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豹蛛 :星豹蛛

更新时间:2024-09-21 12:17

星豹蛛(学名:Pardosa astrigera),又称黑豹蛛,属于蜘蛛目(Araneae)狼蛛科豹蛛属的一种蜘蛛。广泛分布于中国多地,包括湖北、湖南省福建省、台湾、江西省浙江省江苏省、安徽、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陕西省四川省、北京、青海省、新疆、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等地,也见于日本朝鲜。常栖息于旱地、果园、草地等环境中。星豹蛛是一种优势种蜘蛛,主要在白天活动,尤其上午9至11时和下午14至17时最为活跃。它们是游猎性的,喜欢在地面、草丛及棉株枝叶间徘徊或狩猎。星豹蛛的主要寄主昆虫包括玉米螟棉铃虫地老虎、金刚钻、小造桥虫棉蚜等,这些昆虫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特别是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

形态特征

雌蛛

星豹蛛雌蛛体长5.50-10.00毫米,体色黄褐色。背甲正中斑浅褐色,呈"T"字形,两侧有明显的缺刻,两侧各有一褐色纵带。放射沟黑褐色。头部两侧垂直,眼域黑色,前眼域短于第二行眼,后中眼大于后侧眼。胸板中央有一棒状黑斑。步足多刺具深褐色轮纹,以第四对步足为最长,其胫节背面基部的刺与该步足膝节之长度相等。第一步足胫节有3刺,第四后跗节略长于膝、胫节长度之和。腹部背面黑褐色。心脏斑黄色,后方有黑褐色细线纹分割为数对黄褐色斑纹,其中各有1黑点,形似"小"字形。腹部腹面黄褐色,正中央淡黄色,有的个体可见1个大"V"形斑。

星豹蛛的卵袋呈圆球形,直径3.90-4.30毫米,厚度3.10-3.30毫米。初产时灰绿色,逐渐变为灰色、深灰色,孵化前呈米黄色。卵袋内通常含有约50粒卵。

雄蛛

雄蛛体长约8毫米,全身呈暗褐或黑褐色。背甲及腹部背面的色泽及斑纹与雌蛛相似。胸板褐色或黑褐色,大部分个体胸板中央具棒状黄斑。第一步足胫节、后跗节多刚毛,而这些刚毛由上述两节的基部直至端部,依次由长而变短。触肢器之跗舟密生黑色毛。

幼蛛

星豹蛛的幼蛛共经历6-7次蜕皮,具有7-8个龄期。一龄幼蛛体长1.40毫米,眼域宽0.40毫米,头胸部长0.80毫米,背甲长0.55毫米,腹部长0.65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1.75、1.70、1.55和1.90毫米。背甲呈圆形,明显大于腹部。腹背斑纹呈"击"状。二龄幼蛛体长1.45毫米,眼域宽0.40毫米,头胸部长0.90毫米,背甲长0.55毫米,腹部长0.55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1.85、1.80、1.65和2.10毫米。放射沟明显。眼呈圆形,两侧眼基部相连。腹末端较一龄尖,侧缘有纵纹。三龄幼蛛体长2.01毫米,眼域宽0.43毫米,头胸部长1.13毫米,背甲长0.57毫米,腹部长0.94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2.53、2.37、2.22和3.16毫米。颈沟前方中窝处色淡。心脏斑明显,两侧有4个黑斑。腹末有细纹组成的花纹。四龄幼蛛体长2.27毫米,眼域宽0.48毫米,头胸部长1.07毫米,背甲长0.64毫米,腹部长1.17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2.72、2.61、2.45和3.57毫米。头胸部侧缘内凹。背甲后缘平截,土黄色。心脏斑呈"串"字形,黑褐色。腹部椭圆形。五龄幼蛛体长2.55毫米,眼域宽0.49毫米,头胸部长1.21毫米,背甲长0.65毫米,腹部长1.31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2.87、2.82、2.77和3.71毫米。放射沟明显。心脏斑呈葫芦形,两侧有3对呈圆括号形的斑纹。六龄幼蛛体长3.66毫米,眼域宽0.56毫米,头胸部长1.53毫米,背甲长0.90毫米,腹部长2.13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4.09、3.88、3.76和4.96毫米。腹部斑纹向中部靠近,呈多个圆形白斑,其数目随个体不同而有变化。雄蛛触肢末端膨大。七龄幼蛛体长4.89毫米,眼域宽0.80毫米,头胸部长2.20毫米,背甲长1.02毫米,腹部长2.69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6.17、6.10、5.98和8.87毫米。腹部背面斑纹呈麦穗状,心脏斑较明显,雄蛛触肢末端膨大。部分呈土黄色。雌蛛外雌器显现。

生活习性

星豹蛛是中原地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的优势种蜘蛛之一。它属游猎性蜘蛛,徘徊或狩猎于地面、草丛及棉株枝叶之间,雄蛛活动尤为迅速。星豹蛛主要在白天活动,以上午9-11时和下午14-17时为甚,在烈日暴晒时不活动,藏身于禾本科杂草下面或土缝中。

发育周期

星豹蛛各个发育阶段的历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20-35℃温区间,均以一龄幼蛛的历期为最短,二龄幼蛛为最长。在20-32℃温区间,全代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从数理统计学得知,全幼蛛期理论上在31.81℃时发育历期最短,全代历期在32.0719℃时历期最短。

成活率

星豹蛛幼蛛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会造成幼蛛死亡。据陈发扬(1989)观察,幼蛛的成活率仅为63.80%。在室内饲养条件下,给予充分的食物和水分供应,幼蛛的成活率可达80%以上。

寿命

星豹蛛成蛛的寿命长短与环境条件和性别有关。在18-29.80℃变温条件下,成蛛的寿命平均133.20天,最长可达223天,越冬代雌蛛的寿命可达250天以上,雄蛛的寿命一般在100-120天。

年生活史

星豹蛛在湖北省和安徽省以成蛛和幼蛛越冬,翌年3月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交配产卵,5月孵化,7月成熟,交配产卵,8月孵化到11月下旬以成蛛和幼蛛越冬。该蛛在河北省平山县,一年发生2个世代,各世代出现的时期与在芜湖市大致一样。

繁殖性比与交配

在室内饲养,雌蛛个体数量多于雄蛛,雌雄性比为1.30:1.50。根据赵学铭等(1989)田间统计,随着月份的不同,田间雌雄之比有变动,雌雄之比,在3-4月份为3:1;5-6月份为5:1;7月份5.50:1;8月份4-6:1;9月份10:1;10月份20:1;11月份20.30:1。当亚成蛛蜕皮后1-5天就可寻找异性进行求偶交配(以上午8-11时为多)。当雌雄相遇时,雄蛛的触肢和第一对步足上下颤抖,整个身体作“俯卧撑”式运动。若雌蛛平卧,腹部与第一对步足上下微动,则表示同意求偶。交配时雄蛛以步足抱着雌蛛的腹部。当雄蛛以右触肢插入雌蛛生殖孔时,雌体的腹部腹面就协调地倾向左方。反之则倾向右方。整个交配时间平均25分钟左右。雌蛛交配一次可终生产受精卵。交配后的雌蛛凶猛,拒绝另外雄蛛交配,并可残食之。产卵与护卵:在正常情况下,星豹蛛的雌蛛自交配后7天左右就开始产卵(一般在夜间进行)。温度对产卵前期的影响是;20℃为13天,23℃为10天,26℃为8天,29℃为6天,32℃为7天,35℃为6天。产卵的时间大多在晚上。雌蛛有护卵习性,产卵后总是把卵袋悬挂在纺器的前方。随身携带过游猎生活。当产的卵袋过小或不规则时,雌蛛就自食其卵,但很快又能重新产卵,这种习性对种族的延续是有利的。在护卵期间,若人为去掉卵袋,雌蛛会四处寻找,如若发现,就会再进行携带。产卵袋数:星豹蛛由于有较强护卵和护仔习性,因此,产卵袋数较少,平均2个左右,最多4个。产卵最佳温度是29℃,在此温度下,产卵袋数最多,高于或低于此温度,卵袋数就减少。卵袋含卵量:每个卵袋内的含卵量一般在50粒左右,最多可达100粒以上。以26-29℃温区间所产的卵袋内含卵量最高。随着产卵次第的增加,卵袋内含卵量显著减少。产卵量:星豹蛛单雌产卵量在100粒左右。最多可达150粒以上。孵化率平均在80%左右,最高可达100%。

捕食

在室内测定(赵学铭等,1989),星豹蛛可取食玉米螟(0striniafurnaca1is)、棉铃虫(He1i0thisarmigera)、地老虎(Agr0tis亚种)、金刚钻(Eariasssp.)、小造桥虫(Au0misf1ava)的卵、初孵虫和成虫,取食棉蚜的成虫和若虫

抗逆能力

水分对星豹蛛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幼蛛而言。在9-17℃温区间,在碘化钠无食情况下,成蛛的平均寿命为3.20天;三龄幼蛛为5.80天,在有食无水情况下,成蛛平均寿命为20.20天;三龄幼蛛6天。在有水无食情况下,成蛛平均寿命为35.50天;三龄幼蛛35.60天(河北省综防站,1986)。

参考资料

标本库信息.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 .2024-08-08

如何识别星豹蛛和丁纹豹蛛.中国知网.2024-08-08

星豹蛛表型季节性差异及抗逆性研究.中国知网.2024-08-0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