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升莲 :徐升莲

更新时间:2024-09-21 00:10

徐升莲,曾任丹凤县商山敬老院院长。

人物介绍

徐升莲,1940年生于山阳县,1961年嫁到丹凤县商镇保定村,这个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的农家女,啥苦都吃过,用当地人的话说是“从小卖蒸馍,样样都经过”。怀着对党的热爱,从小就开始为党工作。 1958年她在山阳县赛鹤岭公社管了3年敬老院,1961年嫁给在地区公路段工作的刘都喜后,先后担任过副大队长、妇女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建筑队长,带领群众为保定村修了3所学校、一片面积达75亩的河滩地,建起了牛场、林场、文冠果场等,至今大峪沟口的山崖上还留着她们当年书写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8个大字。与此同时,徐升莲的小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她带头勤劳致富,从丈夫的“铁饭碗”里抠了些钱,到外地买回耕牛、长毛兔、良种鸡、榨油机,还承包了3亩葡萄园,一年要收入七八千元。县上选派她参加“多种经营”宣讲团,到各地巡回宣讲。

可生活巧妙地给她作了另外的安排。1984年秋粮快登场时,原大峪乡党委决定派她去商山村原知青点留下的一院旧房里筹办敬老院,把孤寡老人接进来,让他们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颐养天年。致富计划被打乱了,但她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种时候不应该说半个“不”字。她带着国家下拨的5000元钱,走进那个蛛网罩门、窗扇破损的旧院子。修复时钱不够用,她从自己口袋里拿来1300元,接着又把家中的30只兔、32只鸡以及大秤、圆笼、猪槽等带到敬老院。

敬老院在紧锣密鼓地筹办中,丈夫刘都喜回来探亲,看到家里的情景,感情上一时无法接受。老刘并不是“落后分子”,但他有他的想法和难言之苦。结婚以来,除徐升莲被医生错诊患了食道癌后,在他那里住了3个月,其余探亲每次没超过5天。眼看到了退休年龄,身体还壮实,退休回家两人一起干,岂不年年都是“万元户”?想到这里,他一脸的不高兴,夜半还在数落:“娃他奶得偏瘫,你背进背出一年多,刚把老人送终,又去敬老院侍候那些病病老汉。你是放着自在不自在,逮个老鼠咬布袋,图啥嘛?”她抚慰着丈夫那不安的心灵,平心静气地说:“你不知道那些孤寡老人有多可怜!人家的老人还不跟咱的老人一样?你我都是党员,不能大话由咱说,苦差事都交给人家干”。虽说话是开心的钥匙,但起初这番话并没有完全打开老刘心上的锁。老刘悻悻地走了,她照例走进了敬老院。当年11月10日,一阵鞭炮声后,大峪敬老院这个新型的大家庭,在商山怀抱里诞生了。

从此,敬老院的事业占据了她全部身心,她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家庭副业和料理家务。她咬了咬牙,狠了狠心,把买来后经营不到一年的榨油机折本卖掉,新盖的机房只收了几百元瓦钱,鸡和兔全给敬老院了,4头猪喂肥后也卖了,葡萄园让给了养子。她本人也很想使自己无牵无挂,但毕竟是个农家妇女,舍不得那6头亲手喂养起来的牛,更不忍心让当时只有14岁的儿子继红一个人在家夜守孤灯。于是,她找到邻居彭密蕊,商定每月给她40元,由她在家代她做饭、喂牛,并给小继红做伴儿。这就引起一笔叫有些人无法算得明白的帐:她在敬老院每月只有30元的报酬(后来有了增加),却掏40元雇个人看家,这账怎么算呢?有人说她“傻瓜蛋,瓜得实实的了!”她坦然一笑:在大峪乡,她不是那种算不清帐的人。但账不能那么算,党员该有党员的算法。她每月多付出10元钱,院里10个孤寡老人却有了依靠,乡上、村上的负担减轻了,谁能说这不合算呢?这是共产党人的“运算概率”,谁也无法推翻。

万事开头难,正是这个无法推翻的“运算概率”,帮助她克服了敬老院创办初期的种种困难,伴随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孤寡老人的生活和敬老院的发展,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一样,不停地运转着。如今20年过去了,敬老院由仅有10间破瓦房,资产不到1万元,发展到现在拥有资产203万元,建有老年公寓、3栋住宅楼和健身房、游艺厅、歌舞厅、保健站、洗浴室等多功能建筑,还安装了暖气,健全了服务设施,先后有104名省内外离退休老干部和孤寡老人在这里颐养天年。

心系孤老

敬老院是个奇特的老人世界,有瞎子、哑巴、聋子及低能人,由于长期的孤寡生活,没有亲人的抚慰、照料,心理大多不正常,疑心大,不合群,还爱吵嘴骂人。起初,她感到比领导一个县的人还难管,但她决心用一颗女共产党员的心去温暖老人们那冰冷的心。

孤老彭厚林,患间歇性精神病多年,他把人生的很多常理都忘了,却记得极端左翼年代那些话,常骂院友是:“反革命”。为了别人安宁,她把老人送到院外住,送饭、送水、送药,多年不间断。待他不犯病时,又把他接到院里。1987年农历10月30日,她去万坪村催交“五保”老人口粮,在一位村干部的庄外有一间低矮的草房,门前站着一位老奶奶。她和别人说话被老人听见了,她主动搭话:“你是徐院长吧,大家说你好得太太!”一句热情的话,把她召进了茅草屋。这时她才知道,老人叫吕香子,时年63岁,老伴死后成了孤老,且双目失明,家中穷得一无所有,只有她和几只鸡为伴,半截炕上鸡粪狼籍。她的心头在发颤,她觉得吕香子就是自己的工作对象,便动员老人进乡敬老院。正巧,老人早有这个心愿。她是个说干就干的人,当天下午3时后,就扶老人出了门。除少数平路扶着走外,山路、坎及十多道河,都是她背着老人走。她这个1.55米高的女人,并没有背山的力气,直到夜半零点才艰难地把吕香子背到敬老院。她烧了4盆子水,给老人从头洗到脚,然后抱上自己的床和她同睡,老人哭着做了一个甜蜜的梦。

敬老院里还有一位唯一的中年人,叫彭六娃,他患胎带麻痹症,口音不清,右边上下肢发育不良,走路不稳,好像有意向人面前胡扑。一次早晨起来,他仰面朝天倒在门外,手上提的便桶正好扣在头上,爬不起来,对天长哭。她把他扶进屋时里,把他的脏衣服全扒下来,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彭六娃幸福地生活在敬老院里,身体越来越好,能做不少粗活,1995年她又在院民中给他相亲成了家。

最使她难过的是1989年11月23日逝世的刘海余老人,他第一个离去,且当年只有66岁。临断气前半个多小时,她端一大盆热水给老人洗澡。她也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给这个病病老汉洗澡了,但这是最后一次,她洗着洗着,眼睛里滚出了大颗泪珠,洗完后就把原准备的寿衣给穿上,守着他咽下最后一口气。她让儿子自费买上花圈和农村葬礼要用的纸金银山,抚慰老人走进另一个不会有人间真情和温暖的世界。送葬的山民,都被她的行动感动得落下了泪。

她大女儿刘粉绒出脱成一个大姑娘,1985年和商山村的彭喜民恋爱,定于腊月24出嫁。按当地风俗,女儿出嫁的头天晚上得抱住娘的脖子睡一个夜晚,这和新婚之夜一样,会在一生中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出嫁那天,当娘的还要亲手给女儿装衣箱,临行还有母女情深的“辞娘”仪式。这一切该是多么幸福和美好。那年腊月23日,她正在家里忙着办喜事,敬老院里突然来人说:“年已77岁的彭传英老人突患重病”。她向家人交代几句,立即赶往敬老院。她原来想到院里去安顿一下就回家,但到院一看,彭传英病得不轻,大小便失禁,口里胡言乱语,老说毛主席已来看他,她不放心彭老,便托人把院里一些能行动的老人接到自己家里“过喜事”,自己独独守在病人身边侍候。这一夜女儿失望了,第二天也没把妈妈等回来,心里难过得想落泪。她托人给邻家的大嫂捎信,让她去家替她嫁女。当迎亲的爆竹声在大青山下炸响时,她正在敬老院里,吃力地给重病在身的彭传英老汉接屎、倒尿。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平常的工作中徐升莲想尽千方百计,让孤寡老人吃饱穿暖、快快乐乐欢度晚年。她给老人生活安排有食谱。食堂、饭店里汝阳麻花、油条、油酥饼、肉包、水饺等小吃,多种花样,老人们一日多餐不限量,每天不吃重样饭,每周三顿肉,节日大改善。老人过生日,她就给老人煮长寿面,送生日礼品。春节期间,她用院内收入换些新票子,发给每人30元,还有糖果、花生、瓜子等食品,以便老人招待来客,给前来拜年的孩子发压岁钱。在穿戴上,她给院内老人冬有棉衣、罩衣、棉鞋、棉帽、大衣,夏有衬衣、凉鞋、凉帽、蚊帐等。在娱乐方面,她给老人配有电视机、跳棋、扑克等,有时还领着老人看电影、看戏、浏览丹江河堤、饱览县烈士陵园和花庙风光,以增加他们的生活乐趣。在住宿上,老人各住一间房,房间配有足够的家具和床上用品。老人有病,保健站及时免费为老人治疗。老人病故后,她按当地习俗,给老人上身穿7件袄、下身穿3件裤,男穿缎面袍子,女穿缎面裙子厚葬,使健在的老人感到欣慰。老人们经常躺着、坐着不利于身体健康,她在院内整理出一块花园,栽种了花卉果树,又在院外租了4亩地,让老人根据各自特长,种菜、务花、管树,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为敬老院做点事。

大胆创业

敬老院办起来了,孤寡老人的生活也有了保障,但徐升莲并不满足。1988年她到省民政厅参加表彰会领奖时,从其它敬老院受到启发,决定走“以院办厂、以厂补院”的路子,使敬老院逐步由供养型走向福利型,由单纯的福利型走向康复型转变。她的想法得到了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并帮她从4种办厂方案中选定办地毯厂,搞来料加工。

初办一个车间,有关方面答应给的资金一时得不到手,需要贷款两万元款。她把老伴的存款折、儿子的摩托车及家中4间房押上,贷了款。为搞到木料,她亲自跑庾岭、下武关。区、乡及林场干部一看搞木料来个老婆子甚是惊奇,也深受感动,当即为她批了指标。

地毯厂第一个车间于1988年11月投产,但规模太小。她又从村上跑到省上,筹集了30多万元资金,在大峪沟镇口她曾亲手改造过来的河滩地上征了几亩地,计划盖两座两层楼房,一座留给地毯厂,另一座交给敬老院,破土动工那天,村里来了些人以征地费没到手为由,挡住不让施工。她一把掏出家里那串钥匙,递给领头地说:“我把钥匙交给你,如果敬老院拖欠了你们的征地费,我家那院房子就全归你们村民小组所有!”对方被感动了,没好意思接那串钥匙。征地款筹齐了,但她没有交给组上分掉,而是让村干部拿上这几万元修地,把占用的耕地补出来。村上照她这位前任支书的意见办了,用这笔钱修了40多亩地,全部改造成了秧田。

90年新楼施工时,她从庾家河采购木料返回,在途中被一辆大卡车撞坏了腰部一块骨头,在县城治疗40多天,尚未痊愈,她叫老伴用车子拉回来,仍不回家,住在地毯厂第一车间的库房里指挥基建。几经磨难,两座新楼终于拔地而起,敬老院于90年收麦前搬进了新居,地毯厂第二车间也已投产,有46个架子可同班加工地毯,年产值40多万元。92年初,她从有关部门的考察论证获悉,办日用化工厂见效快、利税高。于是,她四处奔走、打探,先是三顾茅庐,高薪从白水县请来一位懂技术的退休老职工,然后一边购原料,一边抓紧跑贷款搞厂建。不到半年时间,又一座日用化工厂新楼建成了。这是商洛市唯一的一家日用化工厂。经试产,日用化工产品很快在商山敬老院问世,但试销一月后,账一算,成本高,不合算。她又重新到外地考察论证,评估核算,先后跑了好几个厂家求援,多次磨嘴皮,对方都不搭茬。她又跑到西安日用化工厂,找到厂长吴国营。吴厂长伸出两个手指,表示只给20分钟接待时间。她讲明来意,说了贫困山区办敬老院的实际困难,想走“以院办厂,以厂补院”的路子,以减轻群众负担。解决困难户和残疾人就业问题……她越说越有劲,吴厂长越听越感动,原计划只谈20分钟,结果谈了4个多小时还没说完。吴厂长当即表示:“你能为社会福利事业做那么大贡献,我为你们搞点服务何乐不为?你的精神还值得我好好学习呢!”业务谈成了,徐升莲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到敬老院。没过几天,吴厂长果然带着副厂长、供销科长和技术人员,拉着原料,帮助她化验水质,指导生产,很快生产出了合格产品。经送省卫生部门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部颁标准。新生产的“高级洗发香波”、“洗净剂”以及护肤类等8种系列产品,在93年10月中国中部技术交流会上还获得了银质奖。96年产值30多万元。97年,她多方筹资43万元,又动工新建千只鸡场、百头猪场和百头牛场。

从此,商山敬老院多种经营和办厂收入每年可为敬老院提供资金近6万元,院民人均收入比全县人均收入高出几倍,省、市、县领导参观后称赞说:“这老婆子办了件连男人都不敢办的事!”省民政厅领导称商山敬老院是“陕南一颗明珠”。

商山红莲

徐升莲的努力得到了公认,她先后受到省级表彰19次,国家级表彰4次,1989年、1999被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9年荣获全国敬老好儿女金奖,1994年荣获民政部劳动模范称号和第一届孺子牛金奖,还出席了全国民政会议第10次全国第7次妇女代表大会,当选为省第八、第九、第十届党代表,并受到江泽民同志的3次接见,特别是1995年12月22日,江总书记亲临商山敬老院专门看望她,亲笔题写“商山敬老院”。让她倍受鼓舞,她这台老机器转得更欢了。身上的荣誉多了,头衔大了,但她一点儿也没有忘本,在为敬老院日夜操劳的同时,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服务群众的工作做的更具体、更实在。

地毯厂及其它厂子建成投产后,徐升莲就明确表示要以扶贫为宗旨,为上级分忧,为群众解愁,所招的180名职工中,就有本乡132名贫困户子女和4名残疾青年,通过多年来在厂子干活,80%以上的家庭已经脱贫。商山村青年彭淑青,父亲早死,母亲病危时对她说:“别守着我,你去敬老院找‘院长姨’,让她把你收到厂里,我死后就闭眼睛了!”彭淑青哭着来找徐升莲,徐升莲热情接纳了她。4天后,彭淑青母亲放心地离开了人世。彭淑青在厂做完第一块地毯,一次领了350元,激动得热泪长流。那既是对徐升莲的无限感激,也是对死去母亲的深切怀念。为了帮助敬老院周围的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徐升莲将26户贫困户组织起来,成立产业协会,帮助他们发展养猪,为他们扶持生产资金,供应仔猪、饲料,统一防疫治病,组织商品猪外销,使这些农户增加了收入。

群众有困难找到她,无论份内份外,她都热情接待,积极帮助。2002年春,商镇东锋村12组巩发平的妻子被人以招工为名拐卖,巩发平急得发疯,四处寻找,历时三个多月,花掉上万元,也没有找到,有人建议他请徐升莲帮助,徐升莲详细了解了他妻子被拐卖的情况后,立即调动自己所有的亲戚、朋友,多方寻找,经过二十余天的努力,终于帮助巩发平找回了妻子,挽救了一个濒临破散的家庭。家住东锋村4组的初一学生王彦武在骑自行车上学的路上,与一个骑摩托车的人相撞,双双倒地,都受了伤,车辆也造成损伤。对方吵着让王彦武赔车治伤,王彦武父亲病故,母亲外出打工,家庭困难,根本没钱赔偿,在对方的威逼下,吓得大哭,过路人将情况告诉了徐升莲,徐升莲迅速赶到现场,拿出50元让他修车,检查伤情,又给王彦武20元修理自行车和包扎伤口。

徐升莲虽是敬老院的院长,但在人们心目中,她又是一个“活菩萨”。当地许多家庭闹了矛盾,夫妻之间有了“疙瘩”,都愿意向她诉说,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化解矛盾,使之和睦相处。万坪村张华杰因琐事和妻子周霞闹别扭,双方互不相让,矛盾不断升级,到了要离婚的地步。徐升莲知道后立即赶到他家,认真开导,让两口子互相谅解,和好如初。对县外没人陪送来敬老院的老人,她不是一接收就了事,而是与老人促膝谈心,了解老人为什么来敬老院,先后对华州区山阳县商州区西安市等地因家庭矛盾造成老人离家出走来到敬老院的桑弧、石海生、陈长顺等老人,分别做他们和子女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在子女的迎接下回到家里,享受天伦之乐。多年来她已使56个家庭避免了破裂,使28个县外的父子间、母女间的矛盾得到化解。徐升莲不仅尊老而且爱幼,她先后收养了6名孤儿和9名弃婴,让他们健康成长。9名弃婴现在正在学校念书,6个孤儿中已有4人成家立业,2人在外打工,收入颇丰,他们在给徐升莲的信中说:阿姨,没有你昨天的收养,就没有我们幸福的今天……

人物成就

2020年8月18日,被陕西省民政厅办公室拟确定为陕西省养老服务行业专家——顾问专家。

参考资料

关于对拟担任陕西省养老服务行业专家的公示.陕西省民政厅.2020-08-2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