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鹤集乡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下辖乡

更新时间:2024-09-20 17:09

柏鹤集乡 北宋时叫“白纥”。明正德年为丹顶鹤集。清乾隆年为柏鹤集,咸丰年为柏鹤庄集。光绪年至今为柏鹤集团。柏乡县(Baiheji Xiang)面积48.9平方千米,人口3.79万人(2002年)。辖22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柏鹤集村。临砚公路过境。柏鹤集乡,隶属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地处临漳县东部,东与魏县北皋镇接壤,南与称勾集镇张村集镇相邻,西与狄邱乡临漳镇相连,北与西羊羔乡接壤。辖区面积49.39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柏鹤集乡户籍人口为47242人。

1953年,建傅村乡。1958年,改设柏鹤集公社。1984年5月,设柏鹤集乡。截至2020年6月,柏鹤集乡辖22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有阁刘村西二街168号。

2018年,柏鹤集乡有工业企业14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5个。

人口

2011年末,柏鹤集乡辖区总人口3941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496人,城镇化率16.4%。另有流动人口6200人。总人口中,男性20140人,占51.1%;女性19274人,占48.9%;16岁以下11522人,占29.23%;17~60岁21892人,占55.54%;61岁以上6000人,占15.2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9317人,占99.75%;少数民族占0.25%。人口出生率7.71‰,人口死亡率6.26‰,人口自然增长率1.4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06人。

截至2018年末,柏鹤集乡户籍人口为47242人

经济

综述

2018年,柏鹤集乡有工业企业14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5个。

农业

柏鹤集乡耕地面积4.69万亩,人均1.19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

2011年,柏鹤集乡农业总产值3.36亿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4.9万吨,人均1240千克,其中小麦2.1万吨,玉米2.5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蔬菜种植面积820亩,产量0.28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5万头,年末存栏1万头;羊饲养量2.2万只,年末存栏1.8万只;家禽饲养量63万羽。

工业

柏鹤集乡以农业资料加工业为主。

2011年,柏鹤集乡工生总产值6.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比上年增长12%。工业企业67家,职工1370人。

商业

2011年末,柏鹤集乡有商业网点136个,从业人员1023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8.5亿元,比上年增长9%。

金融

2011年末,柏鹤集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各项贷款余额1.7亿元,比上年增长3.5%。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柏鹤集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20个,各类文化专业户15户;各类图书室22个,藏书30余万册。学校体育场2处,9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教育事业

2011年末,柏鹤集乡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1100人,专任教师35人;小学6所,在校生1900人,专任教师13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10人,专任教师3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ERCENT

2011年,柏鹤集乡有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25万元。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柏鹤集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个,其中门诊所34个;病床99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5张;固定资产总值118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7名,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20人,注册护士5人。医疗机构完成诊疗4.12万人次。22个村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

社会保障

2011年,柏鹤集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20户,人数1316人,支出149.3万元,比上年减少1.06%,月人均94.5元,比上年增长18%;农村医疗救助4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414人次,共支出3.8万元,比上年增长12%。国家抚恤金、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7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2万元,比上年增长15%。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2万人,参保率85%。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柏鹤集乡有邮政所1个,邮政业务总量590万元,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200门,固定电话用户400户,移动电话用户3万户,宽带接入用户40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12万元。

交通运输

柏鹤集乡有临漳县境东南部的主要交通干道曹前线全乡东南西北贯通,西距G425千米。

历史文化

因乡政府原驻柏鹤集村而得名柏鹤集乡

行政区划

(辖22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

张柏鹤

北宋此村叫“张柏子”。清乾隆年为柏鹤。清咸丰年至今为张柏鹤。张柏鹤现有耕地3115亩,农业人口1460人。

兵马寨村

据传,古时此驻过兵马,作为营寨,后形成村落,取名兵马寨。清乾隆年至今村名为兵马寨。兵马寨现有耕地2630亩,农业人口1619人。

田村

北宋叫田村。明代叫田村屯。清乾隆年为田村、北田村。咸丰年至今为田村。田村现有耕地3264亩,农业人口1999人。

大营镇

据查,该村村西有铁佛寺,寺内佛像铸字“兵马营铁佛寺”。证明此地过去叫兵马营。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叫兵营,咸丰年间至今叫大营。大营镇现有耕地2416亩,农业人口1339人。

傅村:

据查,明洪武年间,傅姓从洪洞县迁此定居,取名傅家村。清咸丰年至今为傅家村。后简化为傅村。傅村现有耕地2292亩,农业人口1385人。

柴场:

据查,两户柴姓最早在此地定居,取名柴家庄。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为柴家庄。清咸丰年为柴家场,光绪年至今为柴场。该村现有人口150多人,属柏鹤集辖。

北张庄:

据查,明初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名张家庄。清乾隆年至今为张家庄,简化为张庄镇。因重名,临漳县政府1982年3月2日通知,改为北张庄。北张庄现有耕地1000亩,农业人口758人。

江村:

据查,明初江姓洪洞县迁此定居,取名江家村。清乾隆年至今为江家村,后简化为江村。江村现有耕地1730亩,农业人口1257人。

梁村:

据查,明初梁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名梁家村。清乾隆年至今为梁家村,后简化为梁村。该村现有耕地2731亩,农业人口1504人。

张村:

据查,明初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名张家村。清乾隆年至今为张家村,后简化为张村。张村现有耕地1436亩,农业人口768人。

有阁刘村:

据查,此村曾叫郑庄。明初刘姓迁此定居,取名刘家村。后因村东古寺建阁,改名有阁刘村。有阁刘村现有耕地3328亩,农业人口3260人。

杜油坊:

杜油坊,北宋叫牛方。明初杜姓迁此定居,后演变为杜油坊。杜油坊现有耕地2455亩,农业人口2095人。

姜油坊:

姜油坊,北宋叫牛方。明初姜姓迁此定居,后演变为姜油坊。该村耕地面积770亩,农业人口604人。

袁油坊:

袁油坊,北宋叫牛方。明初袁姓迁此定居,后演变为袁油坊。袁油坊现有耕地2098亩,农业人口1339人。

马荒:

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该村叫荒里村。后因马姓居多,改名马荒村。马荒现有耕地5441人,农业人口3627人。

陈厉村(陈家村、厉家村):

明初,陈、厉二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取名陈家村、厉家村。明《嘉靖彰德府志》记载有厉家村。清咸丰年为陈家村、厉家村。光绪年为陈家村、厉家村。1956年二村合并取名陈厉村。陈厉村现有耕地3557亩,农业人口2144人。

北史庄:

明初,史姓洪洞县迁此定居,取名史家庄。后简化为史庄。因张村集乡有一史庄在南,为有区别,改名北史庄。北史庄现有耕地3080亩,农业人口2284人。

贺寨:

明初,贺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建立村寨,取名贺家寨。清乾隆年为贺家寨,村名沿用至今。后简化为贺寨。该村耕地面积2667亩,农业人口1789人。

车往营:

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为车营。清咸丰年为墩营。后演变为车往营。车往营现有耕地2755亩,农业人口1516人。

魏村:

明初,魏姓洪洞县迁此定居,取名魏家村。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为魏家村,村名沿用至今。后简化为魏村。魏村现有耕地2220亩,农业人口997人。

李谷驼:

北宋叫驼方,明初李姓迁此定居,取村名李驼方,后演变成李谷驼。李谷驼现有耕地2559亩,农业人口1462人。

牛谷驼:

北宋叫驼方。明初牛姓迁此定居,取村名牛驼方,后演变成牛谷驼。牛谷驼现有耕地1563亩,农业人口880人。

曹谷驼:

北宋叫驼方。明初学曹姓迁此定居,取村名曹驼方,后演变成曹谷驼。该村现有人口430多人,属牛谷驼村辖。

历史沿革

1961年设柏鹤集公社,1984年改柏鹤乡。1996年阁刘乡并入。1997年,面积48.9平方千米,人口3.7万,辖柏鹤集、江村、张村、梁村、北张村、大营、田村、兵马寨、张柏寨、付村、阁刘、车往营、魏村、李谷驼、牛谷驼、贺寨、马荒、北史庄、杜油坊、姜汪坊、袁油坊、陈厉村22个行政村。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