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经济开发区 :1992年成立的省级开发区

更新时间:2024-09-20 13:00

抚顺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4月,1993年3月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7年被纳入沈抚连接带战略规划实施的起步区,2009年11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发区加挂“沈抚新城管理委员会”的牌子;今年1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在开发区建设“抚顺国家先进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开发区下辖高湾、沈东、拉古三个经济区,总面积118平方公里,总人口13.4万人。

基本概况

抚顺市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沈阳市、抚顺两大城市之间,扼铁岭市沈阳、铁岭市本溪市三角带中枢,沈(阳)抚(顺)高速公路、苏(家屯)抚(顺)铁路、沈(阳)吉(林)铁路从区内穿过,通过沈抚高速公路,开发区与京沈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沈哈高速及沈丹高速公路相连,交通运输极为便利。

抚顺经济开发区自改革开放初期建立以来,艰苦创业、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大胆实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对外开放、体制创新、产业集聚、科技创新、集约用地、城市建设等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已成为开发区经济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随着内地国家级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加快建设,经开区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基本覆盖了开发区主要的经济区域。同时,经开区的内涵不断拓展,经济水平快速提高,产业结构显著优化,职能最大可能地使经济朝着预定目标发展。当然,在一些市场取向型改革的国家中,出于培育市场、扩大市场机制作用范围和力度的考虑,也开始在抚顺经济开发区发展了。

基本内容

沈抚同城化是2007年初时任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同志正式提出的,他亲临沈抚连接带视察,在沈抚两市调研的讲话中指出:“要通过沈抚同城化,完成沈阳城市未来发展总体布局的调整,扩大中心城市的带动力,为抚顺城市转型找到一条出路,推进两市区域合作,走出一条新型城市化道路。”同年7月23日,中共辽宁省委十届四次会议明确提出实施沈阳市抚顺市同城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整合两市资源,完善和提升沈阳作为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

沈抚新城作为沈抚同城化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同城化资源共享、生态共建、发展共谋的合力优势,达到功能共升、形象共塑的战略效果,实现交通同网、资源同享、旅游同线、环境同治、优势互补的最终战略目标。利用区位优势,通过核心区启动、产业拉动、沈抚联动,将沈抚新城打造成为功能完善、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新城。

交通同网

统一规划、分别实施、加速对接、确保通畅,轻轨、地铁、公交等交通方式协同发展,城际间实现无转乘抵达。

资源同享

科技、教育、卫生、金融、人才、能源、市场体系实现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共用;同城化都市品牌效应共享。沈阳工学院东北育才抚顺学校已建成招生;沈阳农业大学技术学院正在筹建;部分企业开通了沈阳市通勤班车;024电话区号正式进入抚顺市

环境同治

建设浑河景观带,统一编制沈抚新城规划环评,合理布局污水处理厂、电厂等公共服务设施,严格控制污染企业进入。

旅游同线

实现旅游产业统一规划、共同开发,对外联合推介,市场共同培育,体系共同完善,依托棋盘山、世博园、皇家海洋世界、丰远热高乐园等旅游项目连接沈抚两市旅游资源,打造沈抚旅游黄金带。

优势互补

建立无障碍的市际沟通平台,使两市最终实现无障碍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抚顺借势沈阳市的同时,沈阳也可借助沈抚同城化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利用抚顺的资源、原材料、劳动力等优势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增强其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规划定位

城市定位

按照《沈抚连接带总体发展规划》,连接带定位为“生态文明都市走廊”,将建成一个功能完备,宜居、宜商、宜业的生态新城。规划面积605.3平方公里,其中抚顺市258.8平方公里(开发区118平方公里),沈阳335.5平方公里,浑河水域11平方公里。

空间布局

在总体规划框架内,沈抚新城要形成“一带三区”空间格局,即浑河景观带、核心区、产业区和生态区。以浑河为界,北部300平方公里生态区打造两市共有的城市生态“活肺”;南部305平方公里产业区形成新城产业支撑体系,其中沈抚交界处23平方公里成为沈抚新城的核心区。

产业定位

抚顺一侧新城核心区规划用地10平方公里,将建成商业、居住、金融、文化和科技中心;沈东产业区规划用地20平方公里,以国家先进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高湾生态区规划用地20平方公里,依托沈阳植物园棋盘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建成一批重点旅游景点。

新城人口

据有关资料显示,沈阳市市城市平均人口密度为535人/平方公里,抚顺市城市平均人口密度为205人/平方公里,两市中心城区人口每平方公里均达到万人以上,沈阳一环以内人口密度最高达到每平方公里3.3万人。利用沈抚新城分流两市未来主城区人口,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将成为沈抚新城的重要功能之一。据测算,沈抚新城未来人口将达到70万人,其中抚顺市30万人。

基础设施

基建历程

历经十七年的沧桑变化,抚顺经济开发区在风风雨雨中一路走来,经过了起步建设、功能完善,区域扩展、盘整蓄势和沈抚同城化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今已跨入了一个全面开发开放的关键时期,并逐渐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外界大环境接轨,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上接受开放经济的冲击和挑战。最为显著的是近两年,随着沈抚同城化战略的实施,我们看到现在的开发区高楼林立、施工机械轰鸣,一片蒸蒸日上的繁荣气象,和建区初期杂草丛生、臭水逼人的种种情况相比,不得不让我们由衷地发出沧海桑田的感叹。

路桥建设

建区以来,开发区先后修建了石化一街道路、大南产业园区道路、水系环路、浑河景观路、东二街道路、滨河路东西延、5#大街、彰武路、李石街里十余条道路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李石河桥、石化一街铁路下穿桥、大南河桥等道路桥梁工程。

区内的沈抚二号线、浑河景观路、大南9#路已修至沈抚边界,5#大街(沿沈抚边界线修建)、石化一街全部修至沈抚大道封闭处,全区总路网达140公里。生态区高棋线全线贯通,在原有的沈通线、高望线、沈阳—吉林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已有4条通道与沈阳市对接。

目前沈抚二号线开发区境内段道路全面竣工通车,开发区“四横三纵”路网基本形成,旧区街路改造取得新进展;小瓦铁路下穿桥、滨河路东延立交桥、轻轨车站、广场全面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挖运水系土方204万m3,水系工程目前已进入实施美国规划阶段。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在沈抚新城有个说法,前3年从地下看沈抚新城,3年后才从地上看沈抚新城。这个说法强调的是要特别重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沈抚新城建设一直坚持规划先行,夯实基础的理念,强调从地下看沈抚新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在弘扬不急功近利,埋头实干的精神。正是凭借这种理念和精神,才把巨资科学地铺在地下,建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供电、供热、供水、燃气工程网络,使得收储土地全部达到了“七通一平”条件。为招商引资、为新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园林绿化

“区域开发,生态先行”,开发区建区以来非常重视生态建设,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区域开发的重要组成,如今象征着生命、生气、生机的绿色生态植物,已走入街路、广场的各个角落,李石河、东二街、顺大街等重要绿化景观塑造了新城水清、花艳、草绿、景美的怡人景致,同时也为沈抚新城赋予了新的灵气。

滨河路、石化一街等绿化景观建设,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独具特色的绿色风景线,彰显了生态型园林城市的气魄。特别是大南9#路、浑河景观带等精选特种乔木工程采用立体栽植方案打破了以往平面式绿化的固有模式,为城市绿化做出了新的诠释。

2009年全区新建公共绿地面积92.7万平方米。植树21万株。至今,建成区绿地总面积176.34万平方米,植树57万株。

住宅小区

把住宅建设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和改善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政府组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方式,以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造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造的同时,有计划的推进城市布局调整,确定了住宅建设向新区转移的战略规划,先后开工建设了高丽家园、蓝天水岸、御龙湾、国际鑫城、阳光丽景、方大·上上城、锦绣澜湾、建荣·黄家海岸等20多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住宅新区。

发展优势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基地位于沈抚同城核心位置,沈抚同城化战略的实施为基地融入沈阳经济区,实现沈抚两市产业互补式发展,提高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力创造了良好条件,基地紧临沈抚高速公路沈抚城际铁路,与浑南区新区相接,距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20公里,距抚顺南站16公里,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40公里,距大连港380公里。区域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四通八达,享有“沈抚同城核心试验区”优惠政策。

雄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沈抚两市密集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为在基地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庞大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为制造业基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

充足的原材料和能源保障优势

抚顺市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现在已形成17.5万吨铝、220万吨铁、300万吨钢、8000吨电解铜、2万吨石墨电极的生产能力,电力工业拥有多类发电机组30余台,装机容量133万千瓦时。充足的原材料和能源供应,为基地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产业聚集优势

基地是沈抚同城化规划区的前沿区域,拥有装备制造业集中的资本存量和一批国内行业领军企业,产品覆盖装备制造业的多个领域。

雄厚的产业基础

在基地东西两侧,有一大批在国内占有重要位置的装备制造企业,其产品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如大型履带式起重机、高电压用电磁、重型矿山设备、大型石化通用设备、高档数控机床以及门类齐全的基础配件工业、飞速发展的汽车制造业等都为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政策优势

在国务院通过的十大行业振兴规划中,装备制造业位列其中,说明国家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特别指出要大力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决定制定国家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为大型、高精设备的生产创造了条件,也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省市两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也为基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区位建设

生态旅游区建设

依托浑河北岸三百平方公里的天然氧吧,有效利用棋盘山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组合特点,突出欧式风情、休闲度假、人文旅游特色。高湾生态区正把旅游范围逐步扩大到核心区,把旅游景观从山林湖泊拓展到浑河之滨,把旅游活动从景观旅游转化到休闲度假,把旅游内涵从游憩自然提升到传承文化。

沈抚新城在全面建设浑河北部高湾生态区的同时,也根据南部装备基地的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建设,对浑河、沈抚灌渠及产业区内大小河流实施规划建设,形成精心别致、情趣独特的水系景观;融合现代发展元素,充分体现自然与人文的有机链接与融合,形成环境优美、林水相映、布局科学、优雅闲逸的独特景致。

沈抚新城是中国第一个由两座特大城市共同推进同城化的核心区域。充满人文特色的旅游资源,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使这里成为宜居、宜商、宜业的生态新城。

青秀区建设

沈抚连接带23平方公里核心区(其中抚顺市10平方公里)承载着沈抚新城中央商务区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核心区正逐渐形成"一核、两轴、多组团"的空间形态,一核即核心区中心位置;两轴即滨水发展轴与城市核心功能轴共同形成的"T"形轴;多组团即多个公共服务及生态居住组团。同时,结合主要交通廊道与水系,精心构造生态缘地、水泊网络,形成生态友好的绿色生态界面。

沈抚城际轻轨自西向东横贯沈抚新城,为核心区带来巨大商机。核心区重点发展商贸、金融、办公、会展、教育等现代综合服务产业,引入生产性服务产业和从事专业化价值链外包创新型企业,强化资本投入,推进信息软件业、金融地产、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依托沈阳市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物流产业,形成城际商贸物流体系;引进城市综合体和商业地产投资,建设高档生活居住区、五星级宾馆。打造休闲购物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和东北亚商贸城。

100万平方米螺旋湖恢宏巨制,20公里一线河景华丽铺陈,300平方公里的天然氧吧,绿色生态景观与现代都市空间有机融合,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山水之美与人文之润完美结合的"水城"。

集教育、科研、商务、居住、文化、娱乐于一体的花园式、生态型国际CBD,功能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先进一流的公共服务设施,将吸引各界精英来此创业、工作,名企林立、人文荟萃,尽享国际白领文化与经典学院文化交织的非凡生活氛围。

核心产业区建设

装备基地于2010年1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抚顺国家先进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按照基地产业规划,将重点发展重型装备及配件、石化电力装备、煤矿安全、汽车配件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形成集群效应,使之成为拉动抚顺市以及全省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引擎"。

基地建设将按照"一个中心、四大产业集群、六大企业服务平台"的基本构架组织实施。"一个中心"即研发中心;"四大产业集群"即重型装备及配件产业集群、石化电力装备产业集群、煤矿安全装备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六大企业服务平台"即产业创新平台、检测及质量标准平台、仓储物流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基础制造平台、展销平台。

基地建设成后,将实现基地内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也将形成与沈阳市装备制造产业结构配套之势。

在规划20平方公里的基地内,根据工艺特点划分出"四大产业集群"及基础加工区,其中:重型装备及配件产业集群占地8平方公里;石化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占地3平方公里;煤矿安全装备产业集群占地3平方公里;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占地2平方公里;基础加工区占地2平方公里。基础加工区主要引进国内知名的基础件制造型企业,建立公共的基础制造平台。基地拟建100万平方米现代化标准厂房,为入驻后需求的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载体。

城市定位

按照省政府批准的《沈抚连接带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沈抚新城正逐步形成"一带三区"空间布局。沿浑河两岸构建滨河生态景观带;核心区占地10平方公里,建成实力雄厚的商务中心、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产业区占地20平方公里,建设"抚顺国家先进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提升重型装备及配件产业、石化电力装备产业、煤矿安全装备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竞争力;生态旅游区占地30平方公里,依托沈阳棋盘山风景区旅游资源,打造沈抚城际旅游黄金线路。

参考资料

李克强报告20个新词词典.央视网.2022-10-3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