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引乡 :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下辖乡

更新时间:2024-09-21 19:51

打引乡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位于惠水、罗甸县长顺县三县交界处。距县城66公里,东与本县断杉镇毗邻,北与王佑镇、长安乡相连,南与罗甸县罗沙乡董王乡接壤,西南与长顺县敦操乡相邻,全乡总面积78平方公里,共辖6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93个自然村寨,2446户,11235人,布依族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8%,

乡情概况

解放前,人称“犬马三槽”,群众居住环境恶劣,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全县经济、文化最为落后的边远乡,1994年列为全省25个“两山”乡镇之一。总耕地面积8099.41亩,其中:田4453亩,土3646.41亩。乡境内地形属喀斯特地形地貌,平均海拔880米,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团坡村有上、中、下天星桥、董上有棺材洞、天孔桥,打梦河“一线天”景点等有待开发的旅游景点,团坡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交通运输

全乡仅有一条经王佑镇至县城的等外级公路主干道,2004年团坡电站开发建设后又修通了团坡村断杉镇公路,6个行政村村委会驻地仅能通行农用小四轮车,16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通公路的村组及主干道由于路况较差,根本无法保证晴雨畅通。

农电

全乡6个行政村仅有3个村其中的23个村民组570户农户实施网改,董上村麦迁组13户农户、团坡村播冗组拉恶寨5户至今未通电,通电但未实施网改有42个村民组1858户,由于线路长、线损大,导致电压低、电量不足,存在电灯底下点油灯的状况。

人畜饮水

全乡76个村民组中62个村民组1993户9167人3386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特别是董上村、打永下半村及团坡村和建华村最为困难,靠水池及水窖蓄水解决都无法保障。

文教卫生

全乡有6个校点4所完小,58名教师,其中只有3所完小有教学楼,全部无教职工宿舍,中心校初中部无教室,教学环境非常落后,导致全乡的教学水平低下,直接影响“两基”成果的巩固提高。在校生1386名,入学率为98.6%,巩固率为99 %,全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580人,其中大专以上380人,初中文化程度3387人,小学文化程度6033人,文盲235人。

远程教育工作:

1、设备:全乡6个村都有一套,扩展型是中心校有,其它的全是基本型,分别设在各校点,明确专人负责和管理,专人操作。

2、开展培训情况: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培训,精心组织农村党员和群众进行各种农科普知识的学习,通过远教来促进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6年扶贫项目投资新建了乡卫生院大楼,现有床位8张,医务人员有五位,其中三人是正式职工,两位是民办医生,现我县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乡卫生院医务人员严重不足,医疗设备几乎为零,给治病救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社会经济

该乡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乡党委、乡政府竭力从提高科技含量、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提高复种指数 入手,“两杂”良种得以有效推广,特别是杂交玉米种植得到较大突破,2007年全面完成种植960亩,占计划的96%;水稻宽窄行栽秧4393亩,占田面积的95%;油菜300亩、杂粮200亩,实现了年粮食作物产量达3402吨的好收成。

农业主要以种养业为主,种植业产品有水稻、玉米、小米、油菜、烤烟,畜牧产品主要有猪、牛、黑山羊、家禽,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2006年人均占有粮32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26元,收入在668元以下的极贫人口916人,668元至924元低收入人口2567人。

养殖业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该乡在各村逐步形成小规模饲养猪、牛,但大部分是用于农业生产(主要是大牲畜),所以商品率不高。

经济产业

黑山羊

黑山羊肌纤维细,硬度小,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极小,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在22.6%以上,脂肪含量低于3%,胆固醇含量低,比猪肉低75%,比牛肉和绵羊肉低6 2%,含人体必需氨基酸15种以上,尤以谷氨酸含量高,达11.03%。具有滋阴壮阳、补虚强体、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和美容之功效,特别对年老体弱、多病患者有明显的滋补作用,老幼皆宜。

珍珠鸡

珠鸡外观似雌孔雀,头很小,面部淡青紫色,喙强而尖,喙尖端淡黄色,后部红色,在喙的后下方左右各有一个心状肉垂。眼部四周无毛,有一圈白色斑纹直延至颈上部。颈细长,披一圈紫蓝色针状羽毛。脚短,小时脚红色,成年后呈灰黑色。行走迅速。珍珠鸡全身羽毛灰色,并有规则的圆形白点,形如珍珠,故有“珍珠鸡”之美称。珍珠鸡形体圆矮,没有鸡冠花,头顶部无毛,而有角质化突起,称之头盔,尾部羽毛较硬略垂。

珠鸡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与普通肉鸡相比,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是一种具有野味的特禽。

小米核桃

核桃,又称胡桃属、羌桃,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既可以生食、炒食,也可以榨油、配制糕点、糖果等,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万岁子”、“番木瓜”。

名优特产

牛干巴

每年寒露节令前后,宰壮菜牛,将各部分的肉按照肌肉自然分布的纹路分别割劈割下来,每块以及2至10千克为宜。肌肉劈割后进行整形加工,即将不整齐的边缘碎肉切除,然后进行腌制加工。腌制牛干巴,主要是用盐巴进行腌制,腌制时,先将劈割整形好的牛肉铺在通风处凉透,把凉透的牛肉揉搓一二分钟,使肉回软撒上食盐再揉搓,再撒盐,反复三四次,腌制好的牛干巴,用柴火烘炕,直至肉面干硬,牛干巴即可。干巴便于携带、保存,吃时油炸、水煮、火烧无不可,调味甜咸酸辣皆宜,是打引布依族儿女最爱的食物之一。

打引佳酿

——小锅米酒

小锅米酒的主要原料是稻谷。酿造小锅酒的过程分两个阶段:一是捂酒饭。将备好的原料粮煮熟,摊开,晾凉,撒上酒曲并搅拌均匀,然后装入瓦罐或专用的小酒窖内,封盖发酵。二是小锅酒。烤酒器具有大、小铁锅各一口,木制酒一只,酒漏一个,引酒管一根,贮酒器一个。以上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加火把水煮沸,使强烈的蒸气上升,把酒饭内的酒气蒸出上升到大锅底部,快速凝聚为酒液,滴落在酒漏里,再顺着引酒竹管流到贮酒器内。布依族人家家小锅酒醇香爽口,清心提神。传统以自酿自饮为主,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民族文化

——打引布艺扎染工艺

布依族扎染工艺打引布依族土布扎染手工制作工艺主要流传于打引乡,基本属自产自用。土布扎染的浸染过程与枫香树染、蜡染基本相同,但印花技艺则自成体系,独具特色。针和线是土布扎染制作工艺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土布扎染区别于其它印染而独具特色之处。

扎染所用的自纺自织的土布,一般都是用四踏板的织机织成,布匹纹理呈回字形,当地群众称为颗粒布。在绘制图案时,先将土白布平铺于桌面或石板上,用圆珠笔或彩色粉笔即兴绘出各种图案。传统图案基本为花鸟虫鱼,后来也把汉字、拼音甚至英语融入传统图案中。图案绘制完毕,用白棉线穿针打结,按白布上图案的脉络将布对折,再在折痕处往内折一小道边,然后用穿好的针线,沿着折痕缝扎。缝扎好后,就可以染色了。土布扎染也是用木蓝浸染。其加工方法是将采来的蓝叶放入缸中加水泡三天左右捞出。用盆将适量的氧化钙加水搅拌溶化后倒入缸中,加自酿米酒一斤搅匀,沉淀后,将水倒出,舀出缸底的靛蓝装入桶中备用。干加水稀释后,当地群众还将适量的植物土茯苓的根茎洗净捣烂放入,可使染料颜色加深。配好的染料放置七、八天后就可用于染布了。浸染前先将布放入清水中浸泡透拧干多余的水分折好放在石板或板凳上锤打平整,然后提住布的一头慢慢放入缸中,用木棒将布压入缸底,一小时后捞出置于槽状木板上,木板的一头倾斜搭在缸沿,布上多余的水就顺着缸沿流入缸中。放置一小时后,再次将布放入缸中浸染,如此反复多次,两天后将布捞出用清水洗净晾干,再重复前面所说的程序浸染。直到达到所需的颜色,然后用清水反复漂洗、晾干。染好的布匹晾干后,将缝扎的线用剪刀或锥子轻轻拆开,再次清洗,锤打平整晾干。此时,所绘图案花纹显露,其染料的渗透非常自然,图案色彩明暗的自然过渡,十分美妙,整个工艺制作过程完成。

建筑景观

打引乡布依族的干栏式建筑,除了屋基和部分楼梯是用石条砌筑外(有的也用木楼梯),房架全部是用木料构建而成。外壁是用“骑桐装横板,内壁是用寸枋装平板,俗称镶平缝”。大门对开两扇,立枋紧扣上下落元,有的还雕龙画凤。窗拼构各种图案,整栋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建筑的形式有全楼、半边楼、吊脚楼等,从长度看,有3间、5间、7间、9间等。打引乡比较密集的两千多幢轻巧雅致的“干栏式”民居建筑群,构成了独特的建筑景观。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