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子兵法 :明末清初揭暄创作的兵法

更新时间:2024-09-21 01:29

揭子兵法,原名《揭子兵经》、《兵经百篇》和《兵经百言》,是明末江西籍军事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揭暄的力作。他是英才辈出的揭氏一脉中的佼佼者之一,他的《揭子兵法》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兵学著作,将军事上各方面的问题概括归纳为一百个字目,按目阐述要旨,并附自注和评语,全书分智、法、术三卷,内容丰富、立论平实、结构严谨、精见迭出,极富辩证思维和哲理,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同为兵书之瑰宝。该书不仅对军事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都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创作背景

300多年前,广昌县一位饱读诗书的先贤揭暄在经历了明室覆亡后,毅然奋起发动抗清斗争,后见国事匡复无望,他便隐居起来致力于科技、军事的研究和著述。经过数十年的呕心沥血,揭暄结合自己的经验写下了影响中国军事思想史的《兵经百篇》,被后人称为《揭子兵法》。

《揭子兵经》又名《兵经》、《兵经百篇》,与孙子兵法同为兵书之瑰宝,是历史上较为完整的一部兵法奇书。书中100个智慧谋略,体现了揭子博大的军事思想、哲学思想、和谐思想。该书博大精深,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哲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发展了的孙子兵法。

要略

《揭子兵法》将军事上各方面的问题概括归纳为一百个字,每字之下有一段论述,又大体按权谋、形势、阴阳的分类标准,按内容属性分为智、法、术三篇(有的版本“篇”作“部”)。

智篇主要讲计谋方略,共收28字,即:先、机、势、识、测、争、读、言、造、巧、谋、计、生、变、累、转、活、疑、误、左、拙、预、叠、周、谨、知、间、秘。

法篇主要讲练兵用兵之法,共收44字,即:兴、任、将、辑、材、能、锋、结、驭、练、励、勒、恤、较、锐、粮、行、移、住、趋、地、利、阵、肃、野、张、敛、顺、发、拒、撼、战、搏、分、更、延、速、牵、勾、委、镇、胜、全、隐。术篇主要讲天文、数术、侦察通信等用兵的辅助条件,共收28字,即:天、数、辟(一作闭)、妄、女、文、借、传、对、蹙、眼(一作目)、声、捱(一作持)、混、回、半、一、影、空、无、阴、静、闲、忘、威、繇(一作由)、自、如(一作藏)。

思想

《揭子兵法》是一部理论性较强的兵书,继承了古代优秀军事思想,并结合了明末清初军事实践,用当时较为通俗的语言进行了阐述,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此,它被称为是对中原地区古典兵学的继承和发展,有人说“读完《兵经百篇》(即《揭子兵法》——记者注),中国其他的古代兵书就不用再读了。”这部兵书涵盖了古典兵学的内容,注入了当时最进步的思想。

在战争观方面,《揭子兵法》对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进行了具体发挥,主张“于无争止争,以不战弭战,当未然而寝消之。”(《智篇·先》)“无功之功乃为至功。”(《智篇·争》)此外,该书还在治军方面提出以将制将,重视军队团结;揭暄还提出了“胜天下者用天下”的观点,认为不管是本国,还是邻国、敌国,凡可用之材,都要充分利用;重视爱护士兵,对爱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书特别强调粮饷在战争中的作用,认为对粮饷必须做到取之不尽,运输畅通,严密守护,节约使用。《揭子兵法》在军事哲学方面有明显的进步,它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解释古代的天文数术。所以,它反对观天意,主张观天象而用兵。对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来推测人、军队和国家的气数命运持否定态度,它认为战争胜负与术数无关,是人决定“气数”,而非“气数”决定人。所以,它反对以占卜的结果决定军事行动。

汉英对照

2013年4月26日中国兵法走向世界迈出可喜一步。由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上将作序的《揭子兵法汉英对照》一书,2013年4月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由空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副师职创作员揭晓大校历时二年主编自费出版的,共53万字。至此,《揭子兵法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了7部,即《揭子兵法》、《揭子战法》、《揭子兵略》、《揭子问天》、《揭子道性》、《揭子兵法研究文集》、《揭子兵法汉英对照》,共173万字。

2013年是《揭子兵法》作者揭暄诞辰400周年,有关部门拟在北京举行“纪念中原地区杰出的军事家、哲学家、科学家揭暄诞辰400周年——《揭子兵法汉英对照》一书首发式暨向世界四大著名军事院校赠书仪式”,旨在让《揭子兵法》进一步走向世界,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服务。

作品影响

《揭子兵法》思想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是清代的一部重要兵书,具有很高的军事学术价值,在清代后期有较大影响。《揭子兵法》初以抄本传世,后被贺长龄魏源收入《皇朝经世文编》,李鸿章 收入《兵法七种》刊行。光绪年间浙江学堂教员侯荣逐字释义,并引战例相参证,于光绪三十四年由齐国整理出版。民国年间又有多种铅印本行世。人们正在逐步认识《揭子兵法》及其对中原地区军事理论的重要性。

直到今天,中国军事界对《揭子兵法》的研究和探讨仍在继续进行。2007年7月份,数十名高级将领和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充分肯定了揭子兵法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张廷发将军率先提出揭子兵法蕴含三个重要思想,即军事思想、哲学思想与和谐思想。刘亚洲中将也强调,“揭子兵法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和谐是贯穿揭子兵法的重要思想。揭子兵法重视国家和睦军队团结,强调将帅要有惜兵爱兵之心,主张慎以行师和不战而屈,倡导全民全军和世界太平。”

作品评价

北京市书协副主席丁嘉耕论揭子兵法与书法

在中国,《孙子兵法》可谓家喻户晓,明末揭暄所著的《揭子兵法》相对有些陌生,但《揭子兵法》是我国军事学领域一部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是中原地区古代重要的兵学秘籍,在军事理论界有着很高的地位。他撰写的《兵经》一书,将兵家韬略概括为一百个字,字字皆是制胜指南。难怪当时的学者吴炳读了此书后拍案叫绝:“此异人异书也!”,《兵经》一书使揭子流芳千古。

著名军旅书法家揭晓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以揭子兵法为题材的全国名家书法展,将书法与兵法水乳交融到一起,对人们认识、了解和弘扬《揭子兵法》将具有重要意义。

书法与兵法,一文一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军事一度成为社会生活推进书法艺术的重大媒介,特别是由秦汉唐朝的草创和发展阶段,影响更是深远。诸葛亮在《心书—将诫》中说,用兵的要务,要“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古之兵法要求人们的智慧和气质达到文武双全,武中有文才是将才,书法及其理论一度成为文武的结合体。

一个优秀的书家,好比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用笔如用兵,布局如布阵,书法用笔优与劣、布局巧与拙和军事上的用兵同样事关成败。

揭子在他的《兵经一》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先”。他说:“兵有先天、有先机、有先手、有先声。说的都是用兵要以“先”夺人,以“先”制胜。书法也是讲究一个“先”字,所谓:“意在笔先”。书法用笔意在笔先。谋篇布局也要构思在先。不能写完了才恍然大悟。书法创作能否做到“先”事关成败。

揭子在《兵经三》中强调“势”。“故用兵务度势”。“能力军势,善之以技,战无不利。”揭子这里说,一个将领如果能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军势,同时善于运用谋略,那么战争没有取得不了胜利的。其实书法中讲的所谓“笔势”,其实就是借用的军事用语。古今书法家论书势的著作颇丰,如:汉代崔瑗的《草书势》、晋代王羲之笔势论》、卫恒《四体书势》、蔡邕《篆势》、《九势》都在论势。蔡在《篆势》中所论述的审美理想推崇书法的“势欲凌云”,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势”是一种动态的感觉,他在《九势》中等专业学校论“势”的运作,上下之势、左右之势、点画起止之势、映带之势、疾涩之势,都在阐明势的运动。书体不同,“势”也不同,运势造型也不同,像揭子用兵一样地“度势”。清代书法理论家康有为就有一段论军事之“势”与书法之“势”关系的精彩论述:“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论九势,卫恒论书势,羲之论笔势。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兵家重形势,拳家亦重扑势,义固相同,得势便已操胜算。”他还说:“古之书论,犹古兵法也。古碑,犹古阵图也。”这些经典论述都是在阐述一个优秀的书家和兵家一样都不能不重视“势”。我们从东晋王羲之父子的法帖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化静态为动态的过程,处理每个字的结体,都是因势利导,随势生发,其丰富复杂多变的笔势节奏,几乎莫可名状。

揭子在《兵经四》中论说战争中将领的“识”对战胜敌人的作用不可抵估。他说:“一世之智,昭察无遗,后代之能,逆观于前,识至此,渺也。”意思是说,绝世聪明的将帅,能够明察秋毫,没有失误,成为后世兵家学习的榜样。有如此的洞察力,真是高深莫测。书家之“识”也是成就大家的必备条件。书家之识就是要在浩如烟海的名家碑帖中以高超的识见选帖,以高超的识见取法,以高超的识见熔百家于一炉,创作出既有严谨的传统法度又有显明时代风格和独特书风的作品。一个书家如果离开了“识”,对古人法帖生吞活剥,眉毛胡子一把抓,终将一事无成。

揭子在《兵经六》用“争”字论兵:“站者,争事也。兵争交,将争谋,将将争机。”意思是战争,就是争夺。军队在交战中争胜,将领在谋略上争胜。书法谋篇布局时也讲究一个“争”字,古人在论书法时就有“柴夫争道”之说,通过线条与线条内部之争与让、字与字上下之争与让、行与行左右之间的争与让,达到整幅书法的一脉相承、抑扬顿挫和和谐统一。

揭子在《兵经之十三》论述“生”在兵法的运用,这段论述很精彩,他说:“故善计者,因敌而生,因己而生,因古而生,因书而生,因天时、地利、事物而生,对法而生,反勘而生。陡设者,无也;象情者,有也,皆生也。”意思是,卓越的计谋因敌情而产生,因己方的军情而产生,根据古人的经验而产生,根据兵书战策而产生,根据天时、地利和具体的事物而产生,对照兵法而产生,通过对反常用兵的研究而产生。凭空设想的计谋没有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战略战术才有效,这是“生”的原理的运用。书法家在谋篇布局时讲究因字生形,因地制宜地谋篇布局与兵法不谋而合。一个书家要根据创作时性情去布局,因字而“生”,因情而“生”任情恣性,妙巧入神,通过“临场表现”,通过字“生”情,情“生”字,情景合一,去表现动态之美,错落之美,蕴蓄之美,这样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而不应当按照预先设想的布局去临场生搬硬套。

揭子在《兵经十四》中说的“变”既是兵法和秘籍,也是书法的通则。他说:“事幻于不定,亦幻于有定。以常行者而变之,复以常变者而变之,变乃无穷。可行则再,再即穷,以其拟变不变也。不可行则变,变即再,以其识变而复变也。万云一气,千波一浪,是此也,非此也。”他是说,事情往往变幻不定,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对常规常法加以变化,然后对变化了的再加以变化,这样变化着直到无穷。行得通就再行,再行又有行不通的时候,只要认识了变化的规律,就可以再变化了。万朵云彩都不过是由蒸汽变化而成,千顷波涛都不过是由一种水浪推演而成,它们既是某个东西,又不是某个东西。书法变化是书家的常识。用笔的变化,结构的变化,章法的变化,方与圆的变化,曲与直的变化,轻与重的变化,迟与速的变化,巧与拙的变化,奇与正变化,虚与实的变化,可以说兵家离“变”无以论战,书家离“变”无以成书。

这里列举的只是揭子兵法的片言只语,仅凭本文浅表的述说难以阐明揭子兵法那深刻的军事思想。发表于此,抛砖引玉。

作者简介

揭暄(1613-1695)字子宣,号韦纶,一号纬纷,别名半斋。广昌县人。祖为郡生。父为邑生。揭暄自幼聪敏好学,一览成诵。揭暄系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其军事名著有《揭子兵经》和《揭子战书》,其中《揭子兵经》分“智”、“法”、“术”三卷,亦称《兵经百篇》、《兵镜百篇》、《兵法百言》、《兵经百言》、《兵经百字》、《兵略》、《揭子兵书》、《兵法圆机》等,是清代的一部重要兵书。《璇玑遗述》是他耗费50年精力于爱新觉罗·玄烨二十八年(1684)完成的一部天文力作,该书共十卷,不仅阐发了他在天文学方面的惊人创见,还体现了渊博的数学知识。其著述还有:《揭子性书》、《揭子昊书》、《揭子二怀篇》、《道书》、《射书》、《帝王纪年》、《揭方问答》、《周易得天解》、《星图》、《星书》、《火书》、《舆地》、《水注》等,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数学各个领域。

参考资料

揭子兵法.豆瓣读书.2024-01-2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