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豪 :中国翻译家

更新时间:2023-05-27 12:06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嘉兴市人,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学名森豪,笔名朱朱、朱生等。他是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朱生豪共译出莎士比亚悲剧、喜剧、杂剧与历史剧31部,在中国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他曾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现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中国文学系和英文系。

1929至1933年,朱生豪在之江大学主修中国文学,辅修英语。1933年毕业后,在上海世界书局担任英文编辑。朱生豪同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小品文。1936年,朱生豪正式起笔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译稿两次毁于抗战期间战乱,后补译。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的人之一,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1944年12月26日,在译完了莎剧37部中的31部之后,积劳成疾、心力交的朱生豪在贫病中抱憾离世。

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原地区首部《莎士比亚全集》中文本,戏剧部分采用了朱生豪的全部译文。朱生豪除翻译莎剧,并有中文新旧体诗词、英文诗歌、报刊时政短论作品,其诗歌多重音韵、擅修辞,意象清丽;时政短论精辟尖锐,思想激进,展现了民国时期爱国文人的高远情怀。其诗作未及出版,大部分毁于抗战和“文革”期间。时政短论1081篇,共计40万余字,由其子朱尚刚收集整理,2000年出版。另有《朱生豪、宋清如诗文集》(2012)、《朱生豪情书全集》(2013)等出版。

人物生平

教育经历

1924年7月高小毕业后,插入嘉兴私立秀州中学初中二年级,酷爱国文,英文。

1929年秀州中学毕业,并被秀中校长推荐保送杭州之江大学深造并享受奖学金待遇。

1933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33年夏任上海世界书局英文部编辑,参与编辑《英汉求解、作文、文法、辨义四用辞典》,又为《少年文库》作注释。

1935年春开始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准备工作。

1938年夏重返在上海租界“孤岛”中恢复开业的世界书局。

1939年冬应邀入《中美日报》社任编辑,为国内新闻版撰写了大量鞭笞法西斯主义、宣传抗战的时政短文《小言》。

写作经历

1936年第一部译作《暴风雨》脱稿,8月8日写成《译者题记》。

1937年7月先后译出《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第十二夜》等喜剧。

1939年为国内新闻版撰写了大量鞭笞法西斯、宣传抗战的时政短文《小言》。

1942年年底补译出《暴风雨》等9部喜剧,把译稿丢失的莎氏喜剧全部补译完毕。

1943年1月,携夫人回嘉兴市定居,朱生豪宁愿贫穷至死,不愿为敌伪效劳,仅靠微薄稿费维持极困难的生活。

1944年初带病译出《约翰王》《理查二世》《理查四世》等4部莎士比亚历史剧,4月写完《译者自序》,编《莎翁年谱》。

1947年秋译稿由上海世界书局分三辑(喜剧、悲剧、杂剧)出版,计27部剧本。

195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朱译《莎士比亚戏剧集》。

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莎士比亚全集》,内收朱译31部剧本。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父亲陆润,母亲朱佩霞。

情感生活

1942年5月1日与宋清如在上海结婚。

健康状况

1944年12月26日因病去世,年仅32岁。

个人作品

译著

著作

人物评价

朱生豪翻译态度严肃认真,以“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为其宗旨。译笔流畅,文词华丽。他所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迄今中国莎士比亚作品的最完整的、质量较好的译本。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一部外国作家全集——1978年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中文本),戏剧部分采用了朱生豪的译文。

朱生豪在之江大学的老师,也是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对朱生豪的描述为:其人今年二十岁,渊默如处子,轻易不肯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才也。夏老在高度评价朱生豪才华的同时,也点出了他的性格的孤僻。这对于生长在一个落魄的商人家庭,从小父母早亡,十岁丧母,十二岁丧父的人来说,在成长期接连碰到的如此重大变故必然会在性格上形成深刻的烙印,加上家境贫困,在父母双亡后,朱生豪显得更加的孤僻了。

戏剧大师、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首任会长曹禺亲笔题词,赞扬朱生豪“正义凛然,贡献巨大”,称颂他一生为译莎剧“功绩奇绝”。

“朱生豪先生是引领我走进莎士比亚艺术殿堂的第一人。和我一样,太多太多的人都是由他领进门的。他的散文体《莎士比亚全集》译笔流畅典雅,文句琅琅上口,善于保持原作的神韵,传递莎剧的气派,给我们的内心留下酣畅淋漓的记忆。”浙江莎士比亚研究学会会长、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洪忠煌这样评价。“英文和中文,是两种极为不同的语言,在他笔下竟能吻合到这般程度,足见朱生豪功力之深。”洪忠煌说,朱生豪文学修养颇深,更难得的是汉、英语都很有造诣,所译莎剧斟字酌句、通俗易懂,较他人的译本以典雅传神见长。“他初期所译的几部多为喜剧,如《暴风雨》《仲夏夜之梦》等,译笔轻快;后期所译《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等悲剧、历史剧,译笔更是精辟而流畅。”

“未能忠实地移译莎剧中的大量粗俗语,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朱译本的一大不足。”洪忠煌评论,其实粗俗语也是莎剧的一大特色,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而且有其特定的戏剧作用。“考虑到朱生豪所处的年代,这种处理可以理解。但这样一来,很多地方就不能客观反映原作的风貌,与朱生豪本人的宗旨也是相悖的。”

学者朱俊公就此评价道:朱生豪善于传达莎士比亚高雅文字的“神韵”,却不善于,或者说不屑于传达莎翁粗俗文字的“神韵”。而粗俗和猥亵的语言,在生活充满乐趣而无所顾忌的莎士比亚笔下是很多的,特别是在他的喜剧里。“净化之举,虽包含译者一番良苦用心,却是不足取的。”

“他的才学固然令人钦佩,但价值更高的,是他的精神。”洪忠煌评价,“尤其是,他那种一定为民族争一口气的志向和勇气,那种传播人类最宝贵精神财富的神圣使命感,对于今天被物质和私欲严重侵蚀的中原地区知识界,如同洪钟大吕,振聋发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