9月,卢卡申科总统改组政府,整合议会,建立起总统垂直领导体系。2004年10月,白俄罗斯举行全民公决和议会选举,废除了宪法中关于总统任期的限制,公决通过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总司令,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可以连选连任,没有限制。2022年2月,白俄罗斯举行修宪公投,随后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新宪法实施后当选的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总统有权确定全民公决、解散议会、确定各级议会选举、任命政府总理(须经议会下院批准)、任免所有副总理以下政府成员、任免所有司法机构、中央选举和全民公决委员会领导人、决定政府辞职等。在总统不能履行职务时,由总理暂行总统职权。现任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Александр Лукашенко)于1994年起任白俄罗斯总统至今。

政要

截止时间:2023-10-29

国际关系

综述

白俄罗斯奉行以俄罗斯作为重点的多方位外交政策。全面发展与独联体及周边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到独联体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中,积极发展同俄罗斯战略联盟关系及俄罗斯所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后来由于与美国和欧盟的关系紧张,以及与俄罗斯偶尔就石油和天然气等核心进口自然资源的价格发生高层争端,白俄罗斯旨在与中东、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其他地区的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努力争取外交空间以扩大国际影响。

同乌克兰的关系

2020年8月,于白俄罗斯抗议卢卡申科就任总统期间,乌克兰首度召回驻白大使,并决定重新评估两国双边关系的前景。在此之前,白俄罗斯曾将之前被拘捕的33名俄罗斯承包商(卢卡申科声称他们是瓦格纳集团的人)送回俄罗斯,并引起乌克兰方的不满,因为此前乌克兰曾呼吁白俄罗斯将这些承包商押往乌克兰,以起诉他们在顿巴斯战争的中的所作所为,但白俄罗斯并没有答允。2021年4月,曾任第九届乌克兰人民代表的叶夫根尼·舍甫琴科在未得乌克兰政府授权的情况下与白俄总统卢卡申科会晤,之后遭开除人民公仆党籍。卢卡申科在此次会晤中批评了乌克兰前总统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对于取消明斯克作为诺曼底模式会谈的东道主身份的建议。

为回应白俄政府于2021年5月强制改动瑞安航空4978航班航道的恶劣行径,乌克兰政府宣布禁止任何白俄罗斯航空公司在乌克兰领空运营。此外,乌克兰与欧盟一致对白俄罗斯官员实施制裁,白俄罗斯则针对乌克兰的商品设置新的贸易壁垒,以示回应。2022年2月,俄罗斯军队以白俄罗斯作为跳板,入侵乌克兰北部,俄关系愈演愈烈。此外,白俄罗斯政府亦表示,俄国核武将会出现在白俄罗斯的国土上。2022年10月4日,乌克兰指责俄罗斯试图让白俄罗斯成为国际钻石认证机构的主席国,同时乌方反对白俄罗斯成为国际钻石认证机构主席国。

乌克兰设有驻明斯克大使馆,及乌克兰驻布列斯特总领事馆,直到2022年3月被关闭。

同俄罗斯的关系

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俄罗斯仍然是白俄罗斯最大、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白俄罗斯近一半的出口产品销往俄罗斯。由于白俄罗斯的工业结构,无论是出口市场还是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白俄罗斯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俄罗斯。白俄罗斯奉行以俄罗斯作为重点的多方位外交政策。自独立以来,白俄罗斯一直与其最主要的邻国俄罗斯保持密切联系。

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俄罗斯于1991年12月8日成立了一个地区组织-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试图保持对后苏联地区的控制。然而,白俄罗斯和独联体中的其他共和国一样,开始逐渐远离俄罗斯。20世90年代初,俄罗斯担心介入白俄罗斯等近邻国家会危及其试图与西方建立的关系。然而,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始东扩,俄罗斯开始陷入困境。一方面,它曾经控制的庞大地缘战略集团面临解体。另一方面,俄罗斯感到西方正试图通过收拾其昔日帝国的碎片将其孤立于欧洲环境之外。这导致与白俄罗斯的良好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1999年,两国签署了《联盟国家基础条约》,该条约旨在建立一个具有共同货币的政治一体化联邦。但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上台后,对与白俄罗斯的关系现状深表不满,并批评了1999年两国签署的条约。他的建议是继续统一,要么采取联邦模式,即白俄罗斯加入俄罗斯联邦,要么建立一个类似于欧盟的联盟。然而,白俄罗斯拒绝了并维持现状。

2017年9月14日,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关系恢复正常,双方并进行了军事演习。2019年,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索契(Sochi)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了双边会谈,并宣布两国"明天就可以联合起来,没有问题"。2020年1月24日,卢卡申科公开指责弗拉基米尔·普京试图将白俄罗斯并入俄罗斯,这表明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之间出现了新的紧张关系,其结果是俄罗斯减少了对白俄罗斯的经济补贴。同年7月,33名俄罗斯军事承包商在明斯克被捕后,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的关系被描述为"紧张"。卢卡申科随后指责俄罗斯试图掩盖向白俄罗斯派遣200名士兵的企图,这些士兵来自一家名为瓦格纳集团(WagnerGroup)的俄罗斯私营军事公司,其任务是在8月9日总统选举之前破坏白俄罗斯的稳定。

2022年2月,俄罗斯军队获准从白俄罗斯领土发动对乌克兰的部分入侵。卢卡申科表示,如有必要,白俄罗斯军队可以参加入侵行动。白俄罗斯还表示,俄罗斯可以将其核弹运入白俄罗斯领土。同年3月,乌克兰铁路局局长奥列克桑德尔-卡米申(Oleksandr Kamyshin)表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之间不再有铁路连接,因此俄罗斯无法从白俄罗斯运送装备。2023年3月5日,普京宣布俄罗斯将在白俄罗斯部署战术核行动。

同美国的关系

美国和白俄罗斯关系始于1991年苏联解体时,白俄罗斯是苏联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美国指责白俄罗斯侵犯人权,两国关系恶化。白俄罗斯反过来指责美国干涉其内政。在2006年白俄罗斯总统选举之后,美国对白俄罗斯的个人和公司实施了制裁,原因是“白俄罗斯行为和政策,破坏白俄罗斯的民主进程或体制。犯下与政治镇压有关的侵犯人权行为,包括拘留和失踪,并参与公共腐败,和挪用或滥用白俄罗斯的公共资产或滥用公共权力。”2008年,白俄罗斯召回其驻美大使。随后美国驻白大使返美。

根据2012年《美国全球领导力报告》,只有20%的白俄罗斯人认可美国的领导力,30%的人不认可,50%的人不确定,在所有接受调查的欧洲国家中排名第四低。2019年9月,一名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在访问白俄罗斯时表示,美白决定互派大使以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2021年8月9日,美国对白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对此白俄外交部撤回了同意朱莉·费舍尔出任美国驻白俄罗斯大使的决定。

同叙利亚的关系

白俄罗斯与叙利亚于1992年建立外交关系。白俄罗斯在大马士革设有大使馆,叙利亚在明斯克设有大使馆。2007年,叙利亚是投票反对联合国大会题为 "白俄罗斯人权状况 "决议的33个国家之一。2010年7月10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访问明斯克。2014年,叙利亚和白俄罗斯等11个国家投票反对联合国大会第68/262号决议,该决议承认克里米亚半岛乌克兰的领土完整。白俄罗斯和叙利亚都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2021年6月底,白俄罗斯宣布暂停“东部伙伴计划”,停止履行其与欧盟之间关于阻止难民入欧的协议,此后就有来自叙利亚、阿富汗等地的难民零散穿越边境。2023年,白俄罗斯与叙利亚等十个国家一起投票反对一项决议,该决议旨在建立一个独立机构,以确定因叙利亚冲突而失踪的 130000 多人的下落。

同欧盟的关系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承认白俄罗斯为独立国家后,欧共体/欧盟(EU)与白俄罗斯的关系开始稳步发展。1994年,亚历山大·卢卡申科成为白俄罗斯领导人后,明斯克与欧盟的关系恶化,并一直保持冷漠和疏远,因为欧盟多次谴责白俄罗斯政府的专制和反民主做法,甚至对该国实施制裁。1995年签署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PCA)标志着双方对政治、经济和贸易合作的承诺。在独立国家联合体技援计划框架内,以及通过各种援助计划和贷款,向白俄罗斯提供了一些援助。然而,在1996年民主发展严重受挫和德拉兹迪冲突之后,欧盟与白俄罗斯的关系停滞不前。1997年,欧盟理事会做出了不利于白俄罗斯的决定:《防止和打击腐败协定》没有缔结,其与贸易有关的部分也没有缔结;白俄罗斯在欧洲委员会的成员资格没有得到支持;部长级双边关系被中止,欧盟技术援助计划被冻结。欧盟承认在1997年采取的立场之后,在双边关系和国内局势方面缺乏进展,因此在1999年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即在达到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规定的四项基准之后逐步取消制裁。2000年,在执行欧安组织助理秘书长提出的建议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但在举行公正和自由的选举方面还不够。

2009年5月,白俄罗斯与欧盟就东部伙伴关系(EaP)中的合作达成一致。2011年9月30日,白俄罗斯退出了这一伙伴关系。2012年8月,白俄罗斯驱逐了包括瑞典驻白俄罗斯大使斯特凡·埃里克森(Stefan Eriksson)在内的所有瑞典外交官,并关闭了其驻斯德哥尔摩大使馆,原因是此前一家瑞典公关公司于7月4日在从一架飞越明斯克上空的飞机上释放了载有支持民主传单的泰迪熊。亚历山大·卢卡申科还因此事解雇了他的防空司令和边防军司令,继任者还被告知今后在阻止外国入侵时要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

2024年2月21日,立陶宛政府宣布自3月1日起关闭与白俄罗斯之间的拉沃里克斯和雷加达斯两处边境口岸。3月14日,白俄罗斯政府宣布将禁止通过白俄罗斯与立陶宛的边境进口多种货物。根据公布的信息,被禁止进口的货物包括啤酒、葡萄酒、服装、汽车配件等。白俄罗斯政府表示,执行进口禁令是为了回应立陶宛方面决定关闭两个边境检查站。

同中国的关系

白俄罗斯与中国于1992年1月起建立外交关系,两国之间的关系密切,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在任期间多次访问中国,寻求与中国发展外交和经济关系。卢卡申科出席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出席过首届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白俄罗斯曾是中国发展与独立国家联合体关系的重点国家。

近年来,中白两国的经贸关系不断加深。统计数据显示两国双边贸易额由建交之初的6080万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50.8亿美元,提升了近83倍。白俄罗斯已有一大批合作项目落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全循环高科技农工综合体项目、中白工业园及白俄罗斯吉利汽车制造项目等。这些项目在白俄罗斯广为人知,有的甚至还填补了当地相关行业的空白。

长期以来,中国和白俄罗斯人员往来日益密切,两国人民情感深厚。新冠疫情暴发初期,白俄罗斯派专机为中国运送20吨抗疫物资;在白俄罗斯抗疫物资匮乏之际,中国政府先后运送了7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防控物资。两国互派留学生的数量快速增加,目前中国在白的留学生数量已超过7000人。同时,在彼此首都互设文化中心,中国在白开设6所孔子学院和2所孔子课堂。“欢乐春节”活动连续9年在白俄罗斯举办,中国春节也越来越受到欢迎。此外两国还协办了“旅游年”“教育年”和“文化日”“电影周”“图片展”等活动。

国际组织

1945年10月24日,白俄罗斯正式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的成员国之一,1954年斯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白俄罗斯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创始成员国之一。此外,白俄罗斯还是欧亚经济联盟(以前的欧亚经济共同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自1998年以来的国际不结盟运动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成员。作为欧安组织成员国,白俄罗斯的国际承诺受到美国赫尔辛基委员会的授权监督。白俄罗斯被纳入欧盟东部伙伴计划,该计划是欧盟欧洲睦邻政策(ENP)的一部分,旨在拉近欧盟与其邻国在经济和地缘政治方面的距离。然而,在欧盟对白俄罗斯实施更多制裁后,白俄罗斯于2021年6月28日暂停参与东部伙伴关系计划。2024年7月4日,白俄罗斯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军事

1991年9月23日,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通过决定,根据“足够原则”建立本国防御体系和军队。1992年1月11日,白俄罗斯宣布接管其境内原苏联红军的所有常规力量。白俄罗斯武装力量于2001年底开始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由陆军、空防军两个军种和世界十大特种部队一个兵种组成,总兵力约5.7万人。白俄罗斯实行义务兵役制度与合同兵役制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义务兵服役期为18个月,受过高等教育的义务兵服役期为12个月。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1月1日,白俄罗斯的人口为920万,其中城镇人口占比78%,乡村人口占比22%;劳动人口为421万人,失业人口为4600人(2022年官方数据)。白俄罗斯0-14岁人口占总人口16.9%,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67.7%,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5.4%,对外迁移比率为0.72/1000人(2023年人口普查)。平均预期寿命为72.15岁(男性66.53岁,女性78.1岁),人口出生率为8.87/1000人,死亡率为12.81/10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2%。

俄罗斯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中部高地和西南部。在苏联统治时期,工业增长促使城市人口比例稳步上升,从1940年的约五分之一上升到1990年代中期的三分之二以上。相应地,城镇数量也增加了一倍多。到21世纪初,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约五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首都明斯克。较小的城市中心包括东南部的霍梅尔(Homyel)、白俄罗斯中东部的马希廖夫(Mahilyow)、东北部的维捷布斯克(Vitsyebsk)和西部靠近波兰边境的赫罗德纳(Hrodna)。向这些城市的移民导致许多村庄衰落或奄奄一息。白俄罗斯中南部的普里佩特沼泽地是人口最少的地区。庄衰落或奄奄一息。白俄罗斯中南部的普里佩特沼泽是人口最少的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白俄罗斯的出生率相当高,这主要是战后婴儿潮的结果。随后在1960年代急剧下降,此后逐渐下降。到1990年代,出生率下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水平,部分原因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灾难和相关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出生率继续下降到21世纪,而死亡率逐渐攀升。这些因素导致独立后的二十年中人口稳步下降。作为回应,政府鼓励妇女生育更多孩子。在21世纪初,移民到白俄罗斯的人,主要是俄罗斯人和其他东欧人,比离开白俄罗斯的人多。然而,移民的净增长并没有抵消总体人口的下降。

族群

白俄罗斯是多民族国家,境内共有约140个民族。其中白俄罗斯族占84.9%,约占该国人口的五分之四。俄罗斯族是白俄罗斯国内第二大民族,占8.3%,约占人口的十分之一,许多人在18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迁移到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如今遍布白俄罗斯全国各州,主要分布在东部莫吉廖夫州、戈梅利州和中部的明斯克州。其余大部分是波兰人和乌克兰人,第三大民族为波兰族,占3.1%,乌克兰族占总人口的1.7%。犹太人、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和鞑靼人的数量要少得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45年)之前,犹太人构成了共和国的第二大群体(占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对欧洲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和战后移民几乎将犹太人从共和国中消灭。犹太族占总人口的0.1%;其他民族占总人口的2.7%。白俄罗斯奉行民族平等和团结的民族政策,白俄罗斯宪法规定“一切民族、宗教和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语言

白俄罗斯语和俄语都是白俄罗斯的官方语言,使用英语的人群比例不高。俄语是家里最常用的语言,有70%的人口使用,而白俄罗斯语是官方的第一语言,有23%的人口在家中使用白俄罗斯语。少数民族也讲波兰语乌克兰语和东意第绪语。白俄罗斯语虽然不像俄语那样广泛使用,但占人口的母语占53.2%,而俄语仅占41.5%。白俄罗斯语是民族认同概念的核心,是一种东斯拉夫语言,与俄语和乌克兰语有关,方言对两者都有过渡。它以西里尔字母书写,并有波兰语和俄语的借词,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白俄罗斯语的一种较老形式是立陶宛大公国的官方语言,今天的白俄罗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信仰

白俄罗斯宗教自由,受到宪法的保障,宗教和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基督教

白俄罗斯大约五分之二的人口信奉东正教,东正教虽然不是官方宗教,但在白俄罗斯享有特权地位。白俄罗斯有一千多座东正教教堂和修道院,其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许多名胜古迹和建筑景点都反映了白俄罗斯东正教的传统。其信徒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教堂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其中设有各种宗教教育的教育机构。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圣徒西里尔和迪乌斯神学研究所。神学院属俄罗斯东正教会,白俄罗斯督主教区管辖,同时神学院长也是全白俄罗斯保罗督会荣誉主教,信仰东正教、天主教和东仪天主教的学生在这里分别获得东正教、天主教和东仪天主教神学教育。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各种宗教的建设。与此同时,政府还开展工作防止破坏宗教的活动。

20世纪90年代,白俄罗斯宗教的复兴使东正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历史冲突再次爆发。这两个教派与共和国境外机构的联系加剧了宗教的复杂性。白俄罗斯东正教会由俄罗斯族人Metropolitan Filaret领导,他是俄罗斯东正教会莫斯科教区的主教。白俄罗斯天主教大主教管区由波兰枢机Kazimir Sviontak领导,他与波兰教会关系密切。然而,尽管有这些关系,曾被关押在苏联集中营并在平斯克担任牧师多年的斯维翁塔克大主教却禁止在白俄罗斯的天主教堂展示波兰民族标志。新生的白俄罗斯宗教运动在这两个主要宗教机构中难以坚持自己的地位,因为在东正教教堂中用俄语讲道,在天主教会中用波兰语讲道的历史惯例。将白俄罗斯语引入宗教生活(包括礼仪)的尝试也没有取得广泛的成功,因为俄罗斯人和波兰人在各自的教堂中占主导地位,而且白俄罗斯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很低。

尽管俄罗斯东正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破坏,并因政府政策而持续衰落,直到1980年代初,随着改革的开始和1988年庆祝俄罗斯基督教成立1000周年,它经历了一次小规模的复兴。1990年,白俄罗斯被指定为俄罗斯东正教主教区,创建了白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在1990年代初期,60%的人口认为自己是东正教徒。教会有一所神学院、三座修道院和一座修道院。白俄罗斯有多达25个宗教信仰,宗教团体数量超过3个(2023年4月)。

犹太教

14世纪末,白俄罗斯出现了第一个犹太人团体,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种族灭绝之前持续增加。1914年,全国近130万犹太人主要居住在城市,占城镇人口的50%至60%。1989年的苏联人口普查显示,约有14.2万犹太人,占总人口的1.1%,后来许多人已经移居国外。尽管从1914年到1922年,白俄罗斯的边界发生了变化,但人口减少的很大一部分是战争造成的。1992年底,有近70个犹太组织活跃在白俄罗斯,其中有一半是全国性的。

伊斯兰教

白俄罗斯的穆斯林代表是鞑族的小团体。他们都是伊斯兰教逊尼派的信徒。其中一些鞑靼人是11世纪后从伏尔加河地区移居白俄罗斯的移民和战俘的后裔。白俄罗斯的伊斯兰教历史始于14世纪,当时立陶宛大公国邀请钦察汗国的鞑靼人协助保护他们的边界。然而,鞑靼人很快在立陶宛以及邻国波兰定居,到16世纪末,估计有10万名鞑靼人居住在波兰立陶宛联邦,其中包括边防卫队、自愿移民和战俘的后裔。从这个群体中出现了利普卡鞑靼人。19世纪初,几名鞑靼人在穆斯林被迫洗礼的谣言中逃往奥斯曼帝国。1997年有23个穆斯林社区,其中19个位于白俄罗斯西部地区。目前,白俄罗斯共有7座清真寺。

经济

综述

白俄罗斯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中排名第60位,使其属于人类发展水平“非常高”的国家之列。它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国家之一,是国家资源分配基尼系数最低的国家之一,2022年,白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为797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567美元,排名世界第82位。2021年,白俄罗斯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占比为6.8:32.2:48.3,白俄罗斯与180多个国家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伙伴是俄罗斯,约占白俄罗斯出口的45%和进口的55%,以及欧盟国家,占出口的25%和进口的20%。

白俄罗斯的机械制造业、冶金加工业机床、电子及激光技术比较先进;农业和畜牧业较发达,马铃薯、甜菜亚麻等产量在独立国家联合体国家中居于前列。苏联解体后,白经济一度陷入危机。1996年起,白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2002年3月,亚历山大·卢卡申科提出“白俄罗斯发展模式”,推行渐进改革,摒弃全盘私有化休克疗法,建立可调控的市场经济体系,加强社会保障。2019年,白国内生产总值为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2%。2020年,白国内生产总值约603.7亿美元,同比下降0.9%。

机械制造是白俄罗斯工业主导部门,以卡车拖拉机和机床制造最为突出。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53.4%,马铃薯、甜菜亚麻等产量在独立国家联合体国家中居于前列。畜牧业以饲养乳肉两用牛和养猪业为主。白俄罗斯的银行系统由两级组成:国家银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和25家商业银行

白俄罗斯的货币是白俄罗斯卢布。该货币于1992年5月推出,取代苏联卢布,此后已经历两次面额重新调整。2016年7月白俄罗斯推出新俄罗斯卢布(ISO4217 代码BYN),汇率为1BYN =10,000BYR,其有七种面额的纸币(5、10、20、50、100、200和500俄罗斯卢布)和八种硬币面额(1、2、5、10、20和50戈比,以及1和2卢布)。

第一产业

白俄罗斯农业和畜牧业较发达,农业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产品特别是肉、蛋、奶、糖等大量出口,乳产品出口排在世界前五位,马铃薯、甜菜和亚麻等产量在独立国家联合体国家中居于前列。2020年,白俄罗斯农业产值为229亿白俄罗斯卢布(约合87.1亿美元),农产品出口总额超过58亿美元。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53.4%,马铃薯、甜菜亚麻等产量在独联体国家中居于前列。畜牧业以饲养乳肉两用牛和养猪业为主。白俄罗斯的农业部门雇用了大约全国十分之一的劳动力,主要为大型的集体和国营农场,在21世纪初,大量的集体农场被出售给私人或国有控股的公司。该国大部分地区实行作物和畜牧业混合种植,历史上强调亚麻种植。自19世纪末以来,沼泽低地的大片地区已被排干,大部分开垦的土地被用于饲料作物。乳业和卡车养殖在明斯克附近当地很重要。白俄罗斯近五分之二的土地被森林覆盖,这些森林被用于生产木材和纸制品。该国大部分小鱼产量来自水产养殖。

第二产业

白俄罗斯工业基础良好,1991年苏联解体时,白俄罗斯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苏联装配车间”的称号,工业主要部门有机械制造业、冶金加工业机床、电子及激光技术等。其中机械制造业是工业支柱和主导部门,以卡车罗伯特·特雷勒和机床制造最为突出,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4,对GDP贡献在3%左右;化学和石化工业是支柱产业,出口导向型产业,对GDP贡献在5%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白俄罗斯的经贸往来也快速发展,2019年为其第五大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并在明斯克建有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白俄罗斯的重工业发达。重型车辆,特别是卡车和拖拉机,在明斯克、若兹纳和马希廖夫制造。其他工程产品包括机床,如金属切削设备。精密制造是在1970年代和80年代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收音机,电视机,手表,自行车和计算机等消费品。其他行业规模较小,产品大多供当地消费。这些包括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火柴和造纸、纺织品和服装制造以及食品加工。

白俄罗斯的矿产资源普遍贫乏,虽然政府正试图加快其原材料基地的发展,但白俄罗斯的大部分能源和化石燃料需求仍然依赖俄罗斯。在1960年代,在共和国东南部的Rechytsa附近发现了石油。产量在1975年达到顶峰,到1990年代稳定下来时下降到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然而,白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钾盐(钾盐)储量之一,钾盐于1949年在明斯克以南被发现,并从1960年代开始在萨利霍尔斯克的新采矿城镇和化肥制造中心周围开采。直到21世纪初,钾肥出口量仍然很高。该国在泥炭生产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泥炭在普里佩特沼泽地区尤为丰富。在煤球形式中,它被用作燃料。回收的其他矿物包括盐,其中重要的矿床位于马济尔附近,于1980年代开放;建筑材料,主要是石灰石,在赫罗德纳附近,用于玻璃制造的石英砂,两者都在当地使用;以及少量的黄金和钻石矿床。

几乎所有的电力都是在火力发电站使用管道石油和天然气产生的;然而,泥炭在当地有一些使用,并且有许多低容量的水力发电厂。21世纪初,白俄罗斯开始建设第一座核电站。立陶宛政府强烈反对该工厂,该工厂距离立陶宛边境不到15英里(24千米)。

第三产业

独立后的白俄罗斯苏联式的银行系统改组为两级系统,包括白俄罗斯国家银行和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其中大部分是股份制或有限责任公司。白俄罗斯共和国于1992年推出了自己的货币-白俄罗斯卢布证券市场和股票交易所也于同年建立。

在苏联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白俄罗斯共和国是一个净出口国,大部分贸易是与苏联其他共和国(主要是俄罗斯和乌克兰)进行的。然而,当来自苏联的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上涨到世界市场水平时,独立的白俄罗斯成为了净进口国。尽管如此,在21世纪初,俄罗斯和乌克兰仍然是白俄罗斯共和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与中国、德国波兰欧盟其他国家的贸易也在增加。主要出口商品包括精炼石油、机械、卡车、拖拉机氯化钾、金属和食品。主要进口商品包括原油、机械、天然气、轧制金属、化工产品和食品。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白俄罗斯的教育较发达,普通学校实行11年免费义务制教育,高等教育学制在4到5年间,有公费和自费形式,有各类学生200万人,教育机构1万多所。超过99%的15岁及以上的白俄罗斯人识字,在经济领域的从业者中有33.8%接受过高等教育。在苏联政府统治下,白俄罗斯实现了几乎普遍识字,7至16岁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高等院校包括白俄罗斯国立大学(1921年)、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1933年)和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1948年),均位于明斯克;赫罗德纳的扬卡库帕拉州立大学(1978年);霍米尔的弗朗西斯克斯科里纳州立大学(1969年);和霍尔基的白俄罗斯农业学院(1848年);还有几个医学、教育、技术和农业研究所。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白俄罗斯2022年在全球132个国家中排名第77位;2023年排第80名 。

文化事业

白俄罗斯最著名的博物馆有苏德战争博物馆、白俄罗斯国家历史和文化博物馆、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艺术博物馆、雅库布-库拉斯国家纪念和文学博物馆以及扬卡-库帕拉国家文学博物馆,它们都位于明斯克。其他著名景点包括:1842年建成的布列斯特要塞;为纪念被纳粹屠杀的白俄罗斯村民而建的哈廷纪念馆;以及位于扎斯拉夫勒附近的斯大林防线博物馆群,该博物馆保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一系列防御工事。出生于白俄罗斯的艺术家马克·夏加尔早年的故居和一个专门展示其画作的小型博物馆位于维茨耶布斯克市。位于明斯克的国家歌剧和芭蕾舞剧院里有该国备受尊敬的芭蕾舞团和歌剧团。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于1922年在明斯克成立。2006年,图书馆迁入新馆。

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

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始建于1922年9月15日,当时作为白俄罗斯国家的综合图书馆接受苏联出版物1册和白俄罗斯出版物2册的缴送本。1926年5月14日,根据白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令,该馆改组为白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同时分别在一些州政府大楼内建立分馆,日后这些分馆成为各州图书馆。1932年该馆以列宁命名,同时建成国内最大的图书馆大楼,辟有科技阅览室、参考阅览室和400个座位的大阅览室,当时馆藏已达100万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后又重新设计建造,1948年又达到战前水平。除了1962年建了新馆舍外,1992年5月10日,根据共和国部长会议令,白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正式更名为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同年还完成了新馆设计。2006年竣工,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除了阅读功能,图书馆顶楼还设有观景台,可以看到更远的风景。

白俄罗斯国家大剧院

白俄罗斯国家大剧院是白俄罗斯国家文化象征,也是音乐与戏剧表演的主要场地。这座宏伟的建筑1933年奠基,1939年落成,遭受战争破坏后,1948年进行了修复。如今的剧院内共能容纳1500人,经常举行经典芭蕾舞歌剧的演出活动,这里有白俄罗斯最优秀的艺术家,剧院芭蕾舞团曾出访过全球30多个国家,将白俄罗斯的艺术展示给世界各地。

卫生健康

白俄罗斯医疗卫生水平在独立国家联合体国家中位于前列。白俄罗斯宪法规定实行免费医疗制度,医疗卫生事业主要靠国家财政支持。白俄罗斯有13所医学和药品科研所、4个中央科研实验室、4所医学院和4所医生进修学院等。白俄罗斯有专家型医生5.52万人,普通医务人员12.41万人。据白俄罗斯财政部统计,2021年,白俄罗斯卫生医疗支出17亿白卢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6%。据白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最新数据,2023年人均寿命为74.54岁,其中男性69.2岁,女性80.2岁,孕产妇死亡率为1/1000人,婴儿死亡率为3.23/1000人。白俄罗斯非常注重食品卫生,对食品卫生监督严格,颁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法。受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影响,对白俄罗斯农业生产产生了极大影响,某些地区至今仍遭受核辐射危害,其中以东南部最为严重,戈梅利州和莫吉廖夫州是重灾区。

媒体

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控制,一些媒体还充当国家机关。主要报纸有总统机关报俄文版SB-BelarusSegodnya(《今日白俄罗斯》);白俄罗斯国民议会机关报Narodnaya Hazeta(《人民报》),以白俄罗斯语俄语发行;以及另一国家机关报白俄罗斯语版Zvyazda(《明星报》)。主要的反对派报纸是用白俄罗斯语和俄语出版的《人民意愿报》(Narodnaya Volya)和用白俄罗斯语出版的《我们的田野》(Nasha Niva);这些报纸的销售地点由政府决定。有影响力的期刊包括《白俄罗斯思想》(Belaruskaya Dumka)、文学和社会政治杂志《涅曼河》(Neman,意指同名河流)以及独立学术期刊《Arche》双月刊(意指希腊语中的"开端"或"权威")。

白俄罗斯的电视频道屈指可数,西方频道也很少。不过,有几个俄罗斯频道在白俄罗斯播放节目。广播电台大多由政府运营。白俄罗斯欧洲广播电台是一家独立的卫星电台,于2005年开始运营。

主要刊物表

截止时间:2023-10.24

科技

白俄罗斯是独联体国家中科技实力较强的国家之一,早在前苏联时期,白俄罗斯就是苏联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1991年白俄罗斯独立后,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视科技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特别是近年来,白俄罗斯政府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逐渐增大,在保持其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注重研发世界最新科学技术。白俄罗斯具有优势的产业主要包括:机械制造业、化学和石化工业、电子工业、无线电技术、光学及信息技术等。2020年11月,中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视频方式举办。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1929年)是该国的主要科学组织,总部设在明斯克。

体育

人民健康、体育运动发展是白罗斯社会政策的优先事项。除了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外,白罗斯还特别支持群众、儿童和青少年体育,所以白罗斯中等、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学前教育机构的运动设备都齐全。如今,全国体育运动设施超过2.3万个(2021年),包括:171个体育场,357个游泳馆(如果包括迷你泳池馆,就超过900个),60个室内体育场,4522个运动厅,43个人工冰场,564个射击场。

各种体育运动中,足球最受白俄罗斯人欢迎;大多数白俄罗斯城镇和乡村都拥有业余和半职业球队,而较大的城市则赞助经常参加国际比赛的职业球队。篮球也受到广泛追捧,有几支职业球队。其他受欢迎的运动还有冰球、田径、体操和摔跤。

白俄罗斯拥有组织完善的体育教育系统,包括专门的儿童体育学校、体育本科学校、体育研究生院和两个奥林匹克训练中心,其中一个中心还承办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会的多场足球比赛。这些学校拥有许多杰出的毕业生,其中包括举重运动员亚历山大-库尔洛维奇(Alexander Kurlovich)、网球运动员娜塔莉亚-兹韦列娃(Natalia Zvereva)和滑冰运动员伊戈尔-热列佐夫斯基(Lgor Zhelezovsky)。

1952年至1988年间,白俄罗斯人参加了苏联奥运代表队。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奥尔加·科尔布特(Olga Korbut)获得了三枚金牌。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白俄罗斯是由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运动员组成的统一代表队的一员。1996年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上,白俄罗斯首次单独参加奥运会。在这两届奥运会及其后的奥运会上,白俄罗斯运动员在田径、摔跤、体操、举重和赛艇等项目上屡获奖牌。

社会治安

白俄罗斯社会治安形势良好,犯罪率较低,人民性格温和,生活、医疗、教育等都有保障,故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良好。白俄罗斯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国内民族矛盾较少,各民族和睦相处。白俄罗斯境内不存在反政府武装,政府对枪支实行严格管控,当地居民合法持有枪支须办理持枪证并对枪支进行登记。2020年8月总统大选之后,多地民众走上街头抗议选举不公,但在强力部门全力支持下,白政府在较短时间内稳定住局势。2020年未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但出现多起恐怖邮件威胁、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警务人员及其家属、焚烧强力部门人员房屋、汽车等事件。据白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数据,2021年全国共发生犯罪案件87696起,同比下降8.2%,其中,谋杀和蓄意谋杀案件297起,严重人身伤害案件718起,强奸和蓄意强奸案件85起,盗窃案件25369起,抢劫案件1268起,涉毒品案件4707起。截至2022年6月,未发生直接针对中资企业或公民的恐怖袭击及绑架案件。

交通

公路

截至2022年,白俄罗斯的公路网全长10.34万千米,其中包括9.01万千米的铺装路面,硬化路面公路占公路总长度的87.4%,密度为42千米/百平方千米。高速公路总长度1532千米,占公路总里程的近1.5%。2021年,公路货运量1.55亿吨,同比下降3.1%,占货运总量的40.2%;公路客运量9.4亿人次,同比下降5.2%,占客运总量的60%。白俄罗斯境内有5条欧洲国际公路,全长1841公千米,其中E30公路路(欧洲2号交通走廊,白俄罗斯境内称为M1公路)和E95公路(欧洲9号交通走廊,白俄罗斯境内内称为M8公路)最为重要。白俄罗斯属于左驾右行,可以持国家驾照在国内驾车,但是不允许第三国公民通行,高速限速120千米。根据白俄罗斯政府第555号决议,为优化和提高白俄罗斯公路管理效率,白俄罗斯公路控股公司于2013年7月2日正式成立,12家国有企业也并入该公司。2013年8月1日起,白俄罗斯公路电子缴费系统BelToll投入运营。缴费公路总长度达815千米,其中包括M1/E30公路布列斯特明斯克俄罗斯边境总长609千米路段。

铁路

截至2022年,白俄罗斯铁路全长5474.1千米,有1369.5千米为电气化铁路。铁路网密度为2.6千米/百平方千米。2021年,铁路货运量1.29亿吨,同比增长2.9%,占货运总量的33.4%;铁路客运量6120万人次,同比增长2%,占客运总量的3.9%。白俄罗斯铁路担负着与亚太地区国家铁路运输机构的联运工作。布列斯特—明斯克—奥尔沙—俄罗斯边境的双轨电气化铁路全长612千米,货车运行速度达90千米/小时,客车运行速度达160千米/小时。近几年来,白俄罗斯致力于铁路电气化改造。从白俄罗斯布列斯特—乌兰巴托—中国呼和浩特市有定期的货运列车“蒙古维克多”运营。

航空

截止到2021年,白俄罗斯主要机场包括明斯克国际机场、明斯克1号机场、戈梅利机场、格罗德诺机场、布列斯特机场、莫吉廖夫机场和维捷布斯克机场共7个国际机场。主要有三家航空公司:白俄罗斯航空(客运为主)、戈梅利航空(客运为主)、航空运输出口公司(货运为主)。

明斯克国际机场(明斯克 National Airport)位于白俄罗斯共和国明斯克州中部,西距首都明斯克市中心31千米,为4F级国际机场、白俄罗斯最大机场。明斯克国家机场航站楼设7座登机廊桥;民航站坪共设51个机位(不含复合机位),其中7个为廊桥近机位;共有2条跑道,均为60米宽,长分别为3641米和3700米。2019年,明斯克国家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510.1766万人次,同比增长12.5%,飞机起降2.8417万架次,同比增长8.9%。

白俄罗斯航空(Belavia)是白俄罗斯的国家航空公司,总部位于明斯克。公司拥有1017名员工,提供连接明斯克国际机场与欧洲独立国家联合体的航班服务,以及部分中东航线。

航运

白俄罗斯内河水运网长约2000千米,通过10个河港将旅客和货物运到沿河各居民点和货物加工点。这10个河港位于普里皮亚季河第聂伯河、索日河、别列津纳河、涅曼河、西德维纳河流域。欧洲水系中的水路布格河—第聂伯布格运河—普里皮亚季河—第聂伯河—黑海出海口水系流经白俄罗斯,白俄罗斯沿着这条水路交通干线出口钾肥。戈梅利、博布鲁伊斯克和莫济里的河港都有铁路专用线并且适合对需要联运的货物进行整理。港口装备有高效的龙门起重船和快速编组船舶的机械化货运线。2021年,白俄罗斯内河货运量240万吨,同比下降11.1%。白俄罗斯为内陆国家,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没有出海口和入海口,是欧洲独立国家联合体国家之间重要的贸易和运输通道。白俄罗斯出口到独联体以外国家的货物原主要通过立陶宛的克莱佩达港和乌克兰敖德萨港运输,现主要经俄罗斯港口转运。

文化

综述

白俄罗斯文化是在自然环境与种族、宗教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发展了千年的产物。在东斯拉夫人最早定居时期的白俄罗斯几乎没有幸存下来,白俄罗斯文化直到16世纪才开始明显出现并成功地保持了独特性。

自2010年以来,白俄罗斯举办了全国性的“白俄罗斯文化之都”运动。每个主办城市都实施创新项目,以展示其文化身份,开发和普及民族文化的传统和成果,振兴创意企业,增加旅游吸引力。传统的民间舞蹈再白俄罗斯很受欢迎,音乐和艺术在其民族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白俄罗斯政府赞助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最著名的是维捷布斯克的斯拉维亚集市,有白俄罗斯的表演者、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和演员进行表演。在白俄罗斯的几个国定假日,如独立日和胜利日,都有包括烟花和阅兵式等表演,这些活动吸引了大批人群参与。

饮食

几个世纪以来,白俄罗斯民族美食迅速发展。白俄罗斯的烹传统特点-既有家常菜的简单,又有贵族菜的精细,全面使用本地食材,采用不同寻常的烹饪方法。白俄菜系的形成受积极的耕作和广泛使用本地食品及邻国和移民两个因素的影响。许多白俄罗斯美食都采用了当地种植的农作物。阳芋是一种几乎无处不在的成分,出现在土豆饺子、马铃薯煎饼烤土豆派等热门菜肴中。其他常见的菜肴,通常与黑麦面包一起食用,包括罗宋汤(甜菜汤)、猪肉炖菜、酿鸡肉、牛肉香肠以及肉或卷心菜馅糕点。著名的乳制品新鲜奶酪(tvorog)和发酵奶酪(siyr)。格瓦斯是一种由发酵面包制成的传统饮料,而海带是一种浆果汁饮料。伏特加通常是首选的酒精饮料,尽管啤酒已经变得流行,尤其是在年轻的饮酒者中。

民俗

白俄罗斯的传统服饰起源于基辅罗斯时期,至今仍在特殊场合穿着。由于气候凉爽,衣服的设计旨在遮羞和保暖,所以通常用亚麻或羊毛制成。受周边文化的影响,衣服上装饰着华丽的图案,波兰人、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俄罗斯人和其他欧洲国家的人都喜欢使用华丽的图案装饰衣服。白俄罗斯的每个地区都形成了特定的设计模式。衣服的设计由许多不同颜色的线编织而成,或装饰有象征性的饰物。白俄罗斯贵族的衣服通常是进口的,并选择红色、蓝色或绿色。男性穿着衬衫和裤子,裤子上系有腰带,女性则穿着较长的衬衫、称为"paniova"的裹身裙和头巾。这些服饰还受到波兰人、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和其他欧洲民族服装的影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服装制作技术的改进而发生变化。刺绣在白俄罗斯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早期礼服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图案是目前装饰白俄罗斯国旗的升降机,该装饰图案在1995年有争议的公民投票中通过。

7月3日是白俄罗斯的国庆日,即1944年苏联明斯克德国占领下解放出来的日子。一些白俄罗斯人,特别是反对派团体,仍然承认该节日的前一天,即1997年7月2日宣布国家主权的日子。反对派还庆祝3月25日,即1918年昙花一现的白俄罗斯民族共和国宣布独立的日子。大多数苏联节日,特别是胜利日(5月9日),以及宗教节日,包括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的复活节,仍然受到纪念。

艺术

总统文化艺术基金每年和每半年举办一系列文化中国艺术节。白俄罗斯最著名的艺术节包括维茨耶布斯克市的斯拉夫集市国际艺术节、明斯克春季国际音乐节以及儿童和青年艺术节。第32届“斯拉夫巴扎”国际艺术节色彩节2023年7月16日在白俄罗斯北部城市维捷布斯克举行。白俄罗斯剧院经常举办艺术节。在不同城市定期举办著名戏剧节,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团队受邀来此参加节庆。其中著名的艺术节包括:“白帐篷”国际戏剧节  (布列斯特市)、“画境” 国际戏剧艺术的会演 (明斯克市)、“剧院箱子” 国际大学生的剧院会演 (明斯克市)、“Mart联络”国际青年剧院大会 (莫吉廖夫市)、“剧院” 国际剧院艺术大会 (明斯克市)、白俄罗斯国际木偶剧院节(明斯克市)。

文学

白俄罗斯的文学活动可以追溯到11世纪,其文学始于11至13世纪的宗教经文,例如12世纪圣西里尔的诗歌,被东正教斯拉夫人尊为“第二个圣金口”,他写了布道和赞美诗。在16世纪,波拉茨克的弗朗西斯克·斯科里纳(Francisk Skorina)将圣经翻译成白俄罗斯语,并为每本书写了大量的解释性介绍,他所翻译的版本于1517-1519年在布拉格(现捷克)和1522-1525年在维尔纽斯立陶宛)出版,不仅是白俄罗斯而且是整个东欧的第一批印刷书籍。在17世纪,白俄罗斯诗人西蒙-波洛茨基(Simeon Polotsky)是第一个将巴洛克文学风格带到莫斯科的人。

白俄罗斯现代文学始于19世纪上半叶,Yan Chachot和Vincent Dunin-Martsinkyevich将波兰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的史诗《Thaddeus大师》的部分内容翻译成白俄罗斯语。20世纪初的文学经典包括诗人马克西姆-巴赫达诺维奇、阿列克斯-哈伦、弗拉基米尔-日尔卡、卡兹米尔-斯瓦亚克、扬卡-恩卡·库帕拉和雅库布-科拉斯的作品,以及散文家兹米特罗克-比亚杜利亚和马克西姆-哈雷茨基的作品。其中许多作家都曾为1906-1916年间在维尔纽斯出版的极具影响力的白俄罗斯报纸《我们的田野》(Nasha Niva)撰稿。库帕拉的剧本《当地人》(1922年)和哈雷茨基的短篇小说《两个灵魂》(1919年)对于了解白俄罗斯在战争和革命面前的文化困境至关重要。

许多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在20世纪20年代崭露头角,其中包括诗人弗拉基米尔-杜波夫卡(Vladimir Dubovka)和亚泽普-普什查(Yazep Pushcha)、小说家库兹马-乔尔尼(Kuzma Chorny)以及讽刺作家兼剧作家坎德拉特-克拉皮瓦(Kandrat Krapiva)。普什查在20世纪20年代末与诗人安德烈-亚历山大罗维奇(Andrey Aleksandrovich)的文学论战导致了对白俄罗斯文化活动更严格的政治控制。在波兰控制下的白俄罗斯地区--直到苏联军队于1939年占领该地区--的文学发展较为自由。该地区出现了两位著名作家:长诗《纳拉赫》(1937年)和《卡利诺夫斯基》(1938年)的作者马克西姆-坦克,以及纳塔拉-阿尔塞涅瓦,她最伟大的诗作收录在诗集《蓝天之下》(1927年)、《金秋》(1937年)和《今天》(1944年)中。

在20世纪40和50年代保护和发展白俄罗斯文学传统的作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诗人皮门-潘钦卡(Pimen Panchanka)和阿尔卡迪-库里亚绍夫(Arkadi Kulyashov),以及散文家扬卡-布赖尔(Yanka Bryl)、伊万-沙米亚金(Ivan Shamyakin)和伊万-梅列日(IVan Melezh)。20世纪60年代,瓦西里-拜考(Vasil Bykau)和乌拉基米尔-卡拉基耶维奇(Uladzimir Karatkievich)的小说标志着又一次民族复兴的初步开始。在20世纪后期的作家中,诗人亚维耶尼亚-亚尼什奇茨(Yawhyeniya Yanishchyts)和阿列斯-拉扎诺夫(Ales Razanov)以及短篇小说家阿纳托尔-西斯(Anatol Sys)值得一提。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其他知名作家有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其作品《切尔诺贝利的声音》于2005年被翻译成英文)、著名诗人和小说家沃尔哈-伊帕塔瓦(Volha Ipatava)以及诗人斯拉夫米尔-阿达莫维奇(其诗作《杀死总统!》导致其在1996-97年入狱)。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几位著名的白俄罗斯作家因政治气候离开了白俄罗斯。其中包括Bykau和Ales Adamovich,他们都以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争冲突的作品而闻名。

音乐

白俄罗斯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民俗音乐。自16世纪以来,教堂音乐的传统也相当悠久。古典音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音乐的重点是白俄罗斯人民的苦难或那些拿起武器保卫祖国的人。歌剧《在波列西亚处女森林》的创作者阿纳托利-波加季列夫就是在这一时期担任白俄罗斯作曲家的"导师"。其中最著名的作曲家是库利科维奇-夏赫洛(Kulikovich Shchahlow),他和一些作家一样在战后流亡国外。其他作曲家还包括歌剧《你的春天》(1963年)和芭蕾舞《阿尔卑斯山谣》(1967年)的作曲家雅温-赫莱博夫(Yawhen Hlyebaw),以及雅温-齐科茨基(Yawhen Tsikotski),他的作品包括歌剧《米哈斯-帕多霍尼》(1939-1957年)和《阿列斯娅》(1944年)。明斯克有一所音乐学院和一个国家爱乐乐团。1996年,明斯克国立芭蕾舞学术剧院作为世界顶级芭蕾舞团荣获贝努瓦舞蹈奖。自2004年以来,白俄罗斯一直派遣艺术家参加欧洲歌唱大赛。

文化机构

建筑

17世纪出现了巴洛克风格,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罗马天主教的东移有关;赫罗德纳的耶稣会教堂、贝尔纳丁教堂和布里奇特丁教堂的设计就是巴洛克风格的典范。白俄罗斯工匠在将巴洛克风格向东延伸至俄罗斯方面发挥了作用,巴洛克风格在俄罗斯被改良为"莫斯科巴洛克"风格。到18世纪,古典风格在白俄罗斯占主导地位,赫罗德纳总督府就是一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摧毁了白俄罗斯的大部分建筑遗产,尤其是在明斯克。由于明斯克的大部分建筑都是在战后重建的,因此市中心的大部分建筑都体现了借鉴古典风格的斯大林主义风格。。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4年1月,白俄罗斯已有圣诞沙皇仪式 、布得斯拉夫圣母像纪念(布得斯拉夫节)、尤拉斯基卡拉霍德春祭、树林养蜂文化、白俄罗斯的草编手工艺和技能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圣诞沙皇仪式

Kalyady 沙皇(圣诞沙皇)是白俄罗斯明斯克地区Semezhava村的一种宗教仪式,也是一项节日活动。典型的白俄罗斯新年庆祝活动系根据“旧式”儒略历举行。节日期间,会展示当地独特的表演艺术。每年约有500人参加庆祝活动,并会从中选择七人,在国家历史宗教剧《最伟大的沙皇》(Tsar Maximilian)中出演“Kalyady沙皇”一角。其他喜剧人物还有dzed(老头)和baba(老太太),分别由一名年轻女孩和男孩扮演,并会与观众互动。剧中,“沙皇”会造访当地未婚少女的家,做一些滑稽表演,从而得到女孩们的美好祝愿和嘉奖。庆祝活动会持续到深夜,火炬将照亮整个村庄。

布德斯劳节

白俄罗斯的布德斯劳节(纪念布德斯劳圣母像的庆祝活动)于7月2日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地区的布德斯劳村举行,这一天是为了纪念上帝之母的圣像而举行的庆祝活动。布德斯劳节是201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二个习俗。在傍晚,在圣母升天教堂(巴洛克晚期最雄伟的建筑古迹之一,具有国家保护区的荣誉地位)举行完晚间礼拜后,成千上万的信徒和朝圣者点燃蜡烛,在黑暗中参加游行,穿过布德斯劳市中心,然后返回教堂。

尤拉斯基卡拉霍德春祭

尤拉斯基卡拉霍德春祭是白俄罗斯另一种受保护的习俗,于201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紧急保护名录,是继卡利亚迪沙皇仪式之后,被列入该国紧急保护名录的第二个遗产。该仪式由日特科维奇区波戈斯特村的居民于5月6日圣乔治节举行,包括各种民俗仪式、仪式歌曲和娱乐活动。为了准备这个节日,所有村民都会打扫庭院和房屋,并穿上传统的祭祀服装。

国家象征

国旗

白俄罗斯共和国国旗是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主权的象征,2012年白俄罗斯重新使用苏联时期的红、绿二色国旗,同时扩大了使用国旗的场合,允许在国家节日以及国家机构和其他组织举行的庆典活动中使用国旗。白俄罗斯共和国国旗的右边的红色代表着白俄罗斯共和国光荣的过去;绿色部分代表森林与田野,象征着希望和富饶;左边的红色花纹象征着民族传统与精神延续,以及人类团结。

国徽

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徽是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主权的象征。白俄罗斯第一面旗帜是纯白色的,反映了国家的名称,意思是“白俄”。后来,在旗帜的中心增加了一条红色的横条纹,颜色源自白俄罗斯在立陶宛统治下使用的传统纹章,即带有白马和骑士的红色盾牌。2021年1月7日,白俄罗斯更换了新国徽。国徽上,国家的轮廓、五角星地球的图案、方向、颜色都有不同程度的更改,颜色也进行了调整,玉蜀黍属车轴草属亚麻的穗子也更加逼真。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徽是白俄罗斯共和国国界的金色轮廓,放置在银色的田野上,叠加在地球上升起的金色太阳光线上。在场地的顶部是一颗五角红星。徽章由金色玉米穗花环构成,右侧与三叶草花交织在一起,左侧与蓝亚麻交织在一起。花圈每侧用红绿色丝带缠绕三次,在中间部分,在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徽的底部,两行用金色刻有“白俄罗斯共和国”字样。

国歌

《我的白俄罗斯》(白俄罗斯语:Мы,беларусы;俄语:Мы,белорусы)是白俄罗斯国歌的非官方名称,也是其歌词的第一行)。正式名称是 “白俄罗斯共和国国歌”(白俄罗斯语:Дзяржаўны гімн Рэспублікі Беларусь,俄语: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имн Республики Беларусь)。这首国歌最初于1955年创作并被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采用。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的音乐由 Nyestar Sakalowski 创作,歌词由 Maxim Klimkovich 创作。苏联解体后,萨卡洛夫斯基作曲的乐曲被保留,歌词被废弃。2002年7月2日颁布的总统令通过了由克里姆科维奇和乌拉基米尔-卡里兹尼创作的新歌词。

风景名胜

综述

白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名为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以及象征白俄罗斯国家文化并有着白俄罗斯最优秀的艺术家的国家大剧院,白俄罗斯有四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遗产:米尔城堡、尼亚斯维日城堡、别洛韦日斯卡亚森林(与波兰共享)和斯特鲁夫大地弧(与其他九个国家共享)。

人文景观

索菲亚大教堂

白俄罗斯现存最古老的建筑遗迹之一是波拉茨克(Polatsk)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历史可追溯至11世纪,采用东正教风格。赫罗德纳的鲍里斯和格列布(巴里斯和赫列布)教堂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其他保留下来的早期建筑大多是12至16世纪的王子石头堡垒,其中大部分是废墟。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卡姆扬耶茨的13世纪白塔。

世界遗产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缩写:UNESCO)世界遗产指的是1972年制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所述的重要的文化或自然遗产项目,其最大特点是,它在一份文件中将自然保护和文化财产保护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公约》承认人与自然的互动方式,以及保护两者之间平衡的根本需要。与其他规模相近的欧洲国家相比,白俄罗斯的世界遗产并不多。​截止2019年,白俄罗斯一共有四处历史及自然遗迹被《世界遗产名录》列入,此外还有五处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斯特鲁夫大地弧

斯特鲁夫大地弧(Struve Geodetic Arc)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遗产。斯特鲁夫弧线是从挪威哈默菲斯特黑海的一连串三角测量点,穿越10个国家,长达2820千米,从挪威的哈默菲斯特一直延伸到黑海。这项调查由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协助进行,对确定地球的大小和形状至关重要,这些点也为地形测绘学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最初的弧线由258个主要三角形和265个主要测站点组成。所列遗址包括34个原始测站点,这些测站点有不同的标记,如岩石上的钻孔、铁十字架、岩穴或建造的方尖碑。测量从1816年进行到1855年。白俄罗斯有五个三角测量点。这些点被保存下来,成为白俄罗斯的历史和技术地标。

别洛韦日斯卡亚森林

国家公园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白俄罗斯人民尤其为自己国家的国家公园感到自豪。别洛韦日斯卡亚(白俄罗斯语:Byelavyezhskaya)森林,于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该森林是波兰和白俄罗斯交界处的一大片原始森林,位于与波兰接壤的西部边界(它延伸到波兰)及波罗的海黑海的分水岭上,是欧洲现存最大的原始混交林地区之一,总面积达141,885千米,该森林以其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森林的主要特征是阔叶树和针叶树,是其标志性物种欧洲野牛的家园和最大种群栖息地。该森林的生态系统受到白俄罗斯比亚洛维扎森林国家公园的保护。森林里有900多种维管植物、59种哺乳动物、7种爬行纲、200多种鸟类和11种两栖动物。公园内的活动受到严格管制,大部分地区保持原貌。森林是白俄罗斯的主要旅游景点。后来,欧洲委员会称该公园是最具保护意识的地区之一。在这些公园里可以找到许多动物,如马鹿、野猪和麋鹿

尼亚斯维日城堡

涅斯维日的拉齐维乌家族建筑、住宅及文化综合体(即尼亚斯维日(涅斯维日)城堡(Nesvizh Castle))位于白俄罗斯中部,该遗产地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堡有十个相互连接的建筑物,它们围绕着一个六边庭院作为一个建筑整体发展起来。宫殿和教堂成为中欧和俄罗斯建筑发展的重要原型。内斯维日建筑群历史悠久,最初的建筑始于1584年。在不同建筑风格的影响下,它曾多次重建。1533年,拉齐威尔家族入住该建筑群,并恢复了当时的建筑风貌。拉齐威尔家族在16世纪至19世纪期间权势熏天,是艺术的赞助人。从16世纪到1939年,拉齐维尔王朝建造并保留了这座建筑群,在欧洲历史和文化中诞生了一些最重要的人物。拉齐威尔家族被红军赶走后,建筑群逐渐荒废。不过,该建筑群得到了修复,成为现代白俄罗斯的文化地标。居住宫殿和基督圣体教堂构成了这座庞大的建筑群。宫殿及其园林和观赏湖泊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同类建筑。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蜂拥而至。该遗址的保护工作由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局负责。

米尔城堡

格罗德诺州的米尔城堡(Mir Castle Complex)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城堡始建于16世纪,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后来的建筑风格又受到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影响。这座城堡被遗弃了近一个世纪,在拿破仑·波拿巴时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在19世纪末得到了修复,增加了一些其他元素,并将周围地区美化成了一个公园。建筑群由博物馆城堡、斯维亚托波尔克-米尔斯基王子的墓穴和教堂组成。建筑群周围环绕着公园和池塘。米尔城堡被誉为欧洲最雄伟的城堡之一。它是现代白俄罗斯的主要旅游景点,2015年接待了30多万游客。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