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珂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所研究员

更新时间:2024-09-21 14:17

曹珂,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8年11月生,河南南阳人,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果树种质改良研究中心副主任。

人物经历

曹珂,男,汉族,1978.11出生,河南省西峡县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骨干成员,《果树学报》、《中国果树》编委,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理事。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桃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在桃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优异基因发掘和分子育种平台构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曾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外学术期刊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Genome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和《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等发表论文33篇。出版著作1部,授权发明专利8项,参与选育桃新品种26个。主持的“桃分子标记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获得201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参与的“桃优异种质发掘、优质广适新品种培育与利用”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其他省部级奖3项。

个人简介

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加工与特色育种岗位科学家团队成员、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理事,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果树种质改良研究中心副主任。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收录7篇。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科技支撑、行业专项以及948课题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3项。参与培育桃新品种10余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现从事桃种质资源的评价与优异基因发掘研究。在利用基因组学研究了桃的起源进化路线、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桃重要果实品质性状的优异基因、利用连锁分析鉴定桃抗南方根结线虫基因以及分子育种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现已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培育工程,根据2018年1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公告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习经历

1997.9—2001.7 河南农业大学 园艺学 学士

2001.9—2004.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果树学 硕士

2012.9—2015.6 中国农业大学 果树学 博士

工作经历

2005.4—2007.12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

2008.1—2012.12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13.1—2016.12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4.1—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种质改良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7.1—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研究员

承担主要科研任务及获奖情况

近5年主要科研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PpSUT5信号系统在桃果肉花色素合成通路中的作用及机理分析(31672130)”,2017.01-2020.12,主持;

(2)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项目“桃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分子标记法(22J 19-3)”,2017.01-2017.12,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基因组、气候因子、物候期的互作高通量发掘桃适应性相关基因(31572094)”,2016.01-2019.12,第1执行人;

(4)科技部863“特色果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2013AA10260601)”,2013.01-2017.12,第1执行人;

(5)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桃资源与育种”团队(CAAS-ASTIP-2015-ZFRI-01),2016.01-2020.12,参加;

(6)农业部桃产业技术体系“特色品种选育(CARS-31-1-3)”,2016.01-2020.12,参加;

(7)农业部行业专项“我国重要果树野生资源评价、优异基因发掘与利用研究(201303093)”,2013.01-2017.12,参加。

获得主要科研奖励

(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桃优异种质的发掘、优质广适新品种的培育与利用”,2013年

(2)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桃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创新团队”,2015年

发表论文及著作

(1)Cao K, Ding T, Mao D, Zhu G, Fang W, Chen C, Wang X, Wang L.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novel genes involved in 花青素 biosynthesis in the flesh of peach. 植物界 Physiol Biochem. 2017 Dec 7, 123: 94-102.

(2)Ke Cao, Haiyan Li, Qi Wang, Pei Zhao, Gengrui Zhu, Weichao Fang, Changwen Chen,Xinwei Wang, Lirong Wang.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genes involved in the responseof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peach cultivars to nematode infection.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7, 215: 20-27.

(3)Ke Cao, Zhengkui Zhou, Qi Wang, Jian Guo, Pei Zhao, Gengrui Zhu, Weichao Fang, Changwen Chen, Xinwei Wang, Xiaoli Wang, Zhixi Tian, Lirong Wang.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12 agronomic traits in peach.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7: 13246.

(4)Ke Cao, Pei Zhao, Gengrui Zhu, Weichao Fang, Changwen Chen, Xinwei Wang, Lirong Wang. Expansin genes are candidate markers for the control of fruit weight in peach. Euphytica, 2016, 210: 441-449.

(5)Cao Ke, Chang Yuansheng, Sun Rui, Shen Fei, Wu Ting, Wang Yi, Zhang Xinzhong, Han Zhenhai. Candidate gene prediction via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analysis of fruit shape index traits in apple. Euphytica, 2015, 206: 381-391.

(6)Cao ke, Zheng zhijun, Wang Lirong, Liu Xin, Zhu Gengrui, Weichao Fang, Shifeng Cheng, Peng Zeng, Changwen Chen, Xinwei Wang, Min Xie, Xiao Zhong, Xiaoli Wang, Pei Zhao, Chao Bian, Yinling Zhu, Jiahui Zhang, Guosheng Ma, Chengxuan Chen, Yanjun Li, Fengge Hao, Yong Li, Guodong Huang, Yuxiang Li, Haiyan Li, Jian Guo, Xun Xu, Jun Wang. Comparative population genomics reveals the domestication history of the peach, Prunus persica, and human influences on perennial fruit crops. Genome Biology, 2014, 15: 415.

(7)丁体玉, 曹珂, 等. 红肉桃两类花色素苷积累模式与相关基因表达差异[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3):2553-2563.

(5)曹珂, 王力荣, 等. 桃单果重与6个物候期性状的遗传关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2):311-319.

(9)王力荣, 曹珂,等.中国桃遗传资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人物评价

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桃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工作,在种质资源的评价、优异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1)利用桃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研究了桃的起源进化路线,指出光核桃是普通桃的野生近缘祖先种,之后进化为山桃甘肃桃,而新疆桃只是普通桃的一个地理类型。为了更精确的解析种间进化在基因组水平上的变异方式,正在开展桃4个野生近缘种的泛基因组研究;

(2)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对桃10个质量性状和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关联位点的鉴定,大部分关联位点与前人连锁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但定位更为精确,部分位点甚至直接鉴定到性状的决定性变异位点,正在开展桃初生和次生产物等主要数量性状的关联分析工作;

(3)在质量性状关联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并验证了其中的8个性状共19个标记,大部分位点的准确在90%以上,而桃果形性状的SNP标记验证准确率达到100%。利用其中高效的SNPs标记,构建了中国桃第一个包含6个位点的桃分子育种芯片,将显著提升桃育种效率,加快桃品种的本土化进程;

(4)对其他一些重要性状如红根甘肃桃南方根结线虫、桃红肉性状关键基因等的研究也在稳步开展。

参考资料

曹珂_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果树研究所.2021-12-17

团队介绍.中国桃网.2017-11-20

我科学家揭秘桃果风味形状的基因密码.新华网.2017-11-20

央视新闻报道郑果所桃基因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郑州果树所.2017-11-2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