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四中 :湖南张家界的县属完全中学

更新时间:2024-09-21 03:03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慈利校区的前身是慈利县第四中学,办学历史悠久,已逾百年,1906年2月由著名南社诗人吴恭亨先生创办,名为慈利县城关中学,1981年7月正式更名为慈利县第四中学。培养了原中纪委副书记袁任远、原湖南省副省长卓康宁等一大批知名校友。2014年4月25日,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慈利校区正式挂牌。

学校介绍

学校以“努力就会创造奇迹”为校训,坚持“品牌初中,特色高中”的办学目标,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管理理念,全面实施振兴学校工程。近年来,学校狠抓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形成了文化教育与音乐、美术、体育等艺术特色教育并驾齐驱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重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扎实抓好教学常规,强调“精耕细作”,做到“严、细、实”,推崇把细节做到极致就是成功,要求老师们要尽心尽责,尽善尽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力争逐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4年4月,在慈利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学校与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进行合作办学,确立了“名校引路、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通过“品牌注入、现场指导、资源共享”等方式方法,从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教育教学资源、区域联合招生、教师互换和培养、师生交流活动等内容上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从2014年秋季起,麓山国际慈利校区拟招收“麓山班”新生110人,由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本部选派骨干教师执教,统一资料、统一进度、统一考试、统一评价。力求充分发挥麓山国际品牌优势,努力突破制约慈利四中发展的瓶颈,真正把省城名校搬进了县城。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慈利校区的全体师生以“团结、求实、勤奋、创新”的精神,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正借着学校北迁的东风,不断求索,创新办学模式,为努力创造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校纪校风和一流的教学质量而不懈奋斗,向着湘鄂川黔边区名校的目标大步迈进。

学校地址:湖南省慈利县零阳街道龙坪村

发展历史

慈利县第四中学是一所以高中为主的完全中学。1906年由著名南社诗人吴恭亨先生创办。一个世纪以来,培养的仁人志士遍布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原中纪委副书记袁任远、副省长卓康宁等都是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的。学校地处县城中心,北邻水河,东靠人民广场,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当时拥有校园面积1600m2,校舍面积5824m2,教学设备总共价值18000元,教学班24个,学生1212人,教师64人。在几代四中人的努力下,到2010年底,学校已发展到拥有校舍面积15044m,设备6400000元,教学班30多个,学生2000多人,教职工近200人,是全县拥有学生数最多的县属完全中学。

慈利四中的前身,是慈利县城关中学,1981年7月正式更名为慈利县第四中学。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四出”(教师出名牌、学生出新人、建设出规模、学校出名气)为战略目标,以“博爱、文明、严谨、进取”为校训,深化教育改革,狠抓素质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94年,学校成为湖南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1994年、1995年连续两年评为市、县“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体育工作甲等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被团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2002年,王猛章、戴必建老师辅导学生的气烙制作获得省一等奖。近几年的高考录取率稳步上升,到2003年,我校参考278人,录取率达90%。初中毕业会考更是成绩喜人,我校451人参考,考试总分居全县前十名的,我校就有四位,其中李骋同学以749分的高分一举夺得慈利县初三毕业会考的状元。2003年,学校通过省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的评估验收,是张家界市第一所省级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现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经过四中几代人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城区高中发展的新路子,正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办学历史

光绪32年(1906年)4月,清政府颁布劝学法令,改教谕署为劝学所,曹星继任慈利县劝学所长,改县试院为高等小学堂,渔浦书院吴恭亨人小学学堂第一任校长。次年,县城东门外高等小学堂校舍建成后,迁入之。

民国元年(1912年),慈利县教育行政机构改清末劝学所为教育科,八月,改县高等小学堂为中学校,杜章甫任县立中学校长。

民国四年(1915年)11月,成立县教育会,次年12月该县教育科为劝学所,吴恭亨任所长。

1950年,3月25日,县人民政府将宜良县第一中学并入县立初级中学。次年9月,举办一年制师范班一个,60多名学员结业之后全部分配到小学任教。

1952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行文,改慈利县第一中学为慈利县第一初级中学。

1958年9月,慈利县第一初级中学开始招收高中生。

1959年9月,初中部迁往水磨峪新址。

1960年9月,慈利县第一初级中学改为慈利县第一完全中学。

1973年,慈利县第一完全中学高中班全部迁到水磨峪,初中部改为城关中学。

1974年,响应国家开门办学的号召,城关中学开办算盘厂。

1977年9月,城关中学复招高中班。

1981年7月16日,慈利县人民政府行文,改城关中学为慈利县第四中学。

2003年9月,慈利县第四中学停止招收初中生。

2010年10月,慈利县第四中学搬迁选址蒋家坪龙坪村,新校区开始建设。

2013年9月,慈利县第四中学整体迁入新校区。办学规模80个教学班,可容纳4000学生。

2014年4月21日,原城北中学(蒋家坪中学)并入慈利县第四中学,成为慈利四中初中部。

2014年4月25日,长沙市庐山国际实验学校慈利校区在慈利四中挂牌成立。9月开始招收麓山国际班。

校园环境

(新校区)

2011年县人大代表提出,慈利县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观念,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面提速“教育强县”建设,2009年教育经费支出达到3.03亿元。

为了全力建设教育强县,慈利县激发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让“教育强县”凝聚成为全县干群的广泛共识。该县通过撤、并、建等方法,建成了12所寄宿制学校。2011计划再创建8所“省级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加快形成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新局面,慈利打造教育强县的“航母”渐成雏形。

为了确保慈利四中在2013年6月底前整体搬进蒋家坪新校区,9月15日,校长主持召开了行政会议,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搬迁工作小组,标志慈利四中搬迁工作正式启动。

会议强调,搬迁工作是事关慈利四中发展,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妥善安置好32户教师的住房问题,全体工作组成员要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耐心细致的做好搬迁工作,确保整个搬迁工作稳妥、安全、有序进行。

2012年5月22日上午,慈利县政府副县长戴必欣一行冒着小雨轻车简从的来到慈利四中新校区,对四中的北迁工作进行视察调研。

戴县长深入建筑工地实地查看了工程建设情况,听取了专题汇报。她对建设指挥部和学校的前段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她说:北迁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财政投入不够,施工环境差,困难重重,但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难能可贵。

最后,戴县长提了几点要求:一是由教育局牵头,把需要解决的困难归纳总结,向县里主要领导做好汇报。二是对亟需解决的困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提交领导现场办公时解决。三是要加大北迁工作的力度,配强工作班子。四是要保证工程质量。四中搬迁工程是县里的重点工程,关系上万名师生的安全,一定要确保质量。五是要尽量节约资金。县里的财力状况不是很好,工作要从实际出发,要做到实用、节俭。(县政府办副主任卓琼,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覃业成陪同调研。)

最终湖南省慈利县通过了慈利县四中、职业中专搬迁及校安工程建设决议,决定投资1.8亿新建467亩校区用于两校搬迁。这是慈利县教育投资的又一大手笔。

该县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同时从大中专毕业生中考试选拔了新进编教师181名和62名特岗教师补充到边远山区,充实基层薄弱环节,促进了城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全县教育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2013年1月15日,新上任的慈利县教育局局长毛上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张永忠等一行四人在北迁两校总指挥长寇宣银的陪同下对新四中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四中校长卓名军,党总支书记覃章龙,工会主席唐西贵陪同调研。

毛局长一行实地查看了新四中的建设情况,详细了解了学校存在的困难,对前期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毛局长表示虽然学校搬迁工作困难重重,但要上下一条心,劲往一处使,排除一切阻力,想尽一切办法,确保学校按计划顺利搬迁。

2013年9月,慈利四中在新校区举行了开学典礼,这是该校搬迁至新校区后举行的第一个开学典礼,慈利四中的优秀校友、原湖南省副省长卓康宁专程为开学典礼挥毫题词,驻慈海军为开学典礼升国旗,全校近2000名师生参加。

2014年4月25日,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校长李素洁等一行3人来到慈利县第四中学,在该校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标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慈利校区正式挂牌。县领导朱超雄、戴必欣、唐熙照、符开建出席授牌仪式。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