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昭 :唐朝中期将领

更新时间:2024-09-20 12:10

张茂昭(762年-811年3月9日),原名张升云,字丰明。奚族乙失活部人。唐朝中期将领、藩镇,义武节度使张孝忠之子。

张茂昭早年为父效力,官加检校工部尚书。张孝忠去世后,他获朝廷承认,接管义武军,封延德郡王。两年后,进位义武节度使。张茂昭忠于朝廷,在李适李纯在位时两次入朝觐见,颇受宠遇,累加同平章事、太子太保等衔。元和五年(810年),奉命讨伐叛乱的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于木刀沟大破成德军。因功加检校太尉兼太子太傅。

其后,张茂昭举家入朝,打破了安史之乱以来河朔藩镇父死子继、断绝朝贡的局面。被授为河中节度使,旋即再度入朝。元和六年(811年),张茂昭病逝,年五十。册赠太师,谥号“献武”。

人物生平

勤王立功

张茂昭原名张升云,他少年时性格孔厥,颇通诗书。李适时,张升云在其父义武节度使张孝忠麾下效力。

建中三年(782年),在“奉天之难”期间,张升云随河东节度使马燧涿州市(今河北涿州)、莫州(今任丘市),神策军行营招讨使李晟则率兵至易州(今易县)、定州(今河北定州),企图断绝叛乱的幽州节度使朱滔的援救。

建中四年(783年),张升云与李晟围攻朱滔所任命的易州刺史郑景济于清苑区(今保定市),数月无法攻克。是年五月,朱滔亲率步骑一万五千人援救清苑,大败李晟军,迫使其退保易州,张升云则逃奔满城区(今河北满城)。后以军功升为检校工部尚书。

接管义武

贞元七年(791年),张孝忠去世,德宗任命王李谅为名义上的义武节度使,而授张升云为定州市刺史、左金吾卫大将军、义武节度观察留后,封延德郡王,成为实际上的继承者。至贞元九年(793年)二月,张升云正式进位为义武节度使。次年,德宗赐张升云名茂昭(《旧唐书》记载赐名在张孝忠去世后,但《实录》、《旧唐书·德宗本纪》、《资治通鉴》等均记载此事在此年) 。其后被加授检校仆射、司空等职。

张茂昭之弟张升素来厌恶成德节度使王武俊的为人,曾在座上辱骂他。王武俊大怒,出兵袭击义武军辖下的义丰(今河北安国市区)、安喜县(今河北定州市区东)、无极县(今河北无极)等县,掠走万馀人。张茂昭率兵环城固守,派使者恳切致歉,王武俊才算罢休。

恭顺朝旨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月,张茂昭入朝,在德宗面前叙述河北省各藩镇的状况及西北边事,以示忠于朝廷。德宗大为喜欢,说:“遗憾见到你太晚了!”特别赐宴于麟德殿,又赐他良马、甲第以及丰厚的器币,并将太子李诵(即唐顺宗)之女晋康公主(即襄阳公主)许配于其三子张克礼。德宗正将重用张茂昭,不幸于次年驾崩。张茂昭入太极殿哭吊,每至朝时、时祭奠之时,都悲恸至极,朝臣都赞许他的忠贞诚恳。

唐顺宗继位后,张茂昭进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司徒姓,奉旨回镇赴任。顺宗赐女乐二人,张茂昭上次上疏推辞。等到宦官奉命载女乐至其宅第时,张茂昭又表示:“天子的女乐,不是臣下应该见的。当年汾阳市郭子仪)、咸宁市浑瑊)、西平(李晟)、北平市马燧)都立下大功,自然应该接受这样的赏赐。现在下臣我为述职而入朝,怎能受此厚赏?以后还有立功之臣,陛下用什么来奖赏他们?”李诵闻讯后,对他深加礼遇,最终同意所请。顺宗又赐张茂昭安仁里的宅第一所,他也坚决推辞。

元和二年(807年),张茂昭五次请求入朝觐见,最终获李纯允准。十月,张茂昭抵达京师长安,停留数月后,宪宗命他回到镇所。张茂昭请求在朝任闲散官职,宪宗不允,并加张茂昭为太子太保,再次命他回镇(据《资治通鉴》等记载,元和二年的八月,张茂昭与幽州节度使刘济、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因私怨而发生争执,交替上表请求朝廷惩治对方。宪宗还命给事中房式幽州成德、义武宣慰使,前往劝解。而关于张茂昭此次入朝的时间,《旧唐书·宪宗本纪》等则置于元和元年十月)。

进讨成德

元和五年(810年)正月,李纯命河东(治太原府,今山西晋源镇)、河中(治蒲州,今山西蒲州镇)、振武(治朔州市,今山西朔州)、义武诸镇为恒州(今正定县)北道招讨,合军讨伐叛乱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张茂昭奉命后善治厩,设置烽火亭,整修道路,以待诸军。时值元宵佳节,四镇官军会师于定州市,全都由义武负责招待。义武的军吏认为这些是外军,请求禁止张灯,张茂昭说:“河东、河中、振武三镇的兵马都是官军,怎么能够称作外来的军队呢!”命令点起灯来,不禁止人们夜行,不关闭坊里的大门。一连三晚,都像平时一样,也没有人胆敢大声喧闹。但讨伐军进展缓慢,张茂昭与河东节度使范希朝进兵至新市镇(今河北新城铺镇)后,便未能前进。

三月,王承宗因义武是讨伐军主力,特率精骑二万来犯,越过木刀沟(自河北行唐县南承滋河,东流经新乐市南,至安平县东北注入滹沱河故道),与官军展开大战。张茂昭亲自披甲上阵,以其子张克让、族子张克俭、外甥陈楚为先锋,与诸军分左、右两翼力战。当时矢如雨下,河东大将李光颜阿跌光进朱邪执宜等也率兵死战,大败叛军,斩首万级,王承宗仅以身免。史称“累献戎捷,几覆承宗”。

七月,朝廷因要全力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因此决定放弃成德,下诏赦免王承宗。张茂昭因功被加封为检校太尉兼太子太傅。

举族归阙

安史之乱以来,河朔藩镇割据,断绝朝贡、父死子继,只有张茂昭请求举家入朝。河北省各藩镇交相派使者前来劝阻,张茂昭都不肯听从。李纯本不允,在他四次上表请求后,才于元和五年(810年)的十月命左庶子任迪简为行军司马,前往代替张茂昭。张茂昭将易州(今易县)、定州市的帐簿文书和锁头钥匙悉数交给了任迪简,打发他的妻子儿女率先上路,还说:“我让你们先离开,是不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沾染上污浊的习俗,这样我就无憾了。”

张茂昭行至晋州(今临汾市),又被任命为检校太尉中书令、河中尹,充任河中、晋、、慈、隰节度使(河中节度使),随行的将校也都被授予官职。

是年十二月十二日,张茂昭自河中入朝。按旧例,逢双之日皇帝不坐朝。李纯为宠待张茂昭,在当日特别开延英殿召见他,问对许久才作罢。又上表请求将祖父和父亲的骸骨迁移到京兆府安葬。他自此便未再回到镇所。

疽发病逝

元和六年(811年)二月十一日(3月9日),张茂昭头生毒疮,病逝于京师长安务本里的家中,享年五十岁。宪宗为他辍朝五日,册赠太师,赐绢三千匹、布一千端、米粟三千硕,由朝廷承担丧葬费用,并命京兆尹负责监护丧事,赐谥“献武”。是年十月,葬于京兆万年县少陵原

张茂昭死后,李纯感念其忠诚,将他的兄弟子侄都授予官职。并下诏每年赐其家绢两千匹,春、秋两季分别发给。

主要成就

张茂昭忠于朝廷,早年曾参与讨伐“奉天之难”中叛乱的幽州节度使朱滔。接任义武节度使后,在李适、唐宪宗在位时两次入朝觐见,颇受宠遇。唐宪宗派宦官吐突承璀率河东、义武、卢龙县、横海、魏博、昭义六镇讨伐叛乱的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时,张茂昭率义武军参战,于木刀沟大破成德军。在张茂昭与父亲张孝忠任内,义武军逐步成为唐朝遏制河北三镇的桥头堡。

元和五年(810年),张茂昭举家入朝,打破了安史之乱以来河朔藩镇父死子继、断绝朝贡的局面。也使义武节度使成为朝廷直接任命的藩镇。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据《卢氏杂记》所载,张茂昭常吃人肉。他入朝后,有同僚问他:“听说尚书在节镇时喜欢吃人肉,是真是假?”张茂昭笑着说:“人肉又腥又难嚼,怎么好吃。”

史书记载

《赠太师张公墓志铭并序》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九十一》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七十三》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唐纪四十四》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三·唐纪四十九》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唐纪五十》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五·唐纪五十一》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六·唐纪五十二》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七·唐纪五十三》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八·唐纪五十四》

人物评价

李适:恨见卿之晚!(《旧唐书》引)

白居易:①陛下讨伐,本委承璀(吐突承璀),外则卢从史范希朝、张茂昭。(《再言承璀疏》)②卿亲率劲兵,誓平妖寇,竭股肱之力,中有奇谋,励父子之军,前无强敌,故能深入贼境,大破凶徒,杀伤既多,俘获亦广,具详奏报,备见忠劳,眷属之怀,发於寤叹。(《与茂昭书》)

李绛:伏以茂昭举家朝觐河北省都无此例,虽本情自任不得,在外体殊可嘉称,须降恩荣,以存激劝。(《李相国论事集·张茂昭 》)

李纯:张茂昭立功河朔,举族归朝,义烈之风,史册载。如闻身殁之後,家无馀财,追怀旧勋,特越常典。(《追(阙)张茂昭敕》)

王彦威:自两河宿兵,垂七十年,王师征,疮磐未息。及张茂昭以易定入觐,程权以沧景归朝,故恩礼殊尤,以劝来者。(《赠太保于頔谥议》)

殷璠:然精兵剽师、云翔电合,张茂昭有木刀沟之胜,刘济饶阳县、束鹿之防,高霞防(高霞寓)多获仗,田季安自办饷亿。(《论镇冀》)

权德舆:①以全才休绩,保大宣力,戴翼天子,抚征诸侯。(《赠太师贞武张公遗爱碑铭》)②能业其勤,载延其赏,克家禀训,宣力抚封。(《邓国夫人谷氏墓志铭》)②太尉兵柄,中书理本。桓桓令君,宣令分。行摇摇,马鸣萧萧。华衮九命,介圭三朝。乃率赋舆,乃颁诏条。先台谅(阙),雾霾蔽晦。词极切劘,义形风概。皇明太阳能光宅,绩用章大。恒碣之间,革车所会。蹈厉策勋,推授交代。皇用畴庸,遍登三公。毅然举宗,来自山东省。周有申伯,汉称窦融。乃陟其明,於河之中。行道有福,为仁由已。哀荣思福,冠耀终始。少陵为谷,幽宅在此。中南如砺,令闻不已。刻铭泉垆,与天壤俱。(《赠太师张公墓志铭并序》)

刘昫:①茂昭忠梗有礼,明祸福大端,近代之贤侯也!(《旧唐书》)②茂昭知止,终以善胜。(《旧唐书》)

黄震:父子皆贤。(《古今纪要》)

康熙帝:茂昭四请除代,曰:“吾不欲子孙染扵污俗。”可谓不负国矣。(《御批通鉴纲目》)

赵青黎:四请除代,不欲子孙染污俗,有若张茂昭。……藩镇亦何负于朝廷。(《星阁史论》)

参考资料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九十一》.国学导航.2017-01-29

《全唐文·卷五百五》.汉典古籍.2017-01-29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七十三》.国学导航.2017-01-29

《全唐文·卷六百六十六》.汉典古籍.2017-02-03

《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五》.汉典古籍.2017-02-03

《李相国论事集·卷三》.古籍文献网.2016-12-20

《全唐文·卷六十一》.汉典古籍.2017-01-29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六》.国学导航.2017-03-30

《丹阳集》.古籍文献网.2017-02-03

《全唐文·卷四百九十六》.汉典古籍.2017-02-03

《全唐文·卷五百四》.汉典古籍.2017-01-29

《古今纪要》.国学大师.2017-02-03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古籍文献网.2017-02-03

《星阁史论》.古籍文献网.2017-02-0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