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 :马来西亚的首都

更新时间:2023-10-12 10:02

吉隆坡联邦直辖区(马来语:Wilayah Persekutuan Kuala Lumpur;英语:Federal Territory of Kuala Lumpur)。简称吉隆坡(Kuala Lumpur),是马来西亚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位于马来半岛中部西岸,被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包围,境域面积为24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吉隆坡人口为190万人,官方语言为马来语(Malaysian)。吉隆坡大都区面积为2793平方千米,人口为862.2万人。截至2023年,吉隆坡拥有11个市辖区,隶属于吉隆坡市政厅管理,政府驻地在吉隆坡拉惹劳勿大道(Jalan Raja Laut)。

吉隆坡位于的交汇处,海拔21.95米,呈现谷地地形。属热带雨林气候,长年温暖,四季如夏。吉隆坡在15世纪为马六甲苏丹帝国统治,因境内锡矿资源的开发,于1857年成为一个城镇。1867至1874年期间,吉隆坡因收入的问题卷入了内战(Klang War),并在1872年被拉惹马哈迪占领烧毁。战后恢复重建,许多商人迁移至吉隆坡。1880年,英国第二任参政司道格拉斯(Bloomfield Douglas)决定将雪兰莪州的首府从巴生市迁移至吉隆坡。1896年,吉隆坡被英殖民政府选为新成立的马来联邦的首都。1942年被军队占领,1945年8月日军撤离吉隆坡。1946年4月1日,英殖民政府将吉隆坡所属的雪兰莪州被划分入马来亚联邦。英国殖民期间华裔和印度裔移民工人被引入至马来西亚马来族被排挤至农村。1957年8月31日,脱离统治获得独立。1972年,吉隆坡成为马来西亚第一个“城市(City Satus)”。2007年、2012年和2013年,吉隆坡爆发了反政府集会,以提倡选举公平。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工业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为马来西亚的经济中心。(Bank Negara Malaysia)、马来西亚证券监督委员会(Securities Commission Malaysia)常驻吉隆坡。其主要经济产业为服务业,2022年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91.3%。2022年吉隆坡GDP为2398亿,其中服务业产值为2189.81亿令吉。

吉隆坡为都市中心,马来族、华人和人构成了多元文化,餐饮中融合了中国、印度、东南亚和西方的烹特色。吉隆坡为马来西亚的文化中心,不仅拥有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文化博物馆等文化机构,还拥有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等知名学府。2020年,吉隆坡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评为世界图书之都。此外,吉隆坡还拥有石油双塔、独立广场苏丹阿都沙末大厦等旅游景点。

名称由来

吉隆坡在马来语中的直译意思是“泥泞的汇合”;其中"Kuala”是指两条河流的汇合点或河口,而“Lumpur"的意思指泥。吉隆坡名称由来有以下三种说法︰其一,Kuala Lumpur是因为隆坡河(Lumpur River)而得名。吉隆坡境内有一条隆坡河,离吉隆坡最早据点即巴生河(Klang River)与甘巴河(Gombak River)交叉点以北一英里地带,所以吉隆坡因此而得名;其二,Kuala Lumpur是由Pengkalan Lumpur一名变来。一些学者认为吉隆坡最早的据点在马来名中叫Pengkalan Lumpur,Pengkalan是码头,而Lumpur一字等于Lumpor,可解作泥沼,合起来的意思是泥泞的码头,1857年,华人开始在该地采锡后,把马来语Pengalan Lumpur转讹为Kalan Lumpur,后变成Kuala Lumpur;其三,Kuala Lumpur是马来语和汉语结合创造的地名。上词Kuala指马来语河口,后词Lumpur是客家话“滥芭”的音译。吉隆坡开发时,原为两河的交叉口,是灌木丛生的烂泥地,矿工称吉隆坡为Klang,写作“吉隆”,后繁荣起来,加上“坡”字。

历史沿革

马六甲苏丹帝国统治时期

1401年,苏门答腊岛南部一个小王国的印度教王子兼海盗巴拉默什瓦拉(Parameswara)发现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1403年,巴拉默什瓦拉建立了马六甲苏丹帝国(Kesultanan Melayu Melaka),将首都定在马六甲市。马六甲苏丹利用贸易机会,商业蓬勃发展,很快统治了马来西亚,其领土包括今天的吉隆坡。

殖民时期

1509年,葡萄牙人来到马六甲苏丹国,并于1511年夺取了马六甲城,将苏丹和他的军队赶至柔佛王国(Johor)。葡萄牙的统治持续了130年,整个时期爆发了与当地苏丹的小规模冲突。为了争夺香料贸易的控制权,荷兰与柔佛苏丹结成联盟。1641年,一支由荷兰和柔佛士兵组成的联合部队包围了马六甲,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马六甲

1740年,荷兰人从苏拉威西岛(Sulawesi)引入穆斯林布吉峇士(Muslim Bugis)雇佣兵,建立了世袭苏丹国。1795年,拿破仑·波拿巴占领荷兰,英国接管了荷兰的殖民地爪哇和马六甲市。1818年,拿破仑被击败,英国将爪哇和马六甲归还给荷兰。

1824年,英国和荷兰签署了《英荷条约》(Anglo-Dutch Treaty),在马来半岛划分为两个明确的势力范围,荷兰控制现在的印度尼西亚,而英国控制新加坡、马六甲及其所有附属地。

城镇发展

吉隆坡是一座相对年轻的城市,约在1857年成为一个城镇。当时的雪兰莪州苏丹拉惹阿卜杜拉(Raja Abdullag)聘请了锡矿探查者和中国矿工,探索丛林地区,寻找并开辟新的锡矿。采矿工人从巴生河下游往上游前进,在与甘巴河(Sungai Gombak)的交汇处下船,在现安邦地区(Ampang)发现锡矿后,今吉隆坡的位置成为锡矿的转运点,在1859年,第一批锡矿通过巴生河运往巴生。

随着采矿工人的聚居,经营日用品的商人也跟着进驻这块沼泽地。其中最早来到两河交汇处开店的人选择在靠近巴生河和鹅麦河交汇的地方建造几间棚屋,开始经营生意,并从矿区修了一条马路通到河岸装卸货物的地方。几年后,这里的人口迅速增加,逐渐发展成为生气蓬勃的聚落

雪兰莪内战时期

1867至1874年期间,吉隆坡因锡矿收入的问题卷入了雪兰内战(Klang War)。当时的甲必丹(Kapitan)叶亚来(Yap Ah Loy)选择与东姑古丁(马来语:Tunku Dhiauddin)结盟,而敌对的华人帮派则与拉惹马哈迪(Raja Mahadi)结盟,吉隆坡随后在1872年被拉惹马哈迪占领并烧毁。叶亚来逃离吉隆坡在巴生组建了另一支战斗部队,并于1873年3月1日从拉惹马哈迪手中夺回吉隆坡的控制权。

再度发展时期

战后,由于卫生条件恶劣,境内爆发霍乱,许多人逃离吉隆坡。矿场也因积水无法立即恢复生产,加上华裔矿工不是在战争中身亡,就是因无法展开工作而离开,战争和锡价下跌导致了吉隆坡经济的衰退。叶亚来开始重建吉隆坡,劝请华人矿工留下,并向雪兰莪州第一任参政司戴维逊(James Guthrie Davidson)借贷。1879年,持续几年的低迷锡价逐渐回扬,吉隆坡开始走向繁华,治安良好人口渐多。1879年,吉隆坡人口增加了30%。早期华人和马来族定居在巴生河东岸,华人主要定居在市场广场商业中心周围。马来人,以及后来的印度人和穆斯林居住在爪夷街地区,即今现在的敦比拉街(Jalan Tun Perak)。随着叶亚来的重建,吉隆坡恢复了生机,英国不再满足将其行政工作交给华人甲必丹,1880年,英国第二任参政司道格拉斯(Bloomfield Douglas)决定以吉隆坡为参政司的驻地,将雪兰莪州的首府从巴生市迁移至吉隆坡。

早期的吉隆坡是一个小镇,建筑物主要由木头和棕榈叶茅草构成,容易着火。1881年,吉隆坡因大火和洪水成为一片废墟。1882年,弗兰克·斯威特纳姆(Frank Swettenham)成为雪兰莪的第三任参政司,他下令清理街道并改善城镇,于1884年规定,建筑物应该用砖瓦建造,以降低易燃性,要求扩建城镇街道以减少火灾风险。甲必丹叶亚来由此设立砖厂,用于重建吉隆坡。被拆除的茅草屋被砖瓦建筑替代,许多砖瓦建筑都有“五脚基”(Five-foot way)和中国木工的装饰品,形成了吉隆坡独特的店屋建筑风格。叶亚来扩大道路通行,连接锡矿与城市,形成了现在的安邦路(Ampang Road)、普渡路(Pudu Road)和茨厂街(Petaling Street)等主要干道。

斯威特纳姆上任后还委托修建了马来西亚的第一条铁路,将吉隆坡的锡矿与巴生港口相连。1886年吉隆坡至巴生之间的铁路线完成,促进吉隆坡的发展,人口从1884年的4500人增长到1890年的20000人。随着1880年代的快速发展,吉隆坡的卫生、废物处理和其他公共设施开始超负荷。1890年5月14日成立了吉隆坡卫生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吉隆坡的卫生、道路维护、街道照明等,后成为现在的吉隆坡市政局。1896年,吉隆坡被英殖民政府选为新成立的马来联邦的首都。吉隆坡在20世纪有了显著的扩张。1895年时,境域面积只为0.65平方千米,人口为25000人;1903年扩展到了20平方千米,人口增至30000人;1912年,面积扩大到44平方千米,人口为46000人。

20世纪初期,对汽车轮胎的需求推动了雪兰莪州的橡胶产业发展,吉隆坡的橡胶产业也开始繁荣发展。橡胶产业的增长吸引了外资和种植园主的涌入,许多新公司和工厂在吉隆坡建立。马来西亚其他地区的橡胶产业公司也纷纷在吉隆坡建立了业务。

日军占领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吉隆坡于1942年1月11日被日本军队占领。尽管吉隆坡城市没有受到实质性的物理破坏,但日本占领期间对华人进行了屠杀,并派遣数千名印度人前往缅甸修建铁路。1945年8月15日在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后,日本第七地区军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的总司令板垣征四郎(Seishirō Itagaki)向女王陛下政府投降,撤离马来半岛。

二战后

二战后,英国对马来半岛各邦实行政治上“分而治之”和经济上殖民掠夺的政策。1946年4月1日,英殖民政府成立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吉隆坡所属的雪兰莪州被划分入马来亚联邦。然而,马来亚联邦随后在1948年2月1日解散,由马来亚联合邦(联邦制 of Malaya)取代。

1948年,吉隆坡成为一个设有选举理事会的市政局(municipality),面积增至93平方千米,人口为17万。

1952年2月16日,英殖民政府举行了吉隆坡第一次市政选举。这是吉隆坡市民第一次以投票的方式选举出市镇委员会的成员。第一个马来政党马来团结组织(UMNO)和华人马来亚联邦党(MCA)候选人组成的临时联盟赢得了大多数席位,从而形成了联盟党(Alliance Party)。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邦脱离大英帝国统治获得独立。吉隆坡在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后仍然是首都,马来西亚国会大厦于1963年在湖滨花园(Lake Gardens)边建成。

独立建国后

1969年5月13日,吉隆坡发生马来西亚历史上最严重的骚乱——五一三事件。该事件是一起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种族冲突事件。联邦政府延续了英殖民时期的经济体系,经济依然大部分掌握在外资和华人手中,导致马来人和华人之间产生矛盾和摩擦,进而引爆五一三事件的发生。根据官方数据,五一三事件导致196人死亡。

1972年2月1日,吉隆坡正式被授予“城市”地位(City Status),成为马来西亚第一个获得城市地位的地方。1974年2月1日,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雪兰莪州政府签署《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协定》,将吉隆坡割让予联邦政府,自此吉隆坡成为马来西亚第一个联邦直辖区,由联邦政府直接管辖,境域面积扩大到243平方千米,人口为73万。

1981年,前联邦国民组织(UMNO)成员马哈蒂尔·莫哈末(Mahathir Mohamad)成为总理。1995年,马哈蒂尔宣布兴建一个新的行政首都布城(Putrajaya),作为从吉隆坡延伸到赛邦国际机场的多媒体走廊的一部分。

1990年代,吉隆坡都会区大规模扩展,各种大型项目开始形成。吉隆坡新建机场和新的联邦政府行政中心将位置更换到吉隆坡和梳邦之间,机场建立在士乃,于1998年开始运营;联邦政府行政中心设立在布城,于1999年开始运营。吉隆坡都市区内设立了一条特殊的经济走廊,即多媒体超级走廊(MSC),旨在成为巴生谷的高技术经济发展区,包括吉隆坡、布城蒲种、沙白等城市。截至2010年,大吉隆坡都会区的人口接近700万,总产值为2630亿马来西亚令吉

2007年,在马来西亚独立50周年之际,发生了两次反政府集会,数万名抗议者在吉隆坡的街头进行抗议。2012年1月,公民权利组织(Bersih)组织第一次集会,上万人在吉隆坡街头抗议,以提倡选举公平。2013年1月在吉隆坡爆发了第二次公民权利组织集会。

地理

位置境域

吉隆坡位于马来半岛中部西岸,被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包围,巴生河和甘巴河两条河流在市内汇合,再流入马六甲海峡。境域面积为243平方千米,吉隆坡大都会区(Greater Kuala Lumpur)面积为2793平方千米,主要涵盖了除沙白安南县、瓜雪县和乌雪县以外的整个雪兰莪州、吉隆坡和布城。吉隆坡地理坐标为北纬3°8'27'',东经101°41'35'',使用时区为UTC+8。

气候

吉隆坡为热带雨林气候,长年温暖,四季如夏,日照充足,且降雨丰沛。气温稳定,最高温约在31至33摄氏度之间,未超过37.2摄氏度;最低温约在22至23.5摄氏度之间,未低于17.8摄氏度。平均年降雨量为2600毫米,虽然六月及七月较为干旱,但平均月降雨量大都超过127毫米;天气湿热,湿度在73%到82%的范围内波动;平均每月云层覆盖率在33%到52%之间波动;平均风速适度波动,维持在从3.9千米/小时至4.8千米/小时之间;大气压力相对稳定,范围在1008.8毫巴至1010.5毫巴之间。

地质

吉隆坡位于马来半岛文冬—劳勿缝合带(Bentong–Raub Suture Zone)对面,该区域是马来半岛西布玛苏块(Sibumasu)与中南半岛——东马来亚块(Indochina-East Malaya Block)合并衔接的地带。吉隆坡位于西布玛苏块的前缘,距离马来半岛文冬—劳勿缝合带约50千米。吉隆坡的地层序列包括下志留世无化石的丁丁组(Dinding)和上覆的霍桑登组(Hawthornden),二者都位于志留纪吉隆坡石灰岩之下。丁丁组的部分来自酸性到中性的火山岩,霍桑登组是均一的变质沉积岩,主要由强烈(多相)变形的泥质和半泥质片岩组成。吉隆坡石灰岩上覆着加影组(Kajang)(被认为可能是泥盆纪沉积)和早二叠世的肯尼山组(Kenny Hill)。加影组地层包括砂岩泥岩、富含黄铁矿的石灰岩和含碳页岩。所有地层的每个单元中都存在等轴褶皱。

地形地貌

吉隆坡位于巴生河和甘巴河的交汇处,海拔21.95米,呈现谷地地形,被称为巴生谷。东部是蒂迪旺沙山脉,北部和南部有一些小山脉,西部是马六甲海峡马来西亚半岛包含许多从北到南平行的山脉。主要的山脉是蒂蒂旺沙山脉,将半岛分为东西两岸,山脉上有科尔布山,海拔2187 米,是马来西亚半岛第二高峰,也为吉隆坡最高峰。

水文水利

水文

吉隆坡境内共两条河流,为巴生河(Klang River)和甘巴河(Gombak River)。

巴生河贯穿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和雪兰莪州,最终注入马六甲海峡,长约120千米,流域面积约为1288平方千米,两个最重要的支流是雪兰莪河和朗嘉河。

甘巴河(马来语:Sungai Gombak)是一条流经马来西亚雪兰莪和吉隆坡的河流,是巴生河的支流。甘巴河曾经被称为Sungai Lumpur,吉隆坡的名字来源于这条河的名字。

水利

吉隆坡境内有巴生盖茨水坝(Klang Gates Dam)、巴都水坝(Batu Dam)两座大型水库,市中心东南部还有一个“智能隧道”(SMART),隧道上游进水口处建有一个蓄水库,水库容量60万立方米,隧道下游出水口处也有一个利用废弃矿坑建造的蓄水库,水库容量140万立方米,隧道本身还可以蓄水100万立方米,隧道和上下游两个水库的总蓄水量为300万立方米。

巴生盖茨水坝位于吉隆坡的梅拉瓦蒂地区(Melawati),于1958年完工,是马来西亚第一座用于供水的大坝,为一座带有中央溢洪道的混凝土拱坝。由大坝蓄水的水库是吉隆坡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之一,大坝容量为25104百万升,咖啡山(Bukit Nanas)水处理厂从巴生盖茨水坝取水。此外,大坝还拥有抗洪功能,在吉隆坡发生重大风暴事件时能降低洪水发生风险。

巴都水坝是在吉隆坡防洪工程(Kuala Lumpur Flood Mitigation Project)下兴建的一座防洪和供水水坝,于1987年建成。水坝位于吉隆坡市中心上游约16千米处,紧邻巴都河(Sungai Batu)和老河(Sungai Tua)的汇流处。水坝的储水能为吉隆坡部分地区提供家庭和工业用水。水库占地面积为2.50平方千米,容量为3660百万升,集水区范围达50.0平方千米。水坝高度为44.0米,顶部长度为550米,顶部标高为109.0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8年,吉隆坡土地总面积约为243.6平方千米,其中建筑用地面积为212.28平方千米,植被面积为27.79平方千米,水体面积2.98平方千米,其他面积为0.6平方千米。

矿产资源

吉隆坡境内锡矿丰富,双溪隆坡(Sungai Lumpur)是巴生河上游最重要的锡生产聚居地。锡矿主要分布在西马,除槟岛州外,其他各州都蕴藏大量锡矿。其中锡储量最丰富的地区是霹雳州的吉打河谷地带和首都吉隆坡地区,但由于长年开采,这两地的锡矿资源日趋减少。锡矿开采是马来西亚最早期的工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曾居极为重要的地位,最高年产量曾达7.68万吨,是最大的锡出口国,被誉为“锡的王国”“世界锡都”。

水资源

截至2018年,吉隆坡3%的面积由水体组成,类别包括河流、池塘和湖泊,其水资源主要来源于、贡巴克河、巴都河等河流以及巴生盖茨水坝、巴都水坝等大型水库。

森林资源

截至2018年,吉隆坡森林面积为27.79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为18.8%。吉隆坡有咖啡山森林生态公园(Bukit Nanas 中国森林资源 Reserve)、塔曼图古(Taman Tugu)等森林公园,其中有1000多棵树木被列入保护条目。其中包括几种当地树种,如日落洞树、天布苏树、蒲莱树和土沉香。有些树直径超过一米,估计树龄超过100年。树木平均树龄在8至10年之间,雨林树木有230种。

生物资源

吉隆坡拥有橡胶和油棕经济作物的种植园。油棕原产地位于西非,于19世纪70年代引入马来西亚,现是马来西亚最常见的树种。马来西亚第一个油棕园成立于1917年,马来西亚是全球领先的棕榈油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40%以上。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吉隆坡共记录了约250种爬行纲,其中包括140种蛇类,眼镜蛇属蝰蛇较多,国家公园中会有大型蟒蛇出现。吉隆坡野生动物中食蟹猕猴最为常见,主要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和乡村寺庙。此外,城市水道中会有水獭亚科出现。

马来西亚半岛上共记录了100多种蝙蝠和650多种鸟类,常见的鸟类为斑鸠、白眉黄臀(Pycnonotus goiavier)、栗鸢(Haliastur indus)。吉隆坡城市公园为候鸟提供了栖息地,其中包括三趾翠鸟(Ceyx erithaca),为世界上最小的翠鸟之一。吉隆坡鸟类公园拥有稀有的鸟类包括亚洲辉椋鸟(Aplonis panayensis)、镶红绿啄木鸟(Picus miniaceus)和(Ardea cinerea)。

植物

吉隆坡的热带气候和广阔的雨林带来了植物的多样性,境内共有8000种被子植物门,其中包括2000种树木、800种兰花和200种棕榈,包括食肉猪笼草、众多兰花以及大花草属,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花朵之一,完全张开时直径可达1米。境内龙脑香属(Dipterocarpus)、娑罗双属(Shorea)和桉纳士香属(Anisoptera)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或极度濒危物种。

自然保护区

吉隆坡境内自然保护区较少,截至2023年,境内共有两个自然保护区,分别为咖啡山森林保护区(Bukit Nanas Forest Reserve)和双溪普特山野生动物保护区(Sungai Puteh Hill Wildlife Reserve)。

咖啡山森林保护区位于吉隆坡市中心,也称吉隆坡森林,面积9.3公顷,拥有众多野生动物,常见的动物包括银叶猴和长尾猴。1906年首次设立为保护区,为马来西亚最古老的保护区之一。

双溪普特山野生动物保护区成立于1923年,为次生林保护区,占地40公顷,其中部分区域与双溪普特山森林保护区(Sungai Puteh Forest Reserve)重叠。双溪普特山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吉隆坡-加影(Kajang)道路之间,其中4公顷属于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其余部分属于雪兰莪州,马来西亚野生动植物局的总部设在该地区。

自然灾害

马来西亚每年季风季节都会受到洪水的影响,吉隆坡尤其容易受到洪水的影响。巴生河和甘巴河在吉隆坡市内交汇,而密集的城市发展已经使河流的某些部分变窄,导致水流量增加,从1985年前每秒约148立方米增加到2001年每秒440立方米。人口急剧增加也给公用事业带来了更大压力。2014年10月,吉隆坡爆发洪水,市内停车场被淹没;2017年10月的洪水使曼谷南(Bangsar South)地区的主道被淹;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吉隆坡发生的洪水影响了许多建筑物、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此外,吉隆坡是亚洲雷电击中率最高的城市,巴生谷每年平均有240天出现雷暴。截至2019年8月,由雷暴天气带来了132起死亡事故。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吉隆坡拥有11个市辖区,隶属于吉隆坡市政厅管理。政府驻地在吉隆坡拉惹劳勿大道(Jalan Raja Laut)。11个市辖区分别为:武吉免登(Bukit Bintang),蒂蒂旺沙(Titiwangsa),斯迪亚旺沙(Setiawangsa),旺沙玛珠(Wangsa Maju),峇都(Batu),甲洞(Kepong),泗岩沫(Segambut),班底谷(Lembah Pantai),士布爹(Seputeh),敦拉萨镇(Bandar Tun Razak),蕉赖(Cheras)。

政治

市政厅

吉隆坡由吉隆坡市政厅管理(Kuala Lumpur City Hall)。市政厅成立于1972年2月1日,由市长和十五名城市咨询委员会成员组成。市政厅曾被称为吉隆坡市议会(马来语:Majlis Perbandaran Kuala Lumpur),1961年4月1日更名为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委员会(马来语:Suruhanjaya Ibu Kota Persekutuan),1972年2月1日吉隆坡获得城市地位后才更名为市政厅,行政权力也从联邦首府专员(马来语:Pesuruhjaya Ibu Kota Persekutuan)转移至市长。

现任领导

吉隆坡的市长并不是由州政府任命而是由最高元首在首相的建议下任命,任期为三年。现任吉隆坡市长为拿督卡马鲁扎曼(Datuk Kamarulzaman Mat Salleh),自2023年4月17日任职至今。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吉隆坡人口为190万,人口增长率为-1.0%。截至2019年,人口出生率为15.2‰,死亡率为4.9‰,生育率为1.7‰。截至2020年,人口密度为8157人/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吉隆坡都会区人口为862.2万人。吉隆坡是一个老龄化的城市,过去二十年生育率下降,导致了15岁以下年轻人的百分比降低,5岁以下年轻人比例从1980年的33%下降到2000年的27%以下,15至59岁的群体人口比例由1980年的63%增加到2000年的67%。

族群

吉隆坡的人口包括马来西亚的三大族群(马来裔、华裔和印度裔)、欧亚裔、卡达山裔、伊班裔和来自马来西亚各地的其他土著种族。吉隆坡是全马来西亚人口和经济成长最快速地区,也是马来西亚语言和人口族群最为多元化的城市。在1901年,马来人(包括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的马来人)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63%,但到了1931年,人口比例降至49%。华人自15世纪初迁徙至马来西亚,主要来自中国福建省,逐渐形成了土生华人的群体,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混合文化。后来的定居者主要来自广东和海南省,坚守家乡文化并保留方言。在1901年到1921年之间,华人人口比例一直维持在29%,但在1931年显著上升至34%,1947年上升至38%,在接下来的十年人口比例稳定下来。21世纪以来,以马来西亚公民族群构成而言,截至2020年,华裔人口占23.2%,马来西亚土著(包含马来裔、马来半岛原住民、沙巴和沙捞越原住民)人口占69.4%,印度裔人口占6.7%,其他族裔占0.7%。

近年来,吉隆坡外国居民的比例增加,截至2022年,约占总人口的9%。外国居民主要来自泰国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缅甸、斯里兰卡菲律宾越南等国家。

语言

马来语是吉隆坡的官方语言,但大多数人仍将英语视为第一语言。大部分马来西亚人为多语言使用者,所说的英语中融入了马来语和中文的元素,这种混合语言被称为“Manglish”(在新加坡被称为“Singlish”)。英语在吉隆坡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在私人领域(如商界)内,在学校被作为必修语言教授。依据2020年11月发布的《2020年英孚英语水平指数》,吉隆坡在母语非英语的城市中,英语熟练度指标为604分,位居全球第15名,是唯一被评为“非常高熟练度”的亚洲城市。

吉隆坡的当地华裔居民普遍使用粤语作为日常社交用语。除粤语外,来自非粤语区的北马和南马华人开始时则会倾向使用华语,久居后,他们也会学说用于日常交际的马来西亚粤语,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的主流华裔社群。

印度裔人口主要说淡米尔语(泰米尔语),但少数的印度裔民族也使用其他印度语言,包括泰卢固语(Telugu)、马拉雅拉姆语(Malayalam)、旁遮普语(Punjabi)和印地语(Hindi)。

马来西亚所有学校都要求教授马来语。马来语的发音容易掌握,每个字母代表相同的音,而且大多数字母的发音与它们的英文对应物相同,其中c的发音类似于英语单词'chat'中的'ch',sy的发音类似于英语单词'ship'中的'sh'。还要注意kh是一个喉音(类似于苏格兰语的loch中的'ch'),gh是一个喉咙中的'g'音。音节通常具有相等的重音,主要的例外是在像besar(大)这样的单词中无重读的'e',但一般的原则是强调倒数第二个音节。

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马来西亚的国教,宪法保障了宗教自由。吉隆坡是一座多元宗教的城市,截至2020年,吉隆坡人口中45.3%是穆斯林、32.3%是佛教徒、8.2%是印度教、6.4%是耶稣教徒、5.1%为其他宗教信徒、0.9%的人口无宗教信仰。

大多数马来人都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伊斯兰教最初由印度穆斯林商人传至马来西亚。15世纪中叶,马六甲市的第三任统治者Maharaja Mohammed Shah(在位1424-1444年)皈依了伊斯兰教。他的儿子穆扎法·沙(Mudzaffar Shah)称为苏丹,让伊斯兰教成为马六甲国教。马来伊斯兰教不同于阿拉伯正统的伊斯兰传统,它保留曾经的印度教风俗,包括王权观念。即使在伊斯兰法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印度教的风俗仍可以延续。境内有7个主要的清真寺,包括普特拉清真寺(Putra Mosque)、占美清真寺(Masjid Jamek Mosque)、兰卡威群岛蓝清真寺(Blue Mosque)、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National Mosque of Malaysia )、图昆·米赞·再纳尔·阿比丁清真寺(Tuanku Mizan Zainal Abidin Mosque)、联邦直辖区清真寺(Federal Territory Mosque)、拉惹哈吉·菲萨比利拉清真寺 (Raja Haji Fisabilillah Mosque)。

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Masjid Negara)可被视为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国家的象征。国家清真寺位于湖滨公园内,为一个巨大的蓝色建筑,包括了一个主祷告大厅,有48个较小的圆顶,一座73米高的尖塔和一个16角星形混凝土主屋顶。屋顶和铁件采用了美丽的当代解释传统伊斯兰艺术和书法的方式,包括抽象形状和几何格栅,大厅的墙壁上刻有《伊斯兰教圣经》的经文。非穆斯林游客只能在特定时段参观。

经济

综述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工业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此外,吉隆坡为马来西亚经济中心,马来西亚国家银行(Bank Negara Malaysia)、马来西亚公司委员会(Companies Commission of Malaysia)、马来西亚证券监督委员会(Securities Commission Malaysia)、马来西亚证券交易所(Bursa Malaysia)位于吉隆坡。依照2020年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所公布之《世界级城市》名单中,吉隆坡被列为与洛杉矶芝加哥悉尼、阿姆斯特丹、多伦多等同属于ALPHA级别的国际都市。

2022年全年,吉隆坡为马来西亚第二大经济体,GDP为2398亿马来西亚令吉,人均GDP为126423令吉,经济增长由服务业主导,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业服务贡献较大。2022年,吉隆坡制造业产值占比为2.6%,建筑业产值占比5.1%,服务业产值占比91.3%。

第一产业

吉隆坡作为一个高度城市化和大都市区,其城市范围内没有显著的农业部门,城市中心向各个方向的扩展导致周边地区农业产量减少。2022年农业总产值统计部门忽略未计。

第二产业

2022年全年,吉隆坡建筑业产值为122.15亿马来西亚令吉,增长了2.0%(2021年为-11.9%),主要是由于专业建筑活动和非住宅建筑子行业的增加;制造业产值为62.97亿令吉;采矿业产值为1.44亿令吉。

第三产业

截至2022年,吉隆坡第三产业服务业产值为2189.81亿令吉,占GDP的比重为91.3%,重点发展全球服务业、物流、交通、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绿色科技等产业。

吉隆坡基础设施完善,人才资源充沛,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吉隆坡建立其全球服务中心。来自60个国家的5000多家公司已经在马来西亚设立总部或者分公司,而吉隆坡是跨国公司首选的区域目的地,包括建筑行业跨国公司艾奥康(AECOM)、跨国综合企业通用电气(GE)、霍尼韦尔(Honeywell)等国际知名企业将区域总部设在吉隆坡。根据仲量联行(JLL)2016年第三季度亚太地区办公室租金报告,吉隆坡在亚洲拥有较低的甲级写字楼租金,为每平方米132美元,高级写字楼的租金低于曼谷、马尼拉雅加达等其他新兴亚洲城市。根据梅瑟(Mercer)2016年城市生活成本排名,吉隆坡是亚洲生活成本较低的城市之一;2017年,经济学人智库全球生活成本报告(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s Worldwide Cost of Living Report)将吉隆坡评为东盟地区最经济实惠的城市。2021年,吉隆坡通过13个全球服务中心吸引了140亿马来西亚令吉的投资,至2011年起共吸引了183亿马来西亚令吉投资。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Bank Negara Malaysia)、马来西亚公司委员会(Companies Commission of Malaysia)、马来西亚证券交易所(Bursa Malaysia)、马来西亚证券监督委员会(Securities Commission Malaysia)位于吉隆坡。截至2008年,共有982家公司在马来西亚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有783家公司在主板上市,153家公司在中小企业市场(ACE)上市,还有46家公司在创业加速平台市场(LEAP)上市。截至2022年,有21家新上市公司,其中3家在主板上市,14家在中小企业市场上市,以及4家在创业加速平台市场上市。

吉隆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游客主要参观的地方是由武吉免登、吉隆坡市中心(KLCC)和唐人街组成的“黄金三角”地区,这些地区拥有时尚的夜总会、休息室和酒吧。同时,吉隆坡是东南亚的零售和时尚中心,境内共有66家商场,大型购物中心有双威金字塔购物中心(Sunway Pyramid Mall)、柏威年购物广场(Pavilion KL)、谷中城购物广场(Mid Valley Megamall)等。在吉隆坡的商场中,既有当地的手工艺品,也有来自国际品牌的商品。在德国Inter Nations发布的2021年“外籍人士最佳城市”排名中名列第一;在中国海南万宁市举办的Golf Travel Magazine组织的2021年亚洲奖项中,马来西亚有五个高尔夫球场被列入“前100高尔夫球场”榜单,其中吉隆坡锦标球场排名第21。马来西亚旅游局与吉隆坡电视台(吉隆坡国际机场 TV)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增加本国旅游地在本地和国际游客中的知名度,广告活动在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和电视台展示,从2021年10月1日到2022年3月31日,带来了20万马来西亚令吉的媒体宣传价值。2021全年,吉隆坡游客数为910万,酒店共接待231万人次的客人。

重要企业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马来语:Petroliam Nasional Berhad),成立于1974年8月17日,是马来西亚的国有石油及天然气公司。作为政府的全资控股公司,国油公司掌握了全国的所有石油及天然气资源。通过三十年的发展建设,马油已经成长为一家综合性的跨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属下拥有三家子公司(马油贸易有限公司、马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和马来西亚国际船务有限公司),并在海外三十几个国家设有100多家子公司,被列为世界500强。

雪兰莪联合银行集团专注于东南亚地区,也是马来西亚重要的企业顾问之一。该集团总部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提供消费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伊斯兰银行和资产管理产品与服务,为东盟地区资产第五大的银行集团。雪兰莪联合银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自1987年起在马来西亚交易所主板上市。截至2023年6月30日,市值达540亿马来西亚令吉,总资产为7203亿令吉,股东权益总额为670亿令吉,主要股东包括马来西亚国库控股有限公司(马来语:Khazanah Nasional Berhad),持股24.1%,共拥有约33000名员工和2200万客户。

社会

教育事业

吉隆坡的公立学校对马来西亚居民免费。公立学校教学语言为马来语、泰米尔语粤语。截至2008年,吉隆坡市内有14所高等教育机构、79所中学、155所小学和136所幼儿园。

吉隆坡是许多马来西亚和国外高等院校分校的所在地。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的大学中拥有两所,包括马来亚大学(第65名)和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第144名)。

马来亚大学位于吉隆坡,为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学府,尤以文理学科和医学著称。作为马来西亚规模最大和最著名的大学,马来亚大学还是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英联邦大学协会成员。此外,马来亚大学是马来西亚国内排名第一的公立大学,是一所集文科、理科和医学兼有的综合性大学,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爱德华七世王学院(Kolej King Edward VII)和1929年成立的莱佛士学院(Kolej Raffles)。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于1970年成立,拥有两个校区,总校区位于雪兰莪州的万宜新镇,距离吉隆坡市区约35千米,分校区则位于吉隆坡市区。学校医院以及教学医院,即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医疗中心则位于吉隆坡蕉赖地区。截至2016年8月,国民大学在校学生共有26961人,其中国际学生占比为9%。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在全球大学排名中表现卓越,被评为“5星大学”(5-Star University)。

卫生健康

截至2019年,吉隆坡男性人口寿命为75.5,女性寿命为80.5。马来西亚实行的是半公费医疗制度,本国病人如果是小病并在政府医院或诊所就诊,只需承担基本的挂号费;如果是大病或需住院治疗,则要承担一定费用。公费医疗之外的部分,实行私人医疗保险计划。马来西亚国民一般参加各项医疗保险,以防因疾病给自己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截至2023年11月,吉隆坡内有6所政府医院(Hospital Kerajaan)、36所政府卫生诊所(Klinik Kesihatan Kerajaan)、24所社区诊所(Klinik Kesihatan)、60所政府微型诊所(Klinik Desa Kerajaan)。

文化事业

截至2016年,吉隆坡文化与创意产业的总就业人数为86478人,占总人口的2.1%,对总GDP的贡献为112亿马来西亚令吉,占吉隆坡总GDP的2.4%。

境内拥有吉隆坡图书馆(Kuala Lumpur Library)、马来西亚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alaysia)、日本文化交流基金吉隆坡中心图书馆(The Japan Foundation Kuala Lumpur (JFKL) Library)、谭曼敦依斯迈尔图书馆 (Taman Tun Dr Ismail Library)、武吉白沙罗社区图书馆(Bukit Damansara Community Library)、亚达图书馆与集体(Rumah Attap Library \u0026 Collective)、塞迪亚旺沙图书馆(Pustaka KL at Setiawangsa)、赛义德穆罕默德·纳奎卜·阿塔斯图书馆(Syed Muhammad Naquib al-Attas Library)等图书馆。2020年,吉隆坡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评为世界图书之都。吉隆坡提出“通过阅读来关爱”,重点关注四个主题:各种形式的阅读、发展图书行业的基础设施、包容性和数字无障碍阅读,以及通过阅读来增强儿童的权能。吉隆坡计划建设一个被称之为”书城“的大型综合设施、发起一个火车通勤者进行阅读的活动、加强马来西亚国家残疾人图书馆的数字服务和无障碍环境,以及为吉隆坡贫困住宅区的12个图书馆提供新的数字服务。

吉隆坡有多座博物馆展示各种纺织品、陶瓷、金属工艺和编织产品。这些博物馆以立体模型的形式描绘展示纺织品、陶瓷、金属工艺和编织产品的生产过程、历史、技术和传统工程设备等。马来西亚伊斯兰文化博物馆(Islamic Arts Museum Malaysia)收藏了七千多件伊斯兰文物,包括稀有的展品和伊斯兰艺术书籍图书馆,是整个东南亚最大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博物馆的藏品不仅集中在中东的作品,还包括来自亚洲其他地方的作品。

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位于吉隆坡市中心,始建于1959年,并于1963年8月完成。建筑的设计拥有马来国王宫殿的建筑特色,是唯一一座与传统马来建筑相符的政府建筑,其表面装饰有两幅由意大利玻璃马赛克制成的壁画,示了马来西亚的历史故事和手工艺品,由马来西亚艺术家张来同(Ho Kok Hoe)创作。2015年8月11日,国家博物馆获得了《国家遗产法》(National Heritage Act 2005)的认可,被列为马来西亚国家遗产建筑(National Heritage Building)。

马来西亚国家图书馆成立于1972年,位于吉隆坡,旨在为普通公众提供图书馆资源,并收藏具有国家利益的作品。馆内拥有近500万件藏品,包括书籍、出版物、杂志、报纸和在线资料,可借阅的图书超过50万册,涵盖马来语、中文、泰米尔语等多种语言,但超过一半为英语。除了作为国民主要的借阅图书馆外,它还充当马来西亚历史记忆和文化的中央存储库,拥有丰富的马来西亚文献收藏,包括印刷材料、特殊文件、具有国家遗产价值的电影和音频文件,还收购了一些著名马来西亚人的私人收藏,包括书籍、期刊、文章、手稿、文件、照片、信件等。

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成立于1958年,位于吉隆坡的敦拉萨路(Jalan Tun Razak),拥有最完整的当代马来艺术收藏品。美术馆的建筑群包括永久的和临时的展览,包括了马来西亚艺术家创作的2500多幅绘画、雕塑、摄影和其他各种风格的视觉和应用艺术品。馆内的资源中心拥有约4500本艺术书籍,由本地和国际出版商出版,一些书籍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还有关于大约500位马来西亚本地艺术家的个人履历。艺术馆会不定期举办艺术活动、展览、研讨会、工作坊以及本地和国际比赛。

媒体

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台马来语:Radio Televisyen Malaysia,简称RTM),建于1946年,是马来西亚通讯及多媒体部辖下的国营广播机构,总部位于吉隆坡,口号为“RTM,你的忠心朋友”(RTM Teman Setia Anda)。拥有Radio Klasik、Nasional FM、TraXX FM、Ai FM、Minnal FM、Asyik FM 6个国家电台频道、17个州电台频道,用马来语、英语、华语、泰米尔语和土著语广播。私营广播台有Fly FM、Hot FM、One FM等。

科技

吉隆坡致力于通过科学技术推动基础设施的发展。作为国家数字经济的中心,政府为数字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激励措施。1996年成立了多媒体超级走廊(MSC),2021年制定了吉隆坡智慧城市计划(Kuala Lumpur Smart City Plan)以建设智慧城市平台,整合所有城市内部系统和数据,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允许吉隆坡市政厅和吉隆坡市民访问城市数据和服务,以高效管理城市服务。根据毕马威2021年的调查,吉隆坡将在未来四年内被评为亚太地区第九大科技创新中心。

体育

吉隆坡是体育活动的地区和国家中心,1998年英联邦运动会之后,建立了一系列国际级体育设施。吉隆坡市政厅(KLCH)负责提供各种类型的体育设施。截至2010年,市政厅提供了72个体育设施,包括足球场,五人制足球场,综合体育馆,体育场,社区中心,游泳池,多用途大厅等。其中包括四个体育场,分别是蒂蒂旺沙体育场(StadiumTitiwangsa)、羽毛球体育馆、曲棍球体育场和足球体育场。蒂蒂旺沙体育场和羽毛球体育馆用于不同类型的体育,而曲棍球和足球体育场是单一用途的设施。此外,吉隆坡也是2015年第128届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的主办城市。

武吉加里尔国家体育场(Bukit Jalil National Stadium)位于吉隆坡,是一座多功能体育场,由马来西亚政府拥有并由国家体育综合体经营。该体育场于1995年1月1日动工建设,并于1996年9月11日开放,用于举办1998年英联邦运动会。它配备了九条400米的合成跑道,以及68米x105米的草坪,使其不仅是一个足球场,还是一个田径场。曾承办过1998年英联邦运动会、2001年东南亚运动会、2008年东盟大学生运动会和2015年东盟公务员运动会。

足球是吉隆坡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梅尔德卡锦标赛(Merdeka Tournament)在吉隆坡梅尔德卡体育场举行,市足球队吉隆坡城市足球俱乐部(Kuala Lumpur City)曾参加马来西亚足球超级联赛。吉隆坡曾分别于1965年、1977年和1985年主办亚洲篮球锦标赛(Asian Basketball Championship)。此外,市篮球队吉隆坡猛龙队(Kuala Lumpur Dragons)为2016年东盟篮球联赛(ASEAN Basketball League)的冠军。

从1999年到2017年,吉隆坡是一级方程式赛车的主办城市之一。一级方程式赛事为吉隆坡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更为明显。尽管亚洲各城市的游客人数下降,但吉隆坡的游客人数从1997年的6210900人增加到2000年的10221600人,涨幅达到64.6%。2015年,吉隆坡街道赛道(Kuala Lumpur Street Circuit)建成,成功举办了吉隆坡城市大奖赛赛车赛事(Kuala Lumpur City Grand Prix),吸引了250000名观众。

国际五星级障碍马术赛事吉隆坡大奖赛CSI 5*(KL Grand Prix CSI 5*)每年在吉隆坡举办。此外,其他体育赛事包括吉隆坡塔攀登比赛(KL Tower Run)、吉隆坡塔国际跳伞比赛(KL Tower International BASE Jump)、吉隆坡国际马拉松(Kuala Lumpur International Marathon)、环兰卡威自行车赛(Tour de Langkawi cycling race)等国际赛事也在吉隆坡举办。

环保

吉隆坡的垃圾收集由国家固体废物管理部门(Department of Nation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和固体废物管理和公共清洁公司(Solid Waste Management and Public Cleansing Corporation)监管。城市运营由私人公司阿拉姆·弗洛拉(Alam Flora)负责,每周进行两次收集。截至2020年,吉隆坡每人每天产生约1.62千克的垃圾,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最大的废物处置场为位于乌鲁雪兰莪(Hulu Selangor)的武吉塔嘎(Bukit Tagar),占地700公顷,每天约处理1700吨垃圾,计划运营至2045年。

吉隆坡市政厅的愿景是将吉隆坡打造成为一个“可持续、有韧性且适宜居住的城市,为所有人提供宜居环境”。作为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希望到2030年实现低碳社会目标,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2018年制定了《吉隆坡低碳社会蓝图2030》(KLLCSBP2030),概述了全面气候缓解战略,制定了明确的实施路线图,以实现在2030年城市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至2010年的30%。

治安

吉隆坡治安普通,但白天除了行人稀少的街区之外一般没有安全问题。吉隆坡的小偷不多,但需要防范抢劫问题,大多抢劫为飞车党。

交通

综述

作为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拥有完善的道路网络,城市的每个部分都与高速公路相连。吉隆坡的公共交通涵盖公交、铁路、计程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尽管联邦政府努力鼓励民众使用公共交通,但吉隆坡的公共交通使用率仍然偏低。截至2006年,吉隆坡仅有16%的人口以公共交通为主要通勤选择。吉隆坡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公交车由马来西亚国家基建公司通过其子公司快捷通轨道和快捷通巴士,共同以“吉隆坡快捷通”(RapidKL)的品牌名称运营。2001年,吉隆坡中央车站(Kuala Lumpur Sentral)正式启用,成为吉隆坡的公共交通枢纽中心。

公路

吉隆坡市区的主干道系统包括两条环绕道路,即苏丹依斯迈路(Jln Sultan Ismail)和敦拉萨路(Jln Tun Razak),以及七条辐射道路,高速公路包括卡拉克高速公路(Karak Highway)、深古巴路高速公路(Sungei Buloh Highway)、联邦高速公路(Federal Highway)和芙德拉尔高速公路(Seremban Highway),分别延伸至北部、西北部、西部和南部。在城市中心,道路的交通流量平均达到每天150000辆乘用车单位,联邦高速公路和芙德拉尔高速公路为郊区公路,每天承载超过200000辆乘用车单位的交通流量。

联邦高速公路(Federal Highway),是一条马来西亚的高速公路,连接首都吉隆坡和雪兰莪州巴生市。该高速公路起点位于吉隆坡的士布爹区(Seputeh),终点是雪兰莪州的巴生市。在高峰时段,联邦公路是巴生谷地区往返吉隆坡最繁忙的高速公路。

铁路

截至2021年,吉隆坡境内的城际铁路有两条。其中1号线即芙蓉线,是巴生谷综合运输系统开通的第一条火车线路,于1995年8月开始投入服务。芙蓉市线途径森美兰州、雪兰莪州及吉隆坡,连接首都吉隆坡和芙蓉、加影、冼都等周边市郊城镇。2号线即巴生港线(Port Klang Line)是马来亚铁路公司旗下通勤铁路中的一条路线。巴生港线途径霹雳州雪兰莪州及吉隆坡,连接首都吉隆坡和梳邦再也莎阿南巴生市等周边市郊城镇。

吉隆坡中央车站(马来语:Kuala Lumpur Sentral)于2001年投入运营,是马来西亚最大的交通枢纽,也是吉隆坡综合铁路交通中心。通过直接接入六个铁路系统和主要高速公路,吉隆坡中央车站还是直达吉隆坡国际机场布城赛城的便捷通道。

航空

吉隆坡共有两座机场,即吉隆坡国际机场(Kuala Lumpur International Airport)和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沙机场(Sultan Abdul Aziz Shah Airport)。吉隆坡国际机场是马来西亚规模最大的机场和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是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亚洲航空公司亚洲航空长途公司、马印航空等航空公司的主要枢纽机场。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沙机场则是飞萤航空(Firefly)、马印航空公司(Malindo Air)和成功航空(Berjaya Air)的基地,主要飞往马来西亚国内以及邻近的泰国印度尼西亚

吉隆坡国际机场(Kuala Lumpur International Airport)建于1998年,ATA代码为KUL,ICAO代码为WMKK。位于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岸,与雪兰莪州森美兰州接壤,距离吉隆坡约50千米。吉隆坡国际机场与马来西亚半岛的其他地区通过一条完善的高速公路和快速公路网络相连。最初建造时,设有两条独立的跑道,主航站楼的设计容量为每年2500万人次,后来进行了优化,每年可处理3000万人次。吉隆坡国际机场拥有三条独立的跑道,每条跑道长度约为4000米,为主航站楼和klia2航站楼提供服务。该机场为60多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务,直飞超过120个目的地,间接飞往超过1000个目的地。

航运

巴生港口(Port Klang)是马来西亚最大、最重要的港口,位于半岛的西海岸,巴生河汇入马六甲海峡的地方,从而连接吉隆坡(河上游38千米)与大海。巴生港口是一座多功能港口,2018年总货物吞吐量为2.21亿吨,占马来西亚所有港口处理货物的39%。在2018年,巴生港口的总集装箱吞吐量为1232万标准箱,在全球集装箱港口中排名第13位,仅次于鹿特丹港口。巴生港口超过一半的集装箱是作为中转货物处理的,然而,55%的马来西亚集装箱进口通过该港口,53%的集装箱出口也是通过该港口离开马来西亚。

公共交通

吉隆坡境内的轨道交通包括轻轨(LRT),单轨(Monorail),机场专线(KLIA),通勤捷运(MRT)等制式。安邦线(3 号线)是马来西亚首条轻快铁线;大城堡线(4号线)为轻轨制式。安邦线线和大城堡线总共设有38站;5号线即格拉那再也线,是马来西亚首条自动驾驶的列车线路和第二条轻快铁线。每个车站都有专门的支线巴士站;6号线为吉隆坡机场支线,连接吉隆坡中央车站吉隆坡国际机场。该线路是由机场直达中央车站的机场快铁,全程运行时间为28分钟。

吉隆坡的公交车基本属于Rapid KL和Metroline两家公司,线路分布全城,车票基本在1马来西亚令吉左右。营运时间是6:00-23:00,到站时间不固定,上下班高峰期需要长时间等待。

吉隆坡出租车数量较多,起步价为3令吉,超过1千米每35米为0.1令吉,等待首3分钟3令吉,每超出21秒为0.1令吉,所以打车最好错开上下班高峰期。0:00-6:00加收50%的费用,叫车服务外加2令吉。

吉隆坡有针对游客的观光巴士“KL Hop-on Hop-off”,在吉隆坡多间酒店有停站,可以搭乘这个巴士环游多个景点,车上有中文讲解。

文化

综述

吉隆坡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中部,是马来西亚的文化、商业和交通中心。吉隆坡为都市中心,其居民群体涵盖了马来族、华人和印度人等,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其多元文化也体现在了多样的宗教信仰、语言、美食和建筑上。

饮食

吉隆坡的饮食中融合了中国、印度、东南亚和西方的烹饪特色,既有具有当地特色,口味地道的街边排档,也有装潢高雅的各种餐厅。同时,拥有唐人街夜市、小印度夜市和金三角地区的阿罗街夜市等出名夜市。

福建虾面是一道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美食,但两地的版本略有不同。在马来西亚,特别是在吉隆坡,Hokkien Mee通常指的是炸福建虾面。吉隆坡的福建面是一道由大量猪油炸制的面食,加入黑酱油调味。面条通常是厚而宽的黄面条,配以各种配料,如虾、鱼饼、鱿鱼、卷心菜和猪肉。猪肉最具特色,被炸至酥脆,并吸收了炒蛋的香味。

椰浆饭为在米饭中加入椰浆、香露兜和姜,混合后蒸熟,配上黄瓜片、咖喱鸡、花生一起食用,是马来西亚最传统和最受欢迎的佳肴。吉隆坡境内有名的椰浆饭餐厅有安塔拉邦沙(Antarabangsa),在吉隆坡都会区有多家分店,餐厅的椰浆饭偏甜味;唐林餐馆(Tanglin),餐馆成立于1948年,餐厅的椰浆饭偏辛辣口味;安嘎(Angah)餐厅,椰浆饭温和,香兰叶用量较多。

通常为羊肉、牛肉或鸡肉,用卤汁浸泡后再用炭火烤,最后蘸沙爹酱,配以洋葱和黄瓜吃。吉隆坡境内著名的沙爹餐厅有Willy Satay、Satay Station、Zaini Satay。

叻沙是一道广受欢迎的辣味面食,面条包括各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粗米粉,配有鸡肉、虾或鱼等各种配料。此外,叻沙也以其浓郁而辛辣的高汤著名,该高汤用添加酸味调味的椰奶熬制而成。吉隆坡境内著名的叻沙餐厅有Auntie Lora Kopitiam、Charlie’s Cafe、Sepiring等。

习俗

特色节庆

联邦领土日(Federal Territory Day)为每年的2月1日在吉隆坡独立广场举行,以庆祝吉隆坡成为联邦政府管辖的领土。庆典活动包括彩车游行、烟火表演、文化表演、体育比赛和社区活动,吸引着市民和游客共同参与,展示吉隆坡多元文化的魅力。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节庆(Bon Odori Festival)是日本佛教一项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后演变成一个家庭节日,人们回到祖先的家中探访和清理祖先的坟墓。这个节日在日本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成为吉隆坡每年庆祝日本文化、食物、饮料、艺术和舞蹈的活动。

泰普沙节(Thaipusam)为印度教节日。通常在一月下旬举行,是吉隆坡和雪兰莪州的公共假日。节日当天,数以万计的人们参与银制战车的游行,穿越吉隆坡的街道,前往雪兰莪州的巴都洞窟(Caves of Batu)。

艺术

马来艺术中拥有蜡染(Batik)手工艺,通过在织物上应用蜡以阻止染料渗透,将白布变成颜色多样的作品,最流行的图案为叶子和花朵。吉隆坡作为首都,在推广和展示这一传统工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吉隆坡拥有丰富的蜡染艺术和手工艺品展览,著名的蜡染作坊有蜡染中心(Batik Center)、亚蒂蜡染(Jadi Batek)等。

文学

吉隆坡的文学记录可追溯到15世纪,当时马来苏丹国在该地区建立了统治。在此期间,苏丹和宫廷成员写了诗歌、戏剧以及各种文学作品记录现吉隆坡地区的情况。此后,吉隆坡一直是各类作家、诗人、剧作家的摇篮,著名的作者包括伊斯迈尔·卡达鲁丁(Ismail Kadaruddin),被称为马来西亚的国家诗人,作品有《马六甲之歌》(The Ballad of Malacca)和《马来史诗》(The Malay Epic),已成为马来西亚文学的经典之作。另一位著名作家是阿卜杜拉·胡赛恩(Abdullah Hussain),被认为是现代马来文学之父,其著名小说《交错》(Interlok),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被认为是现代马来小说的杰作。此外,吉隆坡还拥有许多新兴作家,大部分在马来西亚知名杂志和报纸上发表过作品。境内重要的文学中国艺术节为吉隆坡国际文学节(Kuala Lumpur International Literary Festival),为作者提供了向观众展示其作品的平台,还为读者提供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作者见面和互动的机会。

音乐

作为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的音乐风格受多种种族、传统、文化影响,丰富多元。音乐风格融合传统马来音乐、华人音乐、印度音乐以及西方音乐。吉隆坡有许多音乐艺术家和乐队,跨足多种音乐流派。著名创作歌手尤娜(Yuna)以深情的R\u0026B风格流行音乐而闻名;独立摇滚乐队Hujan,在马来西亚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歌手兼创作家Zee Avi,将民俗音乐、爵士和流行元素融入其音乐中。吉隆坡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场所,包括咖啡馆、酒吧以及大型音乐厅。著名的场所包括无领带俱乐部(No Black Tie),是一家顶级爵士俱乐部;蜜蜂俱乐部(The Bee),是独立乐队和另类音乐的表演场所。此外,吉隆坡还举办多个音乐节庆典,旨在欢庆各种音乐流派,并展示本地和国际音乐家。例如,每年的城市风景音乐节(Urbanscapes)集结了多元化的音乐家、艺术家和表演者;吉隆坡国际爵士乐与艺术节(Kuala Lumpur International Jazz \u0026 Arts Festival)则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著名的爵士音乐家。

地区象征

市徽

市徽设计包含吉隆坡的三个主要特征,即政府和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与学习中心。市徽上马来西亚令吉“令吉”的抽象设计代表商业,星月代表政府所在地,而原子结构覆盖在打开的书上,则代表文化和学习。这些象征元素被包含在交织的六边形形状中,象征着人造物与自然元素的相互关系。蓝色与马来西亚国旗的颜色相似,黄色代表商业领域,绿色代表文化与学习领域,象征着成长与生命,与吉隆坡不断发展和充满活力的文化相一致。

市旗

吉隆坡的市旗由等宽的白色和红色条纹以及中央的深蓝色大条纹组成,带有黄色的星星和新月。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联邦首都和直辖区,14条横贯的红白条纹代表马来西亚的13个州和受联邦政府管理的吉隆坡联邦直辖区。新月和星星代表伊斯兰教作为官方宗教,14角星代表马来西亚的13个州和吉隆坡联邦直辖区,是中央政府和行政中心

中央的深蓝色代表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多种族城市居民的团结。红色象征着城市在追求动态和进步的大都市发展过程中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力量;黄色表示吉隆坡的主权和繁荣;白色象征着城市的宏伟、清洁和美丽。

风景名胜

综述

吉隆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以东南亚熔炉而闻名,不同的种族和文化使吉隆坡成为旅游胜地。城市建筑可以反映其多样性,包括摩天大楼吉隆坡石油双塔(Petronas Twin Towers),传统庙宇以及清真寺,此外还拥有独立广场(Merdeka Square)来纪念城市历史。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多处城市公园,包括湿地公园(Wetland)、吉隆坡蝴蝶公园(Butterfly Park)以及班达拉植物园(Perdana Botanical Garden)等。

重要景点

人文景观

吉隆坡石油双塔(马来西亚石油公司 Twin Towers)高451.9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建于1998年,是为了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的总部而建造,由阿根廷出生的美国建筑师塞萨尔·佩利(Cesar Pelli)设计。每座塔楼的设计相同,为一个有八个叶片的圆形结构以及一个金字塔形的尖顶,都为88层,尖顶上有一根纤细的钢尖。每座建筑的支撑结构由其周边的16根大柱支撑,都是由高强度的钢筋混凝土制成,外部覆盖层由不锈钢和玻璃构成,一座两层高的空中走廊连接了两座塔楼,位于第41层和42层之间。

独立广场(Merdeka 史克威尔)位于苏丹阿都沙末大厦的对面,面积约8.2公顷,因1957年8月31日马来西亚国旗在此第一次升起, 象征独立而得名。广场南端竖立着一支高100英尺的旗杆,以纪念这个历史时刻。广场的草坪十分柔软,可以随意进入。广场另一端有一排廊柱屹立在流水潺潺的喷水池旁,是为旅客而建的休息处。

苏丹阿都沙末大厦(Sultan Abdul Samad Building)建于1897年,又称大钟楼。建筑宏伟、风格独特,别具摩尔色彩。高达40公尺的圆顶大钟楼是吉隆坡市的标志之一,大厦原为英国殖民地政府几个重要部门的办公点,现在仍是政府机构。每年8月31日的国庆大游行和迎新年的盛会都在此举行。

中央艺术坊(Central Market)建于1986年4月15日,原为破旧的市场(马来语:Pasar)。现为占地8000平方米,3层楼高,聚集马来西亚各州传统文化特色为一处的中央艺术坊。里面除了售卖各州的艺术手工艺品、纪念品、银器外,还可以找到其他东南亚邻近国家的手工艺术品。

自然景观

这个公园是由绿地与湿地组成,是热带地区最大的人造淡水湿地公园。连绵的沼泽地、沼泽林与池塘、湖泊,吸引了很多鸟类在此栖息。

云顶高原也叫做云顶世界,距离吉隆坡市约35千米,是一个综合度假胜地,拥有酒店、赌场、购物中心。整体海拔为1800米,是常年处于热带气候的马来西亚人的绝佳避暑胜地。当乘坐缆车快抵达山顶的时候,会看到云雾环绕着建筑物。

黑风洞是印度教的朝拜圣地,位于吉隆坡北郊11千米处。这里处在丛林掩映的半山腰,为石灰岩溶洞群,需要步行272级陡峭台阶而上。黑风洞前面的镀金印度大佛有几十米高,金光闪闪,洞内有蝙蝠、猴子、白鸽等。

对外交流

友好城市

截至2023年11月,吉隆坡与全球许多城市结缔友好城市与外交伙伴协议,包括安卡拉北京市柏林、卡萨布兰卡、金奈德里迪拜伊斯法罕雅加达卡拉奇、里尔、伦敦马六甲市马什哈德市、新德里、纽约

城市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