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述汤 :中国材料化学和物理专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21:22

李述汤,1947年1月出生于湖南邵东,材料化学和物理专家。李述汤长期从事有机光电子材料及显示器件、纳米功能材料及器件、以及金刚石和相关超硬薄膜领域的研究。

人物经历

1947年1月,出生于湖南邵东;

1965年-1969年,于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毕业并获学士

1969年-1971年,在美国罗彻斯特(Rochester)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

1971年-1974年,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

1974年-1976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力分校做博士后研究;

1976年-1994年,在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任研究员;

1994年,到香港城市大学工作,任物理与材料科学系讲座教授及“超金刚石及先进薄膜研究中心”主任;

2001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教授及“纳米有机光电子实验室”主任;

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8年6月9日,李述汤教授负责组建的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材料)实验室(Functional Nano & Soft Materials Laboratory,Soochow University;FUNSOM)正式揭牌成立,该实验室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2021年1月,李述汤领衔组建澳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2022年3月,澳门科技大学成立创新工程学院,李述汤院士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李述汤长期致力于金刚石、纳米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在金刚石研究方面,开展了硅衬底上金刚石成核、生长及异质外延的机理研究,提出了制备高质量外延金刚石薄膜的方法,用含烃的低能离子束在硅衬底上直接生长出异质外延的立方金刚石纳米晶,揭示了其形成机理,并用于制备其它超硬薄膜在纳米材料的研究中,发展出一种高产率制备硅纳米线的新方法,提出了氧化物辅助生长的机制,并将此方法推广到合成其它半导体材料的纳米线,得到量子效应导致硅纳米线能隙展宽的实验证据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中,提出用电偶层的概念解释金属/有机界面能带的突变,用嵌入无机化合物层和修饰有机发光层表面的方法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提出了“高温NPB”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新方法。其主要研究成果“金刚石及新型碳基材料的成核与生长”,“氧化物辅助合成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应用。”

• 科研成果&科研项目

李述汤其主要研究成果“金刚石及新型碳基材料的成核与生长”,“氧化物辅助合成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应用”先后荣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成就奖(亚历山大·冯·洪堡 Research Award)和香港裘槎基金会高级研究成就奖(Croucher Senior Research Fellowship),并于2003年及2005年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其研究成果在国际材料科学界占有重要地位,其学术水平得到了广泛的肯定,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内地纳米和材料科技界的领军人物。1994年以来在香港地区先后成功策划、主持了30余项大型研究项目,获得香港研究资助局和创新科技基金6000余万港元的研究资助。

据2018年5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院官网显示,李述汤在内地也分别承担了多项国家863和973项目。

• 论著发表

李述汤在国际化学、物理、材料等领域的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撰写专著9部、获美国专利20余项,论文被他人引用超过26000余次。据ESI 和 ISI 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李院士研究论文的引用次数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全世界排名位于前列,H-index达到85。其中有5篇研究论文发表在著名的《科学》(美国)及《自然》(英国)期刊,另有多篇学术论文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

代表论著

1.D.D.D. Ma, C.S. Lee, F.C.K. Au, S.Y. Tong, S.T. Lee, “Small diameter nanowire surface”, Science 299, 1874-1877 (2003). (March 2003)

2. S.T. Lee, Y. Lifshitz, “The road to diamond wafers“, Nature 424, 500 (2003).

3. X.H. Sun, C.P. Li, W.K. Wong, N.B. Wong, C.S. Lee, S.T. Lee, B.K. Teo, “Formation of carbide nanotubes and nanowires via reaction of silicon (from disproportionation of silicon monoxide) with nanotubes” J. Am. Chem. Soc.124,14464-14471 (2002). (November 2002)

4. X.H. Sun, C.P. Li, N.B. Wong, C.S. Lee, S.T. Lee, B.K. Teo, “Templating effect of passivated nanowires in the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 nanotubes and nanoonions via sonochemical reactions with common organic solvents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J. Am. Chem. Soc. 124, 14856-14857 (2002). (November 2002)

5. J. Y. Li, D. Liu, C. W. Ma, O. Lengyel, C.-S. Lee, C.-H. Tung, S. T. Lee, “White-light emission from a single-emitting-component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dv. Mater. 16, 1538-1541 (2004). (September, 2004)

6. L.S. Hung, S. T. Lee, et al., “An efficient pure 蓝色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low driving voltages”, Adv. Mater. 14, 1317-1321(2002).

人才培养

香港城市大学8年多的时间里,李述汤教授指导了50多名硕士、博士生以及从事博士后工作的研究生。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李述汤兼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和纳米有机光电子实验室主任。曾任香港城市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系讲座教授、超金刚石及先进薄膜研究中心(COSDAF)主任,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高级研究员、项目主任。先后受聘为复旦大学顾问教授、山东大学、中南理工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所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及大连理工大学等客座教授,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院长。

李述汤院士在多本国际科研杂志上担任编辑的工作。他是《Applied Physics Letters》和《Diamond & Related Materials》国际杂志的副主编,《Physica Status Solidi》国际杂志亚太区的主编(2004-2007),《New Carbon Materials》和《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国际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和《Applied Nanoscience》国际杂志的顾问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李述汤多有“帅才”、“将门虎子”之称。(凤凰网江苏评)

李述汤就是这样,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不争,眼光很高,姿态却很低,还喜欢帮人,特别是年轻人,帮得也很到位,“我不一定要全部做到最好,但我要让跟着我的人做到最好”。这让人很难不喜欢他,也很难不与之同奋斗。我们的科学需要李述汤,更需要他的风度与“帅”才。(中国教育新闻网评)

参考资料

澳门科技大学筹建“澳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为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澳门科技大学.2024-08-08

研究院概况.澳门科技大学.2024-08-08

学系概况.澳门科技大学.2024-08-08

教研团队.澳门科技大学.2024-08-08

这些党派成员获评中国侨界杰出人物.今日头条.2023-09-0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