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宝 :张信宝

更新时间:2024-09-20 23:50

张信宝,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6年以来,在运用137Cs示踪法测定土壤侵蚀速率和泥沙来源、干热河谷和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坡地岩土性质与植被类型的关系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人物经历

1967-1982年,主要从事泥石流、滑坡研究工作,任大盈江泥石流队队长。

1983-1986年,在新西兰森林研究所从事土流研究,被聘为一级地球科学科学家。

研究方向

30年来,主编和合编专著4部,论文70余篇,专利2项。

主要贡献

1.《云南省大盈江流域泥石流》,成都地图出版社,1989。

2.《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技术手册》,水利出版社,1999。

3.《黄河中游侵蚀环境变化及发展趋势》,黄河水利出版社,1997。

4. 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的137Cs法研究,科学通报,1989,3:210-213。

5. 半干旱区植被恢复与岩土性质,地理学报,Vol.53 增刊 134-135,1998。

6.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potential for using 137 to estimate rates of soil eros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Hydrological Science,1990,35,3,243-252.

7. A comparison of 地球 flow movement mechanisms on forested and grassed slopes, Raukumara Peninsula, North Island, New Zealand. Geomorphology, 6(1993) 175-187

8. Soil erosion rates on sloping cultivated land on the Loess Plateau near Ansai, Shaanxi Province, China: An investigation using 137Cs and rill measurements. Hydro. Processes 12 (1998), 171-189

获奖记录

中国水土保持先进个人;

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一次,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一次。

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992年享受国家政府津贴。

2007年当选为国际大陆侵蚀委员会副主席(2007-2009)。

2008年5月12日,5·12汶川地震后,中国中央电视台一台新闻调查播出了一期节目《汶川:重建的选择》。片中张信宝持反对汶川县城异地重建的观点。由于情绪激动,态度傲慢,引起广泛争议。

2008年7月5日,新闻调查栏目《汶川,重建的选择》,首次在媒体上披露了汶川是否异地重建的激烈交锋。这一报道在汶川县引起了轰动。居住在安置点的不少村民专门包车到了汶川县城,观看这期节目。

在节目中,强烈反对汶川异地重建的专家是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信宝,支持异地重建的则是尹稚教授。

在节目中,痛斥汶川异地重建是“逃跑的行为”的张信宝承认,他的判断主要是依靠卫星遥感地图,在地震后,他到汶川实地只待了一天。

而当主持人柴静追问张信宝,是否去过地质调查队发现的7个严重威胁汶川县城的灾害点时,张信宝以几乎满不在乎的口气回答:“我不知道,我没去过。”

汶川居民余永清称,电视上张信宝的态度激怒了很多村民。2008年7月9日,一些激动的村民聚集起来,准备凑钱租车到成都市,将张信宝接到汶川,“让他过过我们的日子!”

值得注意的是,该期节目并非简单的辩论和探讨。其一,张信宝的观点没有在片中得到全部展现,有明显的断章取义之嫌;其二,张信宝出场时明显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可见之前与人有过争论;其三,张信宝在片中几乎一直处于阴影中,与同期另一位嘉宾尹教授的正面镜头反差强烈;其四,片中有偷换概念的倾向,将汶川县城、县政府的异地重建换成整个汶川县的重建。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