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棣华纪念馆 :柯棣华纪念馆

更新时间:2024-09-20 13:25

柯棣华纪念馆,位于石家庄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坐落于白求恩纪念馆西侧。该纪念馆以长方形大厅式结构为主,邮编为050011。

馆舍介绍

1938年9月,柯棣华大夫随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华,1940年来晋察冀军区,担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首任院长,1942年12月9日因病逝世,在中国工作5年之久。他逝世后,毛泽东为他亲笔写挽词,周恩来、朱德分别向柯棣华家属和印度国大会写信,高度评价了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

人物介绍

柯棣华大夫简介

柯棣华是毛泽东盛赞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他是印度人,却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柯棣华毅然来到八路军中,把壮丽年华乃至生命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尼斯,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省的一个小镇。柯棣是他的姓,到中国后为了表示在这里奋斗的决心,又在姓后面加了一个“华”字。

1938年9月柯棣华等五人援华医疗队来到了中国。起初到中国国民党军医院中工作并受到款待,但他们却对国民党百般丑化的共产党产生了向往,冲破阻碍于1939年2月抵达延安市,随后到八路军总院工作。同年秋,他们提出追随白求恩的足迹去前线。毛泽东亲自批准并勉励他们学习政治。他们因此来到上党郡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总部。

1940年3月,柯棣华又进入晋察冀边区,随部队转战数千里,途中亲自参加了一次伏击日寇列车的战斗。在百团大战期间,柯棣华到距火线仅一二里处设立了救护所。1941年1月,他担任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

柯棣华和郭庆兰喜结良缘

1941年11月25日,经组织上批准,柯棣华和郭庆兰在一间普通的民房里操办了喜事。江一真校长和其他领导同志应邀参加了婚礼,并勉励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并肩战斗,取得更大的成绩。村子里的老乡们闻讯后,按中国的习惯送来花生、红枣、核桃、鸡蛋,以示庆贺。

11月,柯棣华与卫生学校教员郭庆兰结婚。翌年,他们生了一子,军区聂荣臻司令员亲自为其取名为“印华”。

柯棣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7月7日,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五周年的日子里,印度援华医生柯棣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组织通知接受他入党时,柯棣华激动地掉下了眼泪。在鲜红的党旗下,他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宣誓为反对法西斯主义斗争的胜利,为实现共产主义,我要将一切包括我的生命献给这壮丽的事业"。

1942年夏,柯棣华的癫痫病发作。同年12月,他写讲义时突然发病,不幸逝世,年仅32岁。毛泽东主席为柯棣华写了挽词:“……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柯棣华大夫逝世

12月9日,印度援华医生柯棣华在河北唐县逝世。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恩·桑塔拉姆·柯棣尼斯,1910年生。1938年9月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1939年2月到达延安市,被聘为八路军医院外科军医。为表示援华抗日的决心,改名柯棣华。同年12月到达抗日前线的晋东南地区。1940年到达晋察冀边区,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194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9日,因积劳成疾逝世。中国人民对于柯棣华的逝世极为悲痛。17日,柯棣华大夫追悼会在晋察冀军区举行。18日,为柯棣华同志举行公葬。

历史沿革

为了纪念和学习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于1975年开始筹备建设柯棣华纪念馆,于1976年12月9日柯棣华大夫三十周年纪念日时正式开馆。

馆览作品

柯棣华纪念馆展厅面积为518平方米,馆标为叶剑英题写。叶剑英、邓小平、聂荣臻、徐向前等为柯棣华纪念馆题了词。展厅陈列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聂荣臻当年为悼念柯棣华的题词、书信、文章、叶剑英访问印度在柯棣华家作客的图片等。全印纪念柯棣华委员会和柯棣华的亲属生前友好孟凯什、郭庆兰、乔蒂·巴苏等捐赠的文物、图片、纪念品也在展览中陈列。展厅中还陈列有柯棣华在中国的历史图片、实物、书信,以及绘画、雕塑等艺术品。周思聪刘勃舒司徒杰钱绍武汤小铭、陈衔宁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家为纪念馆留下了精美作品。

《柯棣华纪念馆》主要出版物有:

纪念柯棣华介绍了柯棣华大夫的生平事迹以及和他一起工作和生活过的中外人士回忆文章。

《柯棣华大夫》

《柯棣华纪念馆美术作品选》

柯棣华纪念章。

柯棣华纪念邮票。

《柯棣华在中国》连环画册外文版。

开放时间

柯棣华纪念馆开馆为周一至周六5月至10月

每天上午 8:00 - 12:00 下午 2:30 - 6:30

每天上午 8:00 - 12:00 下午 2:00 - 6:00 (其它时间) 开放。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