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露禅 :杨氏太极拳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10-10 09:56

杨露禅(1799年—1872年),本名杨福魁。河北省永年区人,是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太极拳发扬光大的武术家。在武林中有“杨无敌”之誉。

杨露禅家境贫寒,幼年失学,因其出生地广平府永年习武之风盛行,杨露禅在陈德瑚的推荐下,去往温县陈家沟拜师陈长兴。杨露禅因不是正式弟子,便“偷学”陈长兴的招术,被陈长兴发现后,便破格收杨露禅为徒,杨露禅努力学习六年后,自认功夫独到,便辞别师父回到永年广府老家。回家后的杨露禅与高手切磋不敌,便再次返回陈家沟学艺。杨露禅一学又是六年,因母亲去世再次回家,此次杨露禅与高手切磋也只能打平手,杨露禅自认未能学到精髓,便三入陈家沟学艺。陈长兴念杨露禅求进心诚,便将太极拳的奥妙悉心传授给他。六年后,杨露禅学成归家,并开馆授拳。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杨露禅应武禹襄之弟武汝清的邀请进京授拳,不仅进入端王府教授拳术,还担任过旗营的教练。此外,杨露禅在北京城内打出名声,人称“杨无敌”。晚年,杨露禅归家,并改良陈式老架太极拳,创出了大众化的“杨氏太极拳”。1872年杨露禅在家乡病逝,享年七十三岁。杨露禅之后,杨氏后人以及弟子仍致力于杨氏太极拳的传播。

杨露禅的太极拳术了得,清廷大学士翁同龢称赞杨露禅的拳术“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如猿,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然一体”,并亲书对联“手捧太极塞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相赠。杨氏太极拳派生出众多流派,对于当代太极拳套路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杨露禅1799年出生在永年城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失学,稍大后便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在县城当小贩、打小工。而当时永年城为广平府所在地,习武之风盛行,杨露禅先后习练了大洪拳、小洪拳和梅花拳,具备了一定的武术功底。一次偶然机会,杨露禅见西街太和堂药店伙计所习太极拳,拳路新颖,技击中显出很大优越性。又恰逢一恶棍对店主发难,却不料陈德瑚掌柜只一只手便让恶棍跌出一丈之外,杨露禅便求教于他。陈德瑚看杨露禅学拳至诚,便将他推荐给温县陈家沟的陈长兴

三入陈家沟

一入陈家沟

杨露禅怀揣举荐信,只身前往陈家沟学习太极拳。同乡武禹襄乃永年望族,家庭富有,又爱好武术,他得知杨露禅的事情后,便竭力促成此事,并慷慨出钱资助。按照陈家祖训,太极拳术一般不外传。陈德瑚是以雇工的名义将杨露禅介绍给陈家沟掌门拳师陈长兴。陈长兴乃太极大师,技艺高强,一般不外传陈家太极。杨露禅来到后,因有太和堂老板的举荐信,加之露禅敦厚老实,便被收留下来。

杨露禅留在陈家沟后,因不是正式弟子,未能如愿学习陈氏太极拳,后来在得知陈长兴每天深夜都会在花园练功后,杨露禅便每天藏在花园的大槐树上学习陈长兴的招术,加之其勤奋努力,他的拳术有了很大进步。之后有一次杨露禅与陈氏子弟玩耍,无意中用太极功夫将这个子弟击倒,被陈长兴看见。陈长兴让其表演了一套拳路,他看出杨露禅学艺心切且已得陈式太极的体味,便破格收了杨露禅这个外乡子弟。太极拳博大精深,精到之处非经师亲自点拨和反复研究方能心领神会。杨露禅跟随陈长兴学习太极拳六年后,其自认为拳艺娴熟,功夫独到,便辞别师父回到永年广府老家。

再入陈家沟

杨露禅辞别师父回到永年广府老家后,不少好武者便找上门来相邀竞技。虽有许多人被杨露禅打败,可遇着武中高人,杨露禅也不是对手。杨露禅此时才认识到太极拳的精深无比,于是又一次离家,再次赴陈家沟学艺。

陈长兴对杨露禅的归来学艺非常感动,认为他是一个学习太极拳的好材料,非常珍惜并悉心教授。这一次杨露禅对学习太极拳更加认真,他聪明好学,不怕问问题,每天早起晚睡,太极拳艺日益精进,一学又是六年。之后杨露禅因母亲去世,不得不告别师父回家奔丧。这次回来后,杨露禅的武艺大进,前来切磋的人多数都无法与他匹敌,若遇到强手也只能打个平手。杨露禅自认为自己学习太极拳十二年,依旧没能深入精髓,功夫还不够,于是杨露禅在处理完母亲的丧事后,便再次回到了陈家沟。

三入陈家沟

杨露禅第三次入陈家沟学习,此时得知师父陈长兴受到诬陷入狱的消息。杨露禅积极地为师父辩护并寻求帮助,最终在武禹襄和河南武阳县知事武澄清的帮助下,洗脱了师父的冤屈。因此陈长兴对杨露禅深信不疑,继续传授他武艺。一次,陈长兴约杨露禅出来见面,杨露禅准时到达,并虚心聆听师父的教诲。师父闭目养神片刻后才注意到杨露禅,并告诉他今天已经晚了,让他明天再来。杨露禅没有怨言,坚持等待。陈长兴对此非常高兴,于是将全部秘诀传授给他,并将他关进密室练习。杨露禅日以继夜、苦练数年后,他的武艺大有进步。杨露禅第三次回永年后,便在家乡永安开馆授拳,将所学的拳路传授给乡里子弟,使永年成为太极拳的中心发源地。

进京授拳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杨露禅应武禹襄之弟武汝清的邀请,前往京城授拳。杨露禅先是随武汝清到富豪张某(绰号小铺张)的公馆做客。张家公馆是官绅富豪寻欢作乐的场所,那里还雇有武术教师数人,教一班富家子弟学武练拳。小铺张在宴请杨露禅时,见杨露禅身材瘦小便有些看不起,并令露禅演习献艺,杨露禅遵从主人之言,当众演示了一遍太极拳。但张家的武师并不懂太极拳,觉得杨露禅走架如摸鱼捕虾之状,便纷纷嘲笑他。小铺张见此便提议武士与杨露禅进行比试,杨露禅站在中央说道:“太极拳一向是后发制人的,你们可以一个一个上来,也可以一起上。”张家的武师们为了不在主人面前出丑,渴望一拳把杨露禅打倒。然而,他们却都在杨露禅的手下败北。杨露禅展示完自己的实力,转身就走。小铺张尽力挽留,道歉赔礼,最终成功留住杨露禅在张府。

杨露禅在北京设坛授拳,无数武林强手前来寻衅试艺,但杨露禅在万不得已之时也是点到为止,绝不轻易伤人。杨露禅以其高尚的武德和卓越的武艺在京城声名鹊起。后来,他还进入端王府教授拳术,并担任过旗营的教练。

推广太极

杨露禅在北京城内打出名声后,一提起杨露禅,人们都称他为“杨无敌”。后来,武汝清介绍了许多王孙公子随杨露禅学习太极拳,使得太极拳在北京城内广为流传。而当时的官宦人家也以能请到杨露禅为荣。因此,杨露禅带着他的两个儿子杨班侯杨健侯长期住在端王府中教授拳术,直到晚年才回到家乡,并改良了陈式老架太极拳,使得太极拳更加大众化,人人都能练习,当时人称“杨式太极拳”。杨露禅之后,杨家一门个个都是太极高手,比如杨健侯、杨少侯。1872年杨露禅在家乡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至今,杨氏后人以及弟子仍致力于杨氏太极拳的传播。

主要影响

武术方面

杨露禅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将太极拳事业深入推广,发扬光大的伟大武术家。他以毕生精力钻研武学,成就威名后仍淡泊依旧,不为浮华虚荣所累,杨露禅之所以受到无数人的敬重仰慕,除了他的功夫精绝之外,还有刻苦自强的精神,至今被尊为武林中的太极巨星。

杨露禅虽然是陈长兴的传人,但他并不墨守成规,他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作出了改进,使之更加合理化、大众化,适合老少皆宜,被称为“杨式太极拳”。经过杨露禅及其子两代人的不断切磋和改进,最终由孙子杨澄甫定谱,形成了杨式太极拳,该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同时轻灵沉着。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祛病强身的一项体育运动,成为风靡世界的杨式太极拳。

拳术传承

杨露禅所创的杨氏太极拳,经其子班侯继承发展,奠定了一百零八式的太极拳路。再经其孙杨澄甫修订,遂定为扬式大架子。因而也丰富了太极拳的流派,比如武式太极拳(武禹襄)、郝式太极拳(郝和)、孙式太极拳(孙禄堂)等等。

此外杨露禅最初传授的太极拳六十四式老架,由大弟子王兰亭传给了李瑞东和周玉祥。后来,周玉祥将该拳改名为“王道人太极拳六十四式”,并传给了吴锦园。吴锦园迁台后,将该拳传给叶金山,称为王府皇家太极拳。此外,杨班侯传授的杨式小架太极拳由满族人全佑传下去后,鉴泉修改定型,自成一家,被称为“吴式太极拳”。如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太极拳,都是由传统杨氏太极拳演化而来。杨氏后人及弟子仍在为杨式太极拳的传播做着不懈的努力。

人物争议

卖身为奴疑议

有媒体称杨露禅为学拳宁可卖身为奴,学者唐才良对此提出质疑,并引用中国太极拳十三名家之一的姚继祖提出的疑问来论证,一是杨露禅祖宅还在,又何用借 居太和堂药店,为何不先卖家产,而自卖自身;二是杨露禅10岁为僮,40岁返乡,期间还有三个孩子,那杨露禅是何年结婚以及孩子出生在哪。而且唐才良根据资料论证得出杨露禅去陈家沟是去做长工,人身是自由的,否则不会有 “ 三下 ” 的 可能。

进京授拳疑议

关于杨露禅何时进京授拳存在争议,学者宋涟圭、孙建国、赵季军三人对此进行了考证,据郑尔诠编写的《永年县太极拳志·大事记》记载杨露禅1854年进京授拳,但这本书的第二编第二章又称1842年杨露禅进京授拳。张国胜编辑的《太极武圣杨露禅》称杨露禅是1842年进京授拳,而路迪民的《杨式太极拳三谱汇真》一书称“约在1840--1845年间,杨禄禅受武禹襄二兄武汝清推荐,赴北京授拳”。该书又称在1868—1874年,杨露禅率其子进瑞王府给贝勒载奕教拳,至今杨露禅进京授拳的时间依旧存在争论。

习武历史疑议

学界很多人对于杨露禅何时开始习武存在争议,武术专家金恩忠编写的《国术名人录》一书中称杨露禅自幼习武,学者高振东通过对杨露禅老家阎门寨的调查发现,该村自古就有习武的传统,但练习的不是太极拳,而是大洪拳,而且杨氏太极拳与大洪拳有很多相似之处,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杨式太极拳与大洪拳的历史渊源,也证实了有关杨露禅在阎门寨习练大洪拳的经历。

家世疑议

大部分人认为杨露禅因家境贫寒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缺乏文化知识。甚至在太极拳界曾有言论认为:武禹襄有文化,是文太 极,武式太极有理论;杨露禅没文化,是武太极、杨氏太极拳无理论。但学者高振东从杨家老人口中得知,杨露禅的父亲是广府滏阳河漕运货栈的账房和经纪人,家境条件可以让孩子接受基本的教育,杨父本人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有能力教导年幼的杨露禅读书识字。1993年,杨露禅的玄孙杨振基向社会公布了祖传的太极拳秘籍《三十二目古拳谱》(四十篇),并明确表示这是他们先祖杨露禅传承下来的。这份谱册一直作为杨家门中的宝贵传统代代相传至今,推翻了认为“杨式太极拳无理论”的说法。金恩忠也称杨露禅“聪明识书”。

存世年龄疑议

关于杨露禅的存世年龄,出现不同的说法。金恩忠称杨露禅于“年九十七”岁时去世,但是现有的资料中都记载杨露禅生于1799年,卒于1872年,享年73岁,杨家后代也普遍认可这个观点,而杨露禅的嫡孙杨澄甫在《太极拳体用全书》的序言里,明确地写明他曾亲眼见过自己的祖父,按照现有资料的描述,杨澄甫出生时, 杨露禅早已去世11年,他不可能见到杨露禅,不过杨澄甫的说法却可以论证金恩忠的记载。

人物评价

清廷大学士翁同龢称赞杨露禅的拳术“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如猿猱,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然一体”,并亲书对联相赠:手捧太极塞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

杨露禅在北京端王府授拳时,所向披靡、名震京师,被人誉为“杨无敌”。

武术专家金恩忠称杨露禅的拳法 “ 以格致参入技击,故太极已入于不见不闻之化境” 。

李连杰称“杨露禅先生创立的杨氏太极拳,在今天仍有数以亿计的人在习练”。

人物关系

轶事典故

腾空而行

《陈微明太极拳遗著汇编·太极拳名人轶事》中记载了班侯弟子和北京东城炒面胡同的富二爷述说杨露禅师祖的轶事:“杨露禅师祖喜欢我勤瑾,我经常在旁边伺候他练功,就像给他捧旱烟。他已年过八十,但仍不停地练习太极拳。有一天下雨,路上泥泞,而师祖却突然来到我家,所穿着的双履及粉底都依然洁白如新,没有任何污迹,这是因为他能运用太极清灵之力将全身提起,练到极致时甚至可以腾空而行。”

千里拜师

杨露禅与永年城太和堂药店掌柜比试输了,便想拜师,却被掌柜拒绝,在打听掌柜的师父是谁后,杨露禅回家凑足路费,星夜奔赴陈家沟。由于求师心切,他只用了半个月,不远千里到了陈家沟。在村子中间打听到了陈德瑚的家,却发现此家正在修建房屋,便去帮忙,扛起一架大柁登上石阶,稳稳当当地把大梁放下。陈德瑚收留杨露禅当了小工,并将杨露禅只身扛大柁的事告诉了陈长兴。杨露禅在通过陈长兴的“大柁”考验后,虽然未能如愿拜师,但他依旧留在陈长兴家里做工,后来他发现陈长兴每天深夜都在花园练功,便每天藏在花园的大槐树上学习师父的招术,白天一边做工一边琢磨,后陈德瑚被杨露禅的志气感动,便劝兄长陈长兴收了他,陈长兴听了直言:“实不相瞒,我早破例将他收下了”,原来陈长兴早就知道杨露禅夜晚在“偷艺”,之后杨露禅成功拜师陈长兴。

还恩授艺

杨露禅两次去陈家沟学艺时,都得到了武禹襄的慷慨资助。为了回报他的恩情,杨露禅将自己一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了武禹襄。后武禹襄从陈清平那里学拳。研究了一个月后,他完全掌握了太极拳的奥秘,并从自己兄长那里得到了王宗岳的《太极拳谱》。最终武禹襄创造出武式太极,成为一位太极大师。

后世纪念

杨露禅故居

杨露禅故居位于永年区广府镇,也是永年老城南关的一部分。建于晚清时期,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有瓦房九间,总长14米,宽25米,占地350平方米。南部是店房,总长45米,宽14米,占地630平方米,有房十间和厂棚四间。1992年进行了复修,整个建筑规格更高,东屋上房三间采用丈三五大梁、丈二檩条等古式建筑元素。南北配房各三间,没有走廊。西屋是古式茶棚,两边是古式街门楼。故居后边还有一个练武场和办公室的院子,另外还设有杨式太极拳师祖的雕像、纪念馆以及供游人休息的茶座和凉亭等设施。

杨式太极苑

永年是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为纪念杨式太极拳先哲,永年广府古城城外修建杨式太极苑,占地50亩,包括杨露禅及其子孙的陵墓、太极拳习练广场、太极拳史展馆等。这个太极苑会成为静谧的生态园林、休闲养生的好去处,同时也是太极拳交流和展示太极拳史的平台。

2011年4月10日,在河北永年区广府古城杨露禅墓地新址,举行了“太极宗师杨露禅祭奠活动”。这次活动中,国际影星李连杰和杨露禅的曾孙杨振铎等杨家后人,先后向杨露禅敬献花篮、上香、行礼,以表达对先师的敬意。活动当天,200余名太极拳名家和弟子也在墓前亮拳祭祖,共同缅怀宗师。

杨露禅学拳处

杨露禅学拳处位于陈家沟老街的最南端,处于西南角的位置。这个学拳处是一个宽敞的院落,包括门厅、正厅、书房、卧室、花圃、演武场等区域。杨露禅的卧室面积不足十平方米,简单地摆放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张木制床,还有一个木制脸盆架和一个小马灯。杨露禅卧室南侧的小跨院就是演武场,在演武场的院中,右上方有一处种满树的高坡,其中的一棵树上挂着“杨露禅偷拳处”的牌子。

杨氏太极拳文化节

杨氏太极拳文化节自2017年开始,基本每年都会举办,2020年至2022年暂停,2023年9月16日至18日“第四届全球杨氏太极拳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太极文化交流大会”在邯郸举办,此次文化节有82支参会队伍近千人参加。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宫白羽武侠小说《偷拳》,由此书改编的电影《神丐》,是根据杨露禅学艺的故事创作的。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