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银森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更新时间:2024-09-20 16:18

徐银森(1937年-),男,诸暨市,中国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曾受教于俞乃大、潘天寿诸乐三,擅长各体书法。

人物介绍

徐银森,1937年生,浙江诸暨人。书画篆刻家,曾受潘天寿、诸乐三悉心教诲。现为西印社社员、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逸仙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院老教授美术中心主任、教授。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附属中学,195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64年毕业分配留校任教,1987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副校长,1993年退休在家。2008年受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邀请,赴林肯市、奥马哈市举办书画篆刻作品展,并被该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曾赴意大利梵蒂冈法国摩纳哥英国德国西班牙瑞士荷兰比利时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进行艺术考察。先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巴黎举办个人书法篆刻展,作品被中外爱好者广为收藏。曾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并任该院附属美术学校副校长,西泠印社社员、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中国书协会员、浙江逸仙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院老教授美术中心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美协、书协会员,杭州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人物成就

作品入选

作品曾入选全国一、二、三届书法篆刻展等国内外大型展事,全国首届、第二届篆刻艺术展中,徐银森先生都有作品入选并获奖。国画入选《中国美术学院当代名家书画展》,他的墨梅《暗香冲雪花》曾入选《江南名家书画选》。

主要著作

著有《中国篆刻》(1994年出版)、《篆刻艺术技法新编》。先后于同人编印了《潘天寿常用印集》《黄宾虹常用印集》《吴昌硕自用印集》。同时主编了《天台宗祖师碑法会印谱》《刘海粟常用印集》等二十部印集。

艺术特色

徐银森的篆刻艺术,渊源主要来自于浙派,并且向吴昌硕来楚生等大师悉心学习,风格上兼工带写,笔力苍劲有力,结体严谨,线条古朴、清新。徐银森在青少年时代,受西方透视学造型的严格训练,毕业后,留在母校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执教。他的扎实根基与学院历程,深深地影响着画风与内质。他画的梅花、紫藤、荷花、兰花、葡萄绿松石等,均受导师的影响,既有吴茀之的潇洒,又有诸乐三的厚实,也得潘天寿的静气和画外求画的意趣。

他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深受徐谓、吴昌硕、潘天寿等前辈的影响,人物、山水、花鸟、走兽都有涉猎,以花鸟见长,画兰花潇洒脱俗,画梅花堪称一绝,布局奇拙,清幽冷艳,意境深远。

同时,徐银森先生的书法,也别有一番天地,篆书、隶书、行书各有千秋,清新高洁,洒脱自然,充分体现了他深厚的传统功力和学养灵性。

人物轶事

徐银森原籍暨南街道关湖徐村,父亲年轻时在杭州市以打铁为生,因为“七七庐沟桥事变”,徐银森他们举家南逃,回到了诸暨市老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徐银森出生。那一天正好紧急警报拉过,还没拉完,日本飞机就在头上轰鸣,丢炸弹。村子里的人都逃到山里。徐银森在牛棚里出生了,而且是母亲自己接生。在诸暨没有停留多长时间,举家往南(继续)逃难,一直从义乌市金华市兰溪市丽水市,一直到龙泉安顺镇才暂时安居下来,父亲在一个保安修业所里做短工,妈妈靠父亲一点微薄的工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在这躲避战乱的岁月里,徐银森慢慢磨砺出毅力,在安顺镇的小学校里,他爱上了画画,并且把这种兴趣爱好变成了自己的终身职业。

徐银森先生除了篆刻方面造诣很深以外,他还擅长书画,九十年代初期,他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十数国进行艺术考察时,带去的一百多方印章被西方朋友索要一空,当时,《巴黎龙报》等中文报纸,对书画展作了大篇幅的专题报道,并且称这“无疑给巴黎的艺术春天带来了新的色彩”。徐银森曾为许多名人都治过印章。

人物评价

著名学者叶子认为,徐银森的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实则是他心灵感悟的独特写照和个性的表白。仔细品味他的书法创作,不难看出清新高洁,洒脱自然的风韵不时地流露于笔端。他的书法艺术,不仅充溢着深厚的传统功力、学养与灵气,而且十分耐人寻味。

他的许多书法作品内容,都是原创。徐银森的文学底蕴深厚,除了书画印,他还擅长诗词歌赋。仅这两三年中,他就创作了诗词近四百首。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的许多绘画作品的题跋也是他自己创作的。这在当代书画界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徐银森兴趣爱好广泛,他善鉴赏,曾被中央电视台二台看中,受邀去全国各地鉴宝,是浙江省赴中央二台鉴宝的第一人。他还喜欢养花种草,植梅数十盆,四季揣摩,融化在创作之中。平日里,作词作曲、斗蟋蟀、养蚕等等,都是他所热衷的事情。现退休在家,但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耕耘于方寸之间、钟情于翰墨天地。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他退休以后,又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必须抓时间,为社会留下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美术评论家郑竺三曾这样评价徐银森的梅花作品:他画梅花构筑占角走边,凌空伸穹;用笔以书写贯之,一波三折、顿挫而成;色彩明快典雅,恰如春到人间。他写梅于烂熟之中具有艺术夸张美,为表达内心的“极目千山碧”而入世强化物象的表征为特点。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