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艳琼 :彭艳琼

更新时间:2024-09-20 19:05

彭艳琼,女,云南宜良人,云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协同进化研究组副研究员,同时担任博士生导师。

简介

彭艳琼,云南宜良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学习经历:

2003.2-2005.12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职博士学位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7.9-2000.6 云南农业大学昆虫系攻读硕士学位,获农学硕士学位。

1993.9-1997.6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系读本科,获农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00.7-2002.9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协同进化研究组任研究实习员。

2002.10-2006.2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协同进化研究组任助理研究员。

2006.3-当前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协同进化研究组任副研究员。

研究兴趣

1.蝠蛾昆虫与中华虫草菌互作的关系

2.榕树榕小蜂协同进化的关系

代表论著

(1)Yan-Qiong peng, Zhu-Biao Duan, Da-Rong Yang and Jean-Yves Rasplus. Co-occurrence of two Eupristina 物种 o Ficus altissima in Xishuangbanna, Southwestern China. symbiosis, 2008, 45: 4X (In press)

(2)Da-Rong Yang, Yan-Qiong Peng, Pei Yang and Jun-Ming Gua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昆虫纲 functional groups on four fig 物种 in Xishuangbanna, China. Symbiosis, 2008, 45: 4X (In press)

(3) Shu-Wei Zhai, Da-RongYang, and Yan-Qiong peng The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of two species of Philotrypesis on Ficus hispida. Symbiosis, 2008, 45: xx–xx. (In press)

(4) Rhett D. Harrison, Nina R\u0026oslash;nsted and Yan-Qiong Peng. Fig and fig wasp biology: A perspective from the East. Symbiosis, 2008, 45: 4X (In press)

(5) 翟树伟,杨大荣,彭艳琼,石章红 和 白丽芬. 对叶榕隐头果内佩妃延腹小蜂属两种非传粉榕小蜂的繁殖特点. 昆虫学报,2007,50(4):389–394.

(6) 谢晓波,陶梅,彭艳琼 和 杨大荣. 榕小蜂传粉行为对其繁殖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2007, 20(1):74–78.

(7) Simon Van Noort, Yan-Qiong peng and Jean-Yves Rasplus. First record of the fig wasp genus Diaziella Grandi (Hymenoptera: Chalcidoidea: Pteromalidae: Sycoecinae) from the Asian mainland with description of two new 物种 from China. Zootaxa. 2006, 1337:39–59.

(8) Zhang-Hong Shi, Da-Rong Yang and Yan-Qiong peng The style-length of the female florets and their fate in two dioecious species of Xishuangbanna, China. Trees. 2006, 20:410–415.

(9) 舒梅,彭艳琼和 杨大荣 对叶榕传粉榕小蜂在时间格局上的种群动态. 生态学杂志,2006,25(7): 765–768.

(10)石章红,杨大荣 和 彭艳琼. 歪叶榕非传粉小蜂的繁殖策略及其对榕-蜂共生系统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06, 49(4): 650–655.

(11)白莉芬,杨大荣,石章红,彭艳琼 和 翟树伟. 垂叶榕隐头果内小蜂群落结构与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 生物多样性 2006, 14(4): 340–344.

(12)Yan-Qiong peng, Da-Rong Yang and Qiu-Yan Wang. Quantitative test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pollinating and non-pollinating fig wasps on dioecious Ficus hispida. Ecological entomology. 2005, 30(1): 70–77.

(13)Yan-Qiong Peng, Da-Rong Yang and Zhu-Biao Duan. The population 动力学 of a non-pollinating fig wasp on Ficus auriculata at Xishuangbanna, China. Journal of Tropical Ecology. 2005, 21(5):581–584.

(14)彭艳琼,杨大荣 和 王秋艳. 对叶榕传粉小蜂性比率的调节和稳定. 生态学报. 2005, 25(6): 1347–1351.

(15)彭艳琼,杨大荣,段柱标 和 邓晓保. 影响对叶榕及其传粉者繁殖的因素.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29(5): 793–798.

(16)杨大荣,彭艳琼,赵庭周,王秋艳 和 徐磊. 聚果榕榕果内种子季节变化与聚果榕小蜂活动的关系. 林业科学. 2005, 41(1): 25–29.

(17)段柱标,彭艳琼,杨大荣 和 徐磊. 高榕隐头果内小蜂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 生态学报. 2005, 25(10): 2589–2594.

(18)王宪芳,彭艳琼 和 杨大荣. 对叶榕及其传粉榕小蜂的繁殖特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0(5): 632–635.

(19)徐磊,杨大荣,彭艳琼 和 魏作东.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榕树及其隐头果内的小蜂群落.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4): 497 –503.

(20)魏作东, 杨大荣,彭艳琼 和 徐磊. 榕树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态学杂志. 2005, 24(3): 233–237.

(21)魏作东,彭艳琼,杨大荣 和 徐磊. 聚果榕上黄蚁对传粉小蜂和非传粉小蜂后代数量的影响. 动物学研究. 2005,26(4): 386 –390.

(22)彭艳琼,杨大荣,王秋艳,徐磊 和 魏作东. 大果榕的性表达和繁殖特点.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1):60 – 65.

(23)彭艳琼 和 杨大荣 榕小蜂繁殖行为的多样性. 当代昆虫学研究, 李典谟等主编. 北京市: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4. 220–224.

(24)杨大荣,彭艳琼,徐磊,王秋艳,魏作东 和 宋启示. 云南榕树与榕小蜂物种分布特点. 当代昆虫学研究, 李典谟等主编.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4. 207–212.

(25)杨大荣,徐磊,彭艳琼,魏作东 和 段柱标. 云南省榕树和榕小蜂的物种组成和及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2004, 12(6):611–617.

(26)徐磊,杨大荣,彭艳琼,王秋艳 和 魏作东. 热带雨林片断化对聚果榕隐头果内小蜂种类多样性的影响. 当代昆虫学研究, 李典谟等主编. 北京市: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4. 225–212.

(27)王秋艳,杨大荣 和 彭艳琼. 对叶榕两种非传粉小蜂的产卵行为研究. 当代昆虫学研究, 李典谟等主编.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4. 275–280.

(28)陈春,宋启示,张光明,彭艳琼,王秋艳 和 杨大荣 榕果挥发物对传粉榕小蜂的吸引作用. 生态学报. 2004, 24(12): 2794–2798.

(29)彭艳琼,杨大荣,周芳,张光明 和 宋启示. 大果榕传粉生物学.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111117.

(30)杨大荣,彭艳琼,张光明,宋启示,谷海燕 和 王秋艳.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雨林聚果榕隐头果的昆虫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0):1710 –1714.

(31)杨大荣,彭艳琼,王秋艳,徐磊 和 魏作东. 热带雨林三种榕树隐头果昆虫群落结构与功能生态群生态特性. 生态学报,2003,23(9):1798 – 1806.

(32)王秋艳,杨大荣 和 彭艳琼. 西双版纳鸡果榕小蜂繁殖和传粉行为. 昆虫学报,2003, 46(1): 27–34.

(33)徐磊,杨大荣,彭艳琼,王秋艳 和 张光明.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聚果榕隐头果内小蜂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 生态学报,2003,23(8):1554 –1560.

(34)张光明,杨大荣,徐磊, 彭艳琼 和 卢耀. 西双版纳聚果榕榕果小蜂种间联结性研究. 生态学杂志,2003,22(4):20 –26.

(35) 张光明,杨大荣,王瑞武,彭艳琼 和 宋启示. 聚果榕小蜂繁殖性雌蜂的时空分布格局. 昆虫知识, 2003, 40(3): 251–254.

(36)谷海燕,杨大荣,张光明,彭艳琼 和 宋启示. 高榕隐头果内寄生蜂种类及生态学特征初步观察. 生态学杂志,2003, 22(2):70 –73.

(37)彭艳琼,杨大荣,王秋艳,周芳 和 罗进荣. 大果榕上昆虫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 昆虫学报. 2002, 45(5): 629–635.

(38)彭艳琼,杨大荣 和 苏绍菊. 木瓜榕和对叶榕上昆虫群落结构.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2):136 –142.

(39)Da-rong Yang, Yan-qiong peng, Qi-shi Song, Guang-ming Zhang, Rui-wu Wang, Ting-zhou Zhao and Qiu-yan Wang. Pollination biology of Ficus hispida in the tropical rainforests of Xishuangbanna, China.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2, 44(5): 519 –526.

(40)杨大荣,彭艳琼,张光明,宋启示,赵庭周 和 王秋艳.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雨林榕树种群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科学,2002, 23(5): 29 –35.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承担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榕小蜂交配机制对榕树繁殖的影响”,编号:30200220,研究年限:2002—2005年。

(2)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榕小蜂交配机制对榕树繁殖的影响”,编号:2002C0019Q,研究年限:2002—2005年。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榕小蜂性比率的调节机制”,编号:30670358,研究年限:2007.1-2009.12。

(4)主持中国科学院植物园与生物分类研究项目“榕树及榕小蜂种质资源保护对策”,编号:KXCS2-YW-Z-003,研究年限:2007.1-2009.12。

(5)主持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点项目“青藏高原濒危真菌—冬虫夏草的形成机制”的二级项目:“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繁殖特性研究”,研究年限:2007.1-2010.12。

2.参加项目:

(1)参加云南省应用基础基金项目“热带雨林片断化对传粉昆虫种群的影响”,编号:98C093M,研究年限:1998—2001年。

(2)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热带雨林榕小蜂传粉生态学研究”,编号:2001C0065M,研究年限:2001—2004年。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热带雨林榕小蜂传粉生态学研究”,编号:30170171,研究年限:2001—2004年。

(4)中国科学院“十五”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物种间的协同进化机制及其生态学效应”,编号:KSCX2-SW-105,起止年限:2002—2005年。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外交流项目“第七界国际榕树和榕小蜂学术论坛”,编号:30610303033, 2006年。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榕树非传粉小蜂对榕-蜂互惠共生体系的影响”,编号:30571507,研究年限:2005.1-2008.12。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