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启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总校长

更新时间:2024-09-21 04:59

李先启,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总校长、党总支书记,全国小学骨干校长工作研究会副会长,1982年—1991年四川省彭州市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分校副校长广东省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首批基础教育系统名校长,深圳市优秀校长、名校长,粤南优秀校长,深圳教育30年30事30人优秀人物,深圳市南山区30年改革开放最具影响力人物,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专著《创建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提前读写实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

人物生平

■1992年—1994年深圳市赤湾小学校长

■1994年开始任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校长

最喜欢的教育格言:教育就是播种爱

站在笔者面前的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校长李先启,身材魁梧,衣着整洁,目光明亮,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亲切。谈话之后,从这位已不很年轻的校长身上,感受更多的是蓬勃的朝气、创造的激情,以及对教育的满腔热忱。

对李校长来说,“实验”两个字既不是金字招牌,也不是耀眼的光环,而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责任。“‘实验’并不等同于试验,因为孩子是不能做试验的。因此,一切教育实验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都必须从为了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李校长说。

为了对“实验”和“教育”负责,李校长养成了每天早上四点起床读书的习惯。“没办法,白天时间实在太少了。”他说,“一天不读书,心里就好像缺少点什么,因为不读书就无法了解教育的变化,就无法掌握教育理论,就谈不上教育创新,更谈不上搞教育实验。”对于拥有4个分部4000多名学生的集团化学校校长来说,李先启的时间确实太紧张了,除了布置工作,到4个分部巡视工作,他留给自己的时间少得可怜,以至于每周一次的校行政办公会议要放到周六早上举行。“在我们学校当行政干部,就必须有这种吃苦精神。”李先启“辩解”道。

“跟李校长一起工作,十分辛苦,精神特紧张,因为他对工作要求特严格,特爱批评人。”学校办公室副主任薇娅笑着说。“但说句实话,有一段时间,校长没有批评我,我还感到发毛,因为我们校长曾说过:“批评你,是因为关注你,信任你,是希望你能进步得更快一些。”

李先启对部下要求很严格,对教师却很随和。来学校不到半年的张思浩回忆到:“初次见到李校长时,他正在伏案疾书,连我的敲门声都没有听见。等他抬起头看到我时,我急忙自我介绍:‘李校长,我是……’还没等我说完,李校长就微笑着说:‘呵呵,你是张老师。欢迎,欢迎。’让我感动的是,他未见我的人,却能叫出我的名字。初次谈话,就使我感受到了他的平易。”

“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是李先启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李先启在南山区教育局的支持下,进行了扩大办学规模的大胆探索。如今,南山实验学校已从1994年的1部25个班1000名左右学生的普通小学,发展到拥有85个班4000多名学生的九年一贯制集团化办学实体。按照李先启的构想,未来三年内南山实验学校将发展到120个班6000名学生的规模。

扩大规模后会不会出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稀释”现象呢?“这种情况完全可能出现。因此,我们在管理、科研、培训以及人力资源调配等方面,加大了对分部的倾斜、支持力度,以确保规模扩大后,教育理念不变,教育特色不变,教育质量不变。”面对笔者的疑问,李先启校长满怀信心地说。

(今日第八版李先启校长详解“南山区实验学校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学生评价体系”)

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16日第5版

主要成就

强化激励 促进发展

——我校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学生评价体系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校长 李先启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对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实验学校,我校在进行课程改革中,充分认识到突破评价这一“瓶颈”对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原有的考试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评价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思考,建立起了新课程评价的新体系,较好地体现了评价“促进发展,以人为本,强化激励,多元参与”的功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变测试为游戏,在游戏中享受评价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如果能够使测试变成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运用知识,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的老师为此做了有益的探索:口语表达能力检测变成了班级故事会;朗读能力检测变成了学生在阅读文库中抽选文章,自评级别参加夺星争级的竞赛活动;阅读理解能力检测变成了学生自读文章、摘录好词佳句、写出读后感和提出问题;信息技术整合实验班孩子们的写作测验则变成了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题目,用电脑打出小作文,放在互联网上展示……

不但测验可以变成游戏,有时期末测试也可以变成游戏。上学期期末测试正逢元旦前后,语文老师临“场”生智,把它办成“语文趣味游园中日围棋擂台赛”,把各项评价内容设计为丰富多彩的活动。于是,评价过程就转变成为孩子们穿梭在“古诗林”、“成语宫”、“字谜猜”、“朗诵家”、“词汇库”、“谚语地带”、“小练笔”和“文学苑”中的挑战、闯关活动。这种评价既是学习检测,也是才艺展示,为孩子们创造了进取的机会。“我们喜欢这样的考试,希望老师多组织这样的考试!”孩子们纷纷表示。

2.把评价标尺多元化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校提出应把评价放在课程、教材与教学的整体框架上进行设计,使评价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评价处处有、时时有,从而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从而也消除了孩子们对评价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观念,在我们学校,评价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评价已经成为教育过程如影随形的“伴侣”。例如,课堂上有老师对孩子提出问题的赞美之辞,活动中有老师对孩子表现机灵的热情掌声;组织孩子到图书大楼读书、选书,有老师对孩子的认真劲发出的会意微笑;到郊野踏青游览,有老师对学生爱护自然的积极肯定……

从以一张综合试卷定“高低”的封闭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向开放、多元的发展性评价演进,我校新的评价体系不但使更多的学生获得了自我展示的空间和不断进步的机会,同时也使教学过程充满了乐趣,激发了老师们的积极性。

3.把评价融入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遇到问题是不足为奇的,但老师处理问题的办法,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是简单的问题,我们的老师一般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利用各种方式解决。如果是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则一般采取组织学生讨论,在过程中给予适当评价、点拨和引导的办法予以解决。遇到问题不急于给学生答案已经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

学生遇到问题,只找到答案,并不等于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学生得出答案后,我们的老师往往不是仅仅简单的说“对”或“错”,而是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学会动脑,这样不但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使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

实践证明,这种学习与评价相互结合的教学过程,不但使学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点燃了学生的智慧之火,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深层次的学习,优化了学习过程。

4.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评价是老师的专利。然而,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学生都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在我们学校,孩子们在老师的许可和帮助下,已经习惯于自评,也能客观地进行自评,更热衷于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

例如,由班长主持的评选“班级之最”活动(包括评选最有想象力的同学、心灵最好的同学、最帅的男生,等等),学生先自评,再互评,最后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反映自己特长的“最”。通过这样的自评,不但让每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最值得骄傲的地方,而且使孩子们学会了欣赏他人、由衷地赞美他人。

5.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评价过程

我校利用信息设备优势,自主开发了电子成长记录袋,采用动态的图像、照片、表格、作品来记录和展示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

我们不但把由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反馈量表提交到评价栏目中,让学生下载,填写后上传到自己的成长袋中,而且让学生把自己的作业、奖状、作文随时放到网上展示。我们不仅把古诗词朗诵比赛、口语测试以及其他与评价有关的过程都录制下来放到网上,让学生和家长随时观看,甚至让远在内地的亲人观看,而且我们还让家长把学生在家庭表现的评价一并放在网上。在学生、家长评价的同时,老师则根据学生档案袋中的资料质量和数量,对孩子们的评价予以阶段性的鼓励。

信息技术运用于评价过程,不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而且激发了学生关注自己、关心他人的社会角色意识。不但能使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们的进步,而且使家长有机会更多参与评价,从而使家校互动成为可能。

6.关注特殊个体的评价

用一纸试卷、按照同一标准对不同学生群体进行测试是对群体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但往往会使群体中发展缓慢的个体受到伤害。为此,我们提出一方面要在试卷中设置梯度,以体现评价对不同个体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对特殊个体采取特别的办法进行评价。如某个孩子因为眼睛有问题,医生要求尽可能少接触计算机屏幕,致使该生课堂上很难露脸,情绪低落。当老师发现他很喜欢读书,讲起故事来声情并茂,老师就特别开了一个“故事会”。在活动中这个孩子站在荧光灯下,面对摄像机和几十名小观众他一点儿也不紧张,把《屈原投江》讲得绘声绘色,由家长们组成的评委团一致给他第一名。他的自信心也因此得到了恢复。

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16日第8版

主要论文与著作

参考资料

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提前读写实验.豆瓣读书.2024-07-1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