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维 :明末抗清名臣

更新时间:2023-11-08 17:22

张国维(1595年~1646年),字玉,东阳市(今属浙江省)人,明末抗清名臣,杰出的水利专家,著有《吴中水利全书》。

张国维,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授番禺区知县。崇祯元年(1628年),其刑科给事中。后晋礼科都给事中,又迁太常少卿。崇祯七年(1634年),擢其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市等十府,镇压农民起义,屡失利。崇祯十年(1638年),迁工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总理河道。 崇祯十五年(1642年),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降农民军李青山部,晋兵部尚书。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兵入辅,被劾解职下狱。

弘光元年(1645年),张国维复官,赴江南浙江省督练兵输饷。弘光帝福王召其协理戎政,加太子太保。同年,张国维请鲁王监国台州市,自移驻绍兴市,督师江上。隆武二年(1646年),张国维还守东阳,知势不可支,其穿戴衣冠,向母诀别,从容赋《绝命书》三章,投池而死,谥号“忠敏”。

人物介绍

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授番禺区知县。他在任期间,兴学校,课农桑,以德化民。

崇祯七年(1634年),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市等十府,主持兴建繁昌区太湖县二城。说明他曾经疏浚松江区嘉定区上海市、无锡等地河道,修筑了吴江区、江阴、苏州市等县桥、塘堰、漕渠。

崇祯八年(1635年),时任巡抚都御史的张国维同巡抚御史王一鹗修吴江石塘,勘核全应修一千五十五丈,半坍二千八十六丈,平望西诸聚水缺,应筑内外塘七百六十丈,并修长桥、三江桥、翁泾桥。他针对太湖洪水下泄不畅,曾于崇祯九年(1636年)上书请求开浚吴江县长桥两侧的泄水通道,“太湖聚众水,吴江仰承委灌分注吴淞镇娄江以入海,其长桥七十拱与九里石塘一带诸水窦皆宣泄之分,必由今桥拱旁架浮图阁,淤遏水势,渐致闭塞,则拆卸不容缓,石塘诸窦年久亦多壅淤成陆,并宜一体开浚,以免农田之患”。因此,《明史》上说:张国维“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镇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扞海堤,浚镇江市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他深入了解,“惟吴泽国,民以田为命,田以水为命,水不利则为害”。他说:“臣搜泉兴浚,单骑驰驱,手口拮据,糜事不为”、“臣尝单舸巡汛,探溯河渠,各绘水图,括以说略”,积累了数十年治水之经验,写成并刊刻了一部七十万字的《吴中水利全书》,为我国古代篇幅最大的水利学巨著。《吴中水利全书》成书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该书先列东南七府水利总图十二幅,次标水源、水脉、水名等目,又记录了有关诏敕、章奏,包括宋、元到明崇祯时的有关治水的议论、序记、歌谣等,是研究苏、松、常、镇四郡的一部至关重要的水利文献。

《明史》中有: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帝召国维代之。乃定战守赏罚格,列上严世职、酌推升、慎咨题等七事,帝皆报可。会开封市陷,河北省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

崇祯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国维檄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召对中左门,复故官,兼右佥都御史,驰赴江南浙江省督练兵输饷诸务。出都十日而首都陷。

弘光元年(1645年),他拥鲁王朱以海监国,总兵方国安叛降,遂召二子问其生死态度,长子世凤即表示决不偷生,次子世鹏应答稍缓,张国维即以石砚掷击,不中。世鹏泣对“从容尽节,慷慨捐躯,儿等甘之如饴,唯祖母年迈八旬…….”。午夜,张国维穿戴衣冠,向母诀别,从容赋《绝命书》三章,又写“忠孝不能两全,身为大臣,谊在必死。汝二人或尽忠,或尽孝,各行其志,勿贻大母死,使吾抱恨泉下!”掷笔于地,付遗书于次子,投园池而死,年五十有二。后人在苏州虎丘山区建造了张国维祠作为纪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