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白 :民国时期木刻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16:03

曹白(1914-2007),江苏省江阴人,曾用名刘平若、冯二。原中共中央华东局财委会办公厅副主任(享副市长级医疗待遇)。上世纪30年代初参加左翼文化运动,鲁迅逝世后,曹白是12名抬棺人之一。后参加了新四军,在阳澄湖上创办《大众报》和文艺刊物《江南》,国以后一直在上海市工作,1950年定为11级干部,1994年以后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2007年4月13日逝世于上海,享年93岁。

人物介绍

青年木刻家曹白,原名刘平若,1907年生于江苏武进区。1932年春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预科。

这是一所很早就受鲁迅倡导新兴木刻运动影响的学校,率先以木刻打入绘画展览的“一八艺社”,便诞生于该校。曹白入学之后不久,便与同学力群即力群和叶乃芬即代洛等发起成立了“木铃木刻社”。学习和探索木刻艺术,推动木刻运动,并将他们自刻、自编、自印的《木铃木刻》画集寄给鲁迅

1933年秋,曹白进本科(大学部)学习,不料入学不到两个月时间,因刻苏联文艺理论家卢那卡尔斯基头像,而被判罪坐牢。曹白坐牢了,一同罹祸的还有“木铃木刻社”的力群、代洛等三人。曹白出狱后到上海市谋生,先后在上海新亚中学、江西职业中学和光华大学附中教授艺术劳作课,业余仍从事木刻创作。

这期间,出于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他创作了《鲁迅像》、《鲁迅遇见祥林嫂》等作品。但在送到上海展出的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时,被上海市党部检查官将《鲁迅像》抽出,不准参展。出于愤慨,曹白将抽出的《鲁迅像》,连同自己因刻卢那卡尔斯基头像而被判罪入狱的经历写出,一同寄给了鲁迅。

不久,鲁迅回信鼓励他为光明而战斗下去!并在大病中,根据曹白《坐牢纪略》为基本素材,以自己的名义,撰写了《写于深夜里》,交美国朋友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女士送英文刊物《中国呼声》第1 卷第6 期发表,并将中文原稿发表于5 月10日出版的《夜莺》月刊第1 卷第3 期。鲁迅的《写于深夜里》对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主义专制统治进行了彻底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此后,鲁迅与曹白有了亲密的交往。鲁迅与曹白的交往颇多,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鲁迅给曹白的复信,寄书(有《二心集》、《伪自由书》、《野草》、《引玉集》、《死魂灵百图》、《苏联版画集》、《士敏土之图》和《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等书)达25次,《鲁迅书信集》里存有15封之多。就在鲁迅连日记也中断的“颇虞奄忽”的1936年的6 月,鲁迅于病榻上,无法给朋友写回信,但对曹白仍是有信必复,自己躺在床上无法管濡墨,即口授许广平代笔。翻检《鲁迅书信集》,内中就存这样的“代笔信”三封。这其间寄托着鲁迅对于木刻青年多么殷切的希望,多么深厚的爱啊!沙飞黄新波提供的地址找到了曹白。

曹白是一位十分热情的青年木刻家,快人快言,了无遮拦。当他听说沙飞想拜鲁迅先生,便说:“那好办,我们常去逛内山书店就是了。鲁迅先生是常去内山书店的。”沙飞鼓足勇气,恳切地问道:“你能向先生引荐一下吗?”“平日可以,现在不行。”“为什么?”沙飞急切地问。“鲁迅先生病着,连给我的复信都是师母代笔的——你想想看,我们怎么好去打搅?”

沙飞沉默了。

此后,沙飞除了去上海美专上课,便是邀曹白一同去内山书店。沙飞和曹白一同去了内山书店多次,都未能见到鲁迅先生。有一次曾见到木刻理论翻译家白危

“那翻译《新俄美术大现》,还是1931年8 月的事吧?”曹白问白危。白危用手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点了点头。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