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升初 :一杆旗皮影社的创办人

更新时间:2024-09-20 14:44

杜升初(1879-1951),艺名“一杆旗”,又名杜登科,出生于大荔县杜家滩。19世纪80年代,因家乡遭水灾,他流落至临渭区临渭区官底肖家村。杜升初从小热爱戏曲,但因其父杜生林(碗碗腔艺人)的反对,只得读书。他聪颖勤奋,25岁时中秀才。然而,由于其家族历史因素,他未能走上仕途。1904年,他在肖氏祠堂教私塾,抽空时弹弦乐器,学习唱艺。杜升初表演技能精湛,戏德好,因此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着“齐喜王蔓参苗子,一杆旗和歪脖子”的顺口溜。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他表示关怀。1950年,文艺界领导马健翎姜炳泰王依群邀请他到西安市,对他的皮影演唱进行了录音、抄写。

简介

他从小爱戏如命,却遭其父杜生林(即杜麻子,碗碗腔艺人)的竭力反对。杜只好读书,因聪颖、勤奋,25岁中了秀才。但因其老祖先养过种牛、种驴,又是梨园子弟,故未走上仕途。1904年他于肖氏祠堂教私塾半每抽空弹弄乐器,习唱学艺。

成就

父亲见他意志坚定,只好依顺他并让他跟自己学对不几年便出了名。以后创办了“一杆旗皮影社",他既j社长,又是主演,生、旦、丑、净俱佳,能演戏100余本。最拿手的是:李十三的“十大本”、《十才子》、《蝴蝶杯》《桃花观》、《司马茂断阴曹》、《麟骨床》、《燕子笺》、《搜孤救孤》、《水月庵》、《周仁回府》、《四圣归天》、《二度梅》《春灯谜》、《挖蔓青》(还改编了此剧)。其特点为:字意精确,腔调动听,唱做细腻,态度严肃。他描述自己的艺术生涯为:“走遍天涯,到处是吾家。步长途,风吹雨洒登高台,讲经说法;论琴音,六音通造化;论字音,四音不敢差;论情节,一白二笑三哼哈,老外末帖须象他;演苦戏,引人泪巴巴;演乐戏,惹人笑哈哈。自古道戏假情不假,怎能说戏者疯子看者瓜。遇知音,欢迎,技艺虽高不可夸。这也是一宗文化,任凭他庸夫、俗子耻笑咱。”

因其戏德好,表演技能精湛,群众中长期流传着“齐喜王蔓参苗子,一杆旗和歪脖子”的顺口溜。

建国后,党和政府对他十分关怀。1950年,文艺界领导马健翎姜炳泰王依群同志邀请他到西安市,对他的皮影演唱进行了录音、抄写。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