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别传 :陈寅恪、陈美延所著的书籍

更新时间:2023-08-15 17:56

《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创作的传记,首次出版于1980年8月。

《柳如是别传》描写的柳如是明末清初的名妓,嫁给钱谦益柳如是幼年被卖与官宦人家,后沦落青楼。其人不仅貌美,还善诗会曲,能书擅画,行风流纵诞,志不羁陋俗,敢追求人生幸福,且明于民族大义,远胜时官腐儒,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女子。该书展示了明末清初江南文人群体的全景图以及他们置身其中的江南社会风貌。这对于理解当代的江南文化以及当代文人的思想文化状况,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全书八十万言,1953年属草、1963年竣稿,然脂暝写前后达十年之久。而且是在目盲体衰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先生口述而由助手黄萱女士笔录成书。

《柳如是别传》,是史家陈寅恪晚年的封刀之作,约八十余万言。

《柳如是别传》描写的柳如是乃明末清初的名妓,嫁给钱谦益。陈寅恪对柳如是评价极高,认为是“民族独立之精神”,为之“感泣不能自已”。

但《柳如是别传》的写作动机,至今仍是一个谜。陈寅恪自言“世所传河东君(柳如是)之事实,多非真实,殊有待发之覆。今撰此书,专考河东君之本末,而取牧斋事迹之有关者附之”。何龄修认为“第五章《复明运动》实际上是全书主旨所在”。

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缘起有一诗:“平生所学惟余骨。晚岁为诗欠砍头。幸得梅花同一笑,岭南已是八年留。”

陈寅恪晚年双眼已盲,双腿又断,只能以口述方式,由助手黄萱女士记录,黄萱曾感慨地说:“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

此书是陈寅恪生前最后一部巨著,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1953年开始撰写,至1964年夏天完稿,但因文革迟迟未付梓,直到1980年8月初版。

吴宓说此书“藉以察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盖有深意存焉。绝非消闲风趣之行动也”。

钱锺书对此书颇不认同,认为陈寅恪没必要为柳如是写那么大的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缘起、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附带问题、河东君与[吴江区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附:河东君嘉定之游、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每一章都详细讲解。本书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全部著述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作品评价

本书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全部著述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远在80年代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曾经出版该书,却没有再版,读者长时间内只能面对绝版无可奈何。随着一代对文史类读物不乏兴趣的读者的不断成长,自然而然地将这本书作为必读、必买、必典藏的书籍之一。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从20世纪50年代中开始,陈寅恪开始从事柳如是与陈子龙及钱谦益姻缘的考证,并在20世纪60年代中完成《柳如是别传》的写作工作。晚年的陈寅恪已盲目膑足,即便资料的搜集整理可以依赖助手,但构思、论证和论著的写作,还是只能由陈寅恪以口授方式完成。

人物介绍

柳如是嘉兴市人,本姓杨,最初名“云娟”,又有“美人”之称。一度以“杨朝”为姓名,以“朝霞”为字,又有“隐雯”之名,又有“杨爱”“杨影怜”的姓名。后易杨姓柳姓,以“隐”为名,“如是”为字,又字“芜”,又曾以“柳是”为姓名,又有以“柳因”为姓名的。①生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最先为徐佛的婢女。佛适人后,为周道登之妾。周道登,吴江区人,乃第三章所谓的“吴江故相”。崇祯四年(1631年)或五年,如是年方十四五时,因被周氏群妾所谗,(被迫)离开周家,流落人间。崇祯五年于苏州市陈子龙。陈子龙,华亭人,乃第三章所谓的“云间孝廉”。其人乃“旷世之奇才”。②离开周家后,与李存我有过交往,与宋辕文有过真心相爱。但因宋母反对,辕文与如是关系乃终。李、宋皆松江区人。李存我是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曾为中书舍人,工文章,精书法,明南都破,自杀,乃豪杰之士。宋辕文是清顺治四年进士,仕至左副都御史,卒于康熙六年,年五十。柳的书法主要学于李。③结束与宋辕文的关系后,柳于崇祯六年(1633年)秋至七年冬,与陈子龙关系密切。崇祯八年(春并首夏),二人短暂同居。因与陈妻张姓不能相容,乃结束与陈的同居关系。同年秋,离开松江,移居盛泽镇归家院。④崇祯十三年冬访钱谦益,十四年夏嫁于钱。嫁钱后,帮助钱脱离因黄祺案而致的牢狱之灾,并帮助钱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康熙帝三年(1664年)钱死,柳因钱氏族人的逼迫,自杀殉钱,时年四十七。

作品鉴赏

作品思想

《柳如是别传》可以说是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一曲赞歌,作者以天翻地覆的历史事实为轴心,通过柳如是的奇特经历,展开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让读者看到,在这动乱的年代里,各种各样的知识分子怎样在严酷的命运面前块择自己的归宿。作者对柳如是身边的这些士人,以其对待国家命运的态度为准,予以表扬或贬斥,从而起到了“贬斥势利、尊崇气节”的作用。柳如是最为核心的气质,正是作者在全书中反复强调的她的自由精神。“侠气、才气和骨气,在柳如是身上三者合一”,“奇女志与遗民心的结合”,使该书成为可歌可泣的女性史颂。

作者企图以《柳如是别传》呼唤民族魂、士人魂的重塑。慷慨多气、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品格、自尊自爱独立自由之人格、优美深细的情感心灵世界,以及博学多识的文采风流,“河东君一人之身,可以当之而无愧”。这就是该书书名《柳如是别传》实际上指向儒士”的深切寓意。作者对于柳如是柳如是的文化想象,是20世纪对于中国文化的文化想象。

内容特点

《柳如是别传》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兼史学写作与文学写作于一身的新文本,具有历史研究与文化想象两种功用,既能学习到代国学大师的学术性格,也能体悟到他的心灵世界。

作者简介

陈寅恪(1890—1969年),原籍江西修水,生于长沙。其父陈三立为晚清诗人;长兄陈师曾是民初书画家、陈寅恪幼承家学,8岁起即研习音韵训之学,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春天,13岁的陈寅恪随兄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巢鸭东京弘文学院高中,后在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社会经济部、哈佛大学等学府,专攻比较语言学和佛学,共达10余年之久。20世纪40年代,陈寅恪因眼疾到英国动手术,不幸手术失败。1962年又不幸摔断右腿骨,长期卧床,目盲体残。主要著作有《白乐天之思想行为与佛道之关系》《论元白诗之分类》《论再生缘》,晚年整理编成《寒柳堂集》和《金明馆丛稿》(初编、二编),均已出版发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