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寿寺 :山西五台县台怀镇的寺庙

更新时间:2023-08-15 18:28

五台山普寿寺,坐落于五台县台怀镇东庄村南端,创建于北宋,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年)重建后,献于土登嘉措。一九九一年由如瑞、妙音两位法师创办中国五台山尼众律学院

寺院风貌

新建的普寿寺坐北面南,占地面积一万九千九百八十八平方米。寺内分为东西两院,东院偌大,前面为非常秀丽的汉白玉牌楼,下层为青砖砌筑,上层为木构建筑,单檐五脊顶,四出廊。山门正面额上嵌一书有「普寿寺」三字的石匾。西院一进四个小四合院,第一为天王殿院,正面为天王殿,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殿内正中置木,供石刻弥勒佛,背面供彩塑韦驮将军,两山间彩塑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为钟鼓二楼。东西楼二十四间,东配楼为客堂,墙上挂著名人字画,其中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写的一副对联「恒顺众生究竟清凉普贤道,勤修梵行愿生安养寿僧」。

第二院为讲堂院,正面讲堂五间,单檐卷棚顶,内置排排桌凳,是学僧听课的教室。东西配楼二十四 间,为僧舍。东北角耳房为祖师堂,内挂通愿法师的法相,并供有通愿法师舍利塔,通过小镜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舍利。

第三院为普光明殿院,正面为普光明殿,三开间,重檐歇山 顶。内供木雕「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右为观音菩萨,左为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面为供缅甸玉佛和带箭铜铸文殊像。东西配楼,计二十八间。

第四院为五观堂院,正面为二层楼房,上下各七间。一层为五观堂,是僧人食斋的地方。门旁联∶「有戒德,知惭愧,斗金易化;不学修,无行持,滴水难消」。二层为法堂,内置一排排蒲团,是僧众坐禅念佛的地方。东西配楼,计有二十八间。

普寿寺窗明几净,清静幽雅,学修并重,清规整肃,是中国佛教道风的典范,是培养尼众僧才的摇篮。

远景规划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佛子们肩负的历史使命。为契理契机地顺应时代,报答国家,利益 众生;也为了圆满成就佛教造福社会、利益人民的宏大愿力。整个佛教界面临着全方位提高僧众自身素质的问题。提高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升佛法的修证境界;另一方面是提高世间的科学文化素养。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亦迅猛提高。中国新一代领导人顺应时代的要求,提出了“以德治国”、“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新思想;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也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确定为会议主题。可以预见,佛教在世界文明“道德工程”中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净化人心、慈善救济、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使命。

中国佛教协会前任会长赵朴初老居士生前曾指出,僧众自身建设包括五个方面:即信仰建设、道风建设、组织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在此五个建设中人才建设是关键,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为顺应时代的要求,在进一步提高尼众素质方面,我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加一”工程及实施方案。

“三”是指三个组织:即普寿寺、大乘寺、菩提爱心协会;

“一”是指菩提爱心协会承 办的第一起慈善事业——清泰安养园。 “三加一”工程的主体框架:

●修道基地――五台山普寿寺;

●教育基地――榆次大乘寺

●弘扬佛教文化中心――菩提爱心协会;

●西方快列――清泰安养园。

佛学院简介

五台山普寿寺尼众佛学院成立于1992年。 1998年,经中国佛教协会批准,本学院隶属于中国佛学院,更名为“中国佛学院五台山尼众佛学院”。学院占地面积为7600平方米,教研及生活设施的建筑面积万余平方米。教室、图书馆、阅览室、藏经楼、如意(可提供中西等医疗服务)、缝纫室、供应室、录音室、计算机室、观堂、以及僧寮(即学僧宿舍)一应俱全,可供几百名僧尼修学与居住。

教育教学

五大部及念佛堂:戒学部 律研部 华严部 净土部 后勤部 念佛堂

一、修学宗旨与纲领

本院继承上通下愿老法师毕生倡导的修学宗旨:以华严为宗,戒律为行,净土为归。

依此宗旨所制定的三大修学纲领是:

学威仪不辱僧相 改毛病早证菩提

发心读完大觉书 立愿行尽佛子事

学有所成自利利他 修有所证度己度人

二、教育方针与目的

--杭州佛学院的教育方针是:

弘传佛陀教义,培养爱国僧才,严守道风戒律,光大佛教文化,学修一体化,生活伽蓝化。

--教育目的是:

培养德才兼备、解行并重、住持佛法、服务社会的僧才。佛学院不仅传授佛学文化知识,更注重尼众在僧团中的学习

和锻练,通过学修并重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基本出家僧仪及僧格的学僧和住持正法的僧才。

三、教育体制

以“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为指导思想,继承汉地丛林之清规遗训,并吸取现代教育制度之精华,将传统丛林教育与现代学院教育融为一体,形成以丛林办学为主体,丛林、学院并行,由寺庙统一管理,常住、学院各有分工又相互配合的现代佛教教育体制。作为一所现代佛学院,学僧按照培育计划,次第学习各门课程;同时,作为十方丛林,大众还须依戒而行,晨钟暮鼓、朝暮二课、诵经过堂、半月说戒、安居自恣……,僧团六和共住,学僧安心修学办道,学业、道业相得益彰。

四、组织架构及管理体制

本院实行苑长、监院、寺委会、顾问组领导下的寺务部和教学部相结合且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

寺院下设后勤、客堂、修建、财务、律仪、法事、教务训导、报恩苑等八个管理部门;学院下设戒学部、律研部、华严部、净土部、广学部等5个教学部门;各部门设2-3位负责人,分别主持寺务、常住、院务、教学及修行等方面的工作。寺院各大小执事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既能各司其职又能密切合作。

本寺自创建以来,以《大众共住规约》为基石,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学生守则、小众守则,大殿、观堂、讲堂规约,客堂、大寮、如意寮、公私库房规约等。学僧除以戒律作为行持准则外,还须自觉遵守其它各项规约。大众在僧团中过着有组织、有纪律、有道德、清净和合的学修生活,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五、教育项目、学制及教学内容

本院的教育项目主要有:小众班、预科班、安居培训班、专修班、居士净行班、普通班、中级班、高级班和研究班等。凡来寺学习之尼众必须首先在戒学部完成6年制的公共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依个人志愿选修适合自己根机的法门,进入其它教学部研习与修行。

戒学部主司基础教育,待完成6年戒学,懂得出家人的止作二持之后,才可进一步研习经论等专宗知识。戒学部平时以传统的公共大课为主要授课形式,课后各班级讨论并由学生复讲。各年级根据教学大纲开设不同的课程。从夏安居培训班开始,主要通过三个月的学习,使来自全国各地受具戒的青年尼僧先粗略地掌握已所受戒的具体内容后,方可进入戒学部接受正式教育。普通班、中级班和高级班的学制各为两年,主要学习戒律的止作二持,主要课程有《比丘尼戒相表记》、《随机磨浅释》、《四分大律》(六十卷)及《南山三大部》(八十卷)等。此外,日常教学也注重解行双修,学以致用。

预科和居士净行班主要是了解佛教基础知识;小众班,包括沙弥尼班及式叉尼班,主要学习沙弥尼十戒和式叉尼三法。

六、学僧资质、来源及录取方式

僧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绝大部分是来自全国各省市具有一定学历的青年出家尼众,还有少数国外尼僧。经报名、笔试、面试等考核环节后,成绩优异者被录入培训班;学僧经过三个月的安居学习即可毕业,品学兼优者将被录取为正式学员,入戒学部学习。由于戒学部学习时间长,为期6年,所以,真正能完成戒学部高级班学业的学僧并不是很多,学员多毕业于普通班和中级班。以上这些学僧都是已受具戒的比丘尼

另一部分来自小众。遵循佛陀对尼众的特别要求,即必须经两年式叉尼学习锻练后再受具戒,才算真正圆满二部僧戒的实质。因此,学院也重视从小众到大尼次第而上的培养与教育。一小部分发心出家的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小居士,可先在净行班学习锻练一年,各方面考核合格且正式落发后,再进入沙弥尼班学习一年,之后再入式叉尼班学习两年,式叉尼六法清净后才可受二部僧戒,正式进入戒学部学习。

七、教学设施

本学院教学及生活设施完备,教室、图书馆、阅览室、藏经楼、观堂、僧寮(即学僧宿舍)等一应俱全。作为一所现代杭州佛学院,学僧应能够充分利用并熟练掌握信息时代的基本工具。本院拥有装备齐全的计算机室,配有打印机、复印机、一体机、摄像机、电视机、录像机等全套系列电器,为日常教学及管理提供信息化及数字化服务。配有多台单双卡录音机、VCD、MD机的录音室,可为学僧提供现代化的视听教学手段与资料。为方便学僧的学习与生活,院内各类配套设施也很齐全:供应室,系由学僧自我料理,负责提供学僧日常所需之日用品;如意寮,可提供中西医等多种医疗保健服务。凡此种种,无不令学僧身心适悦,学业增长。

八、办学成就

1992年,普寿寺开始举办培训班,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又相继开办了二年制的普通班、中级班和级班,接引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尼众来寺学习共修。截止2008年,学院共举办了17届培训班和安居班(为期三个月),培训尼众达2435人;学员遍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同时还培训来自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以及韩国的尼众166人。

九、办学经费:

(一)资金的来源

资金主要来自国内外信众的自愿乐助。另外的一部分资金是政府部门对我寺办学的支持。

(二)资金的使用

我们采取以寺养院、勤工俭学的方法,全体师生在修学的同时还出坡劳作。办学至今,从未向社会化缘,也未向学生收取过任何费用,一直坚持勤俭、节约的办学方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