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井镇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0 15:31

柏井镇,隶属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距镇人民政府县城约25千米,总面积117.12平方千米。

1949年,柏井镇境域属平定县第二区;2000年12月,柏井、槐树铺2个乡合并为柏井镇;截至2018年末,柏井镇有户籍人口19055人;截至2020年6月,柏井镇下辖1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柏井一村。

建置沿革

1949年,柏井镇境域属平定县第二区。

1958年,属阳泉市柏井乡。

1961年,属平定县柏井公社。

1984年,柏井公社改柏井乡。

2000年12月,柏井、槐树铺2个乡合并为柏井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柏井镇下辖30个行政村:柏井一村、柏井二村、柏井三村、柏井四村、柏井五村、前牌岭村、里牌岭村、刘家沟村、高家掌村、柏木井村、张家岭村、袁家峪村、固驿铺村、王口村、槐树铺村、甘桃驿村、企明村、寨马岭村、北青村梁家垴村、将军峪村、白灰村、多乐沟村、井峪村对峪村、乱安村、南青村、青岩坪村、口上村、芦家峪村。

截至2020年6月,柏井镇下辖18个行政村:柏井一村、柏井二村、柏井三村、柏井四村、柏井五村、前牌岭村、里牌岭村、柏木井村、张家岭村、袁家峪村、固驿铺村、槐树铺村、甘桃驿村、白灰村、乱安村、新东关村、东山村、南山村;镇人民政府驻柏井一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柏井镇地处平定县东部,东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交界,南与东回镇为邻,西连石门口乡,北与巨城镇、娘子关镇接壤。

自然灾害

柏井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干旱年均发生1.5次,主要发生在410月,最严重的一次干旱灾害发生在1980年8月槐树铺地区,庄稼几乎全部枯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

自然资源

柏井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铝矾土白云石、黏土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柏井镇辖区总人口1886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70人,城镇化率6.2%,总人口中,男性9717人,占51.5%;女性9149人,占48.5%,人口均为汉族,人口出生率10.5‰,人口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长率3.9‰。

截至2017年,柏井镇常住人口14671人。

截至2018年末,柏井镇有户籍人口1905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柏井镇有商业网点75个,职工375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0万元,比上年增长28%,农民人均纯收入6030元。

2018年,柏井镇有工业企业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个。

农业

2011年,柏井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25000亩,农业总产值5800万元,比上年增长5.5%,粮食作物以玉米、谷子、豆类为主,生产粮食8313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花椒等,畜牧业以饲养家禽为主,生产肉类396吨;畜牧业总产值2500万元,森林面积35000亩,有林地面积25000亩,林木覆盖率22%,水果种植面积300亩,产量196吨,主要品种有核桃、苹果,大型农业机械14台(辆)。

工业

2011年,柏井镇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柏井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380人,专任教师19人;小学7所,在校生1570人,专任教师8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873人,专任教师7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柏井镇有各类科技人才43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20人,经营管理人才180人,技能人才650人,农村实用人才3150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柏井镇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8个,露天剧场19个,年放映300场次,观众达0000人次;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30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31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柏井三村吹拉弹唱队、梁家脑村社火、柏井一村的“魇马”。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柏井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12张,每千人拥有医疗病床位0.6张,专业卫生人员5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8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6000人次,出院病人100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26.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6000人,参合率86%。

社会保障

2011年,柏井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6户,人数62人,支出21.86万元,比上年增长40.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53户,人数1544人,支出255.1万元,比上年增长40.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9人,支出10.3万元,比上年增长24%;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07人,支出8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农村医疗救助21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人次,共支出25.9万元,比上年增长55.6%;农村临时救济35人次,支出8000元,比上年增长12.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2.6万元,比上年增长2.8%。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柏井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88千米,投递点65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800份、期刊200册,业务收入20万元,固定电话用户1500户,移动电话用户120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20万元。

供电

2011年末,柏井镇有镇区35千伏变电所1座,主变压器50台。

交通

柏井镇有京昆高速公路黄骅港—山丹公路过境,县乡公路6条,总长44.7千米,镇区开通公共汽车线路5条。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柏井镇,因在此地曾筑柏井城而得名。

庙会

庙会起源于祀神,《州志》关于“俗多淫祀,虽孤村僻野,赛神演戏,无岁无之,其村落大者无月无之”等记述,即指这些祭祀性节日。庙会大多集中于春末夏秋季节,人们俗称“过庙”。《孝经》云:“为之宗庙,为鬼享之,宗——尊也,庙——貌也,言祭宗庙,见先祖之尊貌也。”可见民间的古庙早已形成习俗。各村根据当地的传统和人们的信仰,为自己崇拜的“神”(一种是传统中的神,另一种是曾经有过的著名历史人物)修祠建庙,并规定某年某月某日为祭祀日(即庙会),庙会上还要举行赛戏迎神活动,以吸引远近民众观看,每到此时,各种商贩云集,设摊叫卖。随着时间推移和广大群众“相信科学、反对迷信”观念的树立,祭神活动名存实亡,但唱戏与集市贸易却经久不衰,这充分说明了庙会这一风俗起源颇早。

位于县城东25公里的柏井,古时是一座城堡,由汉韩信所筑,街上曾设有供过往官宦栖驻的大公馆、马号和饮马井等,是州东的文化集镇中心。该庙会规模盛大,仅次于州城。柏井的庙会是每年农历秋7月22日,与州城最大庙会为同一天,是“大王”的节日。大王庙坐落在柏井东金龙山上,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至今有364年历史。相传柏井“大王爷”(俗称狐突老大王,春秋晋国大夫,字伯行)很“灵”,州内官民奉为神灵,每逢大旱,州城官僚绅士都要骑马坐轿到柏井迎“大王”到西关雨花台上,焚香上供,隆重祭祀。《平定州志·庙坛》有“遇大旱祈雨辄应”之记述。这不过是当时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但不少的迷人传说,也属庙会文化的一部分。

柏井古庙会一般进行三天,第一天称“上庙”,由戏班子在大王庙乐楼唱戏;第二天称“正庙”,清晨为“迎驾”活动,上午进行祈祷、请愿、还愿活动,下午将神送回庙内;第三天称“下庙”。上庙迎驾贡酒活动是很神秘的事,其中“扭驾”、“魇马痹”、“马痹开山”是最“抢眼”的活动内容。

——“扭驾”。传说柏井古庙会有“八驾好迎、四驾难抬”之说法,抬四驾时,抬驾人在路上不由自主地扭动,走七步倒八步,不停转圈、往回返,累得抬驾人汗流浃背,精疲力竭,想歇歇不下,想停停不住,想换人换不了,从清晨经过好几个时辰才能到大公馆。据不少老人说:平定的迎驾也如此,从新市阁楼官亭到西关雨花台,要从下午两点折腾到深夜十二点才结束。

——魇马痹。柏井古庙会第一天下午,便有马痹(能通神通人者)将马痹魇了下来。魇时,马痹蓬头垢面,光膀赤足,左手甩九斤十二两(旧时计量)重麻鞭,右手执三环刀,从家里蹦跑跳跃,蹿到大王庙大殿,坐在一把椅子上,以神的口气向乡官和头面人物传话。

柏井古庙会这一古老的祀神活动,是平定古代典型文化艺术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北方地区戏文化的珍贵遗产,有较高的非物质文化价值。

柏井古庙会中的迎驾、上会、魇马痹活动,从表面上看是为了祀神,但其活动具有规模大、种类多和热闹异常等特点,从而淹没取代和冲淡了祀神活动中的迷信色彩,使祀神中的迎送驾以文艺形式出现和结束,因此,祀神成了文艺活动的陪衬,可以说形式上为“娱神”而组织的各种活动,实际上是娱世、喻人的文艺活动,这才是庙会活动的真正实质。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