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驻守吐鲁番盆地唯一的团场

更新时间:2024-09-21 20:38

221团,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驻守吐鲁番盆地唯一的团场,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二兵团六军十六师四十七团,是一支参加过南昌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延安保卫战,在南泥湾、金盆湾参加过大生产运动,被毛泽东主席授于“红星部”的英雄部队。

其起源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之侦察连,1949年10月六军划归一兵团建制,随王震将军进疆,当年年底四十七团进驻吐鲁番市,负责鄯善县至迪化(乌鲁木齐市)防务,组建地方政权。1953年5月命名为新疆军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红星三场。1954年10月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为兵团农五师植棉农场。1970 年,兵团为所属农牧团场命名时,农场更名为建工师221团。221团先后隶属吐鲁番地区、兵直、哈管局、兵团农十三师,2004年2月划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管辖,再次更名为兵团农十二师221团。

团场东距吐鲁番市18公里,西至乌鲁木齐市160公里,兰新铁路、吐乌大高等级公路穿过团场。所辖区域是通往南北疆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团场辖区总面积14.8万亩,土地面积5.6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万亩,园地面积1.54万亩,种植类设施用地面积762.96 亩,林地2.26万亩,其他农用地7610.42亩。农作物有葡萄、西甜瓜、蔬菜、杏等,有“中国无核白葡萄之乡”的美誉。截止2023年3月16日,全团总户数1913户,总人口4152人,其中汉族3927人,占94.6%,以回族蒙古族土族为主的24个少数民族共225人。

基本介绍

二二一团位于吐鲁番盆地,是兵团驻吐鲁番市唯一的团场,也是距师部最远的一个团场,被列为兵团争先进位第三类团场,是国家级贫困团场。团场东距吐鲁番市18公里,西至乌鲁木齐市160公里,兰新铁路、乌吐高铁、吐乌大高等级公路穿过团场。所辖区域是通往南北疆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全团土地总面积15万亩,其中:种植面积2万亩,农作物有葡萄、西甜瓜、蔬菜、杏等,被授予“中国无核白葡萄之乡”的荣誉称号;驻区内有煤矿、铁矿、建材、果品加工等工业企业。团场下辖20个基层单位,全团总户数1716户,总人口5015人,其中汉族4865人,占97.01%。团场光热资源丰富,全年30℃以上高温天数达146—151天,昼夜温差达14.6℃。夏季极端高温达48.6℃,年均降水量7.9mm,年蒸发量2914mm,冬季降雪极少,素有“火洲”、“风库”之称。

二二一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四十七团,是一支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延安保卫战等重大战役,在陕北南泥湾、金盆湾开展过大生产运动,曾被毛泽东主席授予“红星部”称号的英雄部队。1954年6月,全体官兵集体转业进驻吐鲁番市艾丁湖畔,在含碱量极高的沼泽地和戈壁荒滩上兴修水利、开荒造田,建立起了军垦农场。半个多世纪以来,团场干部职工边生产,边维稳,自觉融入地区发展稳定大局,为吐鲁番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4年,全团实现生产总值18346万元,同比增长22.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26万元,同比增长277%;三次产业比重40:33:27;实现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15000元。

参考资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一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2024-03-2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