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 :欧洲东北部的议会制共和国家

更新时间:2023-10-17 22:24

爱沙尼亚共和国(爱沙尼亚语:Eesti Vabariik,英语:Republic of Estonia)简称爱沙尼亚(爱沙尼亚语:Eesti,英语:Estonia),是位于欧洲东北部的议会制共和国家,国土面积45339平方千米,首都为塔林(Tallinn),官方语言为爱沙尼亚语。截至2023年7月,境内总人口为135.77万人。

爱沙尼亚是三国中最北端的国家,地处波罗的海东岸,平均海拔50米,沿海地区低平,东南部内陆为丘陵,北部由广阔的石灰岩高原组成;由于广泛分布堆积地貌,形成了密集的内陆水域,拥有约1400个湖泊和7000条河流。在气候方面,爱沙尼亚同时受到大陆性和海洋性的影响,属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性气候,温和湿润,孕育了同纬度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拥有244.6万公顷的森林,覆盖率达54%,人均木材资源排名欧洲第5;拥有6个国家公园、231个自然保护区和154个景观保护区,受保护面积占全国面积的9.4%。

大约在公元1.3万-1.1万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在爱沙尼亚定居。爱沙尼亚已知最古老的定居点是位于爱沙尼亚西南部派尔努河畔(Pärnu river)的普利(Pulli)定居点。爱沙尼亚人是在现居住地居住时间最长的欧洲民族之一。爱沙尼亚人的祖先与梳陶文化有关,其传承者早在5000多年前就居住在爱沙尼亚地区。公元前1800年左右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出现了第一个山堡定居点。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从渔猎为生过渡到以单一农场为基础的定居点,公元前500年左右进入铁器时代。1030年左右,雅罗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罗维奇(Yaroslav the Wise)率领的基辅罗斯军队击败了爱沙尼亚人,并在现代的塔尔图(Tartu)建立了要塞。这个据点可能一直持续到约1061年,直到爱沙尼亚部落索索人(Sosols)摧毁了该据点。1199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宣布发动十字军东征,以保卫利沃尼亚的基督徒。1206年,丹麦国王瓦尔德马二世入侵萨雷马(Saaremaa),战火蔓延到了爱沙尼亚。经过条顿骑士团、丹麦瑞典俄罗斯帝国连续几个世纪的统治后,在19世纪50年代爱沙尼亚开始了民族觉醒。 1918年2月24日,爱沙尼亚在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交战时发表了《独立宣言》。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部分时间,爱沙尼亚都实行民主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爱沙尼亚一再受到争夺、入侵和占领,1940年被苏联占领,1941年被纳粹德国占领,1944年被苏联并入,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国。在莫斯科政变期间,爱沙尼亚于1991年8月20日宣布恢复独立。2004年,爱沙尼亚加入了欧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爱沙尼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高收入经济体,自2004年加入欧盟以来,是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爱沙尼亚的经济继续受益于透明的政府和保持高度经济自由的政策,经贸自由度指数在全球排名第六,在排名第二。2022年爱沙尼亚GDP在全球排名第97位,爱沙尼亚国内生产总值为257.04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7167欧元。2021-22年人类发展指数(HDI)为0.89,全球排名第31位。爱沙尼亚国内市场规模较小,增长潜力有限。因此,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向国外市场出口商品和服务。对外出口和服务业占爱沙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90%,其中服务出口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2020年,爱沙尼亚信息技术产业创造了37亿欧元的收入,占国家GDP的 7.5%。

爱沙尼亚旅游业较为发达,拥有众多中世纪古迹,田园风光和海边度假胜地,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欧洲游客前来观光。塔林HUMAN DEVELOPMENT历史中心(老城区)是爱沙尼亚的世界遗产。卡德里奥公园是爱沙尼亚最杰出的宫殿和城市公园,皮里塔海滩是塔林最大的海滩。2021年, 爱沙尼亚共有各类图书馆864所。2022年,爱沙尼亚有170个博物馆,227个博物馆点。爱沙尼亚是一个音乐的国度,历史上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阿瓦·帕特、指挥家尼姆·扎维等。爱沙尼亚最富盛名的全国合唱节自1869年延续至今,为爱沙尼亚人传承文化、推动经济独立做出了积极贡献。波罗的海周末音乐节,是波罗的海国家最独特的音乐节之一,也是爱沙尼亚最大的和舞蹈节之一。2003年波罗的海国家传统的歌唱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爱沙尼亚拥有两项世界文化遗产:塔林历史中心(老城区)(Historic Centre (Old Town) of Tallinn)于1997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斯特鲁维测地弧”是乌克兰与白俄罗斯、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挪威、立陶宛、俄罗斯、瑞典、摩尔多瓦共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于200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名称由来

爱沙尼亚(爱沙尼亚语:Eesti)这个名字与公元98年左右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首次提到的埃斯蒂人有关。一些现代历史学家认为他指的是波罗的海,而另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这个名字当时适用于整个波罗的海东部地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传奇和维京符文指的是艾斯特兰,是已知最早的明确使用该名称现代地理意义的来源。从古挪威语开始,地名传播到其他日耳曼方言,并在12世纪末出现在拉丁语文学中。

历史

早期历史

史前时代

1.3万-1.1万年前,上一个冰川期的冰融化后,人类开始在爱沙尼亚定居。爱沙尼亚已知最古老的定居点是位于爱沙尼亚西南部派尔努河畔(Pärnu river)的普利(Pulli)定居点。根据放射性碳测年法,该聚落约在11000年前形成。

史前时代,芬兰乌戈尔部落,包括爱沙尼亚人的祖先,居住在乌拉尔山脉波罗的海之间的广大地区。爱沙尼亚文化的发展与巴特人(印欧语系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的祖先)和其他印欧民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人、日耳曼人以及后来的俄罗斯人)密切相关。爱沙尼亚人是在现居住地居住时间最长的欧洲民族之一。爱沙尼亚人的祖先与梳陶文化有关,其传承者早在5000多年前就居住在爱沙尼亚地区。

中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最早的人类居住地与昆达文化(Kunda culture)有关。昆达文化的名称来源于爱沙尼亚北部的拉马斯美(Lammasmäe)聚居地,其历史可追溯到8500年之前。在爱沙尼亚的其他地方以及拉脱维亚、俄罗斯、立陶宛北部和芬兰大公国南部都发现了与昆达文化类似的骨器和石器。当时该国森林覆盖率很高,人们居住在水体附近的半游牧社区,生计活动包括狩猎、采集和捕鱼。

新石器时代

公元前5世纪初出现在爱沙尼亚的纳尔瓦文化陶器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最古老的发现可追溯到公元前4900年左右。最早的陶器是用厚粘土混合卵石、贝壳或植物制成的。纳尔瓦类型的陶器几乎遍布整个爱沙尼亚沿海地区和岛屿。这个时代的石器和骨器与昆达文化的器物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公元前4900年左右,出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被称为纳尔瓦文化(Narva culture)。从芬兰北部、俄罗斯帝国普鲁士公国东部的遗址中都发现了被认定属于“梳陶文化(Comb Ceramic Culture)”的器物。从公元前四世纪中期开始,与该文化相关的墓葬中经常出现用骨头和琥珀雕刻的动物、鸟、蛇和人的形象。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学术界一直认为梳状陶文化器物的出现与波罗的海芬兰人(爱沙尼亚人、芬兰人和利沃尼人的祖先)来到波罗的海沿岸有关。另一种假设是,这一时期定居点发现的增加可能与气候变暖带来的经济繁荣有关。一些研究人员甚至认为,自上一次冰川期结束以来,爱沙尼亚和芬兰可能一直在使用乌拉尔语(Uralic language)。

约公元前22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了绳纹器文化(Corded Ware culture)、带绳纹装饰的陶器和抛光石斧(舟形斧)。在伊鲁定居点发现的一件绳纹陶器的器壁上有烧焦的麦粒,为农业提供了证据。骨质分析表明,人们曾试图驯化野猪。这一时期具体埋葬习俗的特点是死者侧卧,膝盖紧贴胸部,一只手放在头下。坟墓中放置的物品是用驯化动物的骨头制成的。

青铜时代

爱沙尼亚青铜时代的开始时间约为公元前1800年。波罗的海芬兰人和波罗的海人之间的边界正在发展。萨雷马岛(Saaremaa)上的阿斯瓦(Asva)和里达拉(Ridala)以及北爱沙尼亚的伊鲁(Iru)开始建造第一批防御定居点。造船业的发展促进了青铜的传播。丧葬习俗发生了变化,一种新的墓地类型从日耳曼传到了爱沙尼亚地区,石棺墓和火葬越来越普遍,还有少量船形石墓。大约公元前7世纪,一块巨大的陨石撞击了萨雷马岛(Saaremaa island),形成了卡利(Kaali)陨石坑。大约公元前325年,希腊探险家比塞拉斯(Pytheas)可能访问过爱沙尼亚。伦纳特·梅里(Lennart Meri)将他所描述的图勒岛(Thule island)认定为萨雷马岛,由于萨雷马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很远的地方,人们普遍认为这种说法不太可能。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了萨列马岛,并形成了卡利陨石坑。大约公元前325年,希腊探险家皮西亚斯可能访问了爱沙尼亚。他所描述的图勒岛已被伦纳特·梅里(Lennart Meri)识别为萨列马岛,尽管这种识别并没有被广泛认为是可能的,因为萨列马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很远的地方。大量青铜器表明,这里与(Scandinavian)和日耳曼部落(Germanic tribes)的交流十分活跃。

铁器时代

爱沙尼亚的前罗马铁器时代大约始于公元前500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世纪中叶。最古老的铁制品都是进口的,不过从公元1世纪起,人们开始用当地的沼泽和湖泊矿石冶炼铁。居住地大多位于能提供天然保护的地方,并建造了临时使用的堡垒。爱沙尼亚出现由围墙环绕的方形凯尔特人田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前罗马铁器时代。大多数带有人造凹痕的石头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这些凹痕可能与旨在提高作物产量的魔法有关。一种新的坟墓类型——四方形坟丘开始发展起来。墓葬传统显示了社会分层的明显开始。爱沙尼亚的罗马铁器时代大致可追溯到公元50至450年之间,这个时代受到了罗马帝国的影响。物质文化中的一些罗马钱币、珠宝和手工艺品反映了这一点。爱沙尼亚南部大量的铁器表明大陆与南部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而爱沙尼亚西部和北部的岛屿则主要通过海路与邻国联系。到这一时期结束时,出现了三个明确界定的部落方言区——北爱沙尼亚、南爱沙尼亚和包括岛屿在内的西爱沙尼亚,每个方言区的居民都形成了自己对身份的理解。

中世纪早期

在最早的基辅罗斯编年史中,僧侣内斯托尔(Nestor)提到丘德斯人(Chudes)是埃斯特人或爱沙尼亚人。公元 1 世纪,爱沙尼亚开始出现政治和行政分区。出现了两个较大的分区:教区(kihelkond)和郡(maakond)。教区由几个村庄组成。几乎所有的教区都至少有一个要塞。当地的防御工作由最高官员——教区长老(parish elder)指挥。郡由多个教区组成,也由一名长老领导。

爱沙尼亚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公元1世纪塔西佗(Tacitus)所著的《Aestii》一书中。不过,在这一阶段,它可能指的是生活在立陶宛西部和今天加里宁格勒地区的波罗的海部落。在北欧传奇(13世纪)中,该词显然是指爱沙尼亚人。根据一种解释,托勒密王朝(Ptolemy)在公元2世纪中叶的《地理学 III》中提到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其他居民中的奥西利亚人(Osilians)。中世纪早期爱沙尼亚的领土范围有争议,但他们的宗教性质没有争议。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人(Scandinavians)称他们是风魔法专家(wind-magic),北方的拉普人(Lapps,当时称为芬兰人Finns)也是如此。卡西奥多鲁斯(Cassiodorus)在其6世纪的著作《V. Letters 1-2》中首次提到了爱沙尼亚这个名字。

萨克森·格拉马蒂亚图斯 (Saxo Grammaticus) 描述说,库罗尼亚人和爱沙尼亚人参加了布拉瓦拉之战(Battle of Bråvalla),站在瑞典人一边对抗丹麦人,丹麦人得到了利沃尼亚人和波美拉尼亚温德人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萨克森选侯国没有提到其他波罗的海部落(即莱特人和立陶宛人)参加了这场战斗。斯诺里·斯图卢松(Snorri Sturluson)在他的《英林加传奇》(Ynglinga saga)中讲述了瑞典国王英瓦尔(Ingvar,7世纪)的故事,他是厄斯滕(Östen)的儿子,也是一名伟大的战士,被迫在王国的海岸巡逻,与爱沙尼亚海盗作战。该传奇讲述了他入侵爱沙尼亚时,在与率领大军前来的爱沙尼亚人的战斗中阵亡的故事。战斗结束后,英格瓦国王被埋葬在爱沙尼亚的海边,瑞典人也返回了家乡。

据《海姆斯克林格拉传奇》(Heimskringla sagas)记载,967 年,挪威王后阿斯特丽德(Astrid)带着她的儿子、未来的挪威国王奥拉夫·特里格瓦松(Olaf Tryggvason)从家乡逃到诺夫哥罗德(Novgorod),在那里,她的哥哥西古尔德(Sigurd)在弗拉基米尔王子的宫廷中担任要职。在旅途中,"埃斯特兰"(Eistland/Oeselian)维京人[15] 袭击了这艘船,杀死了一些船员,并把其他人当作奴隶。六年后,当西古尔德·埃里克森(Sigurd Eirikson)代表 "瓦尔德马(Valdemar)"(弗拉基米尔)前往"埃斯特兰(Eistland)"收税时,他在一个未提及城市的市场上发现了奥拉夫,并为他的自由支付了报酬。

尼雅尔的传奇(Njál's saga)中描述了公元972年发生在萨雷马岛附近的一场奥塞利亚维京人和冰岛维京人之间的战斗。大约1008年,后来的挪威国王奥拉夫(Olaf the Holy)登陆萨雷马岛。奥西利亚人(Oesilians)措手不及,起初同意支付奥拉夫提出的要求,但在谈判期间集结了一支军队,袭击了挪威人。当时只有13岁的奥拉夫声称赢得了这场战斗。奥拉夫是中世纪多部传记(包括颂歌和传奇)的主题人物,有关他的冒险经历的许多史实都存在争议。

古东斯拉夫编年史(Old East Slavic chronicles)中提到的丘德人在早期通常被认为是罗斯西北部的波罗的海芬兰人(Baltic Finns),甚至是东北欧的所有非斯拉夫民族,但自11世纪以来主要被认为是爱沙尼亚人。据《初级编年史》(Primary Chronicle)记载,丘德人(Chudes)是9世纪罗斯国家的创建者之一。据内斯托尔·雅罗斯拉夫一世(Nestor Yaroslav I the Wise)记载,他于1030年入侵丘德人的国家,并奠定了尤里耶夫(Yuriev,爱沙尼亚塔尔图的俄语历史名称)的基础。

1030年左右,雅罗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罗维奇(Yaroslav the Wise)率领的基辅罗斯军队击败了爱沙尼亚人,并在现代的塔尔图(Tartu)建立了要塞。这个据点可能一直持续到爱沙尼亚部落索索人(Sosols,约1061年)摧毁了该据点。根据《诺夫哥罗德编年史》(Novgorod Chronicle),来自诺夫哥罗德(Novgorod)的瓦良格·乌尔夫(Varyag Ulf)在铁门战役(battle at Iron Gate)中被击溃,铁门通常位于俄罗斯帝国北部,但根据一种假设,铁门战役发生在1032年靠近塔林湾(Tallinn Bay)的海面上。

11世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人经常在波罗的海东岸与维京人作战。随着基督教的兴起,斯堪的纳维亚和德意志的中央集权最终导致了波罗的海十字军东征(Baltic crusades)。东波罗的海世界被军事征服所改变:首先是利夫人、莱特人和爱沙尼亚人,然后是普鲁士人和芬兰人,他们经历了战败、洗礼、军事占领,有时还被日耳曼人、丹麦人和瑞典人所灭绝。

爱沙尼亚是波罗的海地区拥有11世纪和12世纪囤积币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爱沙尼亚发现的最早的钱币囤是8世纪的阿拉伯迪拉姆(Arabic Dirhams)。在爱沙尼亚发现的维京时代最大的钱币囤积地在迈德拉(Maidla)和科塞(Kose)。在目录中公布的1500枚钱币中,有1000枚是盎格鲁-撒克逊钱币(Anglo-Saxon)。

爱沙尼亚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文化区。爱沙尼亚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芬兰有着密切的海外联系,而爱沙尼亚南部内陆地区与巴尔茨和普斯科夫有着更多的联系。古爱沙尼亚的景观以众多的山丘为特色。在萨雷马海岸发现了史前或中世纪的港口遗址。爱沙尼亚也有许多维京时代的坟墓,包括个人和集体坟墓,里面有武器和珠宝,包括北欧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常见的类型。到13世纪,爱沙尼亚形成了以下主要郡:萨雷马(Osilia)、拉南马(Rotalia 或 Maritima)、哈朱马(Harria)、拉瓦拉(Revalia)、维鲁马(Vironia)、耶尔瓦马(Jervia)、萨卡拉(Saccala)和乌干地(Ugaunia)。瓦尔博拉要塞(Varbola Stronghold,拉丁语:Castrum Warbole)是当时爱沙尼亚哈留郡(Harju County,拉丁语:Harria)最大的环形堡垒和贸易中心之一。

十字军东征和天主教时期

1199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宣布发动十字军东征,以保卫利沃尼亚的基督徒。1206年,丹麦国王瓦尔德马二世入侵萨雷马(Saaremaa),但未成功,战火蔓延到了爱沙尼亚。到13世纪,爱沙尼亚由八个主要县组成,以及六个小的单一教区县。各县是独立的实体,在应对外国威胁时只进行松散的合作。曾征服过利沃尼亚人、拉特加利亚人和赛隆人的德意志利沃尼亚剑兄弟会于1208年开始对爱沙尼亚人发动进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双方都发动了多次袭击和反袭击。爱沙尼亚抵抗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萨卡拉县(Sakala County)的长老莱姆比图(Lembitu),但在1217年的圣马修日战役中,爱沙尼亚人遭受了重大失败,莱姆比图被杀。1219年,瓦尔德马二世(Valdemar II)在林达尼斯(Lindanise)登陆,在林达尼斯战役中击败了爱沙尼亚人,并开始征服北爱沙尼亚。1223年,一场大规模起义将日耳曼人和丹麦人赶出了除雷瓦尔(Reval)以外的整个爱沙尼亚,但十字军很快又恢复了攻势,1227年,萨雷马成为最后一个投降的县。

十字军东征后,现今南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领土被命名为马里亚纳大地(Terra Mariana),但后来被简单地称为利沃尼亚(Livonia)。北爱沙尼亚成为丹麦的爱沙尼亚公国,而其他地区则被利剑兄弟会和多尔帕特及厄塞尔·维克(爱沙尼亚语:Ösel Wiek)的亲王主教区瓜分。1236年,剑兄弟会在遭受重大失败后并入条顿骑士团,成为利沃尼亚骑士团。1343年,一场被称为 "圣乔治之夜起义 "的大规模起义爆发,波及整个爱沙尼亚北部和萨雷马地区。条顿骑士团于1345年完成了对叛乱的镇压,第二年,丹麦国王将其在爱沙尼亚的财产出售给了骑士团。叛乱的失败导致上层德意志少数民族的权力得到巩固。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低地德语一直是爱沙尼亚城市和乡村统治精英的语言。

雷瓦尔(塔林)是丹麦爱沙尼亚的首府,建于林达尼塞(Lindanise)遗址上,1248年采用了吕贝克法,获得了完整的城镇权利。雷瓦尔充当诺夫哥罗德与西汉萨城市之间的贸易中介,而多尔帕特则充当与普斯科夫之间的贸易中介。在此期间,许多工匠和商人行会纷纷成立。在石墙和汉萨成员资格的保护下,雷瓦尔和多尔帕特等繁荣城市多次反抗中世纪利沃尼亚的其他统治者。1410年条顿骑士团在格伦瓦尔德战役中战败后衰落,1435年9月1日利沃尼亚骑士团在斯温塔战役中战败,1435年12月4日签署了《利沃尼亚联盟协议》(Livonian Confederation Agreement)。

宗教改革后时期

宗教改革于1517年在中欧开始,尽管遭到了利沃尼亚教团的反对,但很快就向北传播到了利沃尼亚。1520年代,城镇率先接受了新教,到1530年代,大多数地主和农村人口都信奉了路德宗。教堂仪式现在用粤语进行,最初指的是低地德语,但从15世纪30年代开始,定期的宗教仪式已经用爱沙尼亚语进行。

1558年,俄罗斯莫斯科沙皇伊凡(Tsar Ivan)入侵利沃尼亚,引发了立窝尼亚战争。1560年,利沃尼亚骑士团被彻底击败。大部分利沃尼亚人接受了波兰人的统治,而雷瓦尔和北爱沙尼亚的贵族则宣誓效忠瑞典国王,厄塞尔·维克主教则将自己的土地卖给了丹麦国王。俄罗斯军队逐渐征服了立沃尼亚的大部分地区,但在15世纪70年代末,波兰立陶宛和瑞典军队开始了各自的攻势,这场血腥的战争最终在1583年以俄罗斯的失败而告终。战争的结果是,爱沙尼亚北部成为瑞典的爱沙尼亚公国,爱沙尼亚南部成为波兰的利沃尼亚公国,萨雷马仍处于丹麦的控制之下。

1600年,波兰、瑞典战争爆发,造成了进一步的破坏。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于1629年结束,瑞典获得了利沃尼亚,包括南爱沙尼亚和北拉脱维亚地区。1645年,丹麦的萨雷马被划归瑞典。战争使爱沙尼亚的人口减少了一半,从16世纪中期的约25万-27万人减少到16世纪30年代的11.5万-12万人。

虽然许多农民在瑞典统治时期仍处于农奴地位,但法律改革加强了农奴和自由佃农的土地使用权和继承权,因此这一时期在历史记忆中被称为 "美好的瑞典时代"。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f II Adolf)在雷瓦尔(Reval)和多尔帕特(Dorpat)建立了体育馆,后者于1632年升级为塔尔图大学。这两个城市还建立了印刷厂。1680年代,爱沙尼亚初等教育开始出现,这主要归功于本特·戈特弗里德·福赛里斯(Bengt Gottfried Forselius)的努力,他也对书面爱沙尼亚语进行了拼写改革。爱沙尼亚人口迅速增长,直到1695-1697年的大饥荒,7万-7.5万人死亡,约占人口的20%。

在1700-1721年的大北方战争中,俄国沙皇莫斯科)于1710年征服了整个爱沙尼亚。这场战争再次摧毁了爱沙尼亚的人口,1712年的人口估计只有15万至17万。俄国政府恢复了波罗的海日耳曼人的所有政治和土地所有权。当地农民的权利降到了最低点,因为农奴制在18世纪完全主导了农业关系。1816-1819年,农奴制被正式废除,但最初的实际效果甚微;农民权利的重大改善始于19世纪中期的改革。

民族觉醒时期

爱沙尼亚的民族觉醒始于19世纪50年代,几位主要人物开始在普通民众中宣传爱沙尼亚的民族身份。爱沙尼亚人广泛收购农场,由此产生的拥有土地的农民阶层迅速壮大,为这种新的 "爱沙尼亚特征 "的形成提供了经济基础。1857年,约翰·沃尔德马尔·扬森(Johann Voldemar Jannsen)开始出版第一份爱沙尼亚语日报,并开始普及将自己称为 "爱沙尼亚人"(eestlane)。校长卡尔·罗伯特·雅各布森(Carl Robert Jakobson)和牧师雅各布·赫特(Jakob Hurt)成为民族运动的领军人物,鼓励爱沙尼亚农民以自己的爱沙尼亚民族身份为荣。形成了第一批全国性运动,如建立爱沙尼亚语亚历山大学校的运动、爱沙尼亚文人协会和爱沙尼亚学生协会的成立,以及1869年在塔尔图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歌曲节。 语言改革促进了爱沙尼亚语的发展。1862年出版了民族史诗《Kalevipoeg》,1870年首次上演了爱沙尼亚戏剧。1878年,民族运动发生了重大分裂。赫特领导的温和派侧重于发展文化和爱沙尼亚教育,而雅克布森领导的激进派则开始要求增加政治和经济权利。

19世纪末,随着中央政府采取各种行政和文化措施将波罗的海各省与帝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俄罗斯化 "开始了。在大多数中学和大学中,俄语取代了德语和爱沙尼亚语,许多使用当地语言的社会和文化活动受到了压制。19世纪90年代末,随着雅安·托尼松(Jaan Tõnisson)和康斯坦丁·佩茨(Konstantin Päts)等知名人士的崛起,民族主义出现了新的高潮。20世纪初,爱沙尼亚人开始从德国人手中接管城镇地方政府的控制权。

1905年革命期间,第一个合法的爱沙尼亚正义党成立。爱沙尼亚国民议会召开,要求将爱沙尼亚各地区统一为单一的自治领土,并结束俄罗斯化。骚乱中既有和平的政治示威,也有暴力骚乱,塔林商业区和爱沙尼亚农村一些富有地主的庄园遭到抢劫。沙皇政府对此进行了残酷镇压,约500人被处决,数百人被监禁或驱逐到西伯利亚地区

第一次独立时期

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扩大了爱沙尼亚的行政区域,将利沃尼亚的爱沙尼亚语地区包括在内,并给予自治权,从而成立了日瓦尔省议会。然而,省议会成立了救国委员会,在俄国撤退和德国到达之间的短暂间歇期间,该委员会于1918年2月24日宣布独立,并成立了爱沙尼亚临时政府。德国随即占领了爱沙尼亚,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德国人被迫于1918年11月19日将权力交还给临时政府。

1918年11月28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入侵,爱沙尼亚独立战争爆发。红军逼近塔林30千米,但1919年1月,爱沙尼亚军队在约翰·莱多纳(Johan Laidoner)的率领下发起反攻,在几个月内将布尔什维克军队赶出了爱沙尼亚。苏联红军再次进攻失败,爱沙尼亚军队在春季与白俄罗斯军队合作,向俄罗斯帝国拉脱维亚挺进。1919年6月,爱沙尼亚击败了企图统治拉脱维亚的德国陆军,恢复了卡利斯·乌尔马尼斯(Kārlis Ulmanis)政府的权力。白俄军队崩溃后,红军于1919年底对纳尔瓦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但未能取得突破1920年2月2日,爱沙尼亚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签署了《塔尔图和约》,苏维埃俄国承诺永久放弃对爱沙尼亚的一切主权要求。

1919年4月,爱沙尼亚制宪会议选举产生。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项大刀阔斧的土地改革,征用了大量地产,并通过了一部高度自由的新宪法,将爱沙尼亚确立为议会民主制国家。1924 年,苏联组织了一次共产主义政变企图,但很快就失败了。 大萧条给爱沙尼亚的政治体制带来了沉重的压力,1933年,右派瓦普斯运动率先进行宪法改革,建立了强有力的总统制。 1934年3月12日,代理国家元首康斯坦丁·佩茨(Konstantin Päts)以瓦普斯运动策划政变为借口,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佩茨与约翰·莱多纳(Johan Laidoner)将军和卡雷尔·埃恩帕卢(Kaarel Eenpalu)一起,在 "沉默时代 "建立了独裁政权,当时议会没有重新召开,新成立的爱国联盟成为唯一合法的政治运动。支持政府的候选人和反对党候选人都可以参加选举,但只能作为独立候选人参加。与战时欧洲的其他专制政权相比,佩茨政权相对温和,从未对政治反对派使用过暴力。

爱沙尼亚于1921年加入国际联盟。爱沙尼亚曾试图与芬兰波兰拉脱维亚结成更大规模的联盟,但都以失败告终,爱沙尼亚仅在1923年与拉脱维亚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后来又在1934年签署了《波罗的海协约》。 20世纪30年代,爱沙尼亚还与芬兰进行了秘密军事合作。 1932年,爱沙尼亚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爱沙尼亚宣布中立,但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证明是徒劳的。

第一个独立时期(1920·1940年)是经济增长时期。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民主体制得以建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康斯坦丁·佩茨总统禁止香港工会联合会活动,限制公民权利,一场政治危机将爱沙尼亚推向了专制主义的边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一周,1939年8月23日,纳粹德国斯大林主义苏联签署了《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在该协议的秘密议定书中,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被苏联和德国划分为“势力范围”,爱沙尼亚被分配到苏联的“势力范围内”。1939年9月24日,苏联要求爱沙尼亚签署一项“互助”条约,允许苏联在该国建立军事基地。爱沙尼亚政府认为它别无选择,只能遵守,1939年9月28日签署了《苏联-爱沙尼亚互助条约》。1940年6月14日,苏联对爱沙尼亚实施了全面的海空封锁。同一天,卡列娃客机被苏联空军击落。6月16日,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工农红军完全自由进入爱沙尼亚,并成立亲苏联政府。爱沙尼亚政府感到抵抗无望,于是照办了,第二天,整个国家都被占领了。1940年8月6日,爱沙尼亚被苏联吞并,成为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苏联在被占领的爱沙尼亚建立了一个镇压性的战时政权。该国许多高级文武官员、知识分子和实业家被捕。1941年6月14日,苏联的镇压达到高潮,约11000人被大规模驱逐到俄罗斯帝国。1941年6月22日,当巴巴罗萨行动(由爱沙尼亚游击队士兵“森林兄弟”陪同)以“夏季战争”(爱沙尼亚语:Suvesõda)的形式开始对抗苏联时,大约34000名爱沙尼亚年轻人被强制征召加入红军,其中只有不到30%的人在战争中幸存下来。苏联的破坏营开始了焦土政策。无法撤离的政治犯被NKVD处决。许多爱沙尼亚人进入森林,开始了反苏游击战。7月,德国国防军抵达爱沙尼亚南部。苏联于8月底撤离了塔林,损失惨重,德国联邦国防军于10月完成了对爱沙尼亚群岛的占领。

起初,许多爱沙尼亚人希望德国能帮助恢复爱沙尼亚的独立,但很快就证明这是徒劳的。只建立了一个傀儡合作主义政府,被占领的爱沙尼亚被并入奥斯特兰帝国,其经济完全受制于德国的军事需求。1941年,大约一千名未能离开的爱沙尼亚犹太人几乎全部被杀害。建立了许多强迫劳改营,成千上万的爱沙尼亚人、外国犹太人、恩斯特·罗姆人和苏联战俘在这里丧生。德国占领当局开始招募士兵加入小型志愿部队,但由于这些努力收效甚微,军事局势恶化,1943年开始强制征兵,最终组建了爱沙尼亚武装亲卫队师。成千上万不想在德国联邦国防军中作战的爱沙尼亚人秘密逃到芬兰,许多人自愿与芬兰人一起对抗苏联。

1944年初,红军再次抵达爱沙尼亚边境,但在纳尔瓦附近的激战中,红军向爱沙尼亚的推进被德军(包括许多爱沙尼亚部队)阻止了六个月。3月,苏联空军塔林和爱沙尼亚其他城镇进行了猛烈的轰炸。7月,苏联从南部发动了一场重大攻势,迫使德国人在9月放弃爱沙尼亚大陆,在11月放弃爱沙尼亚群岛。当德国军队从塔林撤退时,战前最后一任总理尤里·乌洛茨任命了一个由奥托·蒂夫领导的政府,试图恢复爱沙尼亚的独立,但没有成功。成千上万的人,包括大多数爱沙尼亚瑞典人,为了躲避苏联的新占领而向西逃亡。

爱沙尼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死亡、驱逐和疏散而失去了约25%的人口。爱沙尼亚也遭受了一些不可撤销的领土损失,因为苏联将占爱沙尼亚战前领土约5%的边境地区从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移交给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苏联第二次占领

数千名反对苏联第二次占领的爱沙尼亚人加入了被称为“森林兄弟”的游击运动。武装抵抗在战后的头几年是最激烈的,但苏联当局通过消耗逐渐削弱了抵抗,抵抗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苏联推行了集体化政策,但由于农民仍然反对,一场恐怖运动爆发了。1949年3月,约20000名爱沙尼亚人被驱逐到西伯利亚地区。不久之后,集体化就完全完成了。

苏联统治下的俄罗斯帝国主导的占领当局开始俄罗斯化,数十万俄罗斯人和其他“苏联人”被诱导在被占领的爱沙尼亚定居,这一过程最终威胁到将土著爱沙尼亚人变成自己祖国的少数民族。1945年,爱沙尼亚人占人口的97%,但到1989年,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已降至62%。占领当局进行了种族清洗、大规模驱逐土著居民和俄罗斯定居者的大规模殖民化运动,导致爱沙尼亚失去了3%的土著人口。到1949年3月,有6万人从爱沙尼亚被驱逐出境,5万人从拉脱维亚被驱逐到西伯利亚的古拉格集中营,那里的死亡率为30%。占领政权成立了爱沙尼亚共产党,俄罗斯人在该党党员中占多数。在经济上,重工业被强烈优先考虑,但这并没有改善当地人口的福祉,并通过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环境破坏。苏联占领下的生活水平不断落后于附近独立的芬兰。该国高度军事化,封闭的军事区覆盖了2%的领土。岛屿和大部分沿海地区变成了边境禁区,需要特别许可才能进入。爱沙尼亚一直处于封闭状态,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半叶,爱沙尼亚人逐渐开始在该国北部秘密观看芬兰电视节目,从而更好地了解铁幕后的生活方式。大多数西方国家认为苏联吞并爱沙尼亚是非法的。通过流亡政府和西方政府继续承认的爱沙尼亚外交代表,爱沙尼亚国家的法律连续性得以保持。

恢复独立(1987年-至今)

1987年,苏联中央政府推行改革,使爱沙尼亚的公开政治活动再次成为可能,这引发了后来被称为“歌唱革命”的独立恢复进程。环保Fosforiidisõda(“磷战争”)运动成为第一场反对中央政府的大型抗议运动。1988年,出现了新的政治运动,如爱沙尼亚人民阵线,它在独立运动中代表温和派,以及更激进的爱沙尼亚民族独立党,它是苏联第一个非共产主义香港工会联合会,要求全面恢复独立。1988年2月24日,在爱沙尼亚第一个共和国周年纪念日,3000名爱沙尼亚人举行了示威游行。1988年11月16日,在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次无操纵的多候选人选举之后,苏联控制的爱沙尼亚议会发表了《主权宣言》,主张爱沙尼亚法律的首要地位。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苏联的许多其他行政部门(或“共和国”)效仿爱沙尼亚,发表了类似的声明。1989年,在《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签订一周年之际,参加 "波罗的海链"的数百万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要求独立。1990年2月举行了爱沙尼亚国会选举。1991年3月举行了公民投票,78.4%的选民支持完全独立。1990年3月,爱沙尼亚共产党宣布脱离中央党独立,5月,ESSR正式更名为爱沙尼亚共和国。1991年8月莫斯科政变失败时,苏联军队进入爱沙尼亚并封锁了最重要战略机构的建筑。尽管如此,爱沙尼亚于8月20日宣布独立,俄罗斯帝国于8月24日承认该独立。

1990年9月2日,美国与爱沙尼亚恢复外交关系;1991年9月6日,苏联当局承认爱沙尼亚独立,9月17日,爱沙尼亚加入联合国。俄罗斯军队的最后一支部队于1994年离开爱沙尼亚。1992年6月28日举行的公民投票通过了爱沙尼亚共和国宪法,根据宪法,爱沙尼亚是一个主权独立的民主共和国,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元首是总统。1992年为了转向市场经济,启动了激进的经济改革,包括私有化和货币改革。恢复独立后,加入欧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爱沙尼亚的目标。1993年,爱沙尼亚成为欧洲委员会正式成员,1995年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生效。1994年9月28日,“爱沙尼亚号”在从爱沙尼亚塔林开往斯德哥尔摩的途中穿越波罗的海时沉没。这场灾难夺走了852人的生命(其中501人是瑞典人),是20世纪最严重的海上灾难之一。1997年,爱沙尼亚受邀参加1998年4月开始的与欧盟的谈判。爱沙尼亚自1999年11月13日起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自1991年重新获得独立以来,爱沙尼亚的外交政策一直与其他西方民主国家保持一致,并于2004年加入了欧盟和北约。自2010年12月9日起,经合组织成立。政府的欧盟政策支持更强有力的经济一体化。2007年12月21日,爱沙尼亚与其他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一起加入所谓的申根区。这一举措被视为增加该地区吸引力和经济一体化的一个因素。自2008年经济危机开始以来,加入欧洲单一货币一直被视为一项重大经济政策目标,旨在保证国家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自2011年1月1日起,欧元成为爱沙尼亚的货币。爱沙尼亚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爱沙尼亚地处欧洲东北部,位于波罗的海东海岸,东与俄罗斯接壤,南与拉脱维亚相邻,北面为芬兰湾,隔海与芬兰、瑞典相望。爱沙尼亚包括大约1500个岛屿和小岛,总面积45339平方千米。边界线长1445千米。位于北纬57.77°-59.47°,东经22.5°-28.19°之间,海岸线长3794千米,有岛屿2355个。首都塔林位于东二时区,全国使用UTC+2时区,在每年3月末到10月末实行夏令时UCT+3。

气候

爱沙尼亚处于亚欧大陆的边缘、中高纬度的温带,所以同时受到大陆性和波罗的海带来的海洋性双重影响。爱沙尼亚终年湿润,降水量是蒸发量的两倍,所以偏潮湿。爱沙尼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50-700毫米,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3300-3600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766小时。爱沙尼亚年均气温为7摄氏度°C。爱沙尼亚有五个季节。第五季是春季、秋季或冬季的洪水季节,在低洼地区,人们每天都要乘船出行,甚至在公路上也是如此。

根据柯本气候分类,爱沙尼亚西部属于Cfb区(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而东部则属于Dfb区(大陆性湿润气候,冬季严寒)。当地的气候差异主要是由于邻近的波罗的海造成的。爱沙尼亚夏季温度适中(7月平均气温为16-17°C),冬季温度适中(2月平均气温为-2.5-7°C)。爱沙尼亚盛行风为西南风、南风和西风。春季和初夏多为北风。沿海地区的平均风速为5-7米/秒,内陆地区为3-5米/秒。

地质

爱沙尼亚是东欧火山口的一部分,大陆地壳平均厚度在40至64千米之间。地壳在古元古代晚期的斯韦科芬造山运动期间固结,距今约二十亿年。结晶基底和上覆岩石之间的接触面逐渐向南倾斜。 爱沙尼亚北部海岸晚元古代和早中古生代沉积岩厚100至200米,里加湾和东南部可达500至800米厚。波罗的海向斜莫斯科向斜是俄罗斯帝国地台内深埋的结构,沉积物有三到五千米。它们通过拉脱维亚马鞍相连,该马鞍较浅,沉积物有两千米。前寒武纪岩石在爱沙尼亚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出现,但存在于地下。

在古生代(5.39-2.51亿年前)除了油母页岩磷矿条带矿的人工发掘外,古生代岩石的出现仅在少数河谷、波罗的海沿岸悬崖以及沃茨耶夫湖和佩普西湖沿岸发现。奥陶纪志留纪期间,爱沙尼亚以浅海环境为主,沉积了富含有机质的黑色碳酸根页岩,随后形成了油页岩。 礁石石灰岩和背礁白云石为碳质页岩提供了物质。 志留纪沉积发生在海平面下降期间,导致沉积物沉积中断。早泥盆世,沉积作用仍在继续。 老红砂岩在中泥盆世沉积在近岸海洋环境中,由沙子和淤泥形成,在加里东造山运动期间脱落到芬诺斯坎迪亚大陆平原上。 一些碳酸盐岩覆盖了东南部的泥盆纪。经过泥盆纪,包括爱沙尼亚在内的波罗的海大陆从南极洲漂移到赤道以北,并受到与冰川有关的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区域构造应力较弱导致岩石变形,导致岩石中出现一些背斜褶皱和流体运移,从而产生交代白云岩灰岩、锌矿化和pbs矿床。 希乌马(Hiiumaa)岛上的陨石坑是由4.55亿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形成的,爱沙尼亚还有另外三个小型陨石坑,直径不到110米。

中生代和新生代(2.51亿年前至今)的大部分地区在爱沙尼亚的证据不足。然而,第四纪最后250万年留下了大量的沉积物和地貌。爱沙尼亚西部平原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第四纪沉积物。波罗的海芬兰湾基岩具有相对较深的侵蚀特征,在更新世期间被冰川加深。在冰川作用之前和之间,形成了一个深山谷网络,高达海平面以下145米,连接波罗的海和芬兰湾。然而,最近的沉积掩盖了古老的山谷,这些山谷并不是当今地形的主要组成部分。

爱沙尼亚北部的冰川碎屑厚度不到五米,该国石灰岩白云石覆盖的部分地区有岩溶过程,几乎没有冰川作用的残余。干尼亚高地(Haanja Heights)和奥特帕高地(Otepaa Heights)有高达100米的冰川沉积物,南部阿布贾(Abja)山谷的冰川沉积物高达207米。

冰碛通常长达数十千米,高度超过50米,例如拉恩萨雷马(Laane Saaremaa)终端冰。冰川退缩始于大约13000年前,结束于大约11000年前。然而,该地区的冰堰塞湖和均衡反弹在数千年的地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波罗的海冰湖被约尔迪亚海、安西卢斯湖和利托里纳海所取代,随后是利姆尼亚海。爱沙尼亚的土地在2450年的时间里上升了65米,在过去的10000年里又上升了50米。冰川作用导致了河谷的形成,南部河流20%至40%的下切发生在冰川作用后的短时间内。爱沙尼亚有1500个湖泊和20000个泥炭沼泽,尽管在全新世开始时湖泊数量是其三倍。

地形地貌

爱沙尼亚位于北欧平原上,它的地形通常在沿海地区平坦,在该国东南部内陆地区是丘陵。爱沙尼亚西北部的平均海拔为49米,但东南部的海拔上升到98米。最高海拔为318米,是东南部一座名为大蛋山(Suur Munamägi)的小山。爱沙尼亚位于东欧平台的西北部。 从结构上看,它的大部分位于芬诺斯坎迪亚地盾(Fennoscandian 地盾)南坡的边界内,只有其西南端和南部部分分别形成了波罗的海西尼斜面(Baltic Syneclise)和瓦尔米耶拉·洛克诺( Valmiera-Lokno)的隆起部分。作为广阔的东欧平原的一部分,爱沙尼亚是一个总体平坦的国家,高地和高原地区与低地、洼地和大山谷地区交替出现。 平均平均海拔约为50米,地貌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米,很少有50米或以上。 爱沙尼亚约40%的领土绝对高度为50至100米,只有十分之一的领土海拔超过100米。

该国北部由广阔的石灰岩高原组成,其北缘形成陡峭的悬崖;在爱沙尼亚西部,绝对高度很少超过20米,大片地区完全平坦。是西爱沙尼亚和西爱沙尼亚群岛组成的低地地区。与爱沙尼亚其他地方相比,南爱沙尼亚的地形更加多样化,海拔差异也更大。 该地区有四个地形高点, 它们被瓦尔加 (Valga) 和哈格拉 (Hargla) 洼地以及沃鲁 (Võru) 山谷相互分隔。 爱沙尼亚南部中等高度地形(乌干迪高原,Ugandi 高原)被爱沙尼亚西南部平原占据。冰川堆积地貌在爱沙尼亚广泛分布,冲积和湖沼形成单独的田地,或散布在丘陵地形中。就成因而言,冰川砾石和沙质平原大部分为冰川三角洲或冲积三角洲。

水文水利

水文

爱沙尼亚可分为四个天然河流流域区: 纳尔瓦佩普斯、芬兰湾里加湾和岛屿。大陆上的大部分河流都发源于潘迪维尔高地广阔的喀斯特地区的斜坡上。

河流

爱沙尼亚有7000条河流、小溪和运河。因此,河流系统非常密集,但大多数河流的特点是长度短、流域面积小、流速低。多达90%的河流长度不超过10千米,只有1%的河流长度超过50千米。只有10条河流的长度超过100千米。最长的河流是万杜河(162千米),其次是派尔努河(144千米),然后是波尔萨马河、佩贾河、卡萨里河、凯伊拉河和耶加拉河。纳尔瓦河是排水量最大的河流。由于北爱沙尼亚和岛屿的溶洞,一些河流部分流向地下。据估计,从拉脱维亚和俄罗斯联邦流入爱沙尼亚的总量约为9600万立方米/年。因此,RSWR的总量估计为11808百万立方米/年。估计每年有9600万立方米从爱沙尼亚流入拉脱维亚和俄罗斯联邦。

纳尔瓦河(Narva)

纳尔瓦河(Narva),也称为纳罗瓦河,长77千米,是爱沙尼亚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爱沙尼亚东部的佩普斯湖,向东北流经纳尔瓦市进入芬兰湾。在遥远的南部,有一块类似长度的土地,连同它和一个更长的中间湖——佩普斯湖,共同构成了爱沙尼亚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的国际边界。在纳尔瓦市的东南部和面向俄罗斯伊万哥罗德市的其余部分之间,这条河与波罗的海的克林特河一起流淌,形成了纳尔瓦瀑布,历史上是欧洲最高的瀑布。在到达瀑布之前,河水被克莱因霍尔姆岛分成两条支流,瀑布由两条支流组成。

佩尔努河

佩尔努河(:Pärnu),是爱沙尼亚尼罗河,在爱沙尼亚西部。佩尔努河流入佩尔努湾,是里加湾的一个海湾。佩尔努河全长144千米,流域面积6920平方千米,平均流量为每秒64.4平方米,是该国仅有的十条超过100千米的河流之一。佩尔努河捕捞面积为6920平方千米,约占爱沙尼亚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也是爱沙尼亚河流中仅有的15个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捕捞面积之一。其源头位于爱沙尼亚东北部的喀斯特高地,其主要支流从萨卡拉高地汇入河流。

湖泊

全国有1400多个天然湖泊和人工湖,占全国面积的6%。位于与俄罗斯帝国联邦交界处的佩普斯湖和位于该国南部的沃茨雅尔湖是欧洲最大的湖泊之一,也是国家监测湖泊,此外还有诺希帕卢黑湖、诺希帕卢白湖、普哈雅尔湖、罗格大湖、乌尔雅斯特湖、维特纳长湖、阿希雅尔湖和穆鲁图苏乌尔拉赫特湖。该国最大的湖泊是佩普斯湖(Peipus),湖面面积约为3550平方千米,与俄罗斯共享。沃茨湖(爱沙尼亚语:Võrts)位于爱沙尼亚中南部。爱沙尼亚东南部和南部有较多湖泊,面积为100平方千米,约有30个湖泊。 相比之下,在爱沙尼亚西部和中部,有大片地区完全没有湖泊。

佩普斯湖

佩普斯湖(Peipus),约3555平方千米,是欧洲最大的国际湖泊,也是欧洲第五大湖泊,位于波罗的海流域。三个国家共享其流域——俄罗斯帝国联邦占流域面积的59%、爱沙尼亚34%和拉脱维亚7%。约有240个河流入佩普斯湖。佩普斯湖通过狭窄的特奥普洛耶湖(Tyoploye)与南部延伸的普斯科夫湖(Pskov)相连。湖底深度约为15米,由灰色泥浆组成;只有在南方才是沙质的。这该湖一年中有六个月结冰,形成了纳尔瓦河的源头。佩普斯湖上共有30个岛屿,还有40个岛屿位于韦利卡亚河(Velikaya)三角洲。其中大多数仅高出水位1-2米,经常遭受洪水。

沃茨湖

沃茨湖(爱沙尼亚语:Võrts),位于爱沙尼亚中南部,面积约280平方千米。沃茨湖是埃马河200千米处河道的一部分,埃马河从南部进入该湖,并向北和向东排入爱沙尼亚-俄罗斯帝国边境的佩普斯湖。沃茨湖是可通航的,埃马河的下航道也是可通航的。湖泊和河流共同将爱沙尼亚东南部丘陵的哈恩贾地区与共和国的平坦残余区分隔开来。该湖及其沼泽般的水平盆地让人想起了一个更大的、由冰筑坝的史前湖泊,其最初的排水口是向西的。1961年,在湖面上成立了一个动植物研究所。

水利

纳尔瓦水库

纳尔瓦水库(爱沙尼亚语:Narva veehoidla)是纳尔瓦河畔的一座水库,由俄罗斯和爱沙尼亚共享。该水库建于1955年至1956年,苏联时期。它为纳尔瓦水电站(装机容量125兆瓦,位于俄罗斯帝国一侧,由TGC-1电力公司所有)供水,并为爱沙尼亚纳尔瓦发电厂提供冷却水。在25米的正常源头水位下,其表面积为191平方千米,其中40平方千米属于爱沙尼亚。其流域面积为55848平方千米。总体水交换率很高(每年约30次),有些地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截至2007年生态状况估计为良好。

自然资源

爱沙尼亚的主要资源有森林、油母页岩、石灰石、泥煤等。

土地资源

全国农业用地103.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2.8%。其中可耕地69.0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人均耕地0.51公顷,但其中约12.51万公顷未耕种。

矿产资源

爱沙尼亚的矿产资源相当丰富,这里有欧洲最大的磷酸盐岩矿床,总计约118亿吨。爱沙尼亚磷酸盐岩,即所谓的奥博勒斯磷酸盐岩,是石英砂岩中腕足动物(10-90%,平均35%)的贝壳和碎屑的近岸堆积。最大的拉克韦尔矿床(面积达14048.6公顷)约占全球 五氧化二磷 总供应量的1-2%。境内主要矿产有油页岩、泥煤、磷矿石灰岩等。油页岩是爱沙尼亚电力的主要燃料。东北地区油页岩储量丰富,总储量约为48亿吨,其中有工业开采价值的资源储量约为13亿吨。按照每年2000万吨的开采量,可供利用50-60年。泥煤储量约为20亿吨,磷矿储量约29亿吨。在锡拉迈开采铀矿、页岩和褐铁矿尾矿中发现了大量稀土氧化物。该国每年出口约3000吨稀土,约占世界产量的2%。库克石油页岩(kukersite oil shale)是爱沙尼亚目前最重要的矿产资源。爱沙尼亚有大量泥炭资源,泥炭地占地10091平方千米,占爱沙尼亚领土的22.3%。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矿藏面积为539000公顷,泥炭资源量为2.37Gt。爱沙尼亚测量到的泥炭层最大厚度为16.7米。爱沙尼亚有900多个砾石和砂矿床。

森林资源

森林面积24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4%,森林蓄积量4.66亿立方米,人均木材拥有量达362立方米,排名欧洲第五位。爱沙尼亚主要属于针叶林带或混交林带的北部地区。在所有林地中,51%的林地以落叶树种为主,49%的林地以针叶树种为主。根据E. Lõhmus的分类,爱沙尼亚主要有十种森林类型。最重要的类型包括沙质土壤上的干燥松林、温带云杉林、硬木-云杉混交林、过渡沼泽林、干燥石楠松林、沼泽松林、沼泽桦树林、沼泽黑赤杨林、河岸林和阿尔瓦森林。爱沙尼亚的树种中记录了87种本地树种和500多种引进的树种和灌木。森林中的主要树种是:松树(41%)、桦树(28%)、云杉(23%)、斑点木(4%)、杨属(2%)、黑桤木(1%)和阔叶树,包括橡树、小叶白蜡树椴树和榆树(1%)。爱沙尼亚的林地面积为230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一半(2018年为51.4%)。

水资源

爱沙尼亚的水资源总体上足以满足人类需求和生态系统要求,但分布不均。特别是在大部分工业活动所在的北爱沙尼亚,地表水资源相当有限。年平均降水量为650-750毫米、蒸发量为470-480毫米,河流径流量为270-290毫米,占降水量的 35-40%。占降水量的 35-40%。爱沙尼亚河流的总径流量平均每年为11.7立方千米,仅为降水量的5.5%和4.2%。在非常干旱(95%的概率)和极端干旱(99%的概率)的年份,只有5.5和4.2立方千米。

爱沙尼亚地下水资源丰富。国内可再生地下水资源估计为每年40亿立方米。主要补给区在潘迪韦雷高地,石灰岩地区和沙/砾石山脊在当地很重要。一般来说,爱沙尼亚南部使用泥盆纪含水层的地下水,而爱沙尼亚西部和中部则零星使用志留系-奥陶系地层的水。地下水一部分流向大海,一部分返回地表水系统。后一部分已计入径流(重叠),估计为3000百万立方米/年,这使可再生水资源总量达到12808百万立方米。爱沙尼亚全国范围内水资源分配制度示例比例为: 农业2%、家庭3%、工业5%、能源生产(不包括水力发电)90%。

生物多样性

植物和菌类

植物地理学角度看,爱沙尼亚位于北方王国环北极地区的中欧和东欧省份之间。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称,爱沙尼亚领土属于萨尔马特混交林生态区。爱沙尼亚拥有丰富的植物群,约有6000种(3461种已鉴定)真菌、3000种(2500种已鉴定)藻类蓝藻、850种(786种已鉴定)地衣和600种(507种已鉴定)苔藓植物。森林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已确定的本地树种和灌木树种有87种,引进树种和灌木树种超过500种,最常见的树种是松树(41%)、桦树(28%)和云杉(23%)。还有匍匐、洋草、蟹爪兰(Schlumbergera truncata (Haw.) Moran)、欧洲栗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 L.)、普通红豆杉、树木石楠、口红花芒毛苣苔属 pulcher (Blume) G.Don)、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堆心菊堆心菊属 autumnale Linn)、鹅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 Hay)、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美国稠李(Prunus virginiana)、巨芋、叙利亚马利筋(Asclepias curassavica L.)和圆叶薄荷薄荷属 rotundifolia(LINN)Huds)等。

动物

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各异,海域和内陆水域众多,爱沙尼亚是同纬度地区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爱沙尼亚仍然可以找到许多在大多数其他欧洲国家灭绝的物种。截至2023年3月,记录的物种包括64种哺乳动物、11种两栖动物和5种爬行纲。爱沙尼亚境内的大型哺乳动物包括灰狼、猞猁棕熊赤狐、獾、野猪、驼鹿东方狍、海狸、水獭亚科灰海豹环斑海豹。极度濒危的欧洲水貂已被成功地重新引入希乌马岛,珍稀的俄罗斯飞鼠也出现在爱沙尼亚东部。在21世纪初,在爱沙尼亚西部发现了一个孤立的欧洲豺狼(European jackals)种群,比它们早期已知的范围更北。豺的数量在爱沙尼亚沿海地区迅速增长,在马萨卢国家公园(Matsalu National Park)也能发现豺的踪迹。引进的哺乳动物包括梅花鹿、秋鹿、北美浣熊犬、麝鼠美洲𩽾𩾌水貂。在爱沙尼亚发现了300多种鸟类,包括白尾鹰、小斑头鹰、金雕、西部秧鸡黑鹳白鹳、多种嗤怪子、鹅等。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占爱沙尼亚陆地面积的9.4%,连同领海占总面积的23%。爱沙尼亚总共有3883个受保护的自然物体,包括6个国家公园、231个自然保护区和154个景观保护区。

拉赫马国家公园

拉赫马国家公园(Lahemaa National Park)位于爱沙尼亚北部海岸,芬兰湾沿岸,库萨卢市的哈尔朱县以及莱纳·维鲁县的哈尔贾拉和卡德里纳县。面积74784公顷,其中陆地47910公顷,海洋26874公顷。成立于1971年,是欧洲最重要的保护区森林之一。在拉赫马发现了44种受保护的植物。多年来,共记录了307种苔藓植物和398种地衣,其中受保护物种分别为12种和21种。最突出的物种是复苏银扇草(Lunaria rediviva),紫斑掌裂兰(Dactylorhiza fuchsii),海滨山豆(香豌豆属 maritimus (L.) Bigelow)和苔藓玫瑰(Rosa rugosa Thunb.)。当地最稀有的植物之一是山莴苣莴苣属 sibirica)。

拉赫马国家公园记录了222种鸟类,使该地区成为著名的鸟类保护区。园区内有八个哺乳动物群落,近50种动物。就无脊椎动物而言,拉赫马是爱沙尼亚一种非常稀有的物种——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栖息地。在小型哺乳动物中,拉赫马有鼩鼱(Sorex 园蛛属)、松鼠和北方桦鼠(Hyriopsis cumingii)的记录,大型哺乳动物包括雪兔欧洲松貂(Martes martes)、狐属、狼、马鹿(Cervus elaphus )和驼鹿。在外来物种中,麝鼠(Ondatra zibethicus)和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抵达该地区。在拉赫马水体上空飞行的蝙蝠中,可以找到池塘蝙蝠、道本顿蝙蝠和布氏鼠耳蝠。在哺乳动物中,拉赫马湾沿海水域的唯一永久居民是环斑海豹(Pusa hispida)。

阿鲁塔古斯国家公园

阿鲁塔古斯国家公园(Alutaguse National park)成立2018年,占地44331公顷,包括11个独立的保护区以及纳尔瓦河低流有限保护区。该公园的成立是为了保护并允许人们进入广阔的沼泽、森林和沿海景观以及爱沙尼亚东北部特有的文化遗产。该公园中的阿古萨鲁沼泽和穆拉卡沼泽是具有国际重要性的拉姆萨尔公约框架的一部分。阿鲁塔古斯国家公园覆盖了阿鲁塔古斯低地的主要部分。 该地区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一直是稀疏的定居点和高比例的自然景观。 公园54%的面积为广阔的沼泽区,42%的面积为森林景观。 卡梅 (Kame) 和埃斯克 (Esker) 田野以及沙丘地区为平坦的环境创造了多样性。阿鲁塔古斯国家公园的自然景观是爱沙尼亚许多稀有物种的家园,例如飞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柳雷鸟(Lagopus lagopus)和黑鹳(Ciconia nigra)、乌林鸮(Strix nebulosa)和游隼(Falco peregrinus)。 几种哺乳动物,例如欧亚狼(Canis lupus lupus)、棕熊猞猁(Lynx lynx)通过阿鲁塔古斯迁徙路线在爱沙尼亚和俄罗斯之间迁徙。

自然灾害

爱沙尼亚极少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但冬季较为寒冷,偶有暴风雪,给出行带来不便。还包括洪水、火山爆发、龙卷风海啸、 野火、干旱、冰雹、热浪飓风、饥荒、 湖沼喷发、泥石流太阳耀斑等灾害。

2005年1月9日,古德伦风暴袭击了爱沙尼亚。在爱沙尼亚,风暴造成了有记录以来最高的风暴潮。就风暴风和洪水造成的财产损失而言,这是爱沙尼亚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爱沙尼亚的最大海岸线退缩达到约1千米,淹没了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

行政区划

政区

爱沙尼亚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实行单级地方政府制度。地方事务由地方政府自主管理。自 2017 年行政改革以来,共有 79 个地方政府,包括 15 个城镇和 64 个农村市镇。所有市镇都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是国家行政次级单位 Maakond(郡)的一部分。大小城镇254个,首都为塔林(Tallinn),各地方政府名称、面积及人口数量见下表:

爱沙尼亚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2021年)

主要城市

塔林(Tallinn)

首都塔林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面积158.3平方千米。地处爱沙尼亚西部,濒临波罗的海,始建于1248年丹麦统治时期。1918年成为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老城历史悠久,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塔林老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欧盟授予塔林为“欧盟文化之都”城市。主要高校有塔林理工大学、塔林大学、爱沙尼亚音乐与上海戏剧学院爱沙尼亚商学院爱沙尼亚艺术学院

塔林的主要产业有加工工业、建筑、能源、运输、通信、金融、批发零售等。塔林的GDP约占全国一半以上,全国有近一半的公司设在塔林。依托塔林理工大学的科研人 员优势,该市的信息技术产业闻名欧洲。著名的“Skype”网络通话软件即源自爱沙尼 亚。大量外资高科技企业落户塔林及周边地区,使爱沙尼亚成为欧洲电讯基础设施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首都塔林也被誉为“波罗的海的硅谷”。 塔林还是北欧著名的运输港口,穆嘎港为最大货运港口,老城港为最大客运港口。

塔尔图(Tartu)

塔尔图是爱沙尼亚第二大城市,位于爱沙尼亚东南部,始建于公元1030年。 全市人口9.5万,面积38.8平方千米。全市共有4000多家企业,主要从事木材加工、造纸、 建筑、商品批发零售等。塔尔图市是爱沙尼亚的教育和文化中心。塔尔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当时它是芬兰的一个小镇。1558年的战争中,瑞典占领了塔尔图。1703年,俄罗斯帝国将塔尔图作为芬兰的一部分进行了征服。1918年,塔尔图成为爱沙尼亚的一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塔尔图苏联占领,但随后在1991年成为爱沙尼亚的一部分。塔尔图是爱沙尼亚的学术中心,拥有塔尔图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和艺术的中心,拥有许多博物馆、剧院和艺术画廊。该地区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古典和现代元素。

政治

政体

爱沙尼亚是一个单一的议会共和制一院制议会议会是立法机构,政府是行政机构。爱沙尼亚政府由爱沙尼亚总理根据总统的建议组建,并由议会批准。政府以总理为首,执行内政和外交政策。各部部长领导各部,并在政府中代表其利益。爱沙尼亚一直由联合政府执政,因为没有一个香港工会联合会能在议会中获得绝对多数席位。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2年6月28日通过,7月3日生效,除序言部分外共分15章、168条。宪法确定,爱沙尼亚是独立主权的民主国家,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独立和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剥夺。实行三权分立的多党议会民主制。《爱沙尼亚宪法》是根本大法,确立了以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宪法秩序:人的尊严、民主、法治、社会国家和爱沙尼亚特性。

议会

爱沙尼亚议会实行一院制,共101个议席,任期四年。主要职能为通过法律;决定全民公决;选举共和国总统;批准或宣布废除条约;授权总理组成政府;通过并批准国家预算;决定对共和国政府、总理及部长进行不信任投票;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解决宪法所规定的总统、政府、其他国家机关或地方政府职权以外的所有行政问题等。年满21周岁且有选举资格的公民均可竞选议员。2023年3月,爱举行第15届议会选举,共有6个正义党进入议会,分别是改革党(37席)、保守人民党(17席)、中间党(16席)、爱沙尼亚200党(14席)、社会民主党(9席)、祖国联盟党(8席)。2023年4月,爱沙尼亚200党主席劳里·胡萨尔当选议长。

司法

分城乡地区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三级。最高法院院长维鲁·科维(Villu Kove),2019年2月上任,任期9年。总检察长拉安德列斯·帕尔马斯(Andres Parmas),2020年2月上任,任期5年。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审判机构,为香港终审法院,由19名法官组成。宪法还规定设立大法官职务,负责监督并仲裁议会、政府和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大法官由总统提名,议会任命, 任期终身。 爱沙尼亚一审法院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结时间为125个工作日,在欧盟国家中列第三名。行政诉讼案平均审结时间为141天,在欧盟国家中排第四位。每百人未结案数为1.6件,属于未结案率最小的国家之一。司法独立,法官终身制,只有在被判定有罪时才能被免职。欧盟司法记分牌将司法系统评为欧盟效率最高的系统之一。

政党

爱自1991年恢复独立以来,政治局势总体稳定。2023年4月,爱沙尼亚改革党、爱沙尼亚200党、社会民主党组成新一届联合政府,改革党主席卡娅·卡拉斯(Kaja Kallas)连任总理。主要正义党有改革党(Estonian Reform Party)、中间党(Estonian Center Party)、保守人民党(Estonian Conservative People’s Party)、祖国联盟党(Isamaa)、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ic Party)和爱沙尼亚200党(Estonia 200)。较有影响的政党还有爱沙尼亚绿党(Estonian Greens)、生物多样化党(Biodiversity Party)、爱沙尼亚自由党(Estonia Freedom Party)等。

元首

国家元首是总统,总统主要是代表和礼仪性角色。总统选举不进行全民公决,而是由议会或专门的选举团选举产生。任期5年。议会通过的法律由总统批准实施。总统宣布议会通过的法律,并有权拒绝宣布,将有问题的法律退回重新辩论和决定。如果议会通过的法律未经修改,总统有权建议最高法院宣布该法律违宪。总统还在国际关系学中代表国家。《爱沙尼亚宪法》还规定了通过全民公决实现直接民主的可能性,但自1992年通过宪法以来,唯一一次全民公决是2003年关于欧盟成员国资格的全民公决。

阿拉尔·卡里斯(Alar Karis)

阿拉尔·卡里斯,生于爱沙尼亚第二大城市塔尔图,是一名分子遗传学家和生物学家,曾任爱沙尼亚生命科学大学和塔尔图大学校长,2013年3月任爱沙尼亚审计长,2017年10月至今任爱沙尼亚国家博物馆馆长,2021年10月11日当选爱沙尼亚新总统,任期5年。

政要

国际关系

综述

爱沙尼亚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则——大力融入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强有力的国际关系——仍然保持不变。以欧盟和北约为经济、安全依托,重视与波罗的海及北欧国家的传统友谊,着力推动和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大参与国际事务力度,不断深化与美国关系。

与美国的关系

自1991年爱沙尼亚重新获得独立以来,爱沙尼亚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一直保持牢固。美国和爱沙尼亚是盟友和伙伴。两国都是经合组织、北约和联合国的成员。1922年7月28日,美国在法律上承认了爱沙尼亚共和国。同年,美国驻里加专员埃文-扬(EvanYoung)被宣布为美国驻波罗的海三国的代表,级别为公使。1930年6月30日,驻塔林大使馆开馆,哈里-卡尔森(HarryE.Carlson)担任临时代办。1940年8月苏联占领后,美国大使馆于1940年9月关闭。然而,美国政府从未承认苏联在爱沙尼亚统治(1940年至1991年)的合法性,并继续承认爱沙尼亚驻美国外交使团是爱沙尼亚共和国的合法代表。承认爱沙尼亚共和国在法律上的连续性一直是爱美关系的基石。1991年9月2日,乔治·布什总统宣布美国承认爱沙尼亚恢复独立。1991年9月4日,美国副助理国务卿柯蒂斯·卡曼(Curtis Kamman)和爱沙尼亚外交部长伦纳特·梅里(Lennart Meri)签署了外交关系谅解备忘录,美国和爱沙尼亚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

与俄罗斯的关系

1991年8月24日,俄罗斯联邦总统签署行政命令,承认爱沙尼亚共和国独立。1991年10月24日建立了外交关系。1991年1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与爱沙尼亚共和国在塔林签署了国家间关系原则条约(1992年1月14日生效)。现有双边条约中最重要的是《1992年领事公约》、《1993年民事、家庭和刑事案件中的法律援助和法律关系条约》、《养老保险合作条约》和《关于在俄罗斯-爱沙尼亚国家边境发展跨境检查站的合作与信息交流协议》。此前签署的一些政府间协定,包括税收和贸易、交通、通信、教育和其他领域的合作协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生效。政府间协议草案的起草工作仍在继续,内容涉及应急工作合作、军人和平民墓葬地位以及高等教育合作。2014年2月18日,《俄罗斯-爱沙尼亚国家边界条约》和《纳尔瓦湾和芬兰湾海域划界条约》签署,但尚未获得批准。

爱沙尼亚不断试图升级对俄罗斯的制裁,对双边经贸关系造成损害。尽管如此,双方在跨部门和跨地区层面就一些实际问题保持着有益的接触。2017年4月18日,爱沙尼亚共和国经济事务和通讯部副总理埃罗·帕格梅(EeroPargmae)在莫斯科举行的"2017跨俄罗斯运输与物流展"(TransRussia2017transportandlogisticsexhibition)期间会见了俄罗斯国务秘书兼运输部副部长谢尔盖·阿里斯托夫(SergeyAristov)。2016年11月,塔尔图举办了"边境合作新篇章"仪式,期间正式启动了俄罗斯帝国爱沙尼亚2014-2020年边境合作计划。得益于2008年2月10日签署的《2012-2014年合作协议》和《2012-2014年文化合作计划》,俄罗斯与爱沙尼亚的文化合作成为双边关系中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之一。每年都有许多来自俄罗斯的艺术团体访问爱沙尼亚。定期联合举办大型戏剧和音乐节:爱沙尼亚金面具节、比尔吉塔节、斯拉夫花环节、萨列马歌剧节、CREDO节、圣彼得堡节和塔林交流节。

俄罗斯和爱沙尼亚之间的国际公路连接通过伊万戈罗德-纳尔瓦、库尼奇纳戈拉-科伊杜拉和舒米尔金诺-卢哈马边境检查站。塔林-圣彼得堡-莫斯科沿线的铁路连接已经恢复。从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飞往塔林的客运航班已经开通。圣彼得航线国内公司提供圣彼得堡与爱沙尼亚、芬兰瑞典港口之间的渡轮旅游服务。

2024年2月,俄罗斯警方以破坏苏联时期纪念碑为由,把爱沙尼亚总理卡娅·卡拉斯、立陶宛文化部长和拉脱维亚上一届议会成员列入通缉名单。4月,爱沙尼亚指责俄罗斯违反国际领空规定,干扰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而且波罗的海三国对它们所称的俄罗斯间谍活动“深表关切”。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俄罗斯会用非对称措施回应波罗的海国家的敌对行动,主要是在经济和运输方面。5月5日俄罗斯外交部表示,波罗的海国家采取的“敌对路线”已经导致它们同俄罗斯的大部分关系断绝,还警告说莫斯科会采取不对称措施予以回应。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由于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公开敌对路线”,三国同俄罗斯的“所有国家间、部门间、地区和行业关系都已经断绝”。莫斯科会继续对波罗的海国家使用外交影响力措施。

与拉脱维亚的关系

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之间在各个层面都保持着积极的政治对话。 两国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波罗的海地区有着共同的利益,在欧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部有着密切的伙伴关系。两国议会、部门部委、地方当局和非政府组织之间已经建立了成功的务实合作关系。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于1991年9月6日恢复外交关系。

爱沙尼亚是拉脱维亚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之一,双方贸易额逐年增长。爱沙尼亚目前是拉脱维亚的第二大出口伙伴(3.28亿欧元)和第四大进口伙伴(3.767亿欧元)。2007年,拉脱维亚与爱沙尼亚的年外贸额超过15亿欧元。

与立陶宛的关系

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之间的双边关系非常好。良好关系的基础是相似的外交政策优先事项,因此,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在各个层面上继续保持密切合作和积极交流。在波罗的海(波罗的海欧盟理事会、波罗的海议会、波罗的海理事会)和北欧-波罗的海 (NB8)合作框架内举行了许多地区性会议。爱沙尼亚和立陶宛早在1919年就互派了外交代表。Mart Tarmak于1990年4月30日开始担任爱沙尼亚常驻维尔纽斯代表。两国于1991年8月22日恢复外交关系。爱沙尼亚恢复独立后的第一位驻立陶宛大使瓦尔维·斯特里凯蒂涅(Valvi Strikaitienė)于1992年6月2日递交了国书。现任爱沙尼亚驻立陶宛大使凯·卡雷尔森(Kai Kaarelson)于 2020年9月4日向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Gitanas Nausėda)递交了国书。立陶宛驻爱沙尼亚大使馆自2022年9月27日起由雷蒙达·穆尔莫凯特大使(Raimonda Murmokaitė)领导。

与芬兰的关系

芬兰共和国于1920年承认爱沙尼亚共和国,并于1991年8月29日恢复外交关系。爱沙尼亚恢复独立后的第一任驻芬兰大使是伦纳特·梅里(Lennart Meri)。现任爱沙尼亚共和国驻芬兰大使是斯文-·萨科夫(Sven Sakkov),他于2020年10月22日向芬兰总统绍利-尼尼斯托递交了国书。芬兰共和国驻塔林大使馆自2022年9月起由维萨-瓦萨拉(Vesa Vasara)大使管理。2015年4月2日,议会第13届会议成立了爱沙尼亚和芬兰之友小组,由卡勒-帕林(Kalle Palling)担任主席。芬兰爱沙尼亚之友小组(Eduskunta)成立于2016年2月,由米科·萨沃拉(Mikko Savola)担任主席。2018年5月7日,爱沙尼亚和芬兰政府在塔林举行了联合会议,庆祝两国建国100周年。会议讨论了爱沙尼亚和芬兰之间的交通连接、两国之间的数字和文化合作以及在欧盟中的共同利益。

爱沙尼亚和芬兰之间的经济关系非常密切和活跃。长期以来,芬兰一直是爱沙尼亚最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伙伴。爱沙尼亚和芬兰之间已经缔结了所有主要的经济协定,包括经济合作与援助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逃税协定、航空协定以及海关互惠援助和公路运输协定。自2004年5月1日起,爱沙尼亚和芬兰的双边经济关系受欧盟内部市场规则的约束。

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关系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以加强波罗的海北欧(NB8)合作为优先方向。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与传统贸易伙伴北欧国家的关系,双边和多边合作不断深化,关系日益密切。积极主导欧盟波罗的海战略,全面深化与拉脱维亚立陶宛的合作,并通过定期会晤机制,协调三国在欧盟内部事务和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

与中国的关系

1991年9月11日,小行星3789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同爱沙尼亚副外长因·利密茨在塔林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爱沙尼亚共和国建交联合公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总体顺利。两国签署合作文件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两国间设立了经贸合作混委会,并召开了十次例会。

在政治方面,中国和爱沙尼亚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两国领导人曾经进行过多次互访,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对话。此外,两国在一些国际组织和论坛中也有着密切的合作。

在经济方面,中国和爱沙尼亚之间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加。中国已经成为爱沙尼亚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而爱沙尼亚也向中国出口了大量的商品和服务。此外,两国之间还存在一些投资和合作项目,例如中国在爱沙尼亚的投资和合作项目等。

在文化方面,中国和爱沙尼亚之间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两国之间的人员交流和文化交流逐渐增加。例如,中国的一些大学和机构已经开设了爱沙尼亚语专业,而爱沙尼亚的一些大学和机构也开设了中文课程。

与欧盟的关系

支持欧盟应对欧债危机相关举措。支持欧盟完善单一市场建设,加快发展数字市场。主张欧盟继续实施自由贸易政策,与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欧盟东部伙伴国签订全面自贸协议。爱国家领导人积极利用欧盟内部会议、国际会议等多边场合,不断扩展、深化同欧盟国家的合作,同时努力为本国在欧盟内争取利益。支持欧盟扩员,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欧盟对俄采取严厉制裁措施。2017年下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

国际组织

爱沙尼亚自1921年9月22日起成为国际联盟成员,并于1991年9月17日成为联合国成员。自恢复独立以来,爱沙尼亚一直与西方国家保持密切关系,并自2004年起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盟成员。2007年,爱沙尼亚加入申根区,并于2011年加入欧元区。欧盟大型IT系统机构总部设在塔林,于2012年底开始运营。爱沙尼亚于2017年下半年担任欧盟理事会主席国。爱沙尼亚的其他国际组织成员包括经合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并于2019年6月7日当选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任期两年,自2020年1月1日开始。

军事

军事力量

爱沙尼亚国防军由陆军、海军和空军组成。目前,18岁至28岁的健康男性必须服国家兵役,应征入伍者的服役期为8个月或11个月,具体取决于他们的教育程度和国防军提供的职位。爱沙尼亚国防军和平时期的规模约为6000人,其中一半是应征入伍的。国防军战时计划规模为60000人,其中2.1万人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自2015年以来,爱沙尼亚国防预算已超过GDP的2%,履行了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防支出义务。2023年爱国防预算首次超过10亿欧元,占GDP总量的2.9%。

爱沙尼亚国防联盟是一个由国防部管理的志愿国防组织。它是根据军事原则组织的,有自己的军事装备,并为其成员提供各种不同的军事训练,包括游击战术。国防联盟有17000名成员,其附属组织中还有11000名志愿者。

军事活动

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立陶宛在波罗的海三边防务合作倡议中开展合作。作为波罗的海空中监视网络(BALTNET)的一部分,三国管理波罗的海空域控制中心,波罗的海营(BALTBAT)参加了北约反应部队,波罗的海防学院的联合军事教育机构位于塔尔图。

爱沙尼亚于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北约卓越网络防御合作中心于2008年在塔林成立。为了应对俄罗斯帝国乌克兰的战争,自2017年以来,北约增强前沿存在营战斗群一直驻扎在塔帕陆军基地。自2014年以来,北约波罗的海空中警务部署的一部分一直驻扎在埃马里空军基地。在欧盟,爱沙尼亚参加了北欧战斗群和永久结构合作。

自1995年以来,爱沙尼亚参加了许多国际安全和维和特派团,包括:阿富汗、伊拉克黎巴嫩科索沃和马里。2009年,爱沙尼亚在阿富汗的最高兵力为289名士兵。11名爱沙尼亚士兵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任务中丧生。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7月,爱沙尼亚总人口为135.77万。截至2022年1月1日,人口总量在欧盟国家排第24名,是欧盟地区人数最少的国家之一。爱沙尼亚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1.1人,粗人口出生率为1.01%。爱沙尼亚总人口中,男性633415人,占比47.6%; 女性698381人,占比52.4%。爱沙尼亚人口分布特点是北多南少,全国近40%的人口集中生活在首都塔林及周边地区,城市人口占65.3%。人口年龄构成上,14岁以下儿童占16.5%,15-64岁人口约占63.5%,64岁以上人口占20%。2021年,人口自然减少5315人,净移民增加7043人。男性预期寿命74.4岁,女性预期寿命82.8 岁。

根据爱沙尼亚统计局的初步数据,2023年1月1日爱沙尼亚的人口为1357739人,与一年前相比增加了2%(即 25943人)。因此,根据2021年的人口普查,爱沙尼亚的爱沙尼亚族人数达到近92万。然而,这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爱沙尼亚的爱沙尼亚族人数少了8万多人,比重新获得独立时少了近4.5万人。但大量爱沙尼亚人分散在世界各地(比以前更多)。

大约15%的爱沙尼亚人出生在其他国家(2011年人口普查)。尽管非欧盟公民的比例相当低,但这是欧洲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大多数移民是在苏联时期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抵达的。由于人口危机,爱沙尼亚是一个需要大量移民来替代老龄化人口的国家,未来移民流量可能会增加。尽管如此,由于历史原因,爱沙尼亚公众对移民的态度比许多其他欧洲国家更为谨慎,并且该国在过去25年中一直采取相当保守的移民政策。

族群

爱沙尼亚主要有13个民族。爱沙尼亚拥有很大比例的外国出生居民及其子女。只有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口是爱沙尼亚人。 人口规模最大的5个民族是爱沙尼亚族、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和芬兰族。 其中,爱沙尼亚族人口最多,共91.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8.8%;俄罗斯族人口32.3万人, 占比24.2%。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和芬兰族人口规模分别为2.7万、1.1万和0.8万,各占爱沙尼亚全国人口的2%、0.8%和0.6%。

爱沙尼亚的净移民数年来一直是正数。2021年,在爱沙尼亚定居的人数比离开爱沙尼亚的人数多7043人。更活跃的移民和移居国外者是30多岁的人。来到爱沙尼亚的移民近一半是爱沙尼亚公民;其次是欧盟公民、乌克兰公民和俄罗斯公民。离开者有一半是爱沙尼亚公民,其余的主要是欧盟公民。

20世纪90年代初重新独立后,移民被净向外移民趋势所取代。很大一部分苏联军人及其家属和相关人口群体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主要移民群体。这群移民还包括俄语人口,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不安全,或者不愿意接受官方语言和公民身份要求。俄语群体(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仍然是爱沙尼亚的主要民族。

语言

爱沙尼亚语是爱沙尼亚的官方语言。 爱沙尼亚境内约有 110 万人使用爱沙尼亚语,境外也有成千上万人使用爱沙尼亚语。 爱沙尼亚语是芬兰乌戈尔语,与芬兰语关系密切,与匈牙利语关系较远。 爱沙尼亚语受到德语、俄语、瑞典语拉脱维亚语的影响,但与这些语言没有任何关系。其他主要语言有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和芬兰语,英语亦被广泛使用。爱沙尼亚人的外语水平较高, 居民通常都能讲外语,年轻人甚至掌握两三门外语,主要为英语、俄语、芬兰语、瑞典语等。爱沙尼亚族人之间存在一些区域语言和文化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爱沙尼亚东南部的濑户人讲一种独特的爱沙尼亚语方言,是东正教宗教传统的一部分,而西部穆胡群岛的岛民也有自己的方言,并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半岛人民有着许多文化亲和力。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将爱沙尼亚语作为第一语言;另有约四分之一的人以俄语为第一语言(主要在东北部),尽管60岁以上或20岁以下的爱沙尼亚人很少说俄语。根据 202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主要的少数民族语言是俄语,有382155人,占人口的 29%。爱沙尼亚语和俄语是通识教育学校的教学语言;英语、皮耶·尼内德语芬兰语瑞典语也是深度语言学习学校的教学语言。德国俄罗斯帝国、瑞典和犹太少数民族的代表,以及爱沙尼亚的其他少数民族(有3000多人)的代表,可以建立自己的少数民族文化自治。

爱沙尼亚语

爱沙尼亚语(Estonian language)属于乌拉尔语系(Uralic language family)的芬兰语(Finnic)分支。爱沙尼亚语通常被归为南芬兰大公国语(Southern Finnic language),是芬兰语中使用第二多的语言。爱沙尼亚语与芬兰语、匈牙利语和马耳他语一样,是欧盟四种非印欧语系官方语言之一。在语言形态方面,爱沙尼亚语主要是一种凝集语。单词词尾音的大量消失,使其词形变化的融合性明显增强,尤其是在名词和形容词的词形变化方面。从凝集语到融合语的过渡形态是爱沙尼亚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丰富形态系统的一个共同特征。爱沙尼亚语有两种主要方言形式,即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北部方言或塔林方言是爱沙尼亚文学语言的基础。

爱沙尼亚语与芬兰大公国语、沃蒂奇语、利沃尼亚语、英格里安语、卡累利阿语和维普斯语的关系最为密切。在结构上,爱沙尼亚语最著名的是其不同寻常的辅音元音元音长度的三级对比——例如,koli "垃圾"(发音为短o)、kooli "学校"(发音为长o)和kooli "上学"(尽管拼写与前面的形式相同,但发音时带有超长的o)。爱沙尼亚语还具有波罗的海-芬兰语辅音渐变的特点,在某些情况下辅音会交替出现,但它已经失去了元音和谐的特点。(元音和谐是指在一个单词中,某些元音不能与其他特定元音同时出现)。爱沙尼亚语与其他乌拉尔语一样,主要通过在词干上添加后缀来标记语法类别。书面语使用罗马字母,由14个辅音和9个元音(a、ä、e、i、o、ö、õ、u 和 ü)组成。辅音 c、f、q、w、x、y 和 z 一般只用于人名和外来词。爱沙尼亚语具有音乐性,使用许多双元音和其他元音组合。

宗教信仰

爱沙尼亚的主要信奉基督教路德宗、东正教和天主教。从信教者的民族构成来看,爱沙尼亚人多信仰基督教,俄罗斯族人多信仰东正教。全国约有1/3的人信教, 信教人口占比在欧盟成员国中比较低。 截止2019年12月,13.8%的人口属于爱沙尼亚福音派路德教会,13.1%属于爱沙尼亚东正教莫斯科宗主教区(EOCMP),2.3%属于爱沙尼亚使徒东正教教会。 爱沙尼亚自由福音派和浸信会联盟以及爱沙尼亚罗马天主教会合计占人口的1%。 其他基督教团体,包括耶和华见证人、五旬节派、卫理公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和俄罗斯旧信徒,总共占人口的 1.1%。

爱沙尼亚最大的教会是爱沙尼亚福音路德教会。 1989 年,最大的教会成立了爱沙尼亚教会理事会 (CEC),目的是联合不同的教会,促进所有爱沙尼亚人的精神发展。

爱沙尼亚提倡宗教自由和思想自由,教会和宗教联盟可以自由加入,不存在国家教会。较大的宗教团体是路德会和东正教,福音派基督徒和浸礼会的人数几乎相等。较小的宗教团体有卫理公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拉斯科尼基、耶和华见证人、罗马天主教、犹太教等。学校的宗教学习是自愿的,但只要同一学习阶段的申请人数至少达到15人,学校就必须保证提供宗教学习的机会。

经济

综述

爱沙尼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高收入经济体,自2004年加入欧盟以来,该国是欧盟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爱沙尼亚的经济继续受益于透明的政府和保持高度经济自由的政策,在全球排名第六,在欧洲排名第二。自恢复独立以来,爱沙尼亚一直奉行自由经济政策,大力推行私有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经济发展迅速,年均经济增速在欧盟成员国内位列前茅。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57.04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7167欧元。根据《2021年世界竞争力报告》,爱沙尼亚在63个排名国家(地区)中居第26位。2022年,爱沙尼亚农业生产总值占GDP的2.52%,工业生产总值占GDP的24.02%,服务业生产总值占GDP的61.46%。

爱沙尼亚国内市场规模较小,增长潜力有限。因此,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向国外市场出口商品和服务。对外出口和服务业占爱沙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90%,其中服务出口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爱沙尼亚成功出口的重要服务包括各种运输服务和旅游业有等。2022年,爱沙尼亚对外出口数额最大的前三名国家依次为:芬兰(14.5%),拉脱维亚(14.1%),瑞典(9.18%)。同时芬兰、瑞典、拉脱维亚也是爱沙尼亚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

2011年1月1日,爱沙尼亚正式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7个成员国。欧元成为爱沙尼亚法定流通货币,可自由兑换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世界主要货币。人民币与欧元在爱沙尼亚尚未实现直接结算。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统计,2021年,欧元对美元平均参考汇率为1:1.1827。爱沙尼亚中央银行(EESTI PANK)的主要职责是确保爱沙尼亚金融稳定。加入欧元区后,爱沙尼亚开始执行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爱沙尼亚中央银行还担负着参与欧元区货币政策制定,促进国内欧元流通,平衡国际收支,管理国家金融及外汇储备,以及加强与其他中央银行及国际机构的合作等职能。

爱沙尼亚积极鼓励外国投资,首先是通过有吸引力的税收制度,其中再投资的利润免征企业所得税。自1997年以来,税收收入占GDP的比例一直远低于欧盟平均水平(2020年为31%,2020年为39%)。2023年,爱沙尼亚在经合组织税收竞争力指数中排名第一位。2020年,世界银行的营商便利度指数将该国列为世界第18位。爱沙尼亚没有国有商业信贷机构,境内由瑞典银行的两家子公司Swedbank和SEB主导,占据约69%的市场份额。在人均外国直接投资方面,爱沙尼亚在中东欧国家中名列前茅。爱沙尼亚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绿色产业等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领域高度发达。平衡的预算、自由贸易制度、完全可兑换的货币、具有竞争力的银行业以及有利于投资的环境都是该国取得成功的原因。2022年,外国直接投资按活动领域划分后,金融和保险活动占投资总额的27%,房地产活动占投资总额的占投资总额的18%,专业、科学和技术活动13%,制造业占投资总额的12%,批发和零售业占投资总额的12%,信息和通信占投资总额的7% 。

第一产业

爱沙尼亚农业以畜牧业和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主要饲养奶牛肉牛和猪。爱沙尼亚的森林覆盖率达51%。2021年,全国耕种农业用地98.7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黑麦大麦、马铃薯、油菜籽、蔬菜、玉米、亚麻和饲料作物。2022年爱沙尼亚农业生产总值为15.95亿欧元。2022年,爱沙尼亚的农业产值占GDP的2.9%。

第二产业

爱沙尼亚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木材加工、建材、电子、纺织和食品加工。据爱沙尼亚统计暨普查局统计,2021年工业生产总值160.26亿欧元。爱沙尼亚制造业主要包括机械制造,木材加工,电子、光学仪器制造,食品加工和金属材料加工与生产。其中,机械制造、木材加工等行业所占比重较大。爱沙尼亚无铁矿、有色金属和煤炭等自然资源。因此,没有钢铁、有色金属上游产业。在钢铁下游产业中,有部分金属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爱沙尼亚约有100多家金属加工企业,主要利用进口钢材制造船舶、钢结构件、钢管等金属制品,或2吨以下的铸造件。还有部分企业从事废金属收购、打包、出口业务。金属加工业主管部门为爱沙尼亚经济部。建筑业是爱沙尼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爱沙尼亚建筑企业在国内外的生 产总值达51亿欧元。爱沙尼亚最大的建筑企业是Merko Ehitus Eesti AS公司。

第三产业

信息技术业

爱沙尼亚在信息技术、IT领域处于欧盟领先水平,拥有先进的电子政务系统,Wi-Fi 遍布酒吧、咖啡馆、商贸中心、机场、车站和码头,提供免费上网服务。爱沙尼亚全国基本实现专用链接和公共网络覆盖。爱沙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手机投票的国家。 2021年10月的地方选举中,有275587人参加电子投票(i-Voting),创历史新高。著名的“Skype”网络通话软件即源自爱沙尼亚。大量外资高科技企业落户塔林及周边地区,使爱沙尼亚成为欧洲电讯基础设施最发 达的国家之一。爱沙尼亚是欧洲初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领军者之一。爱沙尼亚是Skype、Playtech、Bolt(前身为Taxify)、Wise(前身为TransferWise)、Pipedrive、ID.me、Zego、Gelato、Veriff和Glia等著名独角兽企业的诞生地。截至2019年底,爱沙尼亚拥有四家独角兽企业、900家注册初创企业和大约6000名员工,每年缴纳的劳动力税超过7500万欧元,每年吸引的外商投资达到2.66亿欧元。

爱沙尼亚的外包服务也很受欢迎,企业可以在爱沙尼亚许多公司找到所有IT领域的专业人员,从UI/UX和3D设计师到安卓、云计算和网络开发人员。2020年,爱沙尼亚信息技术产业创造了37亿欧元的收入,占国家GDP的 7.5%。此外,这也吸引了许多全球技术公司在爱沙尼亚招聘开发人员并建立开发中心,从而增加了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在爱沙尼亚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1年,全国货运量为5220万吨。2021年,爱沙尼亚公路和铁路运输企业为1.27亿人次乘客提供了服务。主要交通运输企业有爱沙尼亚塔林港、塔林客运公司、爱沙尼亚铁路公司、爱沙尼亚国际机场、 爱沙尼亚航空公司等。

金融业

爱沙尼亚凭借其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的战略投资、先进的监管环境和崇尚科技的文化,已在欧洲金融科技中心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个新北欧国家为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创造了肥沃的土壤,促进了金融业的进步。就人均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数量而言,爱沙尼亚是欧洲当之无愧的领头羊。爱沙尼亚的三家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为Wise、Glia和Zego。爱沙尼亚拥有193家金融科技公司,已成为全球卓越的金融科技中心。Glia公司总部位于纽约,但根植于爱沙尼亚,它正在彻底改变金融业的客户服务,将爱沙尼亚数字优先的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Monese提供基于移动的银行服务,而Fairown则使苹果等科技巨头能够将产品作为服务提供。Zego正在推动保险业的数字革命,Salv也在积极打击金融犯罪。Xolo帮助世界各地的自由职业者建立和经营自己的微型企业。

银行业

爱沙尼亚银行业由14家银行组成,其中九家为爱沙尼亚持牌信贷机构,五家为外国信贷机构的分支机构。银行业资产达380亿欧元,相当于爱沙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105%(2021年)。爱沙尼亚银行业由外国资本主导,外国资本持有银行业资产的80%以上。市场主要由瑞典银行、SEB银行、LHV银行和Luminor银行瓜分。银行通过70家银行分行为200万私人客户和30万公司客户提供服务。爱沙尼亚经营着每个居民1.5个活跃的活期账户和每个居民0.25个公司账户。爱沙尼亚银行为每个居民发行了1.4张银行卡,80%的已发卡为借记卡,20%为信用卡。自2009年以来,65%的零售支付是通过银行卡进行的,99%以上的支付订单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银行持有近278亿欧元的存款和价值224亿欧元的贷款组合。银行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居民客户的存款,但股票市场和母公司的融资在一些银行的资金来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10月发放的长期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45%,而2021年10月为2.33%。2022年10月新增住房贷款平均利率为3.9%,去年同期为2.3%。同期的平均息差下降了0.1个百分点,降至1.9%。贷款组合的质量保持良好。住房贷款约占非金融部门贷款的40%,占家庭贷款的80%,略高于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反映了爱沙尼亚银行所采用的普遍银行模式、国内市场的集中程度以及家庭对拥有住房而非租房的偏好。爱沙尼亚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一直是欧盟国家中最强的。爱沙尼亚银行业的成本效率相对较高,部分原因可能是外国银行集团本地部门的支出可以在集团层面而非本地层面反映出来。与其他国家相比,贷款损失较小,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之间的利差也相当大,这也有助于提高盈利能力。2021年的净利润为4.05亿欧元。

旅游业

爱沙尼亚旅游业除了提供重要的就业机会外,还被认为是爱沙尼亚竞争力、出口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旅游业预计将贡献国内生产总值的7.8%和就业的4.3%。2018年,旅游服务占爱沙尼亚所有出口的份额为10.2%,其中服务业相关出口的份额为30.0%。2018年,爱沙尼亚旅游收入创下20亿欧元的新纪录,其中国际游客创造了15亿欧元,延续了近年来的积极趋势。总体而言,2018年有320万国际游客访问爱沙尼亚,比上年下降0.6%,录得420万晚住宿。2018年,商务旅游的增长支撑了这一趋势,目前商务旅游占入境游客总量的23%。爱沙尼亚的主要客源市场是芬兰、俄罗斯帝国、拉脱维亚、德国和瑞典。芬兰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市场,占入境游客总数的35.5%,排名前三的市场(芬兰、俄罗斯和拉脱维亚)占57.5%。从增长市场来看,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日本近期均有所增长。过去十年,国内旅游持续稳定增长,目前占所有住宿过夜数的37%。2018年,国内游客过夜数为250万晚,较2017年增长4.1%,较2009年十年间增长77.7%。2021年,爱沙尼亚仅旅游业就创收约9.01亿美元。这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4%,约占北欧所有国际旅游收入的2%。

对外贸易

2022年底,国际贸易开始明显降温,转而下滑,从而影响到爱沙尼亚的主要贸易伙伴和整个欧元区。2022年,爱沙尼亚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增长了3%,出口价格上涨了20%。2023年上半年,出口继续下降。在商品中,出口降幅最大的是矿产品、木材和木制品以及木制建筑和家具。在主要目标市场中,对立陶宛和中国的出口增长最多。自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从俄罗斯的进口量微乎其微,2023年的进口量减少了近90%。2022年,爱沙尼亚向190个国家出口商品,从156个国家进口商品。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盟成员国。2022年的最大出口伙伴是芬兰王国、拉脱维亚和瑞典。主要出口商品为矿物燃料和电力、电气设备、木材和木制品。最大的进口伙伴是芬兰、立陶宛、德国和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进口的主要商品是矿物燃料和电力、电气设备、贱金属和贱金属制品,以及机械器具。

主要企业

塔林集团(Tallink Grupp)

塔林集团是波罗的海北部地区领先的高品质小型游轮和客运服务提供商,也是特定航线上领先的滚装货运服务提供商。船队拥有15艘船只,能够提供广泛的服务和频繁的班次。2018年塔林集团荣获爱沙尼亚最具竞争力大型企业称号。2020年4月8日,塔林纳斯达克(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 Tallinn)和金融咨询公司Prudentia公布了爱沙尼亚最有价值公司前101名,排名第一的公司是塔林集团。2020年10月8日,爱沙尼亚工商会、爱沙尼亚企业和爱沙尼亚雇主联合会表彰了爱沙尼亚最成功和最具竞争力的公司。Tallink Grupp AS被评为2020年运输和物流活动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公司。2021年塔林集团被授予"社会责任公司"铜质质量标志。Tallink在塔林市中心有两家时尚的商务酒店,在塔林港附近有一家低价酒店。2010年4月,里加塔林克酒店(Tallink Hotel Riga)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市中心开业。这些酒店以连锁酒店品牌 "Tallink Hotels "运营。旗下还有一家在塔林提供出租车服务的公司(AS Tallink Takso),成立于2007年8月。

爱沙尼亚能源公司(Eesti Energia AS)

爱沙尼亚能源公司是爱沙尼亚的一家公共有限能源公司,总部设在塔林。该公司成立于1939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母页岩能源公司。截至2014年,该公司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芬兰、约旦和犹他州开展业务。在爱沙尼亚,公司以Eesti Energia为名开展业务,而在国际业务中则使用Enefit品牌。能源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油母页岩,采自位于东爱沙尼亚的矿山,归公司所有。Eesti Energia集团有三个主要业务领域:发电、页岩油生产以及电力销售和配送。其股份归爱沙尼亚政府所有。

塔林纳-考巴马亚集团(Tallinna Kaubamaja Group)

塔林纳-考巴马亚集团(爱沙尼亚语:Tallinna Kaubamaja Grupp)是位于塔林的一家爱沙尼亚贸易公司。集团经营零售和批发贸易。集团贡献了爱沙尼亚十分之一以上的零售额。集团历史始于1960年,当时塔林百货商店开业。截至 2019年,集团年利润为2980万欧元,因此身爱沙尼亚十大公司之列。集团收入为6.513亿欧元,在爱沙尼亚排名第四。集团拥有 Kaubamaja、Selver、Selveri Köök、塔尔图 Kaubamaja 中心、Viking Motors、起亚、ABC King、SHU、I.L.U.、Viking Security 等知名品牌。集团拥有约3500名员工。2020年,公司在证券交易所的市值增长了2.9%。2020年共进行了52456次股票交易,期间有470万股塔林纳-考巴马亚公司股票易手。交易总成交额为3870万欧元。Tallinna Kaubamaja 股票是纳斯达克波罗的海证券交易所交易最活跃的股票之一。2020年,只有 Tallink 和 Šiauliai 银行的股票在纳斯达克波罗的海证券交易所交易(根据成交额计算)。截至2021年9月20日,Tallinna Kaubamaja 的市值为4.439亿欧元,是纳斯达克波罗的海证券交易所的第七大公司。塔林纳银行和希奥利艾银行的规模相当。塔林纳-考巴马亚集团的业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超市、汽车贸易、百货商店、美容产品贸易(财务报告与百货商店分部一并提交)、安保服务(财务报告与百货公司业务合并)、房地产、Merko Ehitus Eesti AS公司。

BLRT 集团(Balti Laevaremonditehas)

BLRT 集团成立于1912年,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工业控股公司之一。BLRT Grupp 目前拥有50多家公司,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乌克兰、芬兰和挪威市场积极开展工作和发展。其造船和修船子公司包括塔林江南造船、Vakarų laivų gamykla、图尔库修理厂、BLRT Fiskerstrand 等造船和修船公司。2011年12月14日,Fiskerstrand BLRT向挪威 Fjord1公司交付了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动力渡轮MF Boknafjord。2017年总利润为2.839亿欧元,2018年为3.022亿欧元。2017年净利润为1850万欧元,2018年为1510万欧元。无论是造船或修船、高科技设备和精密金属结构制造、轧制金属产品和金属加工服务、机械工程、气体生产和销售、运输服务、港口和其他服务、房地产开发,每家子公司都是各自领域的可靠合作伙伴。控股公司拥有约4000名员工。110多年来,公司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与时俱进,不断扩大自身实力。

Skype技术有限公司(Skype Technologies S.A.R.L)

Skype技术有限公司(又称 Skype Software S.A.R.L、Skype Communications S.A.R.L、Skype Inc. 和 Skype Limited)是一家电信公司,总部位于卢森堡市,主要业务是生产和销售视频聊天和即时通讯计算机软件 Skype,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互联网电话服务。该公司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Société à responsabilité limitée,简称 SARL),相当于美国的有限责任公司。Skype技术有限公司由瑞典的尼克拉斯·赞恩斯特罗姆(Niklas Zennström)和丹麦贾纳斯·弗里斯(Janus Friis)创立,于2003年首次推出了软件客户端。2005年,Skype的注册用户数量约为5000万,仅五年后就增加了10倍多,超过6亿。

Skype,是一款互联网通信软件,包括语音、视频和即时信息功能。Skype软件则是由爱沙尼亚人阿赫蒂·海因拉(Ahti Heinla)、普里特·卡萨鲁(Priit Kasesalu)和雅安·塔林(Jaan Tallinn)编写。Skype是使用网络电话(VoIP)的早期成功案例之一。2005年,Skype的注册用户数量约为5000万,仅五年后就增加了10倍多,超过6亿。Skype成立仅两年后,就被美国在线拍卖行eBay以21亿欧元的高价收购。尽管如此,Skype仍然深深扎根于技术故乡爱沙尼亚,公司在塔林设有开发中心,420名员工中约有200人在塔林工作。因此,Skype仍然是爱沙尼亚IT蓬勃发展的标志,同时也是爱沙尼亚本土IT创新的典型代表。2009年,eBay宣布计划出售Skype。2011年,美国微软公司以85亿美元收购了Skype,并计划将Skype添加到其Xbox视频游戏机、微软Outlook电子邮件软件和Windows智能手机中。同年,Skype还成为社交网络Facebook视频聊天服务的基础。

社会

教育

爱沙尼亚在联合国教育指数中名列该地区最高之列(2019年为0.882),全民识字率达99.9%(2011年为99.9%)。爱沙尼亚的教育入学水平和总体教育质量很高——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水平一直高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并且近年来不断提高。在 2018 年 PISA 评估中,该国在科学和阅读方面排名全球第五,在数学方面排名第八。教育公共支出水平高于欧盟平均水平,是中欧和东欧最高的国家之一(约占GDP的5%)。

爱沙尼亚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2021年,共有学前教育机构601所,各类中小学校511所,各类技术职业学校37所,高等教育机构18所,其中大学7所(6所国立,1所私立),各类职业高等教育机构12所。2021年,共有23.3万人在各类学校学习,中小学学生16.2万人,各类技校及职业学校学生2.59万人,大学学生4.46万人。爱沙尼亚国民受教育的时长平均为15.57 年,在欧盟国家中名列前茅。受高等教育人数39.4万人,占总人口的30%。从2024年起,所有学校将开始过渡到仅使用爱沙尼亚语进行教育。

爱沙尼亚有以下几类高等教育机构: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公立应用高等教育机构、 私立应用高等教育机构。爱沙尼亚有六所公立大学。大学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拥有自治权,有权自主决定其学术和组织结构、教学和研究工作内容、课程设置、入学和毕业要求等。

塔尔图大学(University of Tartu)

塔尔图大学位于爱沙尼亚的塔林,前身是塔尔图皇家学院,于1632年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建立。最初,这所学院只提供神学和哲学课程,后来逐渐扩展到法律、医学和数学等领域。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塔尔图大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扩建。1802年,大学被俄罗斯帝国吞并,成为俄国的一部分。在此期间,大学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社会动荡,但始终坚持其学术传统和教育使命。1918年,爱沙尼亚独立后,塔尔图大学成为爱沙尼亚的国家大学。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塔尔图大学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成为东欧地区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塔尔图大学不断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塔尔图大学已成为爱沙尼亚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为该国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塔尔图大学在各个领域都有着较高的学术声誉和研究水平。特别是在人文科学概论、社会科学、法律和自然科学等领域,该大学的学术成果具有世界影响力。共有11个学科,下属13个系和研究所,被尊为“爱沙尼亚的启蒙圣母”,爱许多政要和知名人士均毕业或曾任教于该校。该校师资人员共约1800名,其中教授190名,学生17000人。

波罗的海防务学院(Baltic Defence College)

波罗的海防务学院位于爱沙尼亚的塔林,是一所专门从事国防和安全领域的高等教育机构。波罗的海防务学院的前身是塔林防务学院,成立于1993年。该学院最初是为了满足波罗的海地区国家对军事和安全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自成立以来,波罗的海防务学院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1999年,学院成为一所独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名为波罗的海防务学院。随着时间的推移,学院逐渐扩大了其课程范围,并增加了与国际伙伴的合作。波罗的海防务学院主要提供国防和安全领域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军事战略国际关系学、国家安全、危机管理等多个领域。此外,学院还提供研究和咨询服务,为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客户提供支持。波罗的海防务学院在国防和安全领域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该学院的教师和毕业生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制定领域具有影响力。同时该学院重视国际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军事学院以及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合作有助于促进信息共享、学术交流和联合研究项目。

卫生健康

爱沙尼亚的医疗机构比较健全,医疗设备比较先进,全国共有医院30家。有公共和私人两种医疗保健系统。除一些较大的国家医院外,在居民社区还有众多小型医院,就医方便。爱沙尼亚社会保险税率为工资的33%,其中20%为养老金,13%为医疗保险税。公共医疗保险方面, 由雇主为雇员交纳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税,凡正常缴纳社保和医疗税的人,均享受免费医疗。2021年,爱沙尼亚国民健康保险覆盖总人口的95%。 据爱沙尼亚统计局数据,2021年,爱沙尼亚居民家庭医生、专科医生、牙科医生医疗保健获得率分别为97.2%、89%,96.6%。主要公立医院有东塔林中心医院(East Tallinn Central Hospital)、西塔林中心医院(West Tallinn Central Hospital)、塔林儿童医院(Tallinn Children’s Hospital)和北爱沙尼亚医疗中心(North Estonia Medical Center)。

根据爱沙尼亚官方统计机构"统计爱沙尼亚"(Statistics Estonia)的数据,2022年,爱沙尼亚人的出生时预期寿命为78.1岁;此外,爱沙尼亚人无残疾的寿命也更长。男性预期寿命为73.6岁,女性预期寿命为82.3岁。统计局说,男性无残疾寿命为57.9年,女性为60.6年。与2021年相比,无残疾预期寿命增加了2.7年,是有史以来最高的。

东塔林中央医院

塔林中央医院是塔林最大的医院之一,由七个科室组成,分别为诊断科室、内科科室、眼科科室、妇女科室、外科科室所、医疗康复科室和长期护理科室。截止2022年,医院有250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400多名医生和1000多名护士。医院有579张床位,其中521张住院床位,包括336张积极治疗床位和58张门诊床位。自2016年夏天以来,东塔林中央医院妇女科室获得了欧洲委员会和妇产科学院的有效认证,承认妇女科室是欧洲经认证的妇产科培训中心。被授予“爱婴医院”称号。是2008年第一个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授予这一称号的人,经过反复评估,于2019年再次获得这一称号。

塔林儿童医院

塔林儿童医院(Tallinn Children’s Hospital)是爱沙尼亚北部唯一的第三阶段多专科小儿科地区医院。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该医院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为社区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是一家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由当地居民于19世纪末建立。该医院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和便利的医疗环境。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门诊服务、住院治疗、手术服务、康复治疗等。该医院还设有紧急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技师和其他医疗工作人员。每个医疗团队成员都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拥有先进的医疗设施和技术,包括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手术室、病房等。该医院还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查和预防保健服务。该医院还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医疗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工作。自2002年以来,该医院一直隶属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爱沙尼亚促进健康医院网络。

媒体

爱沙尼亚主要通讯社为波罗的海通讯社(Baltic News Service-BNS),成立于1990年4月,私营通讯社,有近220名工作人员。爱沙尼亚主要报纸有《邮差报》《爱沙尼亚晚报》《爱沙尼亚快报》《爱沙尼亚日报》等。爱沙尼亚共有5家公共广播电台和31家私营广播电台。主要电台有布谷电台,私营电台,成立于1992年,每天24小时用爱沙尼亚语广播;俄罗斯电台,是私营电台,1998年建台,每天21小时用俄语广播。爱沙尼亚共有3家公共电视台和16家私营电视台,主要电视台为爱沙尼亚国家广播电台与电视台(Estonian Public Broadcasting,ERR),由爱沙尼亚电台(Eesti Raadio,1926年建台)与国家电视台(Estonian Television-爱沙尼亚电视台,1955年建台)于2007年6月合并成立,用爱沙尼亚语和俄语播放节目。还有私营电视台TV3,用爱沙尼亚语播放节目;1993年建台的私营电视台Kanal 2,用爱沙尼亚语和俄语播放节目。

科技

2021年,爱沙尼亚研发支出为4.81亿欧元,其中,基础研究0.93亿欧元,应用研究1.45亿元,实验开发2.44亿欧元。2020年,爱沙尼亚研发投入强度为1.8,政府资助的研发支出达1.78亿欧元。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力指数(GII)排行榜中,爱沙尼亚排名第21位。爱沙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实施基于区块链的国民身份系统 "X-Road "的国家。该系统实现了政府机构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安全数据交换,有助于为公民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这种系统已成为其他国家的榜样,并激励它们实施类似的解决方案。爱沙尼亚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和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爱沙尼亚在信息技术、IT领域处于欧盟领先水平,拥有先进的电子政务系统,Wi-Fi 遍布酒吧、咖啡馆、商贸中心、机场、车站和码头,提供免费上网服务。爱沙尼亚全国 基本实现专用链接和公共网络覆盖。爱沙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手机投票的国家。爱沙尼亚是个追求创新的国家,2021年,全国有2407家创新型企业,创新企业占比64%。其中工业领域创新型企业1266家,服务活动11.41家,创新总支出8.6亿欧元,新产品营业额33.2亿欧元,其中工业新产品营业额17.5亿欧元,服务活动新产品营业额15.7亿欧元。2021年爱沙尼亚有1295家初创公司,每百万居民中有1048家初创公司,人均数量居世界第一。

多位爱沙尼亚科学家获得了国际奖项:例如,劳里·迈尔克苏(Lauri Mälksoo)在国际法方面的工作、雅安·艾纳斯托(Jaan Einasto)在宇宙结构方面的发现,以及马丁·闵(Mart Min)让我们拥有更智能心脏起搏器的发明。作为爱沙尼亚最成功的研究人员之一,欧洲研究理事会(ERC)受资助人、教授于洛·尼内梅茨(Ülo Niinemets)的研究工作引发了对全球气候建模的重新思考,并加强了对作物抗逆性的研究。爱沙尼亚科学家撰写的学术文章被国际同行广泛阅读和引用。此外,爱沙尼亚科学通过国际合作建立了广泛的网络,并参与了许多前沿科学项目:研究人员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进行粒子对撞,绘制和分析全球生物多样性,与欧洲航天局一起从太空观察全球,并读取基因以发现健康和人口历史的秘密。

文化事业

2021年, 爱沙尼亚共有各类图书馆864所(其中513所公共图书馆,36所科学和专业类图书馆,315所学校图书馆)。2022年,爱沙尼亚有170个博物馆,227个博物馆点,最常见的博物馆类型是地方博物馆(85个)、专题博物馆(67个)以及考古和历史博物馆(41个)。爱沙尼亚博物馆,展示从当地历史到国际艺术家的各种作品,从传统乡村文化到克格勃历史,爱沙尼亚博物馆里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KUMU艺术博物馆和水上飞机港是爱沙尼亚博物馆中最耀眼的明星,这两个博物馆都位于塔林。这两座博物馆曾多次被提名为欧洲年度博物馆,以其别出心裁的宏伟建筑、互动展示、活动和咖啡馆而成为爱沙尼亚众多必游博物馆之一。在爱沙尼亚南部,爱沙尼亚国家博物馆于2016年10月开放了新的更大的建筑。塔尔图市中心还有许多小型博物馆。AHHAA科学中心深受孩子们喜爱,在这里他们可以了解水、火、能源等知识。

从2000年开始,文化部每年都会宣布一个不同的文化年主题。2017年是 "儿童和青年文化年",这是最突出的针对青年的举措之一,目的是提高青年对文化的认识,并由最高权力机构参与文化活动。主题年由爱沙尼亚文化部倡议组织,由爱沙尼亚儿童文学中心协调实施。

2023年1月22日和27日,为庆祝中国春节(兔年),北京市政府、中国驻爱沙尼亚使馆、罗特曼市、穆斯塔迈区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十四届“欢乐春节”活动分别在罗特曼尼·卡瓦尔塔利和穆斯塔迈举行,这也是“欢乐春节”首次在塔林举办两届。

塔林国家图书馆(Eesti Rahvusraamatukogu)

位于塔林的中国国家图书馆(Eesti Rahvusraamatukogu)是一个始于1985年苏联时期的项目,但在1993年爱沙尼亚重新独立时完工。图书馆的建筑师是雷恩-卡普(Raine Karp)。爱沙尼亚国家图书馆是爱沙尼亚第一座专门作为图书馆建造的建筑,八层楼中有两层位于地下。

爱沙尼亚艺术博物馆

爱沙尼亚语:Eesti Kunstimuuseum)成立于1919年。该博物馆最初位于卡德里奥宫,后来扩展到多个地点,如今展出国际和当地的艺术作品。 20世纪70年代末,爱沙尼亚艺术博物馆的第一个分馆于20世纪80年代成立。 从1995年开始,所有分支机构都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不同的教育项目。 1996年罗特曼盐库一楼展厅启用; 该分行于2005年5月关闭。库姆(Kumu)艺术博物馆(爱沙尼亚艺术博物馆的主楼)展示了从18世纪至今的爱沙尼亚艺术;卡德里奥(Kadriorg)艺术博物馆位于卡德里奥宫,展示了从16世纪到20世纪最大和最重要的俄罗斯和西欧艺术收藏品;米克尔(Mikkel)博物馆展示约翰内斯·米克尔的艺术收藏。尼古利斯特(Niguliste)博物馆(位于前圣尼古拉斯教堂内)展示近七个世纪的历史教会艺术收藏,包括爱沙尼亚的中世纪和宗教改革后艺术;亚当森·埃里克(Adamson-Eric)博物馆展示爱沙尼亚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亚当森·埃里克的作品。该系列包括他的绘画、陶瓷、皮革制品、珠宝、纺织品和家具。该博物馆于1983年开放。

水上飞机港(Lennusadam Seaplane Harbour)

水上飞机港(Lennusadam Seaplane Harbour)位于伦努萨达姆(Lennusadam),是爱沙尼亚的游览地点之一。 这座位于塔林的屡获殊荣的博物馆在历史悠久的水上飞机机库中收藏了约200件真实的海事文物和船只,机库拥有世界上第一个大容量、无柱、薄壳混凝土圆顶。该景点包括一艘1930年代的潜艇、已有100年历史的蒸汽动力破冰船,以及博物馆永久收藏的爱沙尼亚最古老的船只残骸。 在该景点还可以试穿海军制服拍纪念照,并学习扔纸飞机的艺术,还有各种交互式模拟器为人们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实际驾驶飞机的感觉。

AHHAA科学中心

AHHAA科学中心(爱沙尼亚语:Teaduskeskus AHHAA)是位于爱沙尼亚塔尔图的一个科学中心,目前是波罗的海国家最大的科学中心。AHHAA的成立是为了通过互动展览来促进科学和技术。自2011年5月7日以来,AHHAA科学中心一直位于塔尔图市中心。AHHAA是多个组织的国际公认合作伙伴。AHHAA是北欧科学中心协会(NSCA)的成员。此外,AHHAA还活跃于欧洲科学技术卓越中心(ECSITE)、欧洲科学节组织(EUSEA)和国际北京天文馆协会(IPS)。

巧克力博物馆

巧克力博物馆(爱沙尼亚语:ChocolalaŠokolaadimuuseum)是一座专门展示爱沙尼亚巧克力工业历史的特色博物馆。它位于爱沙尼亚塔林自由广场附近的塔林老城区。博物馆于2018年6月1日向公众开放。其创始人克里斯蒂·莱蒂斯(Kristi Lehtis)是爱沙尼亚知名巧克力制造商和巧克力艺术收藏家。博物馆的目的是向游客展示和介绍自1806年以来爱沙尼亚巧克力工业和传统的历史。

体育

体育是爱沙尼亚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国有各种各样的运动,包括篮球、沙滩排球、板球、骑自行车、击剑、地板球、足球、游泳、网球、方程式赛车、冰球、柔道等。在爱沙尼亚,沙滩排球作为一项参与性运动非常受欢迎。 爱沙尼亚国家队参加了2018-20赛季CEV沙滩排球洲际杯。 骑自行车是当地人流行的体育和娱乐活动,爱沙尼亚培养了许多成功的自行车运动员,为国家赢得了许多荣誉。与其他团队运动相比,板球是一项相当新的运动,板球协会成立于2007年,该协会于2008年成为国际板球联合会的成员。爱沙尼亚也有冰上板球运动,这是普通板球运动的一种变体。爱沙尼亚也是冰板球世界锦标赛的举办地,比赛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结冰的湖面上举行。 滑雪和其他冬季运动在爱沙尼亚非常受欢迎。奥泰佩被视为该国的“冬季之都”。越野滑雪世界杯每年都在这里举行。纪庆(Kiiking)是一项相对较新的运动,由爱沙尼亚的阿多·科斯克(Ado Kosk)于1993年发明。纪庆是一项经过改良的秋千运动,在这项运动中,荡秋千的人要尝试360度旋转。

爱沙尼亚首次以独立国家身份参加1920年夏季奥运会运动会。爱沙尼亚运动员参加了1952年至1988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该国于1940年被苏联占领并吞并。1980年夏季奥运会帆船赛在首都塔林举行。1991年爱沙尼亚重新获得独立后,参加了所有奥运会。爱沙尼亚赢得了田径、举重、摔跤和越野滑雪的大部分奖牌。就人均奖牌数而言,爱沙尼亚是本届奥运会上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截至2012年奥运会,爱沙尼亚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在最大的国际体育舞台上总共赢得了40枚奖牌。奥运会有33个,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有7个。有许多室内和室外设施,专门用于各种体育分支机构。2021年,爱沙尼亚举办了欧洲田径U23锦标赛、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WRC爱沙尼亚拉力赛和2021年欧洲男子排球锦标赛小组赛(D组),2022年,爱沙尼亚举办了国际汽联WRC爱沙尼亚拉力赛、BMW IBU世界杯冬季两项赛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

埃里卡·萨卢梅 (Erika Salumae) 是爱沙尼亚最优秀的田径运动员之一,在爱沙尼亚重新获得独立后,她获得了一枚奥运会金牌。柔道也是爱沙尼亚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色的运动项目之一,获得了3枚奥运会奖牌、4枚世界柔道锦标赛奖牌和15枚欧洲柔道锦标赛奖牌。Erki Nool是一位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十项全能运动员。他是第一位赢得奥运会金牌的爱沙尼亚人,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十项全能运动员之一。克里斯蒂娜·斯米贡-瓦希 (Kristina Šmigun-Vähi) 在2006年都灵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是历史上获得荣誉最多的越野滑雪运动员之一,赢得了多个世界冠军,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女子越野滑雪运动员之一。蒂特·索克 (Tiit Sokk)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苏联队成员,被认为是爱沙尼亚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之一,在2017年入选国际篮球联合会名人堂

篮球

篮球通常被视为爱沙尼亚的国民运动,也是该国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国家男子篮球队于1934年首次加入国际篮联。然而,当该国受到苏联统治时,所有体育活动都停止了。1991年爱沙尼亚脱离苏联独立后,它重新加入了国际篮联。国家队于1936年首次参加奥运会。迄今为止,该队已六次参加欧洲篮球锦标赛。在这六次比赛中,它两次在比赛中获得第五名。国家队尚未获得世界杯参赛资格,目前世界排名第44位。 爱沙尼亚还举办国内篮球锦标赛,以促进和培养年轻人才。该国的顶级联赛是Korvpalli Meistriliiga。最近的联赛冠军是 KK Paulus Parnu,而最成功的是 Tartu Ülikool,曾 26 次夺冠。Korvpalli Meistriliiga 遵循该国第二高篮球联赛 I Liiga 的升降级制度。

足球

足球在爱沙尼亚也很受欢迎。尽管爱沙尼亚球队在足球方面并不是很成功,但国际比赛却引起了足球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国家队参加了1934年和1938年的国际足联世界杯预选赛,直到1991年爱沙尼亚摆脱苏联统治才参加国际赛事。自1994年以来,国家队参加了世界杯和202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的所有预选赛,但尚未成功晋级任何重大赛事。它确实接近2012年波兰乌克兰欧洲杯预选赛,这是它迄今为止最好的表现,因为它晋级到了与爱尔兰的预选赛附加赛。该队目前在 FIFA 排名中排名第 109 位。爱沙尼亚足球协会还管理该国的足球联赛,顶级联赛是Meistriliiga。该联赛成立于1992年,现有10支球队。采用升降级制度,爱沙尼亚第二级别足球联赛Esiliiga。 

爱沙尼亚体育和奥林匹克博物馆(Eesti Spordi- ja Olümpiamuuseum)

爱沙尼亚体育和奥林匹克博物馆位于塔尔图,是波罗的海国家最大的中国体育博物馆,也是奥林匹克博物馆网络的创始成员之一。该博物馆成立于 1963 年,当时是一座国立博物馆,名为爱沙尼亚体育博物馆。2016 年,博物馆转型为基金会,爱沙尼亚奥林匹克委员会和爱沙尼亚文化部成为其创始人。由于博物馆一直将奥运会主题放在首位,因此分别更新了机构名称。

特赫万迪体育中心(Tehvandi Sport Centre)

特赫万迪体育中心(爱沙尼亚语:Tehvandi Spordikeskus)是爱沙尼亚奥特佩韦教区的一个体育设施综合体。它包括多功能体育场(田径和足球)、滑雪场、K90跳台滑雪场和冬季两项射击场。特赫万迪足球场拥有100x64米的天然草坪。该体育场拥有欧足联二级许可证,也适合举办国际比赛。训练时最多可使用四个5x2米的小型足球门。 在特赫万迪田径场,可用于田径比赛和跑步(190m长跑道)、100/110m跨栏、跳远、三级跳远、跳高和撑杆跳,以及投掷项目:铅球、铁饼和标枪。体育场拥有所有训练设备,包括:杆(75-155磅)、铅球(1-9公斤)、铁饼(0.6-2公斤)和标枪(300-800克)。训练结束后,还可以使用体育场馆内的桑拿和洗涤设施。冬季,所有训练和比赛的赛道都以体育场为起点。为了给滑雪者提供服务,体育馆内还设有综合维修室,配备了滑雪板准备设施。体育场大楼内有组织比赛的设施、更衣和清洗设施以及体育场咖啡厅。体育场大楼的开放时间为11:00-17:00。

环保

爱沙尼亚主管环境保护的部门是环境部,主要负责全国的环境与自然保护,土地、数据库(含空间数据)建立,自然资源的使用、保护、循环利用和登记,环境监督,气象观测,自然与海洋研究等行业的立法工作等。涉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狩猎法》《废物法》《环境登记法》《自然资源法》《土地改革法》《土地地籍法》《森林法》《综合污染预防和控制法》《环境管理法》《环境影响及环境管理系统评估法》《排污收费法》等。《环境影响及环境管理系统评估法》主要是对申请行为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施工、使用、改变现有结构、申请利用自然资源、排放污染物等工作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爱沙尼亚(2022年版)评估由环保部认可的有资质的专家负责实施。环境许可包括环境质量要求(排放允许量)、排放要求(主要对废水、废气)、技术要求(过滤或净化设备)等方面的要求。作为欧盟成员国,爱沙尼亚有关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标准完全与欧盟接轨。2007-2013年,在欧盟援助资金的支持下,爱沙尼亚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饮水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在大气、水体、动植物和森林普查和保护方面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监测体系。2012年6月,爱沙尼亚通过新的国家“环保发展规划”。

2019年10月,爱沙尼亚与捷克匈牙利波兰一起签署了欧盟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欧洲绿色协议》),此次过渡将得到欧盟公正过渡基金(JTF)的支持。爱沙尼亚在翻新和扩建其水管理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减少了水污染,改善了自来水水质。自苏联后期的环境运动以来,该国的环境意识一直很高。近年来,环保非政府组织一直要求制定更宏伟的气候中和目标,并在因涉嫌污染水道而遭到大规模抗议后,成功阻止了塔尔图附近耗资10亿欧元的纸浆厂建设项目。另一方面,2019年后成为执政联盟伙伴的极右保守人民党(EKRE)对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持怀疑态度,甚至宣扬退出《巴黎气候协议》(Paris Climate Accord)。2020年4月,马丁·赫尔姆(EKRE领导人)建议暂时退出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希望借此降低电价。

治安

爱沙尼亚政局和社会秩序比较稳定,治安状况总体较好。爱沙尼亚法律允许个人合法持有枪支,但实际上持枪者很少。在爱沙尼亚不存在反政府武装,没有发生过恐怖袭击,也少有袭击外国人的事件。近年来,恶性凶杀案和一般刑事案逐年下降,偷盗窃案也有所减少。2021年,爱沙尼亚治安情况良好,未发生恐怖袭击事件。

交通

综述

爱沙尼亚地理位置优越,公路、铁路和港口构成较为完善的运输网络,在欧、亚中 转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爱沙尼亚陆路运输的特点是铁路和公路在货运中约各占半壁江山;公路客运占全部客运量的90%以上;中转运输占有重要地位,全国货运量中的中转过境物资占比很高, 约为70%。爱沙尼亚海路运输的特点是塔林港为最重要的核心客、货集散地,每年进出港的旅客人数是爱沙尼亚本国人口数量的六七倍,几乎全部中转货物均经塔林港。

公路

截至2022年,爱沙尼亚公路总里程16609千米。公路货运总量27.2百万吨。在全国公路中,高速公路为953千米,十吨级公路为1294千米。爱沙尼亚全国公路主要道路为1609千米, 基础道路为2405千米, 次要道路和其他国家道路为12480千米, 坡道和连接道路为114千米。 爱沙尼亚公路网络的三条主干线为塔林纳尔瓦公路,塔林—塔尔图公路,塔林 —帕尔努公路,它们分别与拉脱维亚俄罗斯相连。公路运输是爱沙尼亚最主要的运输方式,2020年公路客运量达0.97亿人次,公路货运量约2890万吨。

由于资金有限,而且爱沙尼亚部分公路老化严重,自2013年开始,爱 沙尼亚经济部决定采取“以修为主,以建为辅”的政策,将主要资金用于原有公路的维护和翻修。除正在施工的项目外,不再安排新的大型项目。爱沙尼亚经济部《2014—2020 年道路规划》明确提出,将每年2/3的财政拨款(约1.7亿~1.8亿欧元)用于改善现有公路网络,剩余1/3的财政拨款(约8000万~8500万欧元)用于危旧路段的抢修、部分路段升级,以及土路改造等。

铁路

爱沙尼亚铁路总里程2144千米,其中,公共铁路线1514千米,非公共铁路线630千米。电气化公共铁路总长132千米。铁路车站82个,其中客运站62个。爱沙尼亚的铁路共有四个主要方向,为塔林—塔帕—纳尔瓦,塔林—帕尔努—爱拉(拉脱维亚)边境,塔帕—塔尔图—瓦尔加,塔帕—塔尔图—佩瑟瑞,分别通向俄罗斯帝国和拉脱维亚。向东已开通的国际客运线有塔林—圣彼得堡和塔林—莫斯科。向南与拉脱维亚间无客车通行。 2021年,爱沙尼亚铁路运输旅客607万人次,运输货物234.8万吨,主要货物为煤、 原油和油母页岩;过境物资主要为原油和成品油、化工产品、人造纤维、橡胶及塑料制品。

波罗的海站(爱沙尼亚语:Balti jaam)是爱沙尼亚塔林的主要火车站,也是爱沙尼亚最大的火车站,由埃尔隆(Elron)公司运营。所有本地通勤列车、长途列车和国际列车均从车站出发。第一个车站于1870年开通,当时一条经由塔林连接圣彼得堡帕尔迪斯基的铁路线开通。车站在1960年至1966年间进行了全面重建,并于2005年对站房进行了全面更新。

纳尔瓦火车站(爱沙尼亚语:Narva raudteejam)是爱沙尼亚最东端的火车站,服务于纳尔瓦市。车站于1870年启用,第一座车站建筑于1919年爱沙尼亚独立战争期间被毁。第二座车站建筑建于1922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拆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造了目前的新古典主义车站建筑。车站大楼设有护照检查和海关办公室,当往返俄罗斯的火车出发和到达时,这些办公室都是开放的。候车大厅在白天开放,但没有行李寄存处、卫生间和售票处等设施(附近的公交车站有厕所,但没有寄存行李服务)。只有在火车出发和到达时才能进入站台。在2018年的时刻表中,每天有4列客运列车由埃尔隆公司运营,开往塔林巴尔蒂贾姆(Tallinn-Balti jaam)。

航运

沙尼亚内河航线总里程为520千米,已通航里程为416千米。爱沙尼亚海岸线总长度3794千米,有大小港口101个。其中,最大的港口是塔林港(Tallinn,国营上市公司),是波罗的海最大的港口企业之一。还有西由拉迈港(Sillamae)、昆达港(Kunda)、北帕尔迪斯基港(Paldiski)、帕尔努港(Parnu Reid)等。 2021年,爱沙尼亚港口运输旅客4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共计3940万吨,比上年同期上升4.5%;货物装载量达到2643万吨;货物卸载量达到1290万吨;过境运输量为2103万吨。2022年港口客运量为713万人次,港口货物吞吐量为3300万吨。

塔林港(Tallinn)

塔林港主要由4个港口组成,包括穆加港(原油、集装箱港)、南帕尔迪斯基港(废金属、木材及港)、老城港(客运港)、帕亚萨瑞港(木材港)。这些港口均是终年可以通航的深水,担负着向临近北欧国家的客、货运输任务,每天都有开往斯德哥尔摩的客运班轮。

穆加港(Muuga Harbour)

穆加港(Muuga Harbour)是爱沙尼亚最大的货运港。它位于塔林以东约17千米处。穆加港是波罗的海地区最深、最现代化的港口之一。穆加港是塔林港的主要货运港,专门处理过境货物。穆加港处理的货物量约占塔林港总货物量的50%,约占途经爱沙尼亚的过境货物量的40%。港口处理各种类型的货物,包括液体散货、集装箱、干散货(化肥、谷物、砾石等)、普通货物(散装)和滚装。穆加港的自然深度高达18米。穆加港的一个广阔的自由区为提供过境和分销服务的公司提供了更灵活的海关程序。简化海关手续、易于转让所有权以及允许在该地区开展增值业务,旨在促进分销中心的发展。从爱沙尼亚临时进口并在适当时候加工和出口的货物不适用进口增值税。

老城港(Old City Harbour)

老城港(Old City Harbour)是爱沙尼亚最大的旅游门户,也是波罗的海地区最繁忙的客运港之一,每年为1000多万乘客提供服务。老城港是塔林港和爱沙尼亚最大的客运港。该港口为定期航线、游轮和旅游船提供服务。该港口位于塔林市中心,为乘客提供了前往市中心和塔林中世纪老城的绝佳通道。就常规客运而言,老城港是世界上交通的领导者之一。全年提供去往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的定期线路,有两个客运码头为渡轮乘客提供服务。该港口也处理滚装。塔林是波罗的海一个受欢迎的、评级最高的邮轮目的地之一,老城港每年为50多万邮轮乘客提供服务。老城港有一个单独的邮轮区,为邮轮乘客提供服务。老城码头也是港口综合体的一部分,这座现代化的码头为休闲船只提供服务。

萨列马港(Saaremaa Harbour)

萨列马港(Saaremaa Harbour)是一个深水港,位于爱沙尼亚最大的岛屿萨列马岛的北部海岸。该港口主要服务于游轮,以及游艇和货船。位于未受破坏的大自然中,远离任何城市喧嚣或人群,天然深港可容纳客船和货船以及游艇。 港口地理位置优越,靠近主要航线,使其成为完美的中途停留点。萨列马港的码头深度为10米,能够为长度达200米的船舶提供服务。港口位置的自然深度足以接待在波罗的海航行的最大游轮。港口有两个码头可供游轮、超级游艇和货船使用,还有一个用于辅助船只的码头和一个用于小型船只的浮动泊位。

航空

2021年爱沙尼亚空运量为34.6万人次,塔林机场是爱沙尼亚最大的机场,也是爱沙尼亚唯一的国际机场,2021年货运量为1.05万吨。爱沙尼亚目前拥有塔林、塔尔图、库雷萨雷、凯尔德拉、帕尔努和维尔杨蒂等26个货运和民航机场。塔林机场公司(Tallinn Airport)是大型国有企业。除塔林机场外,塔林机场公司还负责管理塔尔图、帕尔努和库雷萨雷等分布在不同地区的6个机场及1个地面服务公司。目前,爱沙尼亚领空的航线总里程为12890千米,拥有各类民用航空飞行器150多个。 2021年,塔林机场共为130万名乘客提供了服务。爱沙尼亚主要的航空公司为爱沙尼亚诺迪卡航空公司(NODICA)。通常,爱沙尼亚有定期航线30个,平均每周约319个定期航班,国际航班为267个。主要国际航线包括: 塔林—赫尔辛基塔林斯德哥尔摩、塔林—哥本哈根、塔林—法兰克福等。

塔林机场(Tallinna lennujaam)

塔林机场(爱沙尼亚语:Tallinna lennujaam)或塔林伦纳特·梅里机场(爱沙尼亚语:Lennart Meri Tallinna lennujaam)是爱沙尼亚最大的机场,是波罗的海航空、货运航空公司Airest和LOT波兰航空的二级枢纽。它也是现已解散的国家东航浙江公司爱沙尼亚航空的总部。 塔林机场对国内和国际航班开放。 它位于塔林市中心东南5千米处,于勒米斯特湖东岸。 它以前被称为于勒米斯特机场。该机场拥有一条沥青跑道,足以起降波音747等宽体飞机、6条滑行道和17个航站楼登机口。自2009年起,该机场正式命名为塔林伦纳特·梅里(Lennart Meri)机场,以爱沙尼亚前总统伦纳特·梅里的名字命名。

塔尔图机场(Tartu Airport)

塔尔图机场,也称为Ülenurme机场,是爱沙尼亚第二大机场,位于该国第二大城市塔尔图以南约10千米处。凭借 IATA 代码“TAY”和 埃尔多拉多国际机场 代码“EETU”,可轻松抵达并提供多种航班中转。机场拥有现代化的设施,为旅客提供愉快的氛围。这里有几家餐馆、咖啡馆和商店,可以在出发前吃东西或购买纪念品。乘客还可以使用免费无线网络连接。塔尔图机场提供飞往欧洲各个目的地的航班,包括赫尔辛基、里加和斯德哥尔摩。飞往该机场的东航浙江公司以其优质的服务和可靠性而闻名。

北欧航空集团 AS(The Nordic Aviation Group AS)

北欧航空公司集团 AS于 2015 年 9 月 25 日由爱沙尼亚共和国政府成立。集团由两个值得信赖的品牌组成,即运力提供商航空公司(俗称 CPA 提供商)Xfly 和 Nordica,以及 Xfly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集团完全由爱沙尼亚共和国所有,现已发展成为爱沙尼亚最大的航空公司。Nordica 与欧洲主要航空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 700 多名航空专家组成的团队提供飞机和机组人员、保险和维护(亚特拉斯航空)等长期飞行服务。公司总部位于塔林。集团在斯德哥尔摩(阿兰达)、图尔库、奥胡斯哥本哈根、维尔纽斯、里斯本慕尼黑汉堡市设有基地。

爱沙尼亚诺迪卡航空公司(NORDICA)

Nordica 由爱沙尼亚政府成立,旨在安排已停业的旗舰航空公司爱沙尼亚航空留下的服务。欧盟委员会认定爱沙尼亚航空收到的国家资助不符合欧盟法规。根据该决定,爱沙尼亚航空暂停了所有航空服务运营,自 2015 年 11 月 8 日起生效。Nordica 是 Nordic Aviation Group 的一部分,该集团最初作为虚拟东航浙江公司运营,直到 2016 年 3 月推出其品牌 Nordica 为止。虚拟承运商开始在其第一架庞巴迪 CRJ700 上提供全面服务运营2016 年 1 月 20 日的飞机。Nordica于2019年6月21日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LOT波兰航空接管机票销售和客户服务的管理,同时Nordica恢复运营航空服务。Nordica 于 2021 年 8 月 1 日根据自己的航空公司证书和 IATA 代码推出了定期航班服务。

文化

综述

爱沙尼亚的文化融合了以爱沙尼亚语桑拿为代表的本土传统以及北欧和欧洲的主流文化。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爱沙尼亚的文化受到了邻近地区各芬兰族、波罗的海族、斯拉夫族和日耳曼族传统以及前强国德国瑞典俄罗斯文化发展的影响,因此,爱沙尼亚更希望被视为一个北欧国家。

波罗的海芬兰语遗产在爱沙尼亚人的思想和文化传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爱沙尼亚处于不同文化的交汇处。就文化而言,他们与拉脱维亚人、芬兰人、立陶宛人、俄罗斯西北部的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瑞典人和德国人都有关系。东日耳曼人、波罗的海瑞典人和俄罗斯老信徒的文化也与爱沙尼亚领土有关。13世纪第二季度十字军攻占爱沙尼亚后,爱沙尼亚进入了西欧文化的直接影响范围。1523年,宗教改革运动传入爱沙尼亚。路德教非常重视写作和识字,为爱沙尼亚文学和农民学校奠定了基础。1802年重建的多尔帕特(今塔尔图)大学不仅是西方文化的传播者,也是民族觉醒的摇篮。爱沙尼亚语报纸帮助人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识字率农奴制废除后,随着经济生活和书面语言的发展,民族文化(文学、音乐创作、艺术)也随之兴起。1869年,在多尔帕特举行了第一次歌节;歌节传统仍然是爱沙尼亚文化和民族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对爱沙尼亚文化产生了强烈影响。20世纪头十年,爱沙尼亚的波罗的海德国文化已经退居幕后。在建筑、文学和音乐方面,在追随世界潮流的同时,出现了民族风格的迹象,并出现了艺术上成熟的作品。爱沙尼亚拥有两项世界文化遗产:塔林历史中心(老城区)(Historic Centre (Old Town) of Tallinn)于1997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斯特鲁维测地弧”是乌克兰与白俄罗斯、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挪威、立陶宛、俄罗斯、瑞典、摩尔多瓦共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于200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饮食

饮食习惯

爱沙尼亚美食源于古老的传统和纯净的自然。尽管受到了众多文化的影响,但爱沙尼亚的美食一直保持着原汁原味的爱沙尼亚风味。爱沙尼亚美食极具吸引力和特色,爱沙尼亚厨房里最传统的产品是黑麦面包、肉、牛奶、蔬菜、鱼和各种林产品。人们对有机食品的兴趣和认识越来越普遍。传统美食并非每天都有,但在民间节日,最重要的是圣诞节和新年,人们一定会这样做。猪皮烤猪肉烤鹅烤土豆酸菜越橘果酱血肠无疑是这些日子餐桌上的主食。与爱沙尼亚的文化相似,当地人的口味也融入了邻国的精华,包括斯堪的纳维亚、俄罗斯和德国以及法国新派菜肴。爱沙尼亚已成为第一个入选著名的《米其林指南》的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人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家庭传统。古老的传说和故事、手工艺品的秘密、烹热菜、腌菜和果酱的食谱代代相传。农民传统是爱沙尼亚美食的基础。爱沙尼亚的许多工厂和工厂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

传统的爱沙尼亚美食主要以肉类和土豆为基础,以及沿海和湖畔地区的鱼类,但现在受到许多其他美食的影响,包括各种国际食品和菜肴,并受到附近国家传统的一些贡献。斯堪的纳维亚、德国、俄罗斯、拉脱维亚立陶宛和其他影响都发挥了作用。爱沙尼亚最典型的食物是黑麦面包、猪肉、土豆和乳制品。猪肉是消费最广泛的肉类。土豆沙拉通常与腊肠、肉和酸菜一起食用。肉、蔬菜或鱼馅糕点也可以吃。各种各样的海鲜,如波罗的海矮鱼、小龙虾、螃蟹、烟熏或腌制鳗鱼等,在爱沙尼亚很受欢迎。汤是作为开胃菜或主菜食用的。这些通常是由鸡肉或肉汤与蔬菜混合制成的。莱瓦苏普是一种独特的汤,由黑面包屑和苹果制成。它用糖和肉桂调味,配以酸奶油。桦树汁饮料、葡萄酒伏特加等是爱沙尼亚流行的酒精饮料。夏天,爱沙尼亚人喜欢烧烤。泡菜、果酱和蜜饯。爱沙尼亚传统的圣诞节菜单包括血肠烤土豆、深褐色面包、酸菜和奶酪头。

特色美食

鲱鱼小吃

鲱鱼是美味的小泉水鱼,类似于沙丁鱼。它们在爱沙尼亚广受欢迎,并出现在许多菜肴中。鲱鱼可以在大多数当地食品店和超市找到,人们可以购买烟熏、罐装或在辛辣盐水中腌制的鲱鱼,它们为餐桌带来了独特、新鲜的风味。鲱鱼三明治(Vürtsikilu Suupiste)是爱沙尼亚的一道受欢迎的菜肴,非常适合作为小吃或开胃菜:在一片黑麦面包上,铺上大量的奶油奶酪,混合碎的大蒜,在奶酪和大蒜的上面,放一块腌制的鲱鱼片,最后,在点缀上煮熟的蛋清、大葱和莳萝片。鲱鱼三明治通常伴随着蒸馏酒,最好是爱沙尼亚原产的伏特加。这是一道丰盛的爱沙尼亚菜,深受许多人的喜爱。

血饺

血饺(Blood 饺子)是一个古老的配方,整个欧洲的做法都不同,血饺在许多国家很常见。爱沙尼亚血饺经常可以在圣诞集市的商店里买到,通常还配有酸菜(爱沙尼亚语为 "hapukapsas")。血饺被切成薄片出售,并作为下午或傍晚的小吃与饮料一起享用。制作血饺的方法是在一碗加入了香料、血和牛奶(也可以用水代替)的碗中加入猪油和炸洋葱,然后加入面粉,直到混合物形成面团。面团可以捏成各种形状,传统的做法是搓成香肠。香肠在水中煮至熟透,然后冷却。上桌前,杨宇会被切成小圆片,用平底锅煎至焦黄。血饺通常配泡菜、酸奶油和蔓越莓酱。

穆尔吉普德

穆尔吉普德(Mulgipuder)是爱沙尼亚的一种乡村粥,是爱沙尼亚独有的,由大麦土豆泥组成。它通常包含培根洋葱炒鸡蛋,通常作为主菜,配以酸奶油和黑麦面包,或作为各种烤肉的配菜。起源于爱沙尼亚南部。爱沙尼亚南部的人们(穆尔吉人)在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一起煮土豆和大麦,因为这种组合非常饱腹。到19世纪下半叶,这种粥在爱沙尼亚广为人知。在20世纪下半叶,这道菜也进入了自助餐厅,现在它已成为在各种官方活动中供应的国菜

习俗

爱沙尼亚人和其他民族一样,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爱沙尼亚政府不仅努力保护考古、历史和建筑遗迹,还努力保护非物质遗迹。因此,爱沙尼亚目前有7项保护非物质传统文化的政府计划。爱沙尼亚人最喜欢的节日是新年、独立日、复活节仲夏节、独立日和圣诞节

社会的等级制度

爱沙尼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 年龄、经验和地位赢得尊重。 年长者通常被视为更有智慧,因此受到尊敬和尊重。 长者首先被介绍,一般来说,他们受到的待遇与皇室差不多。 担任高级职务的人有责任做出符合群体利益的决定。 由于资历深,在称呼他人时,头衔非常重要。 在被邀请使用姓氏之前,您应该使用对方的头衔和姓氏。

社交礼仪

爱沙尼亚人整体上沉默寡言。 他们说话往往轻声细语,不喜欢引人注意。 理性、冷静、不感情用事都是他们所推崇的品质。爱沙尼亚人感情不易外露,重视保持民族特点,保护本民族文化和语言的意识强烈。爱沙尼亚不承认双重国籍,不允许拷贝乐谱,禁止在公共场合吸烟。

会面和问候

问候会显得比较正式和拘谨。 男性应主动与女性打招呼,年轻人总是要向年长者问好。 与人见面时,要确保自己站立起来,与对方有直接的眼神交流,并友好而坚定地握手。 最常见的问候语是 "tere"("你好")。 称呼非常重要。"Härra "代表先生,"Prova "代表夫人,"Preili "代表小姐。所有称谓后都应加上姓氏。 只有在受到邀请时才可使用名字。

送礼礼仪

通常在生日和圣诞节交换礼物。 礼物不必太贵重,因为更多的是心意而不是金钱价值。 如果您应邀去爱沙尼亚人家做客,最好带一盒巧克力或鲜花。 鲜花应为单数。 礼物通常在收到时打开。

用餐礼仪

准时到达。准时是我们的期望。如果迟到,请打电话通知。 检查是否穿鞋入内。 不要期望参观房屋--房屋是私人的。 穿着保守。 尽量主动帮助女主人准备饭菜或在用餐后打扫卫生。这样做会被拒绝,但仍不失礼貌。 不要谈论公事。 接受任何款待后都要给予回报。

餐桌礼仪

在爱沙尼亚,餐桌礼仪相对正式。 在被邀请坐下之前,请保持站立。 餐桌礼仪是欧陆式的,即进餐时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在女主人开始用餐或有人说 "head isu"("好胃口")之前,不要开始用餐。 避免将手肘放在桌子上。 称赞女主人的用餐。 尽量吃完盘中的所有食物。

传统服饰

与其他北欧国家一样,爱沙尼亚拥有充满活力的民间服装传统,至今仍受到人们的赞赏。历史上的爱沙尼亚最常见的服装材料是亚麻和羊毛。亚麻是一种多功能、轻质的面料,不仅在夏季透气,而且在冬季保暖。连衣裙、背心和裤子通常由亚麻制成,而较重的外衣则采用羊毛制成。羊毛为爱沙尼亚寒冷的冬季工作和旅行提供了必要的保暖作用。对于日常穿着,颜色通常反映这些材料的自然色调:白色、黑色和棕色。妇女服装主要由一件长袖白色衬衫和一条长裙组成。已婚妇女通常也戴着头巾和围裙。这些是在婚礼当天送给新娘的,标志着她转变为传统的女性角色。与此同时,男士则穿着长裤或及膝长裤,搭配长袖衬衫和背心。如果有的话,男女都穿着绣花羊毛长袜。爱沙尼亚人用小青铜螺旋和圆环装饰他们的节日服装——主要是围巾、围裙和头巾,这是波罗的海芬兰人的特色。他们佩戴各种各样的珠宝——用于固定衣服的环形胸针、挂在丝带或链条上的吊坠、用珠子、螺旋或贝壳制成的项圈或项链,以及大量的手镯和戒指。

世俗庆典

爱沙尼亚传统婚礼为期两天或三天,包括游戏和大量的食物和饮料。生日、洗礼和坚信礼都是盛大的庆祝活动。圣诞节仍然是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装饰圣诞树并提供传统食品。除夕也包括在圣诞节期间。午夜前的桑拿浴可以净化身体和精神,迎接新的一年。古老的民俗日历包括许多影响农事决策的日子。在 "烤面包星期二"(Shrove Tuesday),人们仍然会去滑雪橇,以使亚麻植物长得更高。圣约翰前夜(6月23日),几乎所有爱沙尼亚人都会去郊外燃起大篝火庆祝仲夏。圣马丁节(11月10日)和圣凯瑟琳节(11月25日)时,孩子们会盛装庆祝。一名爱沙尼亚民俗音乐团体成员在塔林附近表演。他们身着盛装,挨家挨户表演,以获得招待。政府正式庆祝的国家节日包括独立日(2月24日)、胜利日(6月23日)和恢复独立日(8月20日)。

桑拿文化

爱沙尼亚的桑拿传统可以追溯到13世纪,当时首次出现了关于桑拿的文字记载。在历史上,桑拿一直是清洁和治疗的场所。桑拿浴室欢迎婴儿降生;游魂会在节庆日来到桑拿浴室,为家庭带来好运。现在,婴儿可能在医院出生,但爱沙尼亚的桑拿传统依然强大。桑拿浴室仍然是精神治疗、与家人和朋友联系、放松和恢复活力的场所。事实上,根据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爱沙尼亚130万居民中有超过10万家桑拿浴室。烟熏桑拿传统是爱沙尼亚独有的桑拿仪式,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可以在Mooska农场亲身体验正宗的烟熏桑拿。烟熏桑拿是在爱沙尼亚可以获得的最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之一。

烟熏桑拿传统是爱沙尼亚最南端沃罗马社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传统,包括实际的沐浴习俗、制作浴拂的技能、建造和修理桑拿房以及在桑拿房中熏肉的技能。桑拿房是一座建筑物或房间,由覆盖着石头的火炉加热,并有一个供坐或躺的高架平台。它没有烟囱,燃烧木材产生的烟雾在房间内循环。烟熏桑拿传统主要是一种家庭习俗,通常在周六进行,但也在重大节日或家庭活动之前进行,以放松身心。

国家标志

节日

主要节假日

爱沙尼亚的节日大多以西方基督教日历和新教传统为基础。主要节日包括:1月1日新年(元旦);2月24日美国独立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为纪念1918年2月24日 爱沙尼亚脱离俄罗斯帝国统治而获得独立;6月23日胜利日,为纪念1919年爱沙尼亚抗击德军获胜;6月24日仲夏节;8月20日恢复独立日,为纪念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恢复独立;12月25日圣诞节。 周六、周日为公休日。

2月24日--独立日(1918年)

爱沙尼亚共和国成立宣言 92周年纪念日。宣言发表后,爱沙尼亚被迫与东部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南部的波罗的海德国联邦国防军进行独立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爱沙尼亚保卫了自己的边界,并于1920年2月2日与苏维埃俄国签订了《塔尔图和约》。

6月23日--胜利日(Võidupüha)

纪念爱沙尼亚军队在 1919 年拉脱维亚北部的 Võnnu(Cesis)战役中战胜波罗的海德军(由德国陆军领导)。这一天会举行重要的官方仪式。

6月24日--圣约翰日或仲夏节(Jaanipäev)

重要的仲夏夜是在6月23-24日晚上举行的传统庆祝活动。这一天是一年中最接近黄昏和黎明的一天。23日晚上到24日早上,人们都会燃起篝火,享用传统的节日菜单。

8月20日--恢复独立日

1991年8月,苏联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波罗的海三国最终恢复了独立。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发布了一项关于在国家历史连续性的基础上重建独立的决定。

传统节日

中世纪文化七月日

爱沙尼亚古城每年都会举办 "中世纪文化七月日"。在这段时间内,各城市的历史中心会组织手工艺行业代表举行丰富多彩的游行。中世纪集市上还有应用艺术大师展示他们的作品。

波罗的海周末节

有些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成为全球性节日。其中包括在盛夏举行的 "波罗的海周末节"。它起源于立陶宛,但一年后,其他波罗的海国家也加入了庆祝活动。大家齐聚爱沙尼亚,庆祝活动在塔林市政厅前的广场上拉开帷幕。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民俗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市内举办展览、游行和民俗音乐团体表演。

纳尔瓦战役节

每年八月,在纳尔瓦举办历史性节日 "纳尔瓦战役"。该节日是为了纪念北方战争的标志性事件。在纳尔瓦要塞的领土上,军事历史重建俱乐部的成员们身着昔日的军装,聚集在一起重现战役的过程。

老城日

塔林历史中心乃至全国都在庆祝 "老城日"。庆祝活动在五月底举行。节日期间,可以在城市狭窄的街道上欣赏到精彩的戏剧表演。塔林居民身着历史服饰,城市本身也呈现出中世纪的风貌。节日的主要目的是让首都的居民和客人了解历史,保护城市文化遗产。节日的每一天都涵盖了城市生活的一个领域,包括戏剧、科学、教会等。

白娘子节

哈普沙卢(Haapsalu)市,每年都会在古老的主教城堡(Episcopal Castle)内举办 "白娘子节"(White Lady Festival)。白娘子是爱沙尼亚著名的幽灵,每年八月月圆之夜都会出现在教堂的墙壁上。从黎明到黄昏,许多活动轮番上演,让这座城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游乐场。从日落时分开始,在城堡地区会组织同名的戏剧表演。

艺术

文学

从13世纪到1918年,德国瑞典俄罗斯在北方十字军国家后统治爱沙尼亚,导致很少有早期文学作品用爱沙尼亚语写成。爱沙尼亚最古老的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13世纪。起源于利沃尼亚亨利编年史中的利沃尼亚包含爱沙尼亚地名、单词和句子片段。达尼亚自由人口普查(1241)包含爱沙尼亚地名和姓氏。许多民间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有些故事被写下来并翻译,以便国际读者能够阅读。奥托·威廉·马辛(Otto Wilhelm Masing)的爱沙尼亚语字母书《拉丁语字母》(ABD ehk Luggeise Ramat Lastele)于1795年出版。

扬·克罗斯

扬·克罗斯(爱沙尼亚语:Jaan Kross,1920年2月19日-2007年12月27日),爱沙尼亚作家、诗人、散文家、翻译,曾获得1997年的赫尔德奖。雅安-克罗斯是爱沙尼亚小说家和诗人,1920年出生于中世纪的首都塔林,他的小说以生动的历史画卷为背景,描绘了沙皇、纳粹和苏联占领下波罗的海地区变幻莫测的生活。在他的16部小说中,克罗斯都将历史作为灵感的源泉和恢复爱沙尼亚民族记忆的途径。扬·克罗斯是爱沙尼亚最著名、翻译作品最多的作家。他曾因小说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实际上他的文学生涯是从诗人和诗歌翻译开始的。20 世纪 60 年代后半期,克罗斯开始创作散文,首先创作了电影剧情片《利沃尼亚纪事》(Liivimaa kroonika),该片讲述了作家巴尔塔萨·鲁索(Balthasar Russow,1536-1600 年)的生平,这也成为他的第一部杰作《三场瘟疫之间》(Kolme katku vahel,1970 年)的主题,这是一部由四部小说组成的套书。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是爱沙尼亚或波罗的海德国血统的有文化的人,他们处于社会边缘,但通常面临着某种道德困境。

奥斯卡·路茨(Oskar Luts)

奥斯卡·路茨爱沙尼亚早期文学中最著名的散文作家和剧作家,至今仍被广泛阅读,他的小说《春天》(1912-1913)已成为爱沙尼亚文化的核心文本之一,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安东·汉森(Anton Hansen)的社会史诗和心理现实主义五论《真理与正义》,描述了爱沙尼亚社会从一个贫穷的农民社区向一个独立国家的演变。在现代,贾恩·克罗斯(Jaan Kross)和贾恩·卡普林斯基(Jaan Kaplinski)是爱沙尼亚最著名、翻译量最大的作家。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最受欢迎的作家是托努·欧内伯鲁(Tõnuânnepalu)和安德鲁斯·基维拉克(Andrus Kivirähk),他们使用了爱沙尼亚民间传说和神话的元素,将其变形为荒谬和怪诞。

音乐

19 世纪举行的第一次歌曲庆典对于确立爱沙尼亚的民族身份至关重要。随后,20 世纪 80 年代发生了歌唱革命,群众聚集在塔林的歌节场地,要求恢复民族独立。爱沙尼亚是世界上已知民俗音乐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民歌展现了爱沙尼亚语言的诗意和永恒之美,并经常伴有舞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名录的歌舞节每四年举办一次,吸引了近 10 万名表演者和观众。基赫努岛(Kihnu Island)古老的婚礼歌曲和塞托马岛(Setomaa)的 "leelo "也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名录。这些歌谣保留了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记忆。早在 1869 年,塔尔图就举办了第一届爱沙尼亚民俗音乐舞蹈节。现在,这一节日的传统仍在继续。塔尔图爱沙尼亚音乐舞蹈节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沙尼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朗诵形式演唱的民歌。它们分为许多类型:摇篮曲和牧羊曲、婚礼哀歌等。如今,爱沙尼亚有许多民间歌舞团。

关于爱沙尼亚人唱歌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萨克森·格拉马提克斯·盖斯塔·达诺伦(Saxo Grammaticus Gesta Danorum)。萨克森提到爱沙尼亚战士在夜间等待战斗时唱歌。这些古老的民俗音乐也被称为瑞格劳(regilaulud),是所有波罗的海芬兰人共同使用的传统韵律诗歌。在18世纪之前,爱沙尼亚人一直在广泛传唱符文歌谣,直到有节奏的民歌开始取代它们。

由牧羊人使用的乐器演变而来的传统管乐器曾一度非常流行,现在也越来越普遍。其他乐器包括小提琴古筝、协奏曲和手风琴,用于演奏波尔卡舞曲或其他舞曲。坎内尔(kannel)是一种土生土长的乐器,在爱沙尼亚又开始流行起来。2008年,维尔扬迪成立了一个本土音乐保护中心。

爱沙尼亚是一个音乐的国度,历史上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阿瓦·帕特、指挥家尼姆·扎维等。2014年,阿瓦·帕特(Arvo Pärt)连续第四年成为世界上被演奏次数最多的在世作曲家。爱沙尼亚乡村吉他手劳尔·约阿梅兹(Laur Joamets)与乡村歌手斯特吉尔·辛普森(Sturgill Simpson)凭借年度最佳乡村唱片《水手的地球指南》(A Sailor's Guide to Earth)获得2017年格莱美奖。爱沙尼亚最富盛名的全国合唱节自1869年延续至今,为爱沙尼亚人传承文化、推动经济独立做出了积极贡献。1869年参加合唱节的只有800多人,1998年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歌咏台广场,有30万人参加合唱。爱沙尼亚每年都在万人歌唱台举行合唱活动。2003年波罗的海国家传统的歌唱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尤乌贾布节(Juu Jaab Festival)

尤乌贾布节是爱沙尼亚的音乐节,1997年开始举行。主要目的是保护、介绍岛民的文化风俗,并将其与世界文化的实践联系起来。每年都会在小岛木湖举行,为期约4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架子鼓音乐家聚集在这里,举办了一场深受所有音乐狂热者喜爱的音乐活动。木湖岛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美丽和舒适的岛屿,在这次活动中变得十分生动。整个活动在大自然中进行,为所有游客提供最佳的音乐体验。人们甚至可以与这里的当地人互动,他们非常热情友好。在这个节日期间安装了许多食品摊位,供应美味的当地街头美食。

波罗的海周末音乐节(Weekend Festival Baltic)

波罗的海周末音乐节是波罗的海国家最独特的音乐节之一,也是爱沙尼亚最大的电子音乐和舞蹈节之一。每年5月31日至6月4日, 在北欧国家举行,并且长期以来一直在爱沙尼亚的帕尔努地区定期举行。 该镇拥有最美丽、最有气氛的沙滩。 这个地点使周末波罗的海音乐节活动成为更好的体验。 来自世界各地最有才华和最受欢迎的流行音乐明星都聚集在这里,使其成为爱沙尼亚最盛大的活动之一。 波罗的海是唯一一个专注于民俗历史形式的民俗节,突出了它们所承载的丰富遗产的丰富、非程式化和自然演变的形式和价值。波罗的海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汇集了不同形式的传统(歌曲、舞蹈、乐器、习俗等),以及爱沙尼亚各地民俗团体和个人表演者的参与。

舞蹈

爱沙尼亚舞蹈文化以其古老的仪式、圆舞和即兴舞蹈而闻名。在过去,人们习惯于用唱歌和演奏乐器(诗篇、风笛)来伴奏民间舞蹈。第一次提到爱沙尼亚舞蹈为13世纪。爱沙尼亚村庄的舞蹈具有仪式性,经常在仲夏夜和婚礼上举行。爱沙尼亚民间舞蹈通常以某种方式与大海有关。例如,爱沙尼亚民间舞蹈之一被称为“海边的一天”,象征着爱沙尼亚渔民的生活。在十九世纪,其他国家的传统开始渗透到爱沙尼亚舞蹈文化中。俄罗斯帝国文化在这些时期对爱沙尼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反映在爱沙尼亚民间舞蹈中,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当时流行的民间舞蹈有拉巴哈拉华尔兹(Laba jala waltz),是一种带有华尔兹元素的民间舞蹈;跑波尔卡舞(Jooksu polka),是一种有趣、轻松、快速的民间舞蹈,包括跳跃和慢跑;平足华尔兹(Jamaja labajalg),缓慢而安静的舞蹈,通常为两人一组表演;英格利斯卡(Ingliska),类似于四重奏的集体舞蹈,其中有波尔卡的动作;普尔加舞(Pulga-tants),男子群众民间棍棒舞蹈。

电影

爱沙尼亚的电影史可以追溯到 1908年,当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四世访问塔林的新闻片成为有史以来第一部新闻片。1914年,约翰内斯-帕苏克(JOHANNES PÄÄSUKE)拍摄了第一部长片,即政治讽刺影片《佩尔努马猎熊记》(Bear Hunt in Pärnumaa)。虽然这部影片相当原始,但 Pääsuke 却被誉为爱沙尼亚电影之父。1924年,第一部爱沙尼亚长篇故事片问世。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纪录片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931年,国家支持的 Eesti Kultuurifilm(爱沙尼亚文化电影)制片厂成立,为这一成就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电影制作都停止了,1947年才重新开始,最初是在从俄罗斯引进的电影导演的意识形态和艺术控制监督下进行的。20世纪60年代初为爱沙尼亚电影带来了新的动力。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一部以16世纪为题材的 "隐形与匕首 "电影《最后的遗物》(VIIMNE RELIIKVIA)问世,这部电影可能是最著名的爱沙尼亚电影,自此以后,这部电影为无数人所传颂。20世纪60年代的其他知名电影有《春天》(The Spring),该片改编自世纪初的校园生活故事,以及被当局搁置多年的《疯狂》(Madness)。从20世纪60年代起,爱沙尼亚每年拍摄3到4部故事片。

近年来,故事片的数量有所减少;另一方面,电影制作方面的国际合作却在稳步增长。不过,爱沙尼亚人最引以为豪的还是动画电影,自1971年以来,这些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多次获奖。普里特-帕恩(PRIIT PÄRN)也许是最著名的爱沙尼亚动画师,他的作品充满了惊人的荒诞和视觉隐喻,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流派。

2019年爱沙尼亚电影院的访问量近370万。该国有40多家现代数字影院(总共近100个屏幕)营业。爱沙尼亚电影运营由国家设立的基金会爱沙尼亚电影学院组织。电影业不受法律直接监管。受《创意人士和社团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管理。爱沙尼亚电影学院的支持计划称为爱沙尼亚电影已经启动,旨在促进外国资本流入爱沙尼亚,以及爱沙尼亚和外国电影制片人在爱沙尼亚制作音像作品方面的合作。2020年,国家预算中的支持总额为2万欧元。

手工艺

爱沙尼亚传统手工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化的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些手工艺品包括刺绣、编织、彩绘、木雕、陶瓷和金属工艺等,爱沙尼亚传统手工艺品由当地材料制成,如木材、皮革、毛皮和天然染料等。手工艺品的设计和图案通常与民间故事、神话和传统习俗等爱沙尼亚的历史和文化有关。传统手工艺品是爱沙尼亚重要的出口品,并因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而受到国际上的赞誉。爱沙尼亚传统手工艺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了该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爱沙尼亚手工艺之家(Eesti Käsitöö Kodu)是爱沙尼亚最大的手工艺中心,出售爱沙尼亚最好的手工艺商店和手工艺品。

建筑

爱沙尼亚本土建筑由爱沙尼亚各地的许多传统本土建筑风格组成,体现在村庄、农家院和农舍中。爱沙尼亚农舍(爱沙尼亚语“rehielamu”)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与邻国的类似建筑有根本不同。它的演变与爱沙尼亚的主食黑面包和大约4000年前的农业传统有关,当时的脱粒棚和住宅位于同一个屋顶下,用芦苇或黑麦秸秆覆盖。

描述爱沙尼亚村庄的最古老的书面资料可以追溯到13世纪,当时《达尼亚自由人口普查》和利沃尼亚的编年史家亨利都提到了这些村庄。乡村风格因地理区域而异,各有其特色。在爱沙尼亚北部和萨雷马的平坦平原上,可以看到最古老的村庄形式,农场聚集在紧凑的集群中,西北部有密集的集群。在爱沙尼亚南部的丘陵地带,人们发现了一个较为分散的村庄。在东部,在佩普斯湖沿岸和塞图马东部,古典的街道式村庄占主导地位,而排式村庄则遍布全国。

早期建筑

爱沙尼亚早期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遍布全国的许多要塞和山堡,例如瓦尔博拉要塞和瓦尔亚拉要塞。其中较重要的据点占地可达 1,000 平方米(11,000 平方英尺),位于重要的十字路口,最终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如塔林、塔尔图和奥特佩韦。瓦尔博拉要塞(拉丁语:Castrum Warbole)是当时爱沙尼亚哈留郡(拉丁语:Harria)最大的环形堡垒和贸易中心之一。

哥特式建筑

基督教通过北方十字军东征传入爱沙尼亚,给爱沙尼亚的社会、文化和建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新宗教促使人们从13世纪开始在今天的爱沙尼亚各地建造教堂。现存最早的教堂建筑坚固,像堡垒一样,萨雷马(Saaremaa)的瓦尔亚拉(Valjala)教堂就是一个例子。后来,随着基督教更加深入人心,人们建造了更大更精致的教堂,特别是15世纪在爱沙尼亚北部。塔林老城的中世纪教堂,如大教堂、圣奥拉夫教堂(16 世纪欧洲最高的建筑)或圣灵教堂,仍然是高度发达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的见证。在萨雷马岛和爱沙尼亚北部,仍有一些保存相对完好的中世纪教堂。

十字军也在爱沙尼亚建造了大量城堡,以此获得对这个国家的军事和行政控制权。他们既建造了大型城堡群(以条顿骑士团和其他十字军骑士团的名字命名,称为骑士团城堡),也建造了不用于主要军事行动的小型地方防御工事(当地称为 "附庸城堡")。现存的较大型城堡包括纳尔瓦的赫尔曼城堡、塔林的图姆佩亚城堡和萨雷马的库雷萨雷城堡。普尔采城堡、基尤塔和瓦奥塔是至今仍然存在的较小的城堡。

在中世纪,塔林和纳尔瓦等爱沙尼亚城市扩张发展成为汉萨城市,促进了市政建筑的发展,这种风格后来被称为 "塔林哥特式"。塔林市政厅如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地标,市政厅药房(Raeapteek)和塔林以前的行会建筑,即大行会(1410年)、圣奥拉夫行会(1422年)和后来的黑头兄弟会(约1597年)也是如此。总之,塔林老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建筑群之一,并自1997年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

爱沙尼亚的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主要以俄罗斯帝国政府和当地贵族建造的建筑为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波尔萨马城堡(Põltsamaa Castle)是爱沙尼亚洛可可建筑风格的杰出典范;该城堡在战争中被毁,现仅存废墟。自从北方十字军东征和波罗的海德语贵族成为地主阶级以来,爱沙尼亚农村的特点就是上层阶级实行的庄园制度。从巴洛克时期开始,许多庄园都留存下来,成为爱沙尼亚的建筑遗产。爱沙尼亚乡村保留了约2000座历史庄园,其中许多具有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如 Saue、Palmse 或 Vääna 庄园,但也代表了从新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到都铎王朝的各种风格。

古典主义建筑

塔尔图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中心,市政厅和周围的建筑都建于18世纪。塔尔图大学主楼(1803-09年)是高度古典主义的典范。庄园建筑在乡村地区仍占主导地位,萨库(Saku)、库雷马(Kuremaa)和苏雷-考普(Suure-Kõpu)等庄园是这种风格的典范。塔林也建造了一些著名的住宅,如位于 Kohtu 街8号的 Stenbock House(建筑师为 Carl Ludvig Engel,如今是爱沙尼亚大法官的住所),这两座建筑都位于图姆佩阿山(Toompea)上。

19世纪晚期建筑

与欧洲其他国家一样,19世纪晚期也是爱沙尼亚进行建筑风格实验的时期。不同类型的历史主义和折衷主义成为普遍现象。新哥特式成为一种流行风格,尤其是在庄园中,如 Alatskivi或Sangaste庄园。在这一时期的末期,爱沙尼亚受到了新艺术运动的影响。灵感的主要来源部分是里加活跃的新艺术氛围,部分是芬兰的民族浪漫主义。爱沙尼亚最著名的新艺术风格建筑师可能是雅克·罗森鲍姆(Jacques Rosenbaum)。塔林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是19世纪俄罗斯复兴风格的典范,当时爱沙尼亚还是俄罗斯帝国的一个总督府。

20世纪建筑

整个锡拉梅尔(Sillamäe)市中心是爱沙尼亚值得一提的斯大林主义建筑的典范。锡拉梅尔的建筑在爱沙尼亚是独一无二的--整个市中心都是斯大林主义风格。早在1949年,这座城市建成之初,就获得了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党部长理事会颁发的建筑奖,被誉为爱沙尼亚同类建筑中的最佳定居点。355其连贯性而言,锡拉梅尔(Sillamäe)几乎完全由苏联时期的建筑组成。不过,我们可以区分出与不同苏联时期相关的三种主要建筑风格。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斯大林时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形成了一个核心,周围是以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命名的五层硅酸盐砖"克鲁晓夫卡(khrushchyovkas)",最后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勃列日涅夫时期建造的大型五至九层粘土实心砖住宅楼。1940-1950年代的建筑最受关注,可被视为遗产景观的独特核心,形成了自己的边界,并将其他建筑风格排除在外。这些建筑还具有凝聚力,爱沙尼亚国家遗产委员会希望通过宣布该地区为遗产保护地来强调这一点。爱沙尼亚斯大林城市规划中最雄心勃勃的计划(维鲁广场、塔林文化中心和派尔努地区的中央广场)在当时都没有完成。如今,只有Sillamäe和Kohtla-Järve的城镇中心是按照斯大林主义建筑的经典规划原则建造的。虽然目前这两个城镇都有单体建筑受到保护,但它们作为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周围的建筑群是否得到认可。

国家标志

国旗

爱沙尼亚学生协会维罗尼亚成立于1881年9月29日,当时该国还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 该组织致力于保护爱沙尼亚受到压制的文化传统和语言。 维罗尼亚成立之初,采用了带有蓝、黑、白横条纹的旗帜,据说这些颜色代表天空(蓝色)、土壤(黑色)和对祖国自由的渴望(白色)。 1884年6月4日,新国旗的落成仪式秘密举行,并在1905年俄罗斯革命期间再次飘扬。 最终,1918年2月24日,爱沙尼亚在蓝黑白旗下独立,并在1920年7月4日的宪法中得到正式承认。

1940年苏联吞并爱沙尼亚后,蓝黑白旗被取缔,但大多数爱沙尼亚人对随后强加的苏联红旗图案感到不满。 因此,随着20世纪80年代苏联控制的放松,爱沙尼亚政府于1988年6月23日承认了旧的蓝黑白色。该国旗本身于当年10月20日重新采用,并于2017年完全取代了苏联爱沙尼亚国旗

国徽

爱沙尼亚的国徽是一面金色的盾牌,中间有三只细长的蓝色过路狮子,盾牌两侧有橡树枝。 三头狮子源自于1219年征服爱沙尼亚北部的丹麦国王瓦尔德马二世纹章。丹麦在1343年至1346年的圣乔治夜间起义中严重削弱了爱沙尼亚的实力,将其领土卖给了条顿骑士团。 然而,三头狮子仍然是塔林更大徽章的中心元素。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三头狮子的图案转移到爱沙尼亚公国、爱沙尼亚王国和爱沙尼亚省的徽章上。 独立的爱沙尼亚共和国国家议会于1925年6月19日正式通过了国徽。

1940年苏联占领爱沙尼亚后,该国徽被正式禁止,并被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受苏联启发的国徽所取代。 苏联官员迫害和监禁任何使用爱沙尼亚国徽或国色的人。 1990年8月7日最终实现了国家象征的重新采用,标志着爱沙尼亚恢复独立斗争的高潮之一。 1993年4月6日通过的《国家国徽法》规定了国徽的使用。

国歌

爱沙尼亚国歌为我的祖国,我的幸福和快乐(爱沙尼亚语:Mu isamaa, mu õnn ja rõõm),于1920年被选为爱沙尼亚共和国国歌,1990年再次被选为国歌。歌词由约翰·沃尔德马尔·詹森(Johann Voldemar Jannsen)创作,是弗雷德里克·帕西乌斯( Fredrik Pacius)于1848年创作的旋律为背景。是1869年第一届爱沙尼亚歌会上的歌曲。我的祖国,我的幸福和快乐(爱沙尼亚语:Mu isamaa, mu õnn ja rõõm)

歌词(爱沙尼亚语):Mu isamaa, mu õnn ja rõõm, kui kaunis oled sa Ei leia mina iial teal see suure, laia ilma peal, mis mul nii armas oleks ka, kui sa, mu isamaa Sa oled mind ju sünnitand ja üles kasvatand; sind tänan mina alati ja jään sull' truuiks surmani, mul kõige armsam oled sa, mu kallis isamaa Su üle Jumal valvaku, mu armas isamaa Ta olgu sinu kaitseja ja võtku rohkest õnnista, mis iial ette võtad sa, mu kallis isamaa。

歌词大意:我的祖国,我的幸福和喜悦, 你是多么美丽。 在这广阔无垠的大地上,我再也找不到一个地方能像你一样让我如此珍爱 ,我的祖国。毕竟,你是我的出生地和成长地;我将永远感谢你,我将至死不渝地忠于你,你是我最亲爱的, 我亲爱的祖国,愿上帝看顾你, 我亲爱的祖国,愿他成为你的保护者,无论你做什么,都要得到丰盛的祝福, 我亲爱的祖国。

国花

自1969年以来,(Centaurea cyanus)一直是爱沙尼亚的国花。矢车菊曾经生长在野外,因其在玉米地里的广泛传播而得名。就像玉米一样,种子在开阔、阳光充足、土壤适度干燥的田地里茁壮成长。所以爱沙尼亚将矢车菊定为国花,代表爱沙尼亚政党。这种小而细长的一年生植物以其生长在黑麦田中的独特蓝色花朵而闻名。矢车菊鲜艳的蓝色也与爱沙尼亚国旗上的“矢车菊蓝色”色调有关,已成为爱沙尼亚独立的象征。除了装饰性之外,矢车菊在爱沙尼亚的民间传说和传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经常被用作当地民间艺术的主题,并深深植根于爱沙尼亚文化。除了其文化意义外,矢车菊还因其药用价值而受到重视。总体而言,矢车菊作为爱沙尼亚的国花代表了该国的身份。它是爱沙尼亚独立的象征,反映了其民间传统,并证明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治愈特性。

国鸟

(barn swallow)是爱沙尼亚的国鸟。1962年,家燕被选为爱沙尼亚的国鸟。然而,这种国鸟直到1988年才被正式确认。在蓝天上飞翔的黑白相间的家燕象征着爱沙尼亚人和自由。爱沙尼亚500克朗纸币上有这只国鸟,这也表明了家燕的重要性。在爱沙尼亚民间传说中,家燕被认为是好运的使者。据信,在花园里筑巢的家燕会给寄宿家庭带来好运。爱沙尼亚人对家燕的歌声非常熟悉,文学博物馆的档案中有不少于两千首关于家燕歌声的文字描述。

国树

爱沙尼亚的国树是橡树(Oak)。塔姆·劳里(Tamme-Lauri)橡树是爱沙尼亚最大的橡树,周长8米,已有约800年的历史, 树干已经被钢筋混凝土填满。塔姆·劳里橡树以火神劳里茨(Laurits)的名字命名,据说他住在橡树里,给周围的农场带来不幸,但有时也会带来好处。 位于橡树附近的农场也被称为塔姆·劳里。爱沙尼亚10克朗银行券的背面以塔姆·劳里橡木为特色。乌尔瓦斯特·卡内皮(Urvaste-Kanepi)高速公路沿线有通往橡树所在地的路标。

国兽

爱沙尼亚的国兽是狼(Wolf)。狼在爱沙尼亚民间传说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尽管人们一直害怕狼,但它也受到了重视和尊重。因此,狼在爱沙尼亚有500多个不同的名字。狼在2018年被选为爱沙尼亚的国兽。评选由二十个组织和演员组成的评审团进行。在选择的原因中,有人说狼象征着爱沙尼亚和爱沙尼亚人,狼是一个顽强而聪明的幸存者,保护着他的家人。狼具有坚韧、耐久、聪明、捍卫家庭和领地勇敢、重视隐私、热爱家庭等特点,因此适合作为爱沙尼亚人的象征。狼作为一种民族动物,还象征着农业和森林生活之间的平衡,许多世纪以来,这种平衡塑造了爱沙尼亚文化的自然面貌。狼是一种通用指标:它衡量森林的健康状况,反映爱沙尼亚人对自然完整性的理解。

国石

爱沙尼亚还有一种国石——石灰石。石灰石是一种著名的建筑材料,1990年,在第一届爱沙尼亚石灰岩会议上,公开提议将石灰岩命名为爱沙尼亚的国家岩石。在接下来的两次会议上,对国家岩石进行了讨论,之后爱沙尼亚地质学会和爱沙尼亚自然保护学会准备了一份建议爱沙尼亚共和国最高委员会将石灰石作为永久生存的象征添加到国家象征清单中。爱沙尼亚北部的石灰岩悬崖是爱沙尼亚的国家景观。 其中最高的位于爱沙尼亚的翁蒂卡(Ontika),海拔55米。 石灰岩悬崖也被印在爱沙尼亚的百克朗钞票上。

国鱼

自 2007 年以来,爱沙尼亚的国鱼一直是波罗的海鲱鱼(Baltic herring)。国鱼的评选活动由爱沙尼亚渔业协会发起,国鱼的命名目的是为鱼类和鱼类消费树立更积极的形象。评选以在线投票的形式进行,有50000多人参与,最终将鲱鱼定为爱沙尼亚的国鱼。

国蝶

2017 年的最后一天,爱沙尼亚的新国家标志开始为人所知:国蝶是常见的金凤蝶黄色 swallowtail)。国蝶是爱沙尼亚鳞翅目学家协会为爱沙尼亚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献上的礼物。候选蝴蝶由爱沙尼亚鳞翅目学家协会的成员进行预选,所有蝴蝶都附有照片和介绍,供网上投票使用。最终,金凤蝶宣布胜出 。

风景名胜

综述

爱沙尼亚旅游业较为发达,保留完好的众多中世纪古迹,田园风光和海边度假胜地,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欧洲游客前来观光。年均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超过爱沙尼亚本国人口,2021年,有214万人次的游客在爱沙尼亚住宿场所住宿。其中外国游客占26%,国内游客占74%。旅游业从业人员为2.95万人。

重要景点

库雷萨雷圣公会城堡(Kuressaare Episcopal Castle)

库雷萨雷圣公会城堡(Kuressaare Episcopal Castle)是波罗的海地区保存最完好的防御工事之一,城堡建于14-19世纪,是北欧著名的建筑之一。城堡里有一个历史博物馆,可以了解萨雷马和当地人的过去和最近的历史。

该城堡为哥特式风格建筑,在城堡有许多独特的空间,包括修道院建筑、陡峭的楼梯、中央庭院、回廊食堂以及主教的生活区,那里展出了11件巴洛克木雕。现场的历史博物馆通过展示独有的文物(比如早在16世纪20年代的2000多枚古董硬币),揭示了数百年前这座城堡使用期间的生活。城堡内还可以观看和参加传统活动,如射箭、陶器制作、音乐表演和发射爱沙尼亚最古老的工作大炮。

卡德里奥公园(Kadriorg Park)

卡德里奥公园(Kadriorg Park)是爱沙尼亚最杰出的宫殿和城市公园,占地约70公顷。 它于1718年根据俄罗斯帝国沙皇彼得大帝的命令开始建造。在这里可以看到18、19和 20 世纪公园设计的元素。公园内最受欢迎的散步地点是天鹅池周围的花坛以及从那里通往南京总统府的长廊。公园内有许多博物馆,包括爱沙尼亚艺术博物馆、卡利柯治(Kadriorg)艺术博物馆和米克利(Mikkeli)博物馆,以及雕塑家阿曼杜斯·亚当森(Amandus Adamson)、作家弗里德里希·莱因霍尔德·克罗伊茨瓦尔德(F. R. Kreutzwald)和艺术家简·库特(Jaan Koort)等文化人物的纪念碑。

图姆佩阿山(Toompea Hill)

图姆佩阿山(Toompea Hill),位于塔林,图姆佩宫前的大教堂建于俄罗斯化时期,是沙皇统治和俄罗斯统治的象征。它在20世纪30年代刚刚被拆除。如今,图姆佩阿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塔林老城的一部分。 图姆佩阿是爱沙尼亚政府的中心和议会所在地,两者通常简称为“图姆佩阿”。议会在图姆佩阿城堡 (Toompea Castle) 会合,该城堡位于山的西南角,顶部是高大的赫尔曼塔。图姆佩阿周围有几个观景台,可以欣赏到周围城市的壮丽景色。

皮里塔海滩(Pirita Beach)

皮里塔海滩(Pirita Beach)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最大的海滩。 它位于皮里塔郊区,因此得名。 它是海滩爱好者中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 它设有小屋、储物柜、游乐场、日光躺椅和球类游戏区。 此外,这是一个安全的海滩,救生员一周都会在场。

哈普萨卢(Haapsalu)

哈普萨卢小镇距离首都不到两小时车程,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温泉度假胜地。哈普萨卢曾是俄罗斯贵族夏季度假的胜地,现代的哈普萨卢举办了许多国际节庆活动。哈普萨卢拥有狭窄的街道、微型市政厅和浪漫的木制民居。在海滨长廊上,矗立着爱沙尼亚最精美的木制建筑之一——库尔萨勒(Kuursaal)。哈普萨卢还有温泉文化——第一家哈普萨卢泥浆水疗中心于1825年开业,从那时起,哈普萨卢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水疗爱好者,包括古老的俄罗斯沙皇。

派尔努(Pärnu)

作为爱沙尼亚的终极夏季度假胜地,派尔努以其广阔的沙滩、众多的餐厅、鸡尾酒吧、水疗中心和轻松悠闲的氛围吸引着度假者。作为爱沙尼亚最大的度假胜地,派尔努还拥有各种水疗中心,从大型水上乐园到私密性更强的历史悠久的浴场。海滩长廊是散步、骑自行车和滑旱冰的理想场所,游乐场、喷泉和游乐区市儿童的乐园。在派尔努可以尝试滑水、游艇或划着独木舟或皮划艇沿着派尔努河前往公海和附近的小岛。2020年,派尔努被评为波罗的海国家中最具可持续性的旅游目的地。佩尔努的多样性和便利性使其成为一个拥有180年历史的度假胜地。

苏马国家公园(Soomaa National Park)

苏马国家公园是位于派尔努和维尔扬迪县的一片湿地。游客对索奥马最熟悉的可能是它的大洪水或所谓的第五季,融化的雪水或暴雨会淹没所有低洼的森林、道路甚至庭院。苏马国家公园可以参加常规、独木舟和雪鞋徒步旅行,美洲河狸是动物观赏之旅的热门焦点。海狸路径的起点是苏马国家公园的游客中心。索奥马有五个大沼泽,也被称为爱沙尼亚原始自然之都。苏马岛是小型和大型鸟类和动物的栖息地。苏马岛国家公园隶属于潘帕克保护区网络,重点保护荒野。

马萨卢国家公园(Matsalu National Park)

公园包括马萨卢湾及其海岸线、卡萨里河三角洲、近 50个岛屿和小岛以及周围的韦纳梅里海,这里是北极和西欧之间欧洲最重要的水鸟栖息地之一。除了鸟类,马萨卢国家公园还保护着西爱沙尼亚特有的半自然栖息地(沿海和洪水草甸、高山草甸和林间草甸、芦苇荡、小岛)以及韦伊纳梅里海的文化遗产。马萨卢拥有4000公顷的卡萨里草甸,这是欧洲最大的平地草甸。卡萨里三角洲的芦苇荡是波罗的海附近最大的芦苇荡,占地近3000公顷。马萨卢国家公园游客中心位于佩尼约庄园内,其常设展览概述了保护区的自然、历史和文化遗产,并配有20分钟的幻灯片节目 "马萨卢的故事"《松露之年:松露从冬到冬的生活》(Elu Matsalus jääst jääni)。

奥特佩韦(Otepää)

奥特佩韦(Otepää)是一个坐落在爱沙尼亚南部丘陵和山谷中的小镇,是滑雪爱好者的冬季度假胜地,也是一个著名的滑雪胜地。在奥特佩韦可以享受各种形式的滑雪、滑冰,包括越野滑雪、下坡滑雪、单板滑雪和雪上运动。镇上有温泉酒店和餐厅。夏季可以沿着奥特佩自然公园(Otepää)的小路徒步旅行,附近的普哈湖(Pühajärve)是爱沙尼亚最大的湖泊之一。

科尔韦马(Kõrvemaa)

科尔韦马(Kõrvemaa)是爱沙尼亚北部广受欢迎的自然度假胜地。北科韦马的森林、湖泊和沼泽吸引力多数游客前来。科尔韦马还是一个受欢迎的滑雪度假胜地,这里有维护良好的各种长度的越野滑雪道。北科韦马是许多珍稀保护鸟类和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吸引了众多摄影师和自然爱好者。

世界遗产

塔林历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ld Town) of Tallinn)

塔林历史中心(老城区)(Historic Centre (Old Town) of Tallinn)是爱沙尼亚的世界文化遗产。塔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当时条顿骑士团的十字军骑士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城堡。它发展成为汉萨同盟的主要中心,其财富体现在公共建筑(尤其是教堂)的富裕和商人房屋的国内建筑上,尽管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遭受了火灾和战争的蹂躏,但这些建筑仍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幸存下来。塔林历史中心(老城区)于1997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2008年,对列入名录的遗产及其缓冲区的边界进行了修改,以使列入名录的遗产的边界与塔林老城保护区的边界保持一致,塔林老城保护区被公认为爱沙尼亚的国家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真实环境包括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些重要建筑,包括剧院和学校,以及一些特殊的木制郊区,这些郊区构成了塔林老城区周围历史悠久的城市肌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塔林历史中心(老城区)的突出普遍价值体现在它作为一个杰出的、异常完整和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北欧贸易城市的例子,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这种独特形式的经济和社会社区的显着特征。

斯特鲁维测地弧(Struve Geodetic Arc)

“斯特鲁维测地弧”是乌克兰与白俄罗斯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挪威、立陶宛、俄罗斯、瑞典摩尔多瓦共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于200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斯特鲁维测地弧”是由德国出生的俄罗斯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瓦西里·斯特鲁维在1816年至1855年期间主持创建的。为了测量出地球的确切大小和形状,他在沙皇的支持下,从挪威到黑海设置了265个测量站点,穿过10个国家,总距离达到2820千米。这是一个庞大的人工地理测量网络,为地球科学和地形绘图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标志着不同国家在科学上的联袂协作。而今,其中34个原始测量站点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乌克兰的4个测量点位于西部,目前还没有被战火所覆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