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以涵 :原华北电力大学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0 20:15

杨以涵,1927年出生,铁岭县人。教授、博导。1949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电机系本科。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电力专业研究生毕业,先后在东北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任教、曾担任过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职。1988年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四届理事评为电机工程优秀科技工作者。于1972年参加主研"大功率单匝绕组电炉变压器",为设计和制造该类特种变压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物简介

杨以涵,1927年2月出生,辽宁铁岭人,汉族。1949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电机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0年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读电力专业研究生,1952年研究生毕业,随后留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1961年调往华北电力大学(现为华北电力大学)工作。直到2008年离休。曾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职。1961年被评为副教授,1979年被评为教授,1984年被评为水电部特级劳模并被聘为终身教授,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三次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工学科评议组成员,其中一次担任评议组组长,两次担任国家学位委员会电工学科评议组成员。

学术成就

杨以涵教授是我国电工学科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奠基人之一,从1949年起一直从事该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4年被评为水电部劳动模范;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1978年被评为教授,1984年被学院确定为第一批重点学科之一的“电力系统的控制与安全经济运行”学科带头人。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电机电力分组)成员。1988年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四届理事评为电机工程优秀科技工作者。1990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电工学科评审组成员。

杨以涵教授于1972年参加主研"大功率单匝绕组电炉变压器",为设计和制造该类特种变压器提供了理论依据.1977年12月他研制了"防铁磁振电压互感器",解决了北京和保定市等变电所的磁铁谐振问题。荣获华北电管局科研成果奖.1987年12月他主持指导的"ML--1小电流接地微机选线装置"通过鉴定,此成果圆满解决了电力系统中小接地选线问题.1988年"可控硅无功电源(SVG)技术原理和实验"获得水利电力部授予的二等奖1989年杨教授撰写的"人工智能在电力网调度工作中的应用---日调度安排的专家系统"论文及"编写变电所倒闸操作票的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的论文分别被河北省电机工程学会评为二,三等奖

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三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38篇,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40篇,编写高校教材三部。

研究成果

在科学研究上,杨教授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选线

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一直是个难题,早期的办法是逐次拉路,由于拉路带有盲目性,严重影响供电的可靠性。80年代中期,杨以涵教授主持的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将微机用于小电流接地选线,实现了选线技术的飞跃,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于1987年获能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十年以后课题组又进行选线再研究,研制出新一代选线装置,实现了选线技术的又一次飞跃,并于2003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防铁磁谐振电压互感器

70年代国内和出口的10kV干式电压互感器多次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严重损失。课题组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高压物理模拟试验,弄清楚了发生铁磁谐振是引起电压互感器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制出防铁磁谐振电压互感器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电网运行的铁磁谐振问题。所提出的方案经运行实践证明十分有效,已在全国普遍推广应用。

变电所和调度运行操作票专家系统

198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智能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变电所和调度运行操作票专家系统是这项研究的典型代表,如今这一技术已在全国普遍推广应用。

单匝绕组电弧变压器

1970年代受保定变压器厂的委托,研究单匝变压器导体中涡流问题,这一成果为我国研制首台“大功率单匝绕组电弧变压器”奠定了理论基础。

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

1990年代主持和领导了纯软件方式的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这项成果成功用于电力系统电气运行人员培训。随后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变电站计算机仿真实习与实验教学系统”成功应用于教学实践,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其它

除以上成果外,杨以涵教授还主持完成了“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的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规律的研究”、“适应电力市场需要的电力系统分析和控制理论与方法”、“四相输电系统的理论研究“、“大型汽轮机发电机快关汽门应用研究”,提出了广义无功功率的概念,并在国内首次研制出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实验系统等都显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

进研工作

杨以涵教授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有:

(1)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及相关技术小电流接地选线是个难题,情况复杂,难以一蹴而就。课题组决心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实现选线技术的第三次飞跃。

(2)光学互感器 这项研究已经取得两项突破,一是用反馈控制方法提高了互感器的准确度,另一是解决了光学互感器的长期运行稳定问题。研制的样机已经挂网运行满一年,效果非常好。

(3)智能调度目前电网调度运行已由经验型上升到分析型,这项研究是电网调度运行由分析型提高到智能型。

学术评价

50年代,杨以涵教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发电专业,是我国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1978年被评为教授,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学校有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50年来,为我国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出一批卓有建树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了一批工程领域的专家和工程师,对我国电力科研事业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杨以涵教授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密切关注国际科研动态,紧密结合现场生产实际,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