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画家、鉴定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23:36

李德仁,字泽甫,号霁原,室名存道堂。山西榆次人,1946年生。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鉴定家,“东方绘画学”理论体系开创者,并精形意拳术,1993年国务院表彰的突出贡献专家,被授予特殊津贴。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艺术学研究所副所长,山西东方美术研究院院长。全国艺术学学会理事,荣宝斋画院教授,人民日报海外网文化频道艺术委员会专家、西安何海霞美术馆名誉馆长,故宫文创中心陈列馆名誉馆长,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国际宋氏形意拳总会副会长、北京市形意拳学会顾问、中华形意拳联合会顾问、马来西亚艺术学院研究员、美国世界名人传记研究院顾问、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美签约艺术家”。

自幼受祖父影响热爱绘画,十六岁初中毕业当农民,即奋力自学,以艺报国。先后受教于吕斯百张颔、寿田、啓功、何海霞姚奠中、徐邦达、邵洛羊宋光华等先生。书画学术独辟蹊径,探道尤深。精于山水人物画、文字考据、诗词、书画理论、传统哲学、武术技击养生等。画风兼取北派之雄强与南派之清丽,独超心悟,自创雄遒秀雅之规格,以动物十二形参入法,配合题诗,内涵宏深,多寓哲理精义。书法雄浑秀逸,格法独造,正气凌然而潇洒多姿。诗则气格清严,趣韵超豁,尤长于近体,意多哲理深见。武术广综各派,以形意拳为主,重技击,擅养生。把武术与书画相贯通,尤具独造。在美术理论方面全面总结中国画的体系特色,联系历史学、哲学、教育学及当代科学认识成果,用现时代语言,系统构建“东方绘画学”新学科,以此与西方绘画学理论观念相抗衡相并存。发现新视角,重新构建中国绘画的世界话语权。

已出版有《道与书画》、《李德仁山水画集》、《唐代诗家诗意画》、繁体汉字本和日语本及简体汉字注解本《东方绘画学原理概论》(先后在马来西亚日本、中国大陆出版)、《徐渭》、《李德仁中国画作品集》、《艺术的涵义》、《傅山书墨子经墨迹》、《中国当代名家画集 - 李德仁》(人美大红袍)、《人民画报-李德仁国画特刊》等,及主編《中国画品丛书-苍茫髙古卷》、《美术鉴赏》,合著《水墨画教程》、《中国美术史》十二卷本元代卷、《中国十大画家》等。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和参展,为多国藏家珍藏。还著有《诗集》《印集》及《武术论稿国》等。

主要经历

早年受教于吕斯百张颔高寿田等先生学习绘画、考据学和书画鉴定,深得诸位老师真传。

1980年,师从著名国画大师何海霞先生,学习山水画,被何海霞先生收为关门弟子。何海霞先生是张大千先生的弟子,张大千先生曾为他题对联:“努力崇明德 随时爱景光”作为师徒留念。何海霞先生也特以此对联题赠予李德仁,成为对师徒之情的见证。

1982年,拜著名鉴定大家徐邦达先生为师,学习书画鉴定,所得造诣颇深。

1986年,拜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邵洛羊先生为师,潜心研习画论。

通过名师指点和几十年的辛勤艺海耕耘,李德仁先生共计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美术作品三百多幅,多次主持、出席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举办国内外个人画展多次。

主持召开研讨会

1987年在太原主持召开“张彦远——暨《历代名画记》国际研讨会”。

1992年与同仁一起,在太原主持召开“中国佛教思想与文化国际研讨会”

个人著作

《东方绘画学原理概论》启功先生题书名,1991年吉隆坡初版,2003年被日本东京译为日语出版。2016年中国山西出版简体字注解本。

《道与书画》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明清绘画大师丛书——徐渭》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论文集《艺术的涵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画集《李德仁中国画作品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李德仁山水画集》香港中国艺术学会出版

《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李德仁》(大红袍)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合作著作

《水墨画教程》人物、山水、花鸟各册

十二卷大型专著《中国美术史——元代卷》

大型画册《当代中国画品丛书——苍茫高古卷》

《美术鉴赏》

部分作品欣赏

名家评论

莫作寻常风景看

——读《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李德仁》札记

近阅李德仁教授“大红袍”画集和手写《李德仁诗稿选》等,展读之际,赏心悦目。兹谈几点感受。

李德仁教授通过刻苦自学,广拜名师,在中年时期即登上艺术殿堂,实现了艺术梦想和人生价值,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爱国,心怀报国之志,对艺术事业有高度责任意识。他说:“诗画技微寓远谋,偶疏轻漫便遗羞。文场岂是等闲地,国运民风赖此筹。”(《诗画》)绘画艺术是事关国运民风的一项文化建设,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和精神体现,是事关国之兴亡的大事。德仁艺术思想品位的高度,决定了他对艺术创作和理论探索的严肃认真,又有诗云“画绘技微托浩心,神思意气动乾坤。笔中自有苍生想,济世何戚名利身。”(《论画绝句》选九)

李德仁教授的祖父善画善塑,父亲雅好文史。乃祖乃父的习染,家庭环境的熏陶,使其在七岁童稚时即爱好美术文史。家庭教育是民族文化建设的基地。儿童一旦形成文化艺术兴趣,便可终身受用。德仁拥有家学渊源,传承艺术基因,实乃一大幸事。

李德仁教授的学术成果除了很多在美术界颇有影响的单篇论文之外,前已出版过《学苑艺丛--李德仁中国画作品集》《李德仁山水画集》《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李德仁》(人美大红袍)《东方绘画学原理概论》《水墨画教程》《道与书画》《徐渭》《艺术的含义》《中国美术史》(合著)《当代中国画品丛书》(合著)《美术鉴赏》(主编)等大型著作。今年一月出版的这本八开本大红袍画集,多数为山水画,少量为人物画,其中兼收他的七律七绝、道论、诗论、画论、书论等等。综观以上这些卷众多、内容厚重的各类论著,其突出特点是学识丰赡,见解超群。德仁手中有丹青,脑中有思想,书中有识见,这在当代画界实不多见。

我从1956年在大学学习任教近60年了。其间,曾在艺术系(美术学院)讲授过古代诗词。据我所知,从事美术创作者大多能画而不能诗,或不能文,或不能书,或不能治印,或不能进行美术史和美术创作理论研究。这种状况迄今没有改变,反而有日益严重的趋势。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文化基础、学术素养之浅薄,令人十分忧虑。李德仁教授则与此不同。他从入手学画的同时,便多方求师,钻研文字学、考据学、诸子学、书画鉴定学等等,着力提高国学修养,为美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此后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和之后,又涉猎了佛学、道教,研究了书法艺术和诗词创作,并且在这些学科专业上进行理论阐释,具有独到的学术主张。我的见闻有限,至少在山西省境内,迄今尚未见到文化素养如此全面丰厚的画家。

中国素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这是中国丰富的文化思想数千年赖以流传下来的根本保障。“道”是世界自然本体,也是中国历代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艺术是文化的载体。李德仁教授坚持“以道论画”“以画阐道”,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何谓德仁之“道”?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作品内容方面,尤重表达宇宙世事之道。”宇宙之道、世事之道的基本特征,我想前者可能是运转无穷,后者可能是生生不息。《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岂斯之谓乎?宇宙--自然界 --日月星辰依时运行,花草树木依时而生;世事--社会界--人类依时而生而死,朝代依时而兴而亡。自然中的一切现象,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自然自在的。他认为,道就是这一切最深层的推动力。德仁论道不喜用“规律”一词,他认为道是物质与规律的合一:“道非物质非规律,却乃物规合混一。”(《论道绝句》选二)我以为不受外力左右的自然而然--本然,便是宇宙、世事演变的最本质的实。艺术家按照宇宙、世事的本然去进行创作,是对艺术的高度忠诚。不做作、不矫饰、不虚伪、自自然然,是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我想,这大概就是德仁倡导的“画求雅正”吧。所以,在德仁的山水画中,山是堂堂正正的山,水是自自然然的水。画面笔触纯正,意态优雅,个性刚直,毫不沾染故弄玄虚的无聊陋习,绝不玩弄奇形怪状的愚弄观众把戏。

李德仁教授说:“道具理而不是念,道含气也亦非心。合一理气方为道,道体岂能理气分。"(《论道绝句》选一)我可否作这样的理解:道作为客观世界法则(理),与人的精神气质(气)是应当合二为一的。画家必须通过刻苦修炼、长期积累,养成充盈于内的精神气质,正如孟子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贤达之士的浩然之气来源于天地之间,又充塞于天地之间,达到“合一理气”、天人相融的境界。画家能否具有这种刚大正直之气,决定了他能否在笔下牢笼万物,囊括宇宙。这种充沛于胸中的浩然之气喷薄于画面,便成为大手笔、大格局、大场面、大气魄。因此,在德仁笔下,所见多为煌煌朝霞朗朗乾坤,巍巍高山,汤汤江河,峻岭深谷,飞湍流瀑…格调恢弘,境界高远。

李德仁教授写道:“画道由来蕴意深,心源造化两难分。参同再现与表现,北斗南观扣玄门。”(《论画绝句》选一)北斗南观借用禅宗“面南看北斗”公案。画集中他又有一段富含禅意的师生对话——

生问:大师之画是否再现客观世界?

师答曰:全是再现。

问:大师之画是否表现主体精神?

答曰:全是表现。

问:先生所讲为何自相矛盾?

答曰:并不矛盾。大师之画再现与表现合化为一,看其再现全是再现,看其表现全是表现。

绘画艺术的历史与实践早已证明,并不存在单纯的再现和单纯的表现,从来都是再现中有表现,表现中有再现,二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到大师则高度化一。

长期以来,论画者多认为:西洋画主张再现,要求形象逼真,一丝不苟;中国画主张表现,强调主体精神,张扬个性特色。李德仁教授另有新见,他认为西洋传统画是再现的,西方现代派绘画是表现的,中国画则是再现与表现有机合一的艺术,体现着中国特有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两仪一元哲学思维模式。此论完全符合中外美术界的历史与现状。传统西洋画只强调对客体事物的外形仿形再现,发展到三十多年前,出现了与摄影作品同样逼真毫发毕现的“照相写实主义”等绘画。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众多流派,则是对传统西洋画的破坏与反叛,它们通过扭曲、变形、抽象、肢解、重组、错位、隐喻等等手法,绘制出来的种种画面,无一不是作者主观精神世界的映象与表现。西方的这两种绘画艺术各自偏向极端,物极必反,其前途如何,很难预料。现在看来,还是再现与表现有机统一的中国画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虽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常兴。从创作难度上看,把再现与表现融为一体,在客体物象中表现主体精神,用主体精神再现客体物象,主体与客体进行双向精神交流;与此同时作者又能把具有一定艺术欣赏水平的观众引入画中,与山水诸同呼吸,共忧乐,进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这种画作的艺术标准之高、创作难度之大,局外人是难以体会的。德仁的创作即属于此。我们常说的“对景生情”是景对情的引发,“以情写景”是情对景的投射,“融情于景”是情对景的拥抱。在这里,通常的看法是景物本身并没有什么精神活动,纯属被动的客体。德仁则认为客体世界与主体世界都是有感应的,“心源”与“造化”是难以分割的(心源造化两难分),主体与客体本质上是统一的,主体与客体的高度统一才是大千世界的真实面貌:“图画功夫原是道,合一理气始为真。”(《论画绝句》选七)此话似乎玄奥,却颇有值得思索的道理。试想客体世界及人的主体精神活动,如果没有共同的深层内在驱动力,日月何以发光,星球何以运转,山岳何以隆起,江河何以流动,草木何以繁荣?人又何以感通?但是,作为主体的芸芸众生,怎样才能与作为客体的大千世界达到高度统一呢?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唯其非常困难,必须下一番非常的功夫。德仁认为,人与客体合一的交会点,乃是道。道即是客体与主体及一切的本源,和驱动力。德仁深研诸子之学,长期潜心修“道”,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达到了与大自然心心相印,默契交流,彼此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一体的关系。当我全神贯注地观赏德仁的山水画作时,往往仿佛看到他的身影与山体一同峻耸,恍惚听到他的心灵与流水一同歌唱。他的每一笔每片墨中,都蕴着道。这大概就是主体与客体契合无间、再现与表现高度统一的美妙境界吧。

德仁画中的人物尤其令人赞赏,其工笔写意俱臻高境,现代与历史题材作品俱丰,内容与形象俱皆向上,充满正能量。他把人物与山水有机结合,如《二士看松图》等,其中深含哲理,启人神智,体现了他在哲学思维上的独特领悟。纵观德仁画作,其山其水,其人其物境界广阔,气势磅礴,意蕴深厚,力度强劲,坚毅刚直,处处洋溢着生生不息、一往无前的生命力。我想这是他长期坚持修“道”的精神成果。

有人已经指出李德仁教授的山水,笔墨手法“多以斧劈刮铁为主”。为什么以斧劈、刮铁为主?他的斧劈、刮铁为什么特别有力,具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效果?这与德仁的一个“绝招”--形意拳术有关。他说:“为求笔力雄健我融入形意拳发力原理。”我常见他在花园里练习形意拳,一招一式,发力迅猛,十指所指,其利如剑,穿透力极强。我猜想他作画时,不像一般画家用笔墨在纸上涂抹描划,而似乎是把全身能量凝聚于笔端,如同雕刻家用子在铁板上用力刮削凿刻,使人联想到古铜鼎上的图像那样浑厚有力,质感坚实,耐人琢磨,艺术效果出人意表--洪波奔流的轰鸣声在耳边震响,旷野独树像铁铸的华表矗立天地之间,而敲击山体山石,则铿铿然有金石声。

李德仁教授的书法和他的画作一样,同属于“雅正”一类。他在《存道堂论书绝句》中,首先把书法与人格紧密联系起来:"书艺真根道至明,正中磊落气冲盈。俗人错解老禅意,故作歪斜颠倒行。”书艺的根本在于修“道”,即人格修炼。一般情况下,书法形象是人格修炼的外现,是情感情绪波动变化的曲线网络图。内心正直,胸怀磊落,气度阔大,书法艺术便会精神饱满,雅正无邪。德仁坚决反对歪斜颠倒,反对媚俗颠狂,反对怪异怒张;大力提倡平澹自然、精气内藏、形神兼备、理气相融的书法风格。他主张在书法进修过程中,切勿怀揣功利欲望,追求表面上的奇特辉煌而要以平常心握管习字,把习字与修身合二为一,坚持不懈,积以时日,以求练就刚劲中含有柔淳、朴素中透出瑰奇的高超书艺。德仁此论既是夫子自道,更是针对当今书界某些不良风气有感而发。书法作为线条艺术,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双重性质,二者不可分离,而终归于雅正。德仁的书法批评并不限干书法本身,而是把"书艺”提高到“国运”的高度加以认识。他写道:“从来书艺关国运,心正方知笔正尊。艺通天道与人道,成艺成国且树人。”(《存道堂论书绝句》之四)心不正则书不正,书运衰则国运衰。书道与天道人道相通,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和人类生存正常秩序的邪门歪道,害人害国又害己。书艺并非小事,岂可等闲视之!

李德仁教授的诗作上千首,数量不是很多,但质量可观。内容多为阐述世德、议论时事、抨击时弊、论道、论画、论书、论诗、论词,社会和文学视野相当宽广。律诗、绝句写得中规中距,严守声韵格律,并且主张“音律规格随境化”,反对把音律当作固定模式到处套用,而需依据诗的思想情感选择音律。他的题画诗与画作互为表里,相互阐释,既帮助读者深入领会画作的意涵,又增强了画面的形式美,达到了诗画双美并举的高度。诗画相配本是中国绘画传统,可惜因为许多画家不会写诗而几近消失。我特别赞同他的诗学见解。请看以下两首诗:“诗学先修赋比兴,雕形切理两相生。丽辞妙造形涵理,佳句善得气动情。音律规格随境化,神思意谛体天成。元白李杜称高手,恩世更开至道明。”(《诗学》)“两宋词世人莫重,与唐诗何可并称。四字诀愁苦悲怨,一面腔扭捏泪零。懵懂虎自悲没奈,可怜虫何软无能。全毋念文韬武略,丧社稷真个颓风。”(《论宋词针其病》)前诗概括了中国诗歌创作风雅安东·比兴的优良传统,同时涉及形象、理趣、语词、气韵、情感、音律、神思、自然天成等问题,掌握了诗歌创作思想与艺术的基本要素,并且殷切希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出一个宣扬“至道”的新时代。后诗以激愤之语,贬斥宋词的一种弊病,切中要害。德仁此诗主旨不在于对宋词进行全面评价,而在于取其一端,以史为鉴,针砭时弊,拓展未来。

李德仁教授在《咏山水画》中写道:“山峻乃饶无尽水,长河唯见布恩宽。江山细看谁心悟,造化合当人事观。峰岳势藏通变理,泉流声诵妙玄天。拈来笔下有真意,莫作寻常风景看。”这首诗对他的绘画理念和创作体验作了高度概括,对自然对社会思索深入,热情洋溢,感恩不尽。吟罢此诗,我不知道拙文对德仁画作会有多少“心悟”,我只是从这画册及诗选中感受到德仁手握画笔,心怀天下,广传惠心,于世布恩。他不是寻常画家,他的画作不是寻常风景。

——(文/阎凤梧)

参考资料

中国著名画家李德仁:重建中国画的世界话语权.山西新闻网百家号.2023-12-18

澄怀观万类 高情寄丘壑——李德仁先生画艺述评.中国知网.2023-12-21

书画寄幽情,妙笔抒壮怀——记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李德仁教授.山西大学校友.2023-12-18

《东方绘画学原理概论》简介.中国知网.2023-12-19

《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李德仁》.京东.2023-12-18

当代中国画品丛书:苍茫高古卷 李德仁 编 河北美术出版社.当当网.2023-12-19

李德仁:哲学与书画 理念与艺术.民生网.2023-12-2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