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奠国 :林奠国

更新时间:2024-09-20 19:54

林奠国(1814年-1880年),字景山,又名林天和,是大清福建省台湾道台湾府彰化县阿罩雾庄人,雾峰林家的宗长和乡勇之首领。晚年居于福州府,去世后被清廷授朝议大夫,追赠奉政大夫。他是台湾议会之父林献堂的祖父。林献堂是中国政治家、诗人和民族运动先驱,被誉为“台湾议会之父”。林献堂出生于福建尤溪,是台湾雾峰林家的望族,人称阿罩雾三少爷。他的父亲林文钦是清末举人,与清代台湾抗法名将林朝栋是同辈。林献堂倡导台湾民族运动,坚持汉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从事对于日本人的抗争,是位有道德勇气与使命感的民族运动先驱。他的著作以《环球游记》最为脍炙人口,留有自1927年至1954年的日记,是台湾历史上最重要的私人文献之一。

人物介绍

他是林献堂的祖父。爱新觉罗·颙琰十九年(1814)十二月生。阿罩雾固土番之地,负山环溪,邻乡多巨族,各拥一方,非番害则械斗。故人多习技击,而奠国能御之。同治元年春,邑人戴潮春谋起事,淡水同知秋曰觐至东大墩,欲治之,途次,闻其势大,遣人邀奠国,挈乡勇二百人往。至新庄仔庄,曰觐已被杀。四块庄人林日成为勇首,护曰觐行,及是而叛。见奠国至,攻之。奠国拒战,退归阿罩雾,凿固垒,聚米盐,讨军实,为持久计。已而日成来攻,拥众三万余,断水道,环围三匝。时庄中丁壮多从文察转战闽浙,仅遗七十有六人,愿同生死,以长子文凤率之,为数队,扼险要,而自拒于庄北。日成之至也,势张甚,又以前后厝之怨,誓必灭之。尝一日陷围数次,庄几破,开炮防御,自日夕至于黎明,莫敢懈,而围愈急。东势角庄人罗冠英驻军翁仔社,闻报,越二日,率二百人至,皆粤族,众虑内变,文凤曰:"彼来援,是爱我也,宁有是事。"椎牛之,出家资十数万于庭,向众而言曰:"诸公跋山谷,冒危险,以来护我庄,其济庄之福也,不济,吾以死继之。不腆之资,愿供一醉,幸毋为贼人有。"众曰:"诺,愿杀贼。"乃耦其人而守之。又一日,林氏之族先后至,可四五百人,士气大振,开壁出,搏战陇亩间,阵斩数百,俘数十。日成大败,踉跄走,自是不敢复攻阿罩雾。

当是时,彰化既破,南北俱震,潮春、日成之党,多至十数万人,而阿罩雾以一村落,介立红旗之间,战守经年,圳水又为万斗六庄洪氏所遏,良田尽,粒米不收。发仓以赈,联络沿山一带,备器械,立约束,养精蓄锐,为规复计。二年冬,文察以福建省陆路提督平台。奠国闻官军至,率乡勇数百助战,潮春、日成次第就灭。遂与文察提师归阿罩雾,招抚近山,其不从者,移兵讨之,经理善后。事闻,以功授知府,赏戴花。

三年四月,闽浙总督左宗棠延平区军务危急,奏调文察内渡,奠国从。至福州市,而漳州市陷,下游俶扰,檄由同安规复。十一月,驻洋州。十二月,移万松关,两军相持,叠接战,互有胜负。时大军未集,所部台勇仅五百人。一日,偕文察视垒,至瑞香亭,太平军骤至,陷围,文察竭力奋斗,所部多死伤,顾奠国曰:"吾为国家大将,义当死。阿叔可破围出,毋俱没。"奠国不可。文察复迫曰:"势急矣!趣去,吾不能归也。"遂授命。于是奠国收余军以退,而台勇乏饷,未能归。至福州,见大府,请饷九千两,为遣散费。总督庆瑞不许,命待命。已而索贿二万金,文凤请与之,不可。曰:"吾为国家效命,率子弟,赴疆场,糜财固不足惜,而彼反以功为罪,此胡可者?自吾与乡里五百人而西,今所部多没,吾则独归,又何面目以见父老乎?"遂以家事委文凤,命各恤其家,而自留省垣。越十七年卒,诰授朝议大夫,追赠奉政大夫。有三子:长子林文凤,次子林文典,幼子林文钦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