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动力机厂 :成立于上海的国有独资企业

更新时间:2024-09-21 02:06

新中工程公司创建初期,厂房建筑有翻砂车间、装配车间、机器间等;设备有各种金属加工机床,以及火电气炉等。民国21年日军侵沪,厂房设备毁于炮火;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迁移内地,机器设备散失严重;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上海市,厂房设备破旧不堪。解放后,新中公司把存放在重庆市等地的旧设备运回上海,整修利用。1950年下半年建造金属结构厂房,内装行车等设备。次年,拆除金工工场重新扩建,安置重型机床。1952年公私合营后,先后并进榆林路铁工厂、惠民路的蛋厂、锅炉厂一个车间、协新翻砂厂,下属车间跨越上海四个区,规模日益扩大。

机构简介

1956年造出当时国内功率最大的6L350型和8L350型柴油机;1958年制成国内第一台轴流式增压器,成为中国第一家增压器生产厂。

1960~1970年,先后在彭浦工业区建成精密铸造车间、综合车间、电镀车间、锻工车间、柴油机试验车间、增压器车间、柴油机机工车间等。1971年,为适应中速柴油机铸件生产的需要,着手在彭浦厂区新建3200平方米的铸造车间,1974年建成并交付使用。同年,还兴建2346平方米的木模间、木模库和铸件粗加工工场,于1978年初竣工使用。1979年,建成693平方米的冷作、焊接车间;1980年底又落成2058平方米有色铸造工段厂房交付使用,至此,分散在各处的车间拆迁完成,集中在共和新路的厂区内。

新面貌

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在加工测试和设备技术改革方面,着眼于世界柴油机制造先进技术。1984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下达技术改造项目,安排新建柴油机和增压器装配车间;铸造车间技术改造;增添或更新必需的关键加工和测试设备等。工厂随即进行筹划勘察、设计、施工事宜。1986年10月和1987年1月,面积2176平方米的柴油机装配车间和面积3612平方米的部装车间、零件库先后动工兴建,于1988年5月和6月相继竣工,同年竣工的还有废水处理站等。1987年10月着手铸工车间技术改造,由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方案设计,并邀请德国ECO公司结合工厂实际状况进行施工设计。1990年上半年土建工程竣工,扩充建造面积264平方米。引进联邦德国ECO工程有限公司喃砂再生造型设备;同年8月,36台设备安装落成,经德国ECO公司专家现场调试,各单台设备和整条生产线生产能力及技术要求,全部达到图纸设计要求。

技术引进

工厂先后引进瑞士BBC公司的VTR系列增压器及联邦德国MAN公司L+V20/27柴油机专利技术,又从美国辛辛那提公司引进10HC—1500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加工中心厂房改建于1987年7月动工,11月完成土建结构,年末设备调试完毕,验收合格,正式投入使用。1986年从意大利DEA公司引进1203型三座标测量仪,于1987年8月安装调试完毕,经有关方面验证,同年11月投入使用。1994年,又与日本田边公司合作开发生产水泵空压机等产品。

荣誉成就

经过历年的技术改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工厂的管理和生产技术明显提高。至1995年末,工厂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职工2000余人,专业人员420人,其中高级职称73人,中级职称118人;固定资产原值9950万元;各类生产设备740余台,其中有数控加工中心、三座标测量仪、龙门镗铣床、呋喃树脂砂生产线等先进生产和测试设备,是一家生产柴油机和废气涡轮增压器专业工厂,已有370余台L+V20/27柴油机投入市场,分别用于船舶为主辅机和陆用电站;先后承接过秦山核电站、应急水泵机组、葛洲坝移动电站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投入市场的大型增压器有160余台;柴油机和增压器已形成系列产品,国产化程度已达90%以上。1988年8月,工厂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曾先后18次获国家优质产品奖、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上海市的技术进步和优质产品奖等,其中L20/27柴油机于1987年获国家银质奖。

上海新中动力机厂已经取得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其产品还通过了世界上许多知名船级社的认证。

1999年,711研究所兼并该厂,改名为711研究所新中动力机厂。奚国伟为厂长,陈刚为党委书记。

历史沿革

新中动力机厂的前身为新中工程有限公司,创建于民国14年(1925年)。

民国14年,魏如支秉渊、黄炎、张延祥、吕谟承、朱福驷、吴梅生等7人集资创业,在上海泗泾路筹建,次年春在长安路租设机器厂开业,同年秋在闸北宝昌路建厂正式组织生产。开始制造3.5匹马力煤油机、12匹马力卧式二冲程小马力柴油机以及碾米机等。此后曾制造16匹马力立式柴油机、36匹马力双缸、54匹马力三缸柴油机;并于民国20年制造45匹马力双缸、90匹马力四缸柴油机等。根据当时需要,还制造10匹马力双缸柴油机,并仿制英国“克罗斯”三缸75匹马力、四缸100匹马力柴油机,同华生电机厂发电机配套,销售于安亭镇、南翔、嵊州市宁波市、江山等地,用于发电厂的照明及小型动力。

民国21年一·二八事变中,日军侵略上海市,厂房设备毁于炮火。同年5月重建厂房。次年承造浙赣铁路樟桥大桥以及金华市株洲市一段的大部分桥梁工程。民国25年制造出上海第一台柴油机汽车发动机。民国26年八一三抗日战争爆发后,新中公司抢运一部分机器设备迁至内地,先后在武昌区长沙市祁阳市重庆市等地复工生产。在祁阳时还举办5期技工训练班,培养车钳工种的技术工人近300人,当时的新中公司具有相当规模,职工人数多时达1000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新中公司从重庆迁回上海市。当时,由于美国大量剩余物资倾销,国内工商业生产受到打击。为了维持生计,工厂扩大品种组织制造泥浆泵、深井泵以及各种口径的高低压抽水泵、型砂试验设备、100吨油压机及起重机等,此时职工人数仅196人。

解放后,公司董事会于1951年8月向政府申请公私合营。1952年11月1日获正式批准,是全市机器行业的最早的合营企业之一。合营后改名新中动力机器厂,属华东工业部领导。1955年改名新中动力机厂。1961年6月,划归三机部第九局领导。

主要产品

CXZ MAN-B\u0026W L+V 20/27柴油机(296千瓦–1200千瓦) 和NR15、NR20径流涡轮增压器以及新中厂自主研制的轴流增压器。

主要领导人

中共新中动力机厂委员会

何再安 党支部书记 1952.11~1953.1

宋奎 党支部书记 1953.2~1953.5

祝复华 党委书记 1956.5~1958.12

李杰  党委书记 1959.7~1961.5

马一群 党委书记 1961.7~1966.5

姜英德 党委书记 1966.8~1968.9

连克夫 党委书记 1971.6~1975.8

刘增山 党委书记 1975.8~1977.4

柏凤麒 党委书记 1977.4~1978.2

曹其恭 党委书记 1978.2~1983.1

忻全根 党委书记 1983.1~1984.10

秦旦祥 党委书记 1984.10~1987.9

董志刚 党委书记 1987.9~1995.12

新中动力机厂

魏如 厂长 1952.11~1962.1

王旭 厂长 1961.12~1965.1

宫译延 厂长 1966.8~1967.12

任永根 厂革命委员会召集人 1967.12~1968.8

陈明鼎 厂革命委员会召集人 1968.9~1971.5

连克夫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1.6~1975.8

刘增山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5.8~1977.4

柏凤麒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7.4~1978.2

忻全根 厂长 1978.3~1983.1

陆兆康 厂长 1983.1~1991.2

王亚麟 厂长 1991.2~1995.12

最新消息

新中动力机厂新型柴油机出产突破 50 台

通过科学管理,七一一所新中动力机厂生产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已初步具备了月产10台柴油机的生产能力。据统计,截至到6月8日,工厂出产新型L 16/24、L 21/31柴油机数量已突破50台。

工厂集中优势资源先后完成了5L 16/24、7L 16/24柴油发电机组以及8L 21/31柴油机主机的开发工作。今年,工厂提出了在年内形成年产120台柴油机生产能力的工作目标,并通过加强生产营运管理体系的建设、强化生产计划的管理力度、加快工厂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强化新机型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措施,使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下一步,工厂将结合莘庄生产基地的启用,进一步加强柴油机生产能力建设,为新型中速柴油机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