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 :1927年中共发动的武装起义

更新时间:2023-11-22 14:24

南昌起义,又称“八一南昌起义”“八一起义”,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1927年4月和7月,南京的蒋介石集团与武汉市的汪精卫集团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在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下损失惨重,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7月12日,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被停职。随后中共中央趁汪精卫集团与蒋介石集团的对立,决定依靠张发奎南下前往广东省建立革命根据地。但张发奎最终倒向了中国国民党右派,中共中央遂在李立三等人的建议下,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并成立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书记,领导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起义军攻占南昌市,随后起义军南下向广东转移。广东的国民党军阀随后展开了对起义军的围追堵截,起义军多次击败国民党军阀的部队,经由福建省到达广东潮汕地区。但随后国民党军阀调集重兵围攻起义军,各地起义军奋勇作战,终因兵力悬殊而失利,起义军被打散。起义军一部历尽艰险到达海陆丰地区,成为创建海陆丰根据地的主力,另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赣、粤山区,最终于1928年4月前往井冈山市,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和发展了井冈山风景旅游区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是中国革命武装的最重要的骨干力量。由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合后,合编成红四军,并在后来的斗争中不断壮大,渐次发展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是八路军第115师乃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基础部队。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起义背景

“四·一二”政变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军长周凤岐奉蒋介石之命以武力收缴上海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占领了上海市总工会。13日,又残酷镇压了上海市游行示威的罢工工人和其他革命群众。三天内,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300多人,被捕500多人,流亡失踪5000多人。随后,蒋介石控制和影响下的各省纷纷“清党”,搜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造成了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对于蒋介石公开背叛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分裂国民党的反动行径予以严厉斥责,并在湘鄂赣等省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反蒋运动。

“七·一五”政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蒋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武汉国民政府中,以“左派领袖”自居的汪精卫表示反对蒋介石,并准备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蒋介石,共产国际也准备依靠汪精卫反抗蒋介石。但武汉市地区实际在以唐生智为首的军人集团的控制下,这个军人集团对武汉地区的工农运动十分不满,强烈要求国民政府与共产党划清界限,并向汪精卫主张将分共作为东征讨蒋的前提条件。1927年7月初,汪精卫的立场彻底倒向中国国民党右派一方,并主张“和平分共”。7月15日,汪精卫集团作出了分共的决议案,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中共中央改组

共产国际方面在此期间始终坚持与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态度,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也向国民党退让,在1927年3月31日向共产国际请示“对蒋介石作出某些让步以保持统一和不让他完全倒向帝国主义者一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共产国际又将希望放在武汉市的汪精卫集团身上,但在汪精卫集团已经明显倒向中国国民党右派的情况下,陈独秀仍坚持向国民党妥协。7月3日,陈独秀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主张实行退却,以便留在国民党内。会议通过了国共关系的11条政纲,承认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工农等民众团体均受国民党党部之领导与监督”,“工农武装均须服从政府之管理与训练”。随后,约瑟夫·斯大林严厉批评了中共中央,认为这是机会主义,要求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纠正党的领导所犯的根本性错误。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指示,中共中央进行改组,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组成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陈独秀被停职。随后,中共中央发表了《对时局宣言》,指出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准备政变,宣布撤回参加国民政府的共产党员,表明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坚持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决心。

起义准备

1927年7月中旬,汪精卫集团在发动“七·一五”政变的同时,派出其麾下的第一、第二方面军,与蒋介石、李宗仁集团争夺中国国民党的统治权和长江下游地区。但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不愿为汪精卫集团的利益“东征讨蒋”,企图率部南下广东省,另立局面。中共中央在分析局势后,认为广东受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较深,工农基础好,革命形势明朗,而且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军中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几乎都集中在第二方面军内,因而决定将党所掌握的国民党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学员大队和平江县、浏阳的工农义勇队等部队集中到第二方面军中,与党在第二方面军中所掌握的部队一起,和张发奎共同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但此时张发奎已经在汪精卫的拉拢下开始准备在部队中“清党”,并企图解除叶挺、贺龙的兵权。

7月20日,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和叶挺、聂荣臻等在九江召开会议,会议经分析认为,张发奎已不可能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依靠张发奎在广东省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计划已失去实施基础。继而提出,党所掌握的部队应立即脱离张发奎,联合贺龙所部第20军在南昌市举行起义,打出“左派中国国民党”的旗帜,建立革命政府,坚持革命。会后,李立三将起义计划上报中共中央,24日,中共中央批准了这一建议,并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领导南昌起义。26-27日,叶挺与贺龙的部队及第10师等部分别抵达南昌。27日,周恩来等到达南昌,领导起义的准备工作。

7月27日,前敌委员会在南昌正式成立,并立即对起义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决定,由于准备工作不足,起义时间由原定的7月28日改到7月30日。同时为了统一指挥起义部队的作战行动,由贺龙任第二方面军代总指挥,叶挺任前敌代总指挥,并成立有中国国民党左派参加的国民党特别委员会,以商讨起义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就在起义前一天,时任中共中央常委的张国焘从九江发来急电,要求慎重发动起义,需等他到南昌市后方可决定。7月30日上午,张国焘到达南昌,随后前敌委员会召开会议,会上张国焘主张应极力拉拢张发奎,得到张发奎的同意才可行动。周恩来、恽代英、李立三、彭湃、谭平山都一致反对张国焘的意见。周恩来等认为,中国共产党不能再依靠张发奎,应站在起义的领导地位,而且张发奎已深受汪精卫的影响,不可能同意起义的计划,因此起义不能推迟,更不能停止。但由于张国焘代表着中共中央的意见,因而讨论持续了数小时仍没有结果。7月31日,前委再次召开扩大会议,其间张发奎来电,说他8月1日要到南昌市来,同时传闻汪精卫、孙科也会一同前往南昌。张国焘不得不同意举行起义。前敌委员会于当天中午决定:起义于8月1日凌晨四时举行。会后,根据前委的决定,贺龙发布了起义的作战命令。叶挺、贺龙在起义前夕分别召开军官会议,具体布置了战斗任务。当天下午,起义总指挥部的作战命令逐级下达,同时还规定了起义部队的识别标志和当晚的口令。曾担任过南昌市公安局长的朱德也在前委的指示下把国民革命军的几名团长请来一起喝酒、打牌,随后又将他们扣留,从而削弱了国民党军的指挥力量。7月31日晚,20军的一个副营长叛变投敌,并向敌人告密,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前敌委员会决定将起义时间提前两小时,即8月1日凌晨二时举行。

起义经过

攻占南昌

1927年8月1日凌晨二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起义正式开始。当时驻在南昌的国民党军有第五方面军警卫团,第三军二十三团、二十四团,第六军五十七团,第九军七十九团、八十团等,共约六千人。起义军包括贺龙率领的第二十军、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以及朱德率领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部分学生,再加上准备动员参加起义的蔡廷第十师和计划在起义后赶到南昌的第四军二十五师,共约二万余人。起义军方面由贺龙部攻打敌军的指挥机关和第九军七十九团,叶挺部攻打敌军其余几个团。起义军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肃清守敌3000余人,缴枪5000余支,控制了南昌城。同日,由前敌委员会派往第25师组织起义的聂荣臻和周士第,率领驻九江马回岭的第4军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第74团1个连起义,并于8月2日抵达南昌市,与起义军汇合。

部队改编

起义军占领南昌后,前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仍用中国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8月1日上午,在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指示下,谭平山以国民党左派中央执行委员会名义召开会议,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决定,设立参谋团,任命刘伯承为参谋长,贺龙、叶挺、周恩来、蔡廷锴为参谋,领导军事斗争,郭沫若为政治部主任,贺龙代理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叶挺代理前敌总指挥。随后,参谋团调整了起义军的编制:撤销第4军番号,设第9军番号,补充第74团人员,将原第4军第25师编入第11军。经过整编,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下辖3个军:第9军,由原第3军军官教育团和南昌市公安局参加起义人员编成(实有兵力约1个营),军长韦杵(未到任),副军长朱德。第11军,叶挺兼军长,副军长蔡廷锴,下辖3个师:第10师,蔡廷锴兼师长;第24师,叶挺兼师长(至会昌县后改由古勋铭担任);第25师,师长周士第。第20军,贺龙兼军长,下辖3个师:第1师,师长贺锦斋;第2师,师长秦光远;第3师(在抚州建立),师长周逸群。全军2.3万余人。第11军第24师和第20军编有炮兵营(一说第20军编有炮兵团),第25师编有工兵连,各团均编有机关枪连。

在整编中,第11军第24、第25师各团健全了中国共产党的支部,营建立了党小组;第20军开始发展党员。朱克靖、聂荣臻、廖乾五分别担任第9、第11、第20军党代表,颜昌颐(后到任)、李硕勋分别担任第11军第24、第25师党代表,方维夏陈恭徐特立分别担任第20军第1、第2、第3师党代表。各军、师设立政治部,政治部主任由同级党代表兼任或另任命,团设政治指导员,加强对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的领导。

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举行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起义领导人、地方党政负责人和群众一起庆祝这一人民胜利的盛大节日,与会者多达数万人。会后,南昌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达六百余人。

部队南下

起义胜利后,起义军按照原定计划,于8月3日-8月5日分批撤离南昌,准备南下广东省。由于起义军撤离仓促,加之南昌附近敌军的围追堵截,原定参加起义的第二方面军警卫团、武汉军事政治学校学员、二十六师一部以及湖南农军等,均未能赶到。当时正值盛夏,道路崎岖,战士负荷重,伤病员逐日增多。在困难的条件下,起义军内部一些人意志不坚定,脱离了起义军。在离开南昌市不久,第十师师长蔡廷锴驱逐了其部中的共产党员,率部脱离了起义军。起义军到达临川区时,已减员6000余人。起义军在临川加强对军队的政治教育和宣传鼓动工作,同时整顿党和军队的组织,加强了党的基层工作,起义军的情况得到了一些改善。一些未来得及在南昌参加起义的部队也在此赶上并加入了起义军。

辗转入粤

起义军从临川出发后,继续向广东省进军,这引起了广东国民党军阀的惊慌,钱大钧率四个师,黄绍竑率两个师,从粤北分两路入赣州市堵截起义军。8月25日,起义军在瑞金市与钱大钧部两个团遭遇,贺龙指挥二十军击溃了敌军,并占领了瑞金。此时钱大钧部主力九个团占据会昌县,准备堵截南下的起义军,前敌委员会得知消息后,于8月30日发动瑞金会昌战斗。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激战,至30日下午,起义军攻占会昌,歼敌四个团,并缴获大批物资。9月2日,起义军在会昌又击退了前来进攻的黄绍部2000余人。会昌战役后,前敌委员会与革命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并调整了革命委员会成员,并决定更改南下路线,改为经由福建省进入广东省。在起义军经由福建向潮汕地区进军的过程中,广东省委广泛组织了农民起义以资响应。许多地方的农民都占领了县城,沿途人民对起义部队的接待极为热情。9月24日,起义部队进占汕头市,张太雷受中共中央委派到达汕头,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央关于抛弃中国国民党旗帜,建立苏维埃的决定,开始着手建立南方局并与前敌委员会一起研究和计划起义部队今后的行动。

部队分兵

在起义军到达潮汕地区时,原先受到重创的钱大钧黄绍竑部在得到增援后,以优势兵力再次展开了对起义军的围攻。此时起义军主力分布在潮州市揭阳市三河坝战役三个地区,战场形势对起义军非常不利。9月28日,由贺龙、叶挺率领的起义军主力在揭阳汤坑地区与敌军交战,由于敌军接连增兵,起义军在接连苦战之下作战失利,部队损失较大,被迫撤退转移。同日,黄绍竑部的两个师以优势兵力进攻潮州,潮州的起义军周逸群部在激战数小时后,终因兵力悬殊,被迫放弃潮州。随后汕头市也被迫放弃。10月2日,朱德、周士第率领的起义军在三河坝地区与钱大钧部三个师交战,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起义军由于无后援,只能被迫撤退。在战场形势恶化的情况下,10月3日下午,前敌委员会普宁市流沙镇召开了有前委、革委成员和其他军政负责干部参加的会议。周恩来抱病讲话,李立三、彭湃、叶挺等也发了言。会上传达了中央决定的精神,宣布今后要打红旗,分田地,继续战斗,并决定武装人员突围去汕尾市。但会议刚开完,起义部队就在乌石地区遭到敌军的伏击,指挥机关和部队被打散,革命委员会和起义军领导人分散转移,余部1300余人进人海陆丰地区。至此,起义部队主力在潮汕地区遭到了失败。

从乌石突围的起义部队战士一千余人,在董朗、颜昌颐率领下,历尽艰险到达海陆丰地区,随即扩编为红二师,成为创建海陆丰根据地的主力。朱德率领的起义军从三河坝战役撤退后,与由潮州市汕头市撤出的第20军第3师余部200 多人会合,经粤闽边界北上,转进赣州市。10月中旬,部队再次进行整顿,调整编制,将部队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5纵队”,朱德任司令,陈毅任政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并重新登记党员和团员,成立党支部,将党、团员统一分配到各个连队中,加强党在基层的工作。随后由朱德、陈毅率领的这支起义部队转战赣、粤山区,后于1928年初进入湘南,举行了湘南起义。1928年4月,这支部队前往井冈山市,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和发展了井冈山风景旅游区

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它如一声春雷,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是中国革命武装的最重要的骨干力量。由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市会合后,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并在后来的斗争中不断壮大,渐次发展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是八路军第115师乃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基础部队。

后世纪念

八一建军节

1933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议,以南昌起义日——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每年的8月1日开展纪念活动。中央政府同意这一建议,并决定在红军成立纪念日期间,开展拥军优属活动。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作出《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的成立及奖励与优待红军战士起见,特决议如下:(一)批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并于今年“八一”纪念节授予战旗于红军的各团,同时授予奖章领导南昌起义的负责同志及红军中有特殊功勋的指挥员和战斗员。(二)责成内务部人民委员部制定中国工农红军家属优待证,发给一切红军战士的家属收执。(三)在区苏维埃政府土地部与乡苏维埃政府土地部与内务部共同管理之下及在乡苏维埃政府下组织优待红军家属委员会,管理优待红军家属的一切事宜。

1933年8月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瑞金市举行阅兵、宣誓、授章、授旗仪式,纪念“八一”节。 从1933年起,“八一”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在“八一”节期间开展纪念活动,也成了全体军民的光荣传统。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为纪念南昌起义而设立的专题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380号,占地面积16296.28㎡,于1956年成立,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基本陈列陈展各类图片、图表509幅,文物展品407件(套),艺术品51件;陈展内容主要有:新馆大楼南昌起义、人民军队光辉历程以及旧址复原陈列等。纪念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辖五处革命旧址——总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和朱德旧居),并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先进集体”、“中国十大经典红色景区(点)”,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一系列荣誉。

相关影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